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造奶油的热熔性与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时婴 梁梅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对人造奶油申油脂成分的性质(熔点、碘价、反式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脂肪的熔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SC曲线能确切地反映人造奶油的口熔性、热稳定性与流变性。通过改变油脂的组成结构可以改... 本文对人造奶油申油脂成分的性质(熔点、碘价、反式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脂肪的熔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SC曲线能确切地反映人造奶油的口熔性、热稳定性与流变性。通过改变油脂的组成结构可以改变油脂的熔化性质,因此在人造奶油生产中可以用DSC曲线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奶油 溶性 组成结构
下载PDF
丙烯酸热熔性压敏胶技术的新进展
2
作者 Beau.,AH 吴达人 《丙烯酸化工》 1989年第1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丙烯酸 压敏胶 溶性
原文传递
从热溶性绿茶粉中提取茶多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春雷 罗学平 +2 位作者 张路 杜晓 杨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90,共4页
试验以热溶性茶粉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乙醇体积的条件下,茶多酚产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茶多酚在各个工序中的损失情况,认为乙酸乙酯萃取工序中茶多酚损失最严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茶多... 试验以热溶性茶粉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乙醇体积的条件下,茶多酚产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茶多酚在各个工序中的损失情况,认为乙酸乙酯萃取工序中茶多酚损失最严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5min、乙醇浓度65%、绿茶粉与乙醇质量体积比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性绿茶粉 茶多酚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缓步动物热溶性蛋白的独有特性及其在极端环境适应中的功能
4
作者 王泽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2-899,共8页
缓步动物(tardigrades,俗称水熊虫)等一些低等动物可在干燥、低温、低压等极端条件下长期生存。这种超常的生存能力依赖于细胞在大幅度脱水后,进入一种叫做隐生(cryptobiosis)的特殊状态,使细胞脱水、身体萎缩并停止新陈代谢,从而可以... 缓步动物(tardigrades,俗称水熊虫)等一些低等动物可在干燥、低温、低压等极端条件下长期生存。这种超常的生存能力依赖于细胞在大幅度脱水后,进入一种叫做隐生(cryptobiosis)的特殊状态,使细胞脱水、身体萎缩并停止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允许动物在极端条件下生存多年。当环境好转时,处于隐生状态的细胞或者身体又可以再次吸收水份进行复苏。缓步动物中有着多种独特的内在无序蛋白质(intrinsic disorder protein),统称为热溶性蛋白质。这些热溶性蛋白质在细胞脱水过程中构象发生重要变化,可对液态水进行固定,从而起到了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对此类蛋白质的性质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缺乏深入的机理性研究。本文简要总结了缓步动物中特有热溶性蛋白质的序列特征、理化性质,及其潜在的生物功能与机制。同时讨论了这些热溶性蛋白质在高等动物细胞对低温、低氧等极端环境适应中的可能应用。人类细胞在极端环境中的隐生和可逆复苏,将在医学领域和未来宇宙探索与星际移民中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生 溶性蛋白 脱水保护 内在无序蛋白
下载PDF
脱水蛋白DHN1表达载体pBV221-dhn1的构建及基因表达
5
作者 张永炜 邱全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0-254,共5页
以克隆载体 pTZ 19R dhn1(ZM )为基础 ,构建脱水蛋白DHN1表达载体 pBV2 2 1 dhn1.采用PCR技术从克隆载体 pTZ 19R dhn1(ZM )上扩增dhn1片段 ,并引入NcoⅠ /BamHⅠ酶切位点 ,然后与 pBV2 2 1原核表达载体连接 ,得到 pBV2 2 1 dhn1表达载... 以克隆载体 pTZ 19R dhn1(ZM )为基础 ,构建脱水蛋白DHN1表达载体 pBV2 2 1 dhn1.采用PCR技术从克隆载体 pTZ 19R dhn1(ZM )上扩增dhn1片段 ,并引入NcoⅠ /BamHⅠ酶切位点 ,然后与 pBV2 2 1原核表达载体连接 ,得到 pBV2 2 1 dhn1表达载体 .阳性克隆经PCR和NcoⅠ /BamHⅠ酶切检测都得到 516bp的dhn1片段 ,且序列正确 .表达载体pBV2 2 1 dhn1转化宿主菌后能够表达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10 3的DHN1,该蛋白具有高温可溶性 .以上结果表明 ,本实验得到了高效表达的脱水蛋白DHN1表达载体 pBV2 2 1 dh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蛋白 表达载体 PCR 基因表达 溶性分析
下载PDF
热溶性防砂管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先勇 孙宁 +2 位作者 谢怀东 张万才 王明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2,共2页
针对目前稠油油藏机械防砂工艺中存在的作业成本高、无法进行堵水和分层开采的问题,提出采用热溶性防砂管技术方案,研制了相应的防砂管柱,并对其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260℃时无论何种介质均可将热溶性防砂管材料... 针对目前稠油油藏机械防砂工艺中存在的作业成本高、无法进行堵水和分层开采的问题,提出采用热溶性防砂管技术方案,研制了相应的防砂管柱,并对其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260℃时无论何种介质均可将热溶性防砂管材料分解为液体,且过程不可逆;(2)热溶性材料的抗拉抗折强度较高,能够满足油田井下生产和作业的要求;(3)热溶性材料溶解后未对高温涂料砂的固结强度和渗透率造成影响,能够保证防砂后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溶性防砂管柱 物理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3
7
