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3
- 1
-
-
作者
郑立臣
解宏图
张威
张旭东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3,共4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SW-416)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创新基金项目(C12SC-SCXMS0303)
-
文摘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可利用性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对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质量的贡献。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WSOC)通过冷水和热水提取获得。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在粉碎还田、覆盖还田、高茬还田处理中,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WSOC和HWSOC的含量比覆盖还田、高茬还田的高,粉碎还田的农田土壤中的WSOC和HWSOC占土壤有机碳的百分比也最高。另外,WSOC和HWSOC与土壤呼吸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5)。
-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溶性有机碳
热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呼吸
-
Keywords
stock return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hot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soil respiration
-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有机物料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潘艳斌
朱巧红
彭新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35
41571130053)
-
文摘
试验设置了对照(CK)、秸秆混匀(M-Str)、秸秆覆盖(Str)、生物质炭混匀(BC)和猪粪混匀(SM)5个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有机物料种类与施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混匀与猪粪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土壤抗破碎性和团聚体水稳定性(MWD)显著提高(p<0.05),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形成的提升作用不明显(p>0.05)。相对于对照处理,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混匀和猪粪处理下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与土壤累积呼吸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可见,有机物的性质(秸秆、猪粪和生物质炭)与还田方式(混匀和覆盖)对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
-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热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
Keywords
aggregate stability
hot water extractable carbon
soil organic matter
straw return
-
分类号
S155.2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 3
-
-
作者
苏琳
张仁陟
蔡立群
-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4-529,共6页
-
基金
ACIAR项目(LWR2/1999/09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6)
-
文摘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进行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采用秸秆还田免耕(NTS)、秸秆还田翻耕(TS)、免耕(NT)及常规翻耕(T)4种措施下春小麦-豌豆轮作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测定了0~5.0 cm、5.1~10.0 cm、10.1~30.0 cm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轮作10年后,与T处理相比,NTS、TS和NT处理的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腐殖质碳含量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NTS和NT处理下腐殖质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TS和T处理下,5.1~10.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高,0~5.0 cm土层中腐殖质碳含量最低。10.1~30.0 cm土层中,TS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大于NTS处理。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均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
-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总有机碳
腐殖质碳
热水溶性有机碳
-
Key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total organic carbon
humus carbon
hot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的黑土热水提取态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6
- 4
-
-
作者
王连峰
蔡延江
张喜林
解宏图
张旭东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266,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4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60400978)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20051059)资助
-
文摘
测定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土壤的热水提取态有机碳(HWC-C),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HWC-C的影响。结果表明,HWC-C含量随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减小,常量氮肥、二倍量氮肥、常量磷肥、二倍量磷肥处理土壤的HWC-C含量分别为234、228、245、223mgkg-1。土壤HWC-C含量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二倍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处理的HWC-C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96和1.11倍。无机肥混施能增加土壤HWC-C含量,常量氮磷钾肥混施处理HWC-C含量分别比常量磷钾肥混施、常量氮磷肥混施、常量氮钾肥混施处理增加14.4%、11.9%、0.06%。在无机肥混施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增加HWC-C含量。有机肥与化肥混施,尤其有机肥与氮磷钾肥混施,不仅可以使土壤的肥料结构更加合理,还可有效地增加土壤的HWC-C含量。
-
关键词
热水溶性有机碳
黑土
长期施肥
-
Keywords
Hot-water extractable carbon
Black soil
Long-term fertilization
-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减量施肥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马军花
武兰芳
陈浩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山西大学
-
出处
《种子科技》
2021年第17期30-31,共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3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89—2)。
-
文摘
对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改变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小,在整个采样期间溶解性有机碳组分的趋势一致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施肥量改变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热水溶性有机氮的影响高于相应碳组分,增量施肥的溶解性有机氮和热水溶性有机氮含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处理,这些差异在大部分采样时刻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
-
关键词
减量施肥
热水溶性有机碳
热水溶性有机碳氮
-
分类号
S15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施猪粪对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宋哲岳
宋照亮
单胜道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5080203
Y5080110)
-
文摘
基于持续10 a的浙江省平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下水稻土剖面总有机碳(TOC),各粒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HWOC)分布特征,阐明施猪粪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0~45 cm土层,施猪粪地块土壤总有机碳显著高于对照,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提高的幅度越大;②总有机碳和砂粒碳、粉粒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P<0.05),且受土壤粉粒和黏粒对有机碳物理保护容量控制,0~4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以砂粒碳为主,45~85 cm土层则以粉粒碳和黏粒碳为主;③施猪粪可提高土壤热水溶性有机碳。
-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
猪粪
水稻土
有机碳
粒级
热水溶性有机碳
-
Keywords
soil fertilizer
pig manure
paddy soil
organic carbon
size fractionation
hot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