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魁杨梅果实储藏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洁 郭金星 +5 位作者 张汝忠 王星星 张晓玲 刘琳 侯平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 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 d达到最高,为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杨梅 果实储藏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5种绿篱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楠 周帅 +2 位作者 林富平 高岩 张汝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杭州地区常用绿篱植物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var.aureaphylla,红花木Loropetalum chinese var.rubrum,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龟甲冬青Ilex crenata‘Convexa’和无刺枸骨Iles cor-nuta var.fortunei释放VOCs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瓜子黄杨释放的VOCs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相对含量为27.10%),芳樟醇(19.70%),2-辛烯(7.20%);红花木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26.10%),α-蒎烯(6.70%),苯甲醛(6.50%);金叶女贞主要有乙酸-3-己烯酯(16.30%),苯甲醛(8.30%),壬醛(5.50%)和对甲基苯乙烯(5.10%);无刺枸骨主要有β-蒎烯(12.10%),癸醛(9.50%),2-壬烯醇(7.40%),月桂烯(7.20%),苎烯(6.50%),2-辛烯(6.10%)和6-甲基-5-庚烯-2-酮(6.01%);龟甲冬青主要有癸醛(21.60%),壬醛(13.60%),己内酰胺(6.80%)和苯甲醛(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绿篱植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7种槭树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琦 刘华红 +2 位作者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0,共7页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释放VOCs进行收集,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释放VOCs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苦茶槭和青榨槭分别释放17种和20种成分,以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乙酸叶醇酯、癸醛、(Z)-3-己烯-1-醇和壬醛;鸡爪槭、三角槭和毛脉槭分别释放15种、19种和23种成分,以萜类、酯类和醛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为罗勒烯、乙酸叶醇酯、癸醛、长叶烯和壬醛;樟叶槭释放24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罗勒烯、α-蒎烯、3-蒈烯、β-蒎烯和松油烯;羊角槭释放25种成分,以萜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癸醛、长叶烯、2-乙基-1-己醇、石竹烯和壬醛。以上7种槭树均可作为保健型园林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槭树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樟树幼苗机械损伤叶片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帅 林富平 +4 位作者 王玉魁 沈应柏 张汝民 高荣孚 高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1-680,共10页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_6–C_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 及C_6–C_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II (PSII)的影响, 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对樟树幼苗叶... 为探讨植物在机械损伤后C_6–C_10醛类化合物的释放机理, 及C_6–C_10醛类化合物对叶片光系统II (PSII)的影响, 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材料,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对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释放的C_6–C_10醛类化合物进行采集与分析, 并同步测定了脂氧合酶活性和损伤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樟树幼苗叶片损伤后, 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和癸醛的释放量比损伤前分别增加了2.47、0.99、1.34、0.91和28.38倍(p < 0.01); 同时新增4种醛类化合物, 分别是: 2-己烯醛、2,4-己二烯醛、(E)-2-辛烯醛和(E)-2-壬烯醛。脂氧合酶活性比损伤前增加1.2倍(p < 0.01)。PSII单位反应中心复合体吸收的能量和被核心捕获的能量分别比损伤前下降12.8%和9.8% (p < 0.01)。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捕获激子能导致电子传递效率和叶片性能指数分别比损伤前增加23.3%、24.4%、22.6%和82.7% (p < 0.01)。损伤24 h后, 醛类化合物的种类、释放量、脂氧合酶活性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到损伤前水平。说明机械损伤使PSII供体侧受损、脂氧合酶活性升高, 致使C_6–C_10醛类化合物大量释放, 樟树幼苗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来提高光合效率应对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类化合物 叶绿素荧光 樟树 机械损伤 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
原文传递
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的DTD-GC/MS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宵 杜业云 +2 位作者 杨志斌 李晖 杨柳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DTD-GC/MS)首次分析了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鉴定出有效成分46种,主要包括烷烃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8种可用作香料添加剂,5种可作医疗用途,2种可用于杀虫剂。... 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DTD-GC/MS)首次分析了湖北海棠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鉴定出有效成分46种,主要包括烷烃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8种可用作香料添加剂,5种可作医疗用途,2种可用于杀虫剂。采用直接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湖北海棠叶挥发成分重现性好、操作简单、效率高、绿色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化学成分 直接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室内空气中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检测及其污染特征
6
作者 陆宏 王泽 +6 位作者 崔涵博 金一卉 杨帆 冯丽丽 胡晓芳 申哲民 袁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5-1349,共5页
[背景]有机紫外防晒剂被广泛用于个人护理品中。前期研究发现室内灰尘中可检出有机紫外防晒剂。[目的]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不同室内空气中的有机紫外防晒剂,揭示室内空气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污染状况和特征。[方法]于2020... [背景]有机紫外防晒剂被广泛用于个人护理品中。前期研究发现室内灰尘中可检出有机紫外防晒剂。[目的]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不同室内空气中的有机紫外防晒剂,揭示室内空气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污染状况和特征。[方法]于2020年8—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及周边8种不同室内环境(男生寝室、女生寝室、办公室、实验室、理发店、打印店、宾馆、私家车)共60个点位采集空气样本。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不同室内空气中6种常见有机紫外防晒剂浓度,包括3,3,5-三甲基环己烷水杨酸酯(HMS)、水杨酸乙基己酯(EHS)、3-(4-甲基苄烯)-樟脑(4-MBC)、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IMC)、氰酸苯丙基烯酸辛酯(OC)、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EHMC),并分析有机紫外防晒剂的相关性。[结果]在研究设定的检测条件下,6种有机紫外防晒剂的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0.997及以上。1 mg·L^(-1)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4%~7.11%之间,回收率在67.17%~106.50%之间;10 mg·L^(-1)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59%~8.76%,回收率在78.80%~126.60%。除IMC未检出以外,其余5种有机紫外防晒剂在8种室内环境空气中检出率均大于等于92%。总有机紫外防晒剂中位质量浓度为75.17 ng·m^(-3),其中EHS最高,为28.55 ng·m^(-3)。不同室内环境中,女生寝室的室内空气中总有机紫外防晒剂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54.98 ng·m^(-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S、EHMC、OC与EHS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40~0.61,P<0.01)。[结论]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室内空气中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检测分析;EHS、EHMC、HMS、OC、4-MBC在8种室内环境空气中均被检出,且其污染来源有一定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附-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室内 有机紫外防晒剂
原文传递
卤牛肉贮藏过程中气味活性化合物变化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晓倩 周慧敏 +9 位作者 李素 张顺亮 赵冰 刘梦 朱宁 吴倩蓉 王守伟 乔晓玲 臧明伍 刘博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0-248,共9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气味活性值研究卤牛肉常温贮藏期间(0、3、6、9、12个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异味相关的特征化合物。结果表明:共有52种气味活性值不小于0.1的气味活性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最多(13种);醛类和醇类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4.53%~70.55%和27.72%~57.91%。贮藏期间卤牛肉色泽变暗,弹性降低,贮藏后期香气逐渐减弱,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主成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卤牛肉样品。相关性分析发现,分别有16、12种气味活性化合物与风味感官评分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结合气相色谱-嗅闻鉴定,1-辛烯-3-醇、庚醛、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反-2,4-癸二烯醛、2-壬酮、辛酸可能是产生异味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牛肉 吹扫捕集-脱附-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 味活性化合物 异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