作者 郑立臣 解宏图 +1 位作者 张威 张旭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可利用性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对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的贡献。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通过...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可利用性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对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的贡献。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通过冷水和热水提取获得。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在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处理中,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WSOC和HWSOC的含量比覆盖还田、高茬还田的高,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的WSOC和HWSOC占土壤有机碳的百分比也最高。另外,WSOC和HWSOC与土壤呼吸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溶性有机碳 溶性有机碳 土壤呼吸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逄蕾 黄高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113,共4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存在形式、转化过程以及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免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物秸秆的保留与否主要影响土壤全碳(TOC)的变化。免耕秸秆覆盖(NTS)极显著提高...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存在形式、转化过程以及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免耕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物秸秆的保留与否主要影响土壤全碳(TOC)的变化。免耕秸秆覆盖(NTS)极显著提高了表层TOC含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秸秆还田17个月就可使表层土壤TOC含量增加20.77%。传统耕作不覆盖(T)和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等耕作措施会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不同处理间的土壤焦磷酸钠提取态碳(SPPC)含量差异不显著,SPPC的含量占TOC的比例随耕作措施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变幅很大,从23.70%到50.60%不等。NTS处理的SPPC含量最高,NT处理的SPPC含量最低,说明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而单纯免耕、不归还秸秆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HWCC)的积累量是NTS>NT>TS>T,说明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质的产生和积累,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能够给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能源物质,有利于土壤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耕作措施 土壤全碳 焦磷酸钠提取态碳 溶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有机物料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潘艳斌 朱巧红 彭新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试验设置了对照(CK)、秸秆混匀(M-Str)、秸秆覆盖(Str)、生物质炭混匀(BC)和猪粪混匀(SM)5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混匀与猪粪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 试验设置了对照(CK)、秸秆混匀(M-Str)、秸秆覆盖(Str)、生物质炭混匀(BC)和猪粪混匀(SM)5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混匀与猪粪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土壤抗破碎性和团聚体水稳定性(MWD)显著提高(p<0.05),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形成的提升作用不明显(p>0.05)。相对于对照处理,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混匀和猪粪处理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与土壤累积呼吸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可见,有机物的性质(秸秆、猪粪和生物质炭)与还田方式(混匀和覆盖)对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下载PDF
菌糠等物料施入风沙土对其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修鸿 粱运江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菌糠等不同物料对风沙土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糠施入土壤后,其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水溶性碳(WSOC)、热水溶性碳(HWSOC)、溶解性酚酸(DP)、可溶性糖(DS)含量均比对照增加,以施入时间1个月内...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菌糠等不同物料对风沙土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糠施入土壤后,其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水溶性碳(WSOC)、热水溶性碳(HWSOC)、溶解性酚酸(DP)、可溶性糖(DS)含量均比对照增加,以施入时间1个月内增加效果明显,针对菌糠以调节C/N比值效果好。与玉米秸秆比较,菌糠施入土壤后,土壤的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水溶性碳(WSOC)、热水溶性碳(HWSOC)、溶解性酚酸(DP)均比玉米秸秆处理含量高,而可溶性糖(DS)含量前3d较高,后期低于玉米秸秆。与麦麸比较,菌糠施入土壤前1周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水溶性碳(WSOC)比麦麸含量高,而热水溶性碳(HWSOC)、溶解性酚酸(DP)、可溶性糖(DS)含量均低于麦麸处理,1周后麦麸可溶性糖(DS)含量均高于菌糠,在整个试验培养期间,麦麸溶解性酚酸(DP)含量均高于菌糠。生产实践中,麦麸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微生物载体,以热水溶性碳(HWSOC)、溶解性酚酸(DP)、可溶性糖(DS)含量评定微生物载体的质量标准,以木屑生产的食用菌菌糠作为生物载体不及麦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溶性 溶性 溶解性酚酸 溶性
下载PDF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热水溶性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Ⅲ)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君 孙远明 +1 位作者 雷红涛 吴青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20,共4页
