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煤固硫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谌伦建 李安铭 +1 位作者 赵跃民 张传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采用热重-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原煤和型煤燃烧过程中SO2析出过程,原煤SO2析出过程呈双峰特征;型煤SO2析出过程呈单峰特征,且发生在燃尽后期,型煤粒度越大,SO2析出越晚.型煤灰渣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固硫物相种类与添加剂及型煤径向位置有... 采用热重-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原煤和型煤燃烧过程中SO2析出过程,原煤SO2析出过程呈双峰特征;型煤SO2析出过程呈单峰特征,且发生在燃尽后期,型煤粒度越大,SO2析出越晚.型煤灰渣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固硫物相种类与添加剂及型煤径向位置有关,有MgO添加剂时,固硫物相为CaSO3和CaSO4;无MgO添加剂时为CaS和CaSO4.结合裹灰缩核燃烧理论和灰球中固硫物相的分布规律提出型煤固硫机理:型煤未燃核内部主要以CaS形式固硫,燃烧峰面以外的燃尽灰壳中以CaSO4形式固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煤 固硫机理 红外光谱分析 燃烧过程 二氧化硫 分布规律
下载PDF
β-环糊精四元阻燃体系对再造烟叶燃烧热解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艇 胡立中 +3 位作者 李东亮 李斌 耿宗泽 朱晓兰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62,共11页
为明确β-环糊精(β-CD)膨胀阻燃体系对再造烟叶感官评吸和燃烧热解性能的影响,以β-CD为碳源,磷酸氢二铵(DAP)为酸源和气源,柠檬酸钾(PC)和柠檬酸钠(SC)为增效剂,采用造纸法制备了β-CD复合再造烟叶样品,结合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研究了β... 为明确β-环糊精(β-CD)膨胀阻燃体系对再造烟叶感官评吸和燃烧热解性能的影响,以β-CD为碳源,磷酸氢二铵(DAP)为酸源和气源,柠檬酸钾(PC)和柠檬酸钠(SC)为增效剂,采用造纸法制备了β-CD复合再造烟叶样品,结合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研究了β-CD基阻燃体系对再造烟叶的结构、感官评吸质量和燃烧热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配方为mβ-CD∶mDAP∶mPC∶mSC=1∶1∶1∶0.5的四元阻燃体系不改变产品原有风格,甜润感增加,刺激性减轻,总体品质和舒适性提升。②β-环糊精复合再造烟叶中试样及20%复合再造烟叶掺配烟丝样的总热释放量和最大热释放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复合阻燃体系促使其热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延缓了焦炭阶段的热解,最终850℃焦炭量增加约30%。③复合再造烟叶中试样和20%复合再造烟叶掺配烟丝样不仅燃烧速率下降,卷烟燃烧锥最高温度也分别下降了69.2和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烟叶 Β-环糊精 -红外光谱分析 燃烧 膨胀阻燃
下载PDF
实验条件对煤燃烧特性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朝芬 张鹏宇 +1 位作者 夏明 孙学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5,78,共4页
采用TGAFTIR联用的实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时对其析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在线检测;通过对不同升温速度和试样用量对煤燃烧过程的研究表明升温速度对热重法的影响最大,其挥发分析出时间也不相同;煤的总失重率随升温速度增大... 采用TGAFTIR联用的实验方法,对不同煤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时对其析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在线检测;通过对不同升温速度和试样用量对煤燃烧过程的研究表明升温速度对热重法的影响最大,其挥发分析出时间也不相同;煤的总失重率随升温速度增大而增大,淮南煤HN升温速度从8℃/min增大到50℃/min时,其最大失重率由7.57%/min增大到24.55%/min;升温速度过低,当低于8℃/min时,造成TGAFTIR联用时低含量成分信息丢失影响分析结果.这对掌握煤的燃烧与热解特性,为煤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实验 升温速率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FOX-7的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朋刚 常海 +3 位作者 陈智群 刘子如 潘清 汪渊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1-838,共8页
使用原位热红外光谱技术对FOX-7热分解全过程的气相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原位在线检测,通过非等温热红外动力学处理技术,获得了热分解过程中各特征官能团的断裂分解活化能(kJ·mol-1)如下:C—N键:181.66,—NO2键:235.77,N—H键:170.6... 使用原位热红外光谱技术对FOX-7热分解全过程的气相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原位在线检测,通过非等温热红外动力学处理技术,获得了热分解过程中各特征官能团的断裂分解活化能(kJ·mol-1)如下:C—N键:181.66,—NO2键:235.77,N—H键:170.65。提出了FOX-7可能的两步热分解机理:第一阶段是分子共轭键、分子间(内)氢键的断裂、硝基和亚硝基重排“脱硝”释放出NO,第二阶段是残余碎片分解释放出HCN和NH3。结合TG-DSC-IR联用技术提出了FOX-7热分解的局部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 分解 原位红外光谱分析 裂解质 局部化学
下载PDF
FOX-7的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金朋刚 常海 +2 位作者 陈智群 刘子如 潘清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使用原位热红外光谱技术对FOX-7热分解全过程的气相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原位在线检测,通过非等温热红外动力学处理技术,获得了热分解过程中各特征官能团的断裂分解活化能:C-N键:181.7kJ·mol-1,-NO2键:235.8kJ·mol-1,N-H键:170.... 使用原位热红外光谱技术对FOX-7热分解全过程的气相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原位在线检测,通过非等温热红外动力学处理技术,获得了热分解过程中各特征官能团的断裂分解活化能:C-N键:181.7kJ·mol-1,-NO2键:235.8kJ·mol-1,N-H键:170.7kJ·mol-1。提出了FOX-7可能的两步热分解机理:第1阶段是分子共轭键、分子间(内)氢键的断裂、硝基和亚硝基重排“脱硝”释放出NO;第2阶段是残余碎片分解释放出HCN和N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 FOX-7 原位红外光谱分析 裂解质
