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预处理影响褐煤热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鹏伟 岳君容 +1 位作者 高士秋 许光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7-905,共9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气氛热预处理对内蒙胜利褐煤结构的改变,及其对后续热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热预处理后煤中羟基含量和芳香氢与脂肪氢的比减少,脂肪氢的相对含量增加。与未经处理的煤热解相比,N2、N2+O2、CO2...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气氛热预处理对内蒙胜利褐煤结构的改变,及其对后续热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煤相比,热预处理后煤中羟基含量和芳香氢与脂肪氢的比减少,脂肪氢的相对含量增加。与未经处理的煤热解相比,N2、N2+O2、CO2气氛下热预处理后热解水收率下降,热解气收率增加,热解气中CO2含量增高,导致高位热值下降。过热水蒸气热预处理后,焦油质量收率提高3~4个百分点。热解焦油组成的变化与预处理气氛、温度密切相关,过热水蒸气200℃下预处理使得焦油中轻质组分的含量(沸点低于360℃的馏分)比原煤焦油提高了约27个百分点;水蒸气和模拟烟气混合气氛下在200℃及250℃预处理后,其热解焦油中轻油和酚油含量分别提高约60和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预处理 焦油 蒸汽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蓝蛤酶解及酶解液呈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学鹏 刘晏玮 +6 位作者 谢晓霞 朱文慧 励建荣 张玉玉 李婷婷 于建洋 牟伟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以水解度、可溶性肽、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滋味轮廓(电子舌分析)等为指标,在确定适宜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探究酶解前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加热温度50、70、90、100、121℃和时间5、10、15、20、25、30 min)对蓝蛤酶解特性及酶解物... 以水解度、可溶性肽、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滋味轮廓(电子舌分析)等为指标,在确定适宜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探究酶解前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加热温度50、70、90、100、121℃和时间5、10、15、20、25、30 min)对蓝蛤酶解特性及酶解物呈味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贝类海鲜调味料呈味基料制备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比2∶1的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合酶解,酶解液呈味特性良好。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酶解液水解度、可溶性肽含量、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鲜味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苦味值则呈波动趋势。延长热预处理时间不利于蓝蛤蛋白的水解和呈味物质的积累,但有利于降低苦味值。加热预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蓝蛤酶解液的整体风味和色泽,较优的预处理条件为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酶解 预处理 呈味物质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鸡胸肉和鸡骨泥滋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郝志林 梁莉 +1 位作者 刘贺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为探究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中滋味物质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计算各样品的味精当量值。结果表明:在热预处理温度为60℃的条件下加热30 min... 为探究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中滋味物质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处理后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进行感官评价,测定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并计算各样品的味精当量值。结果表明:在热预处理温度为60℃的条件下加热30 min,经酶解、制粉后得到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感官评价结果较优,滋味特性较好,且与未经热预处理制得的样品相比,热预处理可以改善鸡胸肉、鸡骨泥样品的整体滋味。随着热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鸡胸肉、鸡骨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下降,其中苦味氨基酸总量下降幅度最大(亮氨酸含量下降最多),其次是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60℃热预热处理再酶解后,鸡胸肉样品中5′-CMP、5′-GMP和5′-IMP的含量高于未经热预处理后并酶解制得的鸡胸肉样品,鸡骨泥样品中5′-IMP和5′-AMP含量高于未经热预处理后并酶解制得的鸡骨泥样品;且鸡骨泥样品中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鸡胸肉样品,鸡骨泥样品的味精当量值(0.96 g MSG/100 g)高于鸡胸肉样品(0.52 g MSG/100 g)。研究结果旨在为酶解前热预处理温度对鸡胸肉、鸡骨泥滋味物质的影响提供数据基础,从而为鸡肉风味调味品工业化生产中酶解前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鸡胸肉 鸡骨泥 游离氨基酸 滋味
下载PDF