本文以魔芋胶(KG)即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卡拉胶为基材,利用KG与卡拉胶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可食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温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VP... 本文以魔芋胶(KG)即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卡拉胶为基材,利用KG与卡拉胶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可食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温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VP)、耐破度(BS)、抗张强度(TS)和伸长率(E)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几何平均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多指标分析,获得了使该膜综合性能优良的组合因素与水平,即:干燥温度37℃;石蜡用量3.761g/L;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值为1.298;乳化剂用量2.914g/L;PEG-400用量3.375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性膜 魔芋葡甘聚糖 卡拉胶 溶性 性能 配方 食品包装
原文传递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琳 张仁陟 蔡立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4-529,共6页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轮作10年后,与T处理相比,NTS、TS和NT处理的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NTS和NT处理下腐殖质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TS和T处理下,5.1~10.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高,0~5.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低。10.1~30.0 cm土层中,TS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大于NTS处理。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均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总有机碳 腐殖质碳 溶性有机碳
下载PDF
完全热变性、可溶性大豆蛋白聚集物的溶解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恒光 杨晓泉 林福珍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5期428-432,共5页
大豆分离蛋白在完全或部分热变性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溶解性,这种类型的大豆蛋白在世界大豆蛋白工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该类型的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之间是以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相结合。其溶解性质与传统的低变性大豆分离相比:... 大豆分离蛋白在完全或部分热变性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的溶解性,这种类型的大豆蛋白在世界大豆蛋白工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该类型的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之间是以共价键和非共价键相结合。其溶解性质与传统的低变性大豆分离相比:在饱和湿度加热条件下更容易丧失水溶性,在湿度为18%和50%下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盐溶性相对较差,含水乙醇对其溶解度的降低作用相对较弱,在65%乙醇溶液中加热溶解性非但不降低而且还大幅度升高。该研究成果对于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开发以及大豆蛋白的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 完全变性可溶性大豆蛋白聚集物 溶解性质
下载PDF
杉木和米槠人工林土壤可溶性碳组分动态及其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可欣 倪祥银 +3 位作者 杜琳 卫芯宇 杨静 吴福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66,274,共8页
可溶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作为土壤碳周转初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受到凋落叶等植物残体输入、森林类型及季节性水热变化的共同调节。采用土壤原位培养法,以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与杉木(Cunningha... 可溶性碳组分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作为土壤碳周转初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受到凋落叶等植物残体输入、森林类型及季节性水热变化的共同调节。采用土壤原位培养法,以亚热带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工林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对象,分析生长季内土壤可溶性碳(DOC)与热水溶性碳(HWSC)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对凋落叶输入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凋落叶输入、森林类型和培养月份均极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碳组分含量(p<0.001)。杉木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整体较高,分别高出米槠人工林15.09%和13.06%,但后者的土壤可溶性有机质芳香化程度更高。经过1个生长季的培养,2种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均明显增加。凋落叶增加生长季米槠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的含量,但对杉木人工林的影响具有季节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DOC与HWSC含量更高,但凋落叶输入促进米槠人工林DOC与HWSC含量,更易于随淋溶过程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溶性 土壤溶性 凋落叶 带人工林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的黑土热水提取态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连峰 蔡延江 +2 位作者 张喜林 解宏图 张旭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6,共5页
