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至清皇权专制社会说的思想史论证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振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0,共36页
秦至清帝制时代思想专制的基本特征是"定于一",追求全体民众思想的绝对统一。控制人心、统一思想,是秦统一之后在治国路径方面的基本选择。在经历了秦焚书坑儒以暴力控制人心的失败之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秦至清帝制时代思想专制的基本特征是"定于一",追求全体民众思想的绝对统一。控制人心、统一思想,是秦统一之后在治国路径方面的基本选择。在经历了秦焚书坑儒以暴力控制人心的失败之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思想文化政策,确立以儒家思想为国家意识形态,并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民知所从",引导人们进入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秩序,为实现真正的思想统一和思想独断奠定了基础;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推动儒学的全面普及,最终把统一思想的目标,变成了思想一统的现实。从秦始皇开始,帝王们把先秦思想家们对"圣者为王"的理想追求,强制性地改变为"王者即圣"的现实,将独断性权力与心智之圣明联系起来,制造了"天子圣明"的思想骗局,诱使天下臣民以帝王的思想为思想而交出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从秦开始推行的以吏为师,其本质是以帝王为师,这样的制度设计将"天子圣明"贯彻到底,其结局是普天下数以亿计的民众,被一个独夫所控制。设置"天子圣明"的骗局,打出以吏为师的旗帜,帝王们费尽心机所要的也就是"专制"二字;而在这千年骗局中沉睡的人们,则因为失去了思想的权力和能力而一睡不起。思想专制是对思想的专制,所以,皇权专制的矛头首先是对准思想者。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由于一统思想的窒息,很少出现有思想的人,但凡有点思想能力的人,也时刻警惕着尽可能与皇权保持一致,或者在碰壁之后向皇权虔诚地认罪投降以求保全生命。在失去了思想个性的思想海洋里,没有浪花,也没有涟漪,而正是这片辽阔却沉寂的死海,保障了皇权专制那艘不沉的巨舟。如果对照马克思对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中国历史上实行的是典型的思想专制;而从这样的思想史事实出发,判断秦至清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是皇权专制社会,至为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专制社会说 思想专制 定于一 焚书坑儒 天子圣明 以吏为师 科举制度
原文传递
秦始皇“焚书坑儒”新论——论秦王朝文化政策的矛盾冲突与演变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秦王朝在文化政策上由“兼”“融”向专制、禁锢转化。秦王朝在统一初期 ,对占居全国文化与学术优势的齐、鲁文化采取了文化怀柔与融合的政策、措施 ,这既本于秦武强文弱 ,需以齐、鲁儒学“兴太平”以文治国的需要 ;又本之于始皇对滨海... 秦王朝在文化政策上由“兼”“融”向专制、禁锢转化。秦王朝在统一初期 ,对占居全国文化与学术优势的齐、鲁文化采取了文化怀柔与融合的政策、措施 ,这既本于秦武强文弱 ,需以齐、鲁儒学“兴太平”以文治国的需要 ;又本之于始皇对滨海神仙文化的希冀。但关东、关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秦固有的君主专制制度 ,以“力”治世的政治文化心理 ,使这种文化政策在两大文化系统价值观的冲突中迅速转向、演变为“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取向 ,开启其后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文化政策 焚书坑儒
下载PDF
秦始皇缘何焚书坑儒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生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212年曾经焚书坑儒,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事件。最近有两作者撰文说焚书确有其事,而坑儒本无其事,是儒门之徒和方士们造的谣,司马迁由于"爱听故事"而写进历史的,在《史记》之前,并无坑儒之说。本文列... 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212年曾经焚书坑儒,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事件。最近有两作者撰文说焚书确有其事,而坑儒本无其事,是儒门之徒和方士们造的谣,司马迁由于"爱听故事"而写进历史的,在《史记》之前,并无坑儒之说。本文列举事实:司马迁为史官世家,记事是严肃认真的,且他的高祖任秦铁官,曾祖任汉初市长,历经秦汉之际的变迁。汉武帝时博士孔安国献古文尚书,淮南王刘安与中郎伍被谋反,都谈及秦始皇曾焚书坑儒,均在司马迁撰《史记》之前,以及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因谏坑儒一事被贬上郡等记载,均证明秦始皇确有坑儒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焚书坑儒 《史记》 孔安国 伍被
原文传递
“尧母门”背后的储君之争
4
作者 王洪军 《文史知识》 2024年第9期73-77,共5页
秦皇汉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皇帝,但也是最为崇拜神仙的皇帝。信奉巫观、追求长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会支配人的行动,出现难以预料的政治灾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发生的“巫蛊之祸”,都与信奉神鬼思想有关。
关键词 巫蛊之祸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秦皇汉武 秦始皇 人的行动
原文传递
关于“焚书坑儒”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大一统的秦王朝宣告成立。为了巩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自称“始皇帝”的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如设立郡县、整齐官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大一统的秦王朝宣告成立。为了巩固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自称“始皇帝”的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如设立郡县、整齐官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和车轨制等,但其中影响最大的却是“焚书坑儒”。几千年来,人们对“焚书坑儒”进行了许多研究,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 文化制度 秦王朝 公元前 大一统 秦始皇
下载PDF
伏生、申公:诗书有传人
6
作者 许家树(文/图) 《康复》 2024年第9期62-63,共2页
笔者在本栏目曾有篇《司马迁的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写孔安国和董仲舒的。而孔安国也有两位了不得的老师:伏生和申公,分别向他传授《尚书》和《诗经》。话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现,有大量读书人留恋过去,不服秦治,便下令焚书坑儒。除了少... 笔者在本栏目曾有篇《司马迁的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写孔安国和董仲舒的。而孔安国也有两位了不得的老师:伏生和申公,分别向他传授《尚书》和《诗经》。话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现,有大量读书人留恋过去,不服秦治,便下令焚书坑儒。除了少数医药、卜笼、种树的书外,其他书都要上缴烧毁,尤其要烧的是《诗经》《尚书》。因为前者意识形态过分自由,会给统治带来麻烦;后者崇尚的是前世诸王的治世理念,不符合他的统治思想。幸好有伏生、申公这样的学者,在保存传播这两部书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统一中国 《尚书》 孔安国 《诗经》 焚书坑儒 申公 伏生 董仲舒
原文传递
秦皇汉武文化政策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炳洁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5-11,共7页