热预处理诱导京秀葡萄果实低温耐性与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7.6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俊环 黄卫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以京秀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8℃/10 h热预处理诱导葡萄果实对-2℃低温产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中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7.6的合成变化。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明显减缓了低温引起的电解质渗漏率的增加,同时在转录和翻译两种水平上增强了sHsp17... 以京秀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8℃/10 h热预处理诱导葡萄果实对-2℃低温产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中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7.6的合成变化。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明显减缓了低温引起的电解质渗漏率的增加,同时在转录和翻译两种水平上增强了sHsp17.6的表达。因此认为,sHsp17.6参与了热预处理所诱导的葡萄果实的低温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预处理 低温耐性 sHsp17.6
下载PDF
植物油料热预处理方式对油脂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郝明飞 徐勇将 +1 位作者 刘元法 叶展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食用油加工主要涉及油料预处理、油脂制取和精炼三个工段,油料预处理是食用油制取的首要环节。油料热预处理对于提升出油率和改善产品风味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良的热处理条件则破坏微量营养素,导致危害物因子产生,影响食用油营养和安... 食用油加工主要涉及油料预处理、油脂制取和精炼三个工段,油料预处理是食用油制取的首要环节。油料热预处理对于提升出油率和改善产品风味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不良的热处理条件则破坏微量营养素,导致危害物因子产生,影响食用油营养和安全品质。总结了植物油料的高温烘烤、红外、微波、超声波等主要加热预处理类型和作用特点,概述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油料出油率、油脂基本品质、营养素和危害成分的影响,可为开发植物油料柔性稳态预处理技术,实现油料油脂精准适度加工,提升食用油营养与安全品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料 预处理 出油率 油脂品质与安全
下载PDF
高热强度型煤制备机理与热转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意博 李显 +11 位作者 马金荣 程延峰 郭丽 马剑飞 王峰 王祥曦 颜军军 李建 李月 魏博 罗光前 姚洪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2期202-211,共10页
为了高效利用新疆地区日益增长的粉煤资源,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手段是将粉煤制备成型煤,型煤的优劣可以通过冷态抗压强度和热强度进行判断。本文选取沥青渣作为黏结剂,提出了热预处理提升型煤热强度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关键参数对热强度提升... 为了高效利用新疆地区日益增长的粉煤资源,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手段是将粉煤制备成型煤,型煤的优劣可以通过冷态抗压强度和热强度进行判断。本文选取沥青渣作为黏结剂,提出了热预处理提升型煤热强度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关键参数对热强度提升的效果和机理,并计算了型煤产品的燃烧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沥青渣为黏结剂的冷压型煤冷态抗压强度为10.9 MPa、热强度为0 MPa;250℃热预处理后型煤的冷态抗压强度为9.8 MPa,热强度为21.5 MPa;450℃热预处理后型煤的冷态抗压强度为8.5 MPa,热强度为35.3 MPa。热预处理过程中提升了型煤内颗粒之间的固体桥联联结力,在250℃时,随着沥青渣的软化,熔融分散,再冷却形成固桥提升热强度,只发生了物理变化;在450℃时,由于热预处理导致型煤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在接触面反应完成后形成稳定的大分子结构,导致热强度提升。采用不同的机理函数对型煤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和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对比相关系数的结果显示,型煤产品的燃烧遵循二阶反应动力学。研究内容为制备高热强度型煤和完善型煤热强度提升机理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型煤 强度 预处理 型块结构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药渣纤维/PP共混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敏雯 温文杰 +1 位作者 张钦发 孙江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82-86,共5页
目的提高药渣纤维的疏水性、药渣纤维与塑料的相容性以及药渣纤维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纤维/塑料共混材料的强度。方法以灵芝药渣经机械挤撵破碎、发酵后得到的药渣纤维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对药渣纤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的疏水性,研究热处... 目的提高药渣纤维的疏水性、药渣纤维与塑料的相容性以及药渣纤维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纤维/塑料共混材料的强度。方法以灵芝药渣经机械挤撵破碎、发酵后得到的药渣纤维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对药渣纤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的疏水性,研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药渣纤维的质量损失率、色差、吸湿性和吸水率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药渣纤维/PP共混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与未处理的药渣纤维相比,经温度180℃和处理时间40 min的热处理后的药渣纤维吸湿率(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90%)下降8%,吸水率下降30.6%。其与PP共混材料的熔融指数、抗张强度、弯曲强度和抗冲强度分别提高了约100%,12%,8.7%,13%,且共混材料的均匀性也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药渣纤维的吸湿率和吸水率明显下降,但质量损失率和色差变化增大,且处理温度的影响大于处理时间。经热处理后的药渣纤维与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渣纤维 预处理 聚丙烯 共混材料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魏玉莲 叶京 +3 位作者 杨玮晴 张毓羚 郑义 王攀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183-185,共3页