测定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土壤的热水提取态有机碳(HWC-C),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HWC-C的影响。结果表明,HWC-C含量随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小,常量氮肥、二倍量氮肥、常量磷肥、二倍量磷肥处理土壤的HWC-C含量分别为234... 测定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土壤的热水提取态有机碳(HWC-C),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HWC-C的影响。结果表明,HWC-C含量随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小,常量氮肥、二倍量氮肥、常量磷肥、二倍量磷肥处理土壤的HWC-C含量分别为234、228、245、223mgkg-1。土壤HWC-C含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二倍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处理的HWC-C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96和1.11倍。无机肥混施能增加土壤HWC-C含量,常量氮磷钾肥混施处理HWC-C含量分别比常量磷钾肥混施、常量氮磷肥混施、常量氮钾肥混施处理增加14.4%、11.9%、0.06%。在无机肥混施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HWC-C含量。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尤其有机肥与氮磷钾肥混施,不仅可以使土壤的肥料结构更加合理,还可有效地增加土壤的HWC-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性有机碳 黑土 长期施肥
原文传递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热水溶性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君 孙远明 +1 位作者 吴青 谌国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研究以卡拉胶和魔芋胶(KG)即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材,利用卡拉胶与KG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溫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VP)... 本研究以卡拉胶和魔芋胶(KG)即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材,利用卡拉胶与KG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溫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水蒸气透过系数(WVP)和耐破度(BS)的影响,得到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模型分析表明:5个因素的一次项,二次项及交互项对膜的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得出了各因子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可食性膜 魔芋胶 卡拉胶 溶性 性能
原文传递
最小综合损失准则与多指标均匀正交试验设计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权 吕小欢 杨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8,共4页
对多指标均匀正交试验设计引入回归模型与响应损失概念 ,用响应损失变量的主成分建立一个多指标综合损失模型 ,并把该模型应用到可食性热水溶性膜特性的研究中 。
关键词 可食性膜 溶性 多指标均匀 正交试验设计 最小综合损失准则 工艺参数 食品包装
下载PDF
高直链淀粉突变体Goamy2的淀粉糊化特性及淀粉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桂爱 唐绍清 +2 位作者 罗炬 邵高能 胡培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高直链淀粉及突变体材料Goamy2及其野生型亲本Ilpumbyeo米粉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上的差别,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其水溶性和不溶性淀粉组成结构差别。从冷水溶性成分来看,Goa... 以高直链淀粉及突变体材料Goamy2及其野生型亲本Ilpumbyeo米粉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理化性质和糊化特性上的差别,并通过体积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其水溶性和不溶性淀粉组成结构差别。从冷水溶性成分来看,Goamy2主要以小分子DP141~DP2(DP为聚合度)为主,而Ilpumbyeo中带分支的链DP4100~DP64也就是相对大分子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33.3%。从热水溶性淀粉成分来看,突变体Goamy2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大致为4∶1,而Ilpumbyeo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大致为1∶1。至于两个材料的热水溶性支链淀粉链长分布,长短链比例差别较大,Goamy2长短链比率为0.67,而Ilpumbyeo为0.32。从热水不溶性成分来看,两个材料均以支链淀粉为主,直链淀粉所占的比例很低,均不到5%。热水不溶性支链成分的链长分布中,野生型亲本Ilpumbyeo以短链为主,短链所占的比例高达72.5%,而突变体Goamy2短链和长链几乎各占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糊化特性 冷水溶性成分 溶性成分 淀粉结构
下载PDF
剩余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立明 李天水 +2 位作者 王天烽 吕凡 何品晶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 h)和不同ρ(污泥)(0.7~36.0 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 h)和不同ρ(污泥)(0.7~36.0 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 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 h.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 g/L时,热水淬5 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溶性有机物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溶出率
下载PDF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热水溶性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Ⅱ)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远明 杨君 +1 位作者 吴青 雷红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以魔芋胶(KG)和卡拉胶为基材,利用KG与卡拉胶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温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抗张强度(TS)和伸长率(E)的影响,得到相应单... 本文以魔芋胶(KG)和卡拉胶为基材,利用KG与卡拉胶存在协同效应,制备热水溶性膜,采用均匀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设计,研究了温度、石蜡、魔芋胶与卡拉胶的比例、乳化剂和聚乙二醇400对热水溶性膜抗张强度(TS)和伸长率(E)的影响,得到相应单指标二次回归模型。模型分析表明:5个因素的一次项,二次项及交互项对膜的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得出了各因子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性能 可食性膜 魔芋胶 卡拉胶 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