下载PDF
溶胀煤的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先建 范肖南 +2 位作者 武建军 武成利 张中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8-52,61,共6页
煤是由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而煤结构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煤中的有机物质化学结构的研究。煤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多种反应性,所以煤化学结构的研究一直都是煤结构研究中的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煤的溶胀方法能够... 煤是由多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而煤结构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煤中的有机物质化学结构的研究。煤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多种反应性,所以煤化学结构的研究一直都是煤结构研究中的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煤的溶胀方法能够提供较多关于煤的化学结构消息,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两种手段对去灰煤样、酒精和蒸馏水洗静吡啶溶胀煤样和NMP二次溶胀煤样进行化学结构与热解性质的分析,表征煤溶胀前后结构与热解反应性质的变化情况,定性地认识煤的溶胀反应过程。采用热重和红外光谱法联用分析NMP二次溶胀煤样,依据红外光谱了解热解过程中产物。这些工作有助于对淮南地区煤化学结构和热解反应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煤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分析 -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TG-FTIR分析技术在PVC热降解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荣勋 梁坤 +1 位作者 关迎东 刘国友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5-88,共4页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联机分析技术(TG-FTIR)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20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联机分析技术(TG-FTIR)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20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PVC脱HCl反应阶段,热降解产物主要为HCl;第二阶段主要为共轭多烯结构的裂解和环化,产物为低烃类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第三阶段为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物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降解 -红外光联机分析
下载PDF
TG-FTIR技术在聚氨酯包和物对聚甲醛的热稳定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焦旗 林青青 +3 位作者 张彩霞 王莲 罗春桃 李勇进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46,共4页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聚氨酯包和物(IC-TPU)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TPU中的氨基以及β环糊精(β-CD)中的羟基的协同作用使得POM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单纯加入TPU和β-CD的POM更加显著。IC-TPU的...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聚氨酯包和物(IC-TPU)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TPU中的氨基以及β环糊精(β-CD)中的羟基的协同作用使得POM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单纯加入TPU和β-CD的POM更加显著。IC-TPU的加入能够明显延缓聚甲醛的降解,其甲醛以及一氧化碳等降解产物的产生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包和物 -红外光联用分析 降解
下载PDF
农药生产废渣燃烧/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春雨 蒋旭光 +3 位作者 安春国 费振伟 池涌 严建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5-50,共6页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 在30℃/min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农药生产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50~400℃和400~600℃。在600℃时,农药废渣的燃烧反应程度已经达到了96%。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的第1个失重阶段基本重合。利用Achar法求得了农药废渣燃烧和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函数,以及表观动力学参数。分析发现热解与燃烧第1阶段的反应机理函数相同。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30℃/min升温速率下农药废渣热解和燃烧过程中的气体析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农药废渣热解过程中,有大量的SO2析出,SO2的析出集中在300~600℃区间内,在此区间内,还有少量的CO2和H2O析出,CO的析出主要在高温段发生。对燃烧条件下的FTIR分析表明,氧气的存在使得SO2的析出提前,农药废渣中的N在较低温度下以NH3的形式释放,而在热解条件下,农药废渣中的N的释放主要是高温区生成的H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废渣 燃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活化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