有机质水解效率低是厌氧发酵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温度下热预处理和不同p H值条件下的碱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适合的热预处理温度和碱预处理p H值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 有机质水解效率低是厌氧发酵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温度下热预处理和不同p H值条件下的碱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适合的热预处理温度和碱预处理p H值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合成终产物VFA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化厨余垃圾热预处理温度发现100℃热预处理为最优条件,在反应6天时达到最大VFAs产量11.99±0.77 g/L,相比于130℃和160℃预处理VFAs最大产量提升40.62%~75.47%。优化碱预处理p H值发现,在p H=8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对于VFAs产量的提升最为明显,在反应8天时达到最大VFAs产量15.60±1.04 g/L相比于p H=6和p H=10条件下提升84.24%~10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VFAs) 预处理 预处理
下载PDF
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蔺金贤 朱南文 +1 位作者 袁海平 于豹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8-14,45,51,共9页
厌氧消化是污泥稳定化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技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有机质,促进污泥的水解速率,从而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该文综述了几种国内外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预处理法、转动球磨法、... 厌氧消化是污泥稳定化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技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有机质,促进污泥的水解速率,从而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该文综述了几种国内外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预处理法、转动球磨法、高压喷射法、超声波预处理法、酸预处理法、碱预处理法和氧化法等技术,并分别探讨了各种技术的作用原理、特点、处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 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 机械预处理 化学预处理
下载PDF
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素珍 肖本益 刘俊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291-3300,共10页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多种产氢菌和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是潜在的发酵产氢基质之一.研究了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比碱处理有更强的灭菌作用,可以有效杀死耗氢菌.热处理筛选到的产...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多种产氢菌和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质,是潜在的发酵产氢基质之一.研究了碱处理和热处理对污泥发酵产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比碱处理有更强的灭菌作用,可以有效杀死耗氢菌.热处理筛选到的产氢菌主要为嗜酸的产氢菌,而碱处理筛选到的产氢菌主要为嗜碱的产氢菌.碱处理污泥的最大产氢量在初始pH11的实验组获得,为10.32mL/g-COD;而热处理污泥的最大产氢量在初始pH5的实验组获得,为8.94mL/g-COD.热处理污泥在酸性条件下(pH<6)的产氢主要是由利用葡萄糖的菌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产氢,而碱处理污泥在碱性条件下(pH>9)的产氢主要是由利用蛋白质的菌通过发酵蛋白质产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预处理 预处理 生物产氢
原文传递
污泥厌氧消化的热预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少坡 郑莎莎 +2 位作者 王亚东 吉茸 孙力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37-5346,共10页
热预处理能够提高后续厌氧消化效率,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对国内外污泥热预处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热与碱、超声波和氧化法的联合预处理,重点介绍了热预处理对污泥溶解作用、厌氧消化、脱水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分析了热处理与厌氧消化整... 热预处理能够提高后续厌氧消化效率,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对国内外污泥热预处理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热与碱、超声波和氧化法的联合预处理,重点介绍了热预处理对污泥溶解作用、厌氧消化、脱水性和流变性的影响,分析了热处理与厌氧消化整体的能量平衡。最后提出了热预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溶解作用 厌氧消化 联合预处理 能量平衡
原文传递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雅欣 《现代盐化工》 2022年第1期23-24,共2页