秦始皇"焚书坑儒",采取了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统一思想文化.背离了宗法社会的文化传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水",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统一思想文化,顺应了宗法制社会的文化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采取了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统一思想文化.背离了宗法社会的文化传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水",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统一思想文化,顺应了宗法制社会的文化传统。秦皇汉武的文化政策都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汉武 文化政策 宗法社会 文化传统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儒家
下载PDF
李斯的功过与历史教训 被引量:4
8
作者 薛运智 蒋经魁 《天中学刊》 1995年第1X期15-20,共6页
综观李斯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其功在于:一、谏辅秦王政,作出“天下统一”的决策;二、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政广揽人才;三、参与重大改革,巩固奏的统一;四、提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综观李斯一生,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其功在于:一、谏辅秦王政,作出“天下统一”的决策;二、谏阻秦王逐客,为秦王政广揽人才;三、参与重大改革,巩固奏的统一;四、提出“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经济政策和“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的经济思想。其过在于:一、扩大焚书事态,摧毁文化典籍;二、妒贤嫉能,谗杀韩非;三、屈从赵高,诈立胡亥,阴弑扶苏,逼死蒙恬;四、阿顺苟合,助纣为虐。李斯的功绩与罪过,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 秦始皇 胡亥 郡县制 文字改革 焚书坑儒 沙丘政变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下载PDF
从“焚书坑儒”看秦始皇治下的儒生
10
作者 丁诚 孙德华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0期77-80,共4页
谈到秦始皇对儒生的态度必然提起“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人认为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是极端不友好的,但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一开始并非如此,其态度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秦始皇的变化,儒生也伴随出现了不同的群体状... 谈到秦始皇对儒生的态度必然提起“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使人认为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是极端不友好的,但秦始皇对待儒生的态度一开始并非如此,其态度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秦始皇的变化,儒生也伴随出现了不同的群体状态。本文尝试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入手,分析秦始皇对儒生的态度变化,进而揭示秦始皇时代儒生群体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秦始皇 儒生
下载PDF
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11
作者 廖春庚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年第2期35-37,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及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基于自身利益,提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各种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及社会生产力发展,使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基于自身利益,提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各种主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时期,墨家、道家思想占据优势地位,到战国后期,墨家式微,法家、道家和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秦汉统一之后,统治者为稳固统治,极力推崇思想上的"大一统",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百家争鸣"局面不复存在,所有流派的思想都以强化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最终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 焚书坑儒 大一统 思想流派
下载PDF
秦始皇“焚书坑儒”浅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宝齐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约两千年以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一直为学术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备受抨击的一大罪状。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在此做浅要分析,得出不同观点,认为秦始皇统一... 约两千年以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一直为学术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秦始皇一直以来备受抨击的一大罪状。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在此做浅要分析,得出不同观点,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初采取的是文化兼容政策,而"焚书坑儒"事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儒家文化的拘泥性,其二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残余的旧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在文化思想领域内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文化政策 儒生
下载PDF
“焚书坑儒”与秦朝文化政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仝冠军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1,共3页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战乱结束的同时也带来了百家争鸣时代学术繁盛景象的结束。为了便于对这一庞大帝国进行统治,秦始皇一方面推行整齐划一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以后出版活动的发展奠... 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战乱结束的同时也带来了百家争鸣时代学术繁盛景象的结束。为了便于对这一庞大帝国进行统治,秦始皇一方面推行整齐划一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以后出版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着力推行法家的治国思想,禁绝诗书,以吏为师,对出版、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总之,针对这样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的时代,有专家认为,对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也应该重新认识,这纯粹是一个政治思想上冲突的表现,将"焚书"和"坑儒"事件合并,容易使人迷失当时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秦朝文化政策
下载PDF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焚书坑儒”表述变化的审视
14
