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刘再华 袁道先 +6 位作者 何师意 曹建华 游省易 W.Dreybrodt U.Svensson K.Yoshimura R.Drysdale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的水化学测试发现,形成黄龙沟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Ca2+和HCO-3离子浓度,相应地,泉水的CO2分压显著高于大气和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和泉口CO2气体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6.8‰... 对四川黄龙沟钙华景区的水化学测试发现,形成黄龙沟钙华的泉水具有很高的Ca2+和HCO-3离子浓度,相应地,泉水的CO2分压显著高于大气和土壤生物成因所能产生的CO2分压。结合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和泉口CO2气体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6.8‰)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高CO2分压与深部成因的CO2有关。可见,黄龙沟钙华属于热成因类钙华,而非原来普遍认为的“是气候岩溶作用的产物”。此外,黄龙沟钙华的大量出现与水中方解石的迅速沉积、Ca2+和HCO-3浓度的大量降低有关。随着地下水自泉口出露,由于水的CO2分压远高于大气,水中CO2大量释放于大气,结果水的pH值迅速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由泉口的负值很快转变为高的正值,为方解石的沉积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基础。放置于水中的大理岩石片观测表明,流速较快的边石坝处的方解石沉积速率是其附近水池内的2~5倍,这清楚地显示了水动力条件对沉积速率的控制。进一步根据DBL理论模型分析发现,水动力条件对方解石沉积速率的控制在于其对固液界面间扩散边界层(DBL)厚度的影响,流速愈快,DBL厚度愈薄。且DBL厚度最终制约着沉积表面的化学组成浓度,即厚度愈小,表面H+浓度愈低(或pH愈高)、方解石饱和指数愈高,进而方解石沉积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黄龙沟钙华景区 水化学 起源 形成机理 大气 土壤生物 成因 碳同位素
下载PDF
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1
2
作者 陶明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8-652,共5页
概述了煤层气作为新资源的研究及开发状况,全面评述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其组分以CH4为主,δ13C1值约为-80‰-10‰,有限的δD1值数据为-333‰-117‰,CO。的δ13C1值为-29.4‰+18.6‰,其他组分的同位素则极少研究;煤层气目前仅主... 概述了煤层气作为新资源的研究及开发状况,全面评述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其组分以CH4为主,δ13C1值约为-80‰-10‰,有限的δD1值数据为-333‰-117‰,CO。的δ13C1值为-29.4‰+18.6‰,其他组分的同位素则极少研究;煤层气目前仅主要识别出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气两种类型,还有其他划分标准;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CH4和CO2的δ13C值的分布范围很宽,尤其存在特高值,目前煤层气地球化学存在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变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δ13C1值与Ro值的关系;煤层气成因类型的系统划分方案和指标以及媒层气地球化学在媒层气选区评价中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δ^13C值 地球化学研究 开发状况 划分标准 分布范围 组成变化 氢同位素 选区评价 划分方案 成因类型 CH4 新资源 数据为 CO2 生物气 成因 气相比 CO2 组分 应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36
3
作者 郭依群 杨胜雄 +3 位作者 梁金强 陆敬安 林霖 匡增桂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1,共8页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域,2015年在该区域执行的GMGS3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不仅发现了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而且发现了热成因的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其中的W11井在细粒泥质沉积物中获得了厚度达70多米的水合物层,饱和... 神狐海域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域,2015年在该区域执行的GMGS3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不仅发现了高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而且发现了热成因的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其中的W11井在细粒泥质沉积物中获得了厚度达70多米的水合物层,饱和度平均值达40%,局部层高达53%。