现今,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率持续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迅速增长。如何高效处理与利用污泥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是一种高效处置污泥的方法,在减量化的同时,还能回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然而,水解为污泥厌氧... 现今,随着国内城镇污水处理率持续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迅速增长。如何高效处理与利用污泥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是一种高效处置污泥的方法,在减量化的同时,还能回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然而,水解为污泥厌氧发酵限速环节,进行污泥预处理有助于污泥破壁溶出有机质,加快污泥水解,并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有助于VFAs储存。日常采取的预处理方法是微波预处理,酸、碱预处理,臭氧预处理,表面活性剂及热预处理等。另外,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产酸成效也不同。关于污泥热预处理和酸、碱预处理情况下厌氧发酵产酸成效的区别,文献介绍得非常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预处理 预处理 污泥厌氧发酵
下载PDF
零价铁耦合热预处理技术强化餐厨厌氧消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艺源 张景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9-2924,共6页
分别采用热预处理和水热预处理耦合零价铁技术,探究其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预处理及添加零价铁,均能够显著提高产甲烷效果,仅添加零价铁的系统,产甲烷效果最佳,最大产甲烷量是(0.46±0.06)L/(g VS·d)... 分别采用热预处理和水热预处理耦合零价铁技术,探究其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预处理及添加零价铁,均能够显著提高产甲烷效果,仅添加零价铁的系统,产甲烷效果最佳,最大产甲烷量是(0.46±0.06)L/(g VS·d),比添加零价铁耦合热预处理和水热预处理技术的CH_(4)产量高出约6%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零价铁 预处理 预处理 甲烷产量
下载PDF
煤与油页岩热预处理特性及对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荣成 许世佩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92-3899,共8页
对比研究了神木煤和桦甸油页岩在150~400℃热预处理时的孔隙变化和挥发分析出规律以及热预处理对后续慢速升温热解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页岩的孔隙结构,其比表面积提高4倍、孔体积提高5倍以上,而神木煤的孔隙... 对比研究了神木煤和桦甸油页岩在150~400℃热预处理时的孔隙变化和挥发分析出规律以及热预处理对后续慢速升温热解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页岩的孔隙结构,其比表面积提高4倍、孔体积提高5倍以上,而神木煤的孔隙结构则减少了,特别是孔径大于1 nm的孔体积减少了近60%、比表面积减少了近80%,而其1 nm以下的孔则相对稳定,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别只减少了10%左右。低于400℃时热预处理过程中除脱去吸附水外,其他挥发分也有一定析出,并以CO_2为主,另有少量CO,但挥发分总失重量不超过5%。固定床慢速升温热解研究表明,经热预处理后,油页岩的油产率最高提高了22.7%,而水和气的产率则相应降低,气体中CH_4增加而H_2降低。热预处理对煤的热解油产率影响不明显,但热解水产率降低而热解气产率增加且其中CH_4增多而H_2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预处理
下载PDF
以加热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基础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天顺 吴夏芫 +1 位作者 范平 周楚新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4-848,共5页
以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反应器,考察了以加热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MFC产电情况.结果表明,污泥90℃下加热3h时MFC输出功率最高(44.4mW/m2),是未加热的105倍.在此预处理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所含有机物成分最有利于阳极... 以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反应器,考察了以加热预处理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MFC产电情况.结果表明,污泥90℃下加热3h时MFC输出功率最高(44.4mW/m2),是未加热的105倍.在此预处理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所含有机物成分最有利于阳极微生物的代谢产电.加热后的污泥再次加热作为MFC底物产电,输出功率只有5.8mW/m2.加热预处理可提高以污泥上清液为底物的MFC的输出功率,且易与现有工艺结合,更接近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预处理
原文传递
LY294002对热预处理抗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林 江伟健 +3 位作者 苏兴文 曹德雄 邱鹏新 颜光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醇3位羟基激酶(PI3-K)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对热预处理抗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凋亡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醇3位羟基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了热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 【目的】观察磷酸肌醇3位羟基激酶(PI3-K)的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对热预处理抗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凋亡的影响。探讨磷酸肌醇3位羟基激酶/AKT(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了热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低钾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为模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Hoechst33258核染色分析神经元凋亡,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热预处理(44℃,1h)可以保护低钾诱导的CGN的凋亡,使神经元存活率由(33.2±4.1)%上升至(76.1±5.6)%(P <0.01),核染色出现的核固缩和凋亡小体减少,DNA凝胶电泳DNA梯状条带明显减弱。