作者 杨喜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第9期22-24,共3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内容要求”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分指出:“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焚书坑儒”作为秦朝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内容要求”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分指出:“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焚书坑儒”作为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是回答秦朝灭亡原因时常涉及的一个考点,新、旧版本教科书中都对其作了相应的通俗性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高中历史教科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新课标 秦汉时期 旧版本 通俗性 秦朝
原文传递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儒生保卫文化的斗争 被引量:3
15
作者 臧嵘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1-66,共16页
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和成语一直为学界所习用。大家评论一致的说法是:第一,这是秦始皇一大暴政。第二,"儒"系指孔子的儒家诸生,是指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第三,这一暴政极大摧残了我国古老... 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这一传统历史名词和成语一直为学界所习用。大家评论一致的说法是:第一,这是秦始皇一大暴政。第二,"儒"系指孔子的儒家诸生,是指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第三,这一暴政极大摧残了我国古老传统文化。如今,有学者撰文提出:秦始皇"坑儒"应为"坑术士",并不是坑儒生。本文不同意此种观点,认为:第一,"坑儒"的"儒"就是指儒家诸生。第二,学术创新首先应当弄明白原载史料的原委,前因后果,把原文看仔细,不可顾此失彼,片面引用,就断然得出结论。第三,对历史上众目共睹的历史大事件、历史大人物,一定要从历史发展的全貌来评价。尤其是"焚书坑儒"这样两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不仅是杀几百个人的向题,它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究竟起了多大作用,有多么深远的影响,是更值得探讨估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儒生 术士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焚书坑儒”看秦始皇的厚今薄古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晓冉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两千多年来,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论很多,褒贬不一。如何正确评价这一事件历来都是一个很尖锐的历史题目,笔者对此不做细致探讨,本文旨在从"焚书坑儒"的背景入手,通过...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两千多年来,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论很多,褒贬不一。如何正确评价这一事件历来都是一个很尖锐的历史题目,笔者对此不做细致探讨,本文旨在从"焚书坑儒"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其具体内容、性质,得出其产生的效果及影响,由此来评价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厚今薄古的措施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厚今薄古
下载PDF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周秦之变”背景下秦皇汉武统一意识形态的尝试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云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5期17-22,共6页
周秦之变后,在以暴力为基础的新政统与强调权力道德基础的旧道统之间,客观上呈现出既格格不入又必须合作的局面。"焚书坑儒"宣告了旧道统的承担者——儒家士人与新王朝磨合的失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基本上解答了... 周秦之变后,在以暴力为基础的新政统与强调权力道德基础的旧道统之间,客观上呈现出既格格不入又必须合作的局面。"焚书坑儒"宣告了旧道统的承担者——儒家士人与新王朝磨合的失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基本上解答了汉武帝的关于治国总方略的疑问,他从"天人感应"的角度为儒学的实施提供了系统的、具有终极意义的理论依据。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独尊"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选官及法律的儒家化。秦皇汉武统一意识形态的尝试对后世的启示表现在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进行意识形态建设,而意识形态建设要根植于社会的既有价值,不宜过分以利禄倡导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周秦之变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至“焚书坑儒”——析秦帝国政权与士人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秦构建帝国一统的进程中,曾试图通过"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的文化怀柔而"兴太平"。然而,由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国政权不断遭遇士人"异说",最终,帝国威权以"焚书坑儒"回击之。这不仅宣告了... 在秦构建帝国一统的进程中,曾试图通过"悉召天下文学方术士"的文化怀柔而"兴太平"。然而,由于价值取向的分歧,秦帝国政权不断遭遇士人"异说",最终,帝国威权以"焚书坑儒"回击之。这不仅宣告了秦帝国初期文化怀柔政策的转向,也揭示了士人与政权之间由春秋战国的"为帝王师"向专制帝制内的"为君之臣"的关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政权 悉召文学方术士 焚书坑儒 士人 文化政策
下载PDF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书 杨晓青 《管子学刊》 2001年第3期58-66,共9页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看似十分矛盾的两个历史事件.但,他们制定政策的理由和目的却是相近相同的,即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政权。然而,秦始皇失败了,秦朝短命而亡;汉武帝成功了,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看似十分矛盾的两个历史事件.但,他们制定政策的理由和目的却是相近相同的,即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政权。然而,秦始皇失败了,秦朝短命而亡;汉武帝成功了,儒术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支柱。探寻其中的奥妙,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失败 成功 思想 大一统
下载PDF
焚书坑儒对秦汉文化教育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宏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一、焚书坑儒引发了秦"严禁私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大教育政策的实行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 一、焚书坑儒引发了秦"严禁私学"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大教育政策的实行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也占据统治地位。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主张推行郡县制。但统治集团内部对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文化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