本文分析了神狐海域W11井的随钻测井资料,利用各向同性的电阻率模型,基于阿尔奇公式估算了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并与岩心资料中孔隙水氯离子异常估算的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对比,查明水合物在垂向上的变化,再结合地震资料反演的声波阻抗来获得水合物横向分布特征,发现水合物空间分布与储层变化、流体运聚和深部热成因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率 高饱和度 成因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天然气成因理论探索——拓宽领域、寻找新资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先彬 妥进才 +3 位作者 李振西 张铭杰 闫宏 周晓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介绍了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及其勘探“经济死亡线”的概念 ,认为对深层油气的研究应着眼于突破“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在现行勘探深度以下寻找油气资源。介绍了深层油气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认为在盆地的超深层位有着丰... 介绍了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及其勘探“经济死亡线”的概念 ,认为对深层油气的研究应着眼于突破“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理论、在现行勘探深度以下寻找油气资源。介绍了深层油气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认为在盆地的超深层位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论述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成因理论 ,认为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研究目的是寻找地球深部非生物 (无机 )过程形成的天然气资源 ,并介绍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指出 :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 经济死亡线 深层天然气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
下载PDF
关于四川黄龙钙华CO_2成因的讨论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绪纶 《四川地质学报》 2006年第3期143-146,共4页
从气体成分、泉口出露地质特征、CO2动态变化规律等,对黄龙钙华的热成因论进行了讨论,认为黄龙地区不具备喷出幔源气体的地质结构。黄龙钙华是地壳表层地质作用高寒岩溶形成的产物,即冷成因。
关键词 钙华 CO2 成因 成因 四川黄龙
下载PDF
煤层气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俊民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煤层气有两种基本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和热成因.而生物成因气据其形成阶段又可分为早期生物成因气和晚期生物成因气.现今储存在煤层中的气体是由上述各类成因气体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及同位素特征一方面取决于煤级(埋深/温度)和煤岩... 煤层气有两种基本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和热成因.而生物成因气据其形成阶段又可分为早期生物成因气和晚期生物成因气.现今储存在煤层中的气体是由上述各类成因气体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及同位素特征一方面取决于煤级(埋深/温度)和煤岩成分等原生因素,另一方面受煤层后期抬升引起的气体解析—扩散及晚期生物成因气的形成等次生因素的影响.次生因素迭加在原生因素之上,导致了煤层气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 成因 煤层气 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海中部近代沉积物中烃类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卫东 沈平 +1 位作者 徐永昌 周永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测试了 37个南海中部北部、南部陆坡以及深海平原表层近代沉积物中的烃类气体的组成和 14个样品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北部陆坡区甲烷的归一化平均含量 94%,南部陆坡区 91%,深海平原 95%,重烃含量分布在 0 ~20%,总体平均为 9%,甲烷的碳同... 测试了 37个南海中部北部、南部陆坡以及深海平原表层近代沉积物中的烃类气体的组成和 14个样品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北部陆坡区甲烷的归一化平均含量 94%,南部陆坡区 91%,深海平原 95%,重烃含量分布在 0 ~20%,总体平均为 9%,甲烷的碳同位素陆坡区为-30‰^-40‰,深海平原区在-24‰到-36‰之间。陆坡区烃类气体主要为热成因气,深海平原中的烃类气体可能由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有机成因气以及通过断裂到达海洋表层沉积物的无机成因气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烃类气体 地球化学特征 深海 无机成因 沉积物 火山活动 成因 碳同位素组成 甲烷
下载PDF
再论黄龙钙华的成因--回应周绪纶先生“黄龙钙华是热成因还是冷成因--高寒岩溶气源之一”一文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8-390,共3页
