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篇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军 艾坤 +3 位作者 刘密 张泓 李铁浪 常小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篇的解读,浅析该篇主要学术思想:建立了热病系统的诊断和治疗体系,确立了热病治疗原则,阐述了热病的针刺禁忌及预后等。这些成果对后世医家对热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热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叶天士与薛生白温病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景宜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4-35,32,共3页
叶天士与薛生白都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们对温病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温热论》与《湿热病篇》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也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两篇著作不仅反映了叶、薛两家的温病学术思想,而且对临床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 叶天士与薛生白都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们对温病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温热论》与《湿热病篇》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也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两篇著作不仅反映了叶、薛两家的温病学术思想,而且对临床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兹将二者作一比较研究。《温热论》相传为叶天士口授,其门人录记而成,篇出不晚于1746年,初刊于1766年。叶氏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感邪途径、侵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术思想 薛生白 温病学家 热病 不揣浅陋 温热经纬 临证指南医案 湿热病 传变规律 《温热论》
下载PDF
连苏饮治疗重症与顽固性呕吐42例
3
作者 赵聚凯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0年第4期33-34,共2页
连苏饮出自薛生白《温热病篇》,由黄连、苏叶两味药组成。近年来余在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湿热与胃热之重症和顽固性呕吐42例,80%病人服药1—2剂,就能收到药到呕止之效,实为一首治疗呕吐良方。现小结如下:
关键词 顽固性呕吐 热病 胃热 薛生白 病人服 呕吐苦水 慢性浅表性胃炎 大便燥结 慢性胃炎 舌质淡红
下载PDF
《内经》腧穴主治汇译(四)
4
作者 高镇五 罗庆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41-42,7,共3页
七、膀胱足太阳经腧穴(十三)膀胱俞位置:在第十九椎下(即骶骨第二假棘突下)去脊旁开一寸五分。主治:疟疾,汗出恶风。(素·刺疟论)。(十四)中膂俞位置:在第二十椎下(第三骶骨假棘突下)去脊旁开一寸五分。主治:热病无汗,唇舌焦枯,口... 七、膀胱足太阳经腧穴(十三)膀胱俞位置:在第十九椎下(即骶骨第二假棘突下)去脊旁开一寸五分。主治:疟疾,汗出恶风。(素·刺疟论)。(十四)中膂俞位置:在第二十椎下(第三骶骨假棘突下)去脊旁开一寸五分。主治:热病无汗,唇舌焦枯,口燥咽干,味觉失灵。(灵·刺节真邪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空论 小趾 陷中 刺疟论 昆仑穴 委中穴 申脉穴 缪刺 选灸 腰痛 杂病歌 热病
下载PDF
饥而不欲食多有湿热
5
作者 朱文举 《天津中医药》 CAS 1989年第2期45-45,共1页
饥而不欲食是指感觉饥饿又不想进食的症状,后世多从肾阴不足、胃虚有热以及热病后余热未尽论治。薛生白提出此证与湿热有关,他在《湿热病篇》中言:“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 饥而不欲食是指感觉饥饿又不想进食的症状,后世多从肾阴不足、胃虚有热以及热病后余热未尽论治。薛生白提出此证与湿热有关,他在《湿热病篇》中言:“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绕三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治之。薛氏所论是外感湿热壅滞脾胃,胃气未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而不欲食 外感湿热 热病 湿热证 胃虚 薛生白 冬瓜仁 佩兰叶 藿香叶 芦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