LY294002(20μmol/L)可以明显抑制热预处理的保护作用,使神经元的存活率降至(37.4±3.5)%(P<0.01),核染色出现的核固缩和凋亡小体,DNA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热预处理可使HSP70、磷酸化AKT增高。LY294002可以抑制磷酸化AKT(p-AKT)的增加,而对HSP70则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低钾诱导CGN凋亡的模型中,LY294002可以抑制热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并可抑制p鄄AKT的增加,显示PI3鄄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热预处理的保护作用,但该抑制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H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LY294002 低钾 凋亡 小脑颗粒神经元 诱导 大鼠 激酶 DNA 凝胶电泳
下载PDF
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敏 周湘杰 +3 位作者 周筝 陈滢 陈琛 何秋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175,共5页
采用自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2组反应器分别以原始污泥和经热预处理污泥作为种泥,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温度为37℃,出水pH为4.6~5.0的条件下,逐渐将HRT由24h降低到7h,2组反... 采用自制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种泥热预处理对培养产氢颗粒污泥的影响。2组反应器分别以原始污泥和经热预处理污泥作为种泥,在进水COD浓度为4000mg/L,温度为37℃,出水pH为4.6~5.0的条件下,逐渐将HRT由24h降低到7h,2组反应器都在HRT为8~7h时成功培养出成熟的颗粒污泥。此时,有机负荷为45kg(COD)/(m3·d),接种原始污泥组产气量为41L/d,氢气含量为52%,COD去除率为23%,总挥发酸为1380mg/L;而接种经热预处理污泥组的有机负荷为57kg(COD)/(m3·d),产气量为44.5L/d,氢气含量为47.5%,COD去除率为12%,总挥发酸为1086mg/L。研究结果表明,种泥热预处理对产氢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虽然在形成颗粒污泥的过程中反应器稳定性较差,污泥易上浮,但颗粒形成后运行稳定,能适应更短的HRT,同时氢气产量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颗粒污泥 预处理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下载PDF
热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昕 郭兰敏 苏应衡 《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2-55,共4页
热预处理(heat pretreatment,HPT)又称热休克预处理(heat shock preconditioning),是指事先对受试动物进行热刺激,包括全身升温至42℃或用42℃液体直接灌注心脏,使心脏产生能够耐受致死高温(热耐受性)或长时间缺血、缺氧等损害(交叉耐受... 热预处理(heat pretreatment,HPT)又称热休克预处理(heat shock preconditioning),是指事先对受试动物进行热刺激,包括全身升温至42℃或用42℃液体直接灌注心脏,使心脏产生能够耐受致死高温(热耐受性)或长时间缺血、缺氧等损害(交叉耐受性)的能力,减轻因此而造成的心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预处理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CaO_(2)联合热预处理对污泥产酸的影响及菌群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子奇 王应军 任垠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1-27,共7页
以过氧化钙(CaO_(2))联合热预处理剩余污泥后进行产酸发酵,分析溶解性COD(SCOD)、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并以获得最高产量的VFAs为目的,得到最佳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预处理能使污泥发酵初始SCOD含量上... 以过氧化钙(CaO_(2))联合热预处理剩余污泥后进行产酸发酵,分析溶解性COD(SCOD)、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并以获得最高产量的VFAs为目的,得到最佳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预处理能使污泥发酵初始SCOD含量上升;碱量固定时,所有实验组的SCOD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预处理中温度的增加会使初始pH值呈下降趋势;相同温度下,随着碱量的增加,初始pH值升高。CaO_(2)联合热预处理对VFAs生成有促进作用。0.2 g/gVSS的CaO_(2)+90℃实验组、0.3 g/gVSS的CaO_(2)+70℃实验组的VFAs最大产量分别为3 101.7、3 097.4 mg/L,而前者达到峰值的发酵时间较早,故0.2 g/gVSS的CaO_(2)+90℃实验组为最佳方案。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预处理均会增加后续发酵系统中产酸相关细菌的丰度,降低污泥中菌群总体丰度,其中联合预处理造成的菌群结构变化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 过氧化钙 预处理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热预处理乙丙胶对EPDM/MVQ共混胶交联密度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作鑫 于祥 邓涛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8年第21期26-29,共4页
研究了热预处理乙丙胶对EPDM/MVQ共混胶交联密度及性能的影响。由实验得知,随着热预处理乙丙胶母胶时间的变长,乙丙胶母胶的门尼黏度变大,溶胀度减小,共混胶硫化程度变大,工艺正硫化时间减小,EPDM交联密度变大,MVQ交联密度基本不变;老化... 研究了热预处理乙丙胶对EPDM/MVQ共混胶交联密度及性能的影响。由实验得知,随着热预处理乙丙胶母胶时间的变长,乙丙胶母胶的门尼黏度变大,溶胀度减小,共混胶硫化程度变大,工艺正硫化时间减小,EPDM交联密度变大,MVQ交联密度基本不变;老化后,EPDM交联密度继续变大,MVQ交联密度变大,且EPDM交联密度变大程度大于MVQ;扯断伸长率下降,100%定伸应力和硬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EPDM/MVQ 交联密度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