关键词 成因 钙华 黄龙 气源 岩溶 高寒 评价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气体成因及其来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祖斌 杨木壮 沙志彬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7期38-41,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中烃类气体主要有微生物和热成因两种 ,应用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的C1/(C2+C3)比值以及甲烷的δ13C同位素组成可以较好地区分气体成因 ,而甲烷的δD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于判别CO2还原或醋酸根发酵的微生物成因方式。根据CH4 以... 天然气水合物中烃类气体主要有微生物和热成因两种 ,应用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的C1/(C2+C3)比值以及甲烷的δ13C同位素组成可以较好地区分气体成因 ,而甲烷的δD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于判别CO2还原或醋酸根发酵的微生物成因方式。根据CH4 以及CO2 的δ13C同位素模式计算以及孔隙水的Br- 含量可以推测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体成因 气体来源 同位素 微生物 成因 烃类气体 甲烷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万春 陶明信 +2 位作者 任军虎 康晏 张小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5,共4页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 对比研究了山西沁水盆地李雅庄煤矿、寺河煤矿和附城七一煤矿煤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煤岩的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成因煤层气与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气源潜力,对研究区煤层气勘探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气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保德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洋冰 曾磊 +5 位作者 胡维强 陈鑫 马立涛 刘成 黄英 乔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41,151,共10页
为了查明保德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煤样、煤层气样及水样,开展气体组分分析、煤层气井产出水水质检测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组成中烃类气体以CH_(4)为主,体积分数为88.60%~97.59%;含有少量乙烷,体积分数仅为0.... 为了查明保德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煤样、煤层气样及水样,开展气体组分分析、煤层气井产出水水质检测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组成中烃类气体以CH_(4)为主,体积分数为88.60%~97.59%;含有少量乙烷,体积分数仅为0.01%~0.14%;干燥系数均大于0.99,属于极干煤层气。非烃类组分中,主要含有CO_(2)和N_(2),其中,CO_(2)体积分数为1.74%~7.61%,N_(2)体积分数为0.04%~8.18%。煤层气δ^(13)C(CH_(4))值为–56.8‰~–47.7‰,δ^(13)C(CO_(2))值为–6.6‰~13.9‰,δD(CH_(4))值为–252.6‰~–241.6‰。煤层产出水呈弱碱性,属于NaHCO3类型水,与地表水离子构成、矿化度、δD(H_(2)O)和δ^(18)O(H_(2)O)值均相近,有地表水的补给,有利于产CH_(4)菌大量繁殖,生成次生生物气。综合认为,研究区煤层气为热成因气和生物气的混合气,生物成因气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还原作用形成,受煤层解吸–扩散–运移作用、水溶作用和次生生物作用导致煤层气“变轻”。研究成果为后续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德地区 煤层气 地球化学 成因 生物成因 同位素
下载PDF
热成因煤层气组成与演化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保祥 段毅 +1 位作者 孙涛 何金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2,共4页
通过封闭体系条件下对成煤原始物质泥炭的热解实验,获取了甲烷、重烃(C2~C5)和二氧化碳在不同成熟度阶段的产率和固体产物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分析了模拟煤层气主要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在有机质成熟度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探讨... 通过封闭体系条件下对成煤原始物质泥炭的热解实验,获取了甲烷、重烃(C2~C5)和二氧化碳在不同成熟度阶段的产率和固体产物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分析了模拟煤层气主要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在有机质成熟度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模拟煤层气的组成研究的地质意义。结果发现:随着Ro的增大,煤层气甲烷相对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CO2则呈现单向降低的趋势,重烃气体呈先增后降趋势。同时建立了煤从一定成熟度,分别达到最高演化阶段情况下的3种煤层气组分构成模式,尝试应用此模式恢复现今阶段煤层气藏的原始煤层气组分构成情况,并且推测CO2是重要的原始煤层气组分,其产量和后期保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煤层气成熟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 气体组分构成 镜质体反射率 泥炭 演化 模拟
下载PDF
美国圣胡安盆地的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煤层气 被引量:3
13
作者 Andrew R.Scott W.R.Kaiser +1 位作者 Walter B.AyersJr 吴新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35,共7页
描述了圣胡安盆地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和热成因煤层气(Thermogenicgases)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以及这两种气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分析了影响这两种煤成气产能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盆地 煤层气 成因 天然气 次生生物成因
下载PDF
煤化度对煤层气成藏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才国 张振红 郝春建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综述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和成气过程的研究现状,说明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是煤层气的2种主要成因类型,且煤层气生成过程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为辅。通过分析不同煤化度煤层气的生成过程,说明在整个煤化作用过程中煤层气的生成大致经历了4个... 综述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和成气过程的研究现状,说明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是煤层气的2种主要成因类型,且煤层气生成过程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为辅。通过分析不同煤化度煤层气的生成过程,说明在整个煤化作用过程中煤层气的生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由植物遗体转化为泥炭阶段、褐煤转型阶段、长焰煤~瘦煤转化阶段以及贫煤~无烟煤阶段。从煤化度角度阐述了不同煤化度煤层气的贮藏特性,即不同煤化度煤层气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不同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影响了其吸附成藏、解吸、渗流及产出的整个过程;煤吸附CH4的能力随着煤化度的增加呈现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最后分析了不同煤化度煤层气存在成藏差异的原因,说明煤化学结构、煤物理结构以及成煤过程中地质条件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煤化度煤层气富集成藏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特性 煤化度 生物成因 成因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场恶臭异味成因分析及治理研究
15
作者 袁长忠 王冠 +2 位作者 李清振 岳胜辉 冯逸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解决稠油热采井场因存在难闻恶臭异味,从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方法开展了油井伴生恶臭气体含硫化合物分析、以油藏微生物种类为主的生物成因分析和以稠油水热裂解实验为主的热成因分析;针对恶臭气体,开展了喷雾处理工艺研究,... 目的解决稠油热采井场因存在难闻恶臭异味,从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方法开展了油井伴生恶臭气体含硫化合物分析、以油藏微生物种类为主的生物成因分析和以稠油水热裂解实验为主的热成因分析;针对恶臭气体,开展了喷雾处理工艺研究,比较了亚氯酸钠、过硫酸钠和高锰酸钾对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考查了喷雾强度、喷雾压力对恶臭气体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具有一定含量且嗅觉阈值低的甲硫醇、乙硫醇等低分子含硫化合物为稠油井场的恶臭异味主要物质,油藏微生物以海杆菌、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为主,不具备产生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气体的代谢途径,稠油水热裂解产生大量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气体。质量浓度相同的亚氯酸钠比过硫酸钠和高锰酸钾对恶臭异味气体脱除率高,确定为喷雾处理剂;优化喷雾强度为3.0 m^(3)/(m^(2)·h),喷雾压力为0.4 MPa,对质量浓度为2000 mg/m^(3)的恶臭气体脱除率可达100%。结论稠油热采井场的恶臭异味主要为甲硫醇、乙硫醇等低分子含硫有机物,来源于稠油热采开发过程中的水热裂解反应,以亚氯酸钠为处理剂的喷雾处理工艺可以消除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为稠油资源的热采开发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恶臭异味 含硫化合物 生物成因 成因 喷雾工艺
下载PDF
非常规浅层生物成因天然气系统
16
作者 GeorgeW.Shurr 钱华 陈仁学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3年第1期1-18,共18页
非常规浅层生物成因天然气分为两个不同属性的系统。早生系统和晚生系统。早生系统呈毯状,天然气形成于储集层和烃源岩的沉积作用之后不久。晚生系统呈环形,在储层和烃源岩沉积作用与天然气形成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间隔。这两种天然... 非常规浅层生物成因天然气分为两个不同属性的系统。早生系统和晚生系统。早生系统呈毯状,天然气形成于储集层和烃源岩的沉积作用之后不久。晚生系统呈环形,在储层和烃源岩沉积作用与天然气形成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间隔。这两种天然气系统都以甲烷为主,并且都与非热成熟的烃源岩有关。典型的早生生物成因天然气系统在加拿大的艾伯塔北部大平原、萨斯喀彻温省和美国的蒙大拿州,其产层为白垩系低渗透储集层。主要产区位于艾伯塔盆地东南边缘和威利斯顿盆地的西北边缘。巨厚的白垩系储集层的区域沉积模式为:西部为非海相粗粒厚碎屑岩,东部为细粒海相岩层。下部储集层比上部粒度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相应地,下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较高。上部和下部地层单元的剥蚀作用、沉积作用、变形作用和产量等特征均与以区域线性断层为边界的基底断裂有关。地化研究表明,天然气和同时产出的水是均衡的,且产出液年代较老,为66Ma(百万年)。早生天然气系统的例子还有威利斯顿盆地西南边缘的白垩系碎屑岩储层和丹佛盆地东缘的白垩岩。晚生生物成因天然气系统的代表是密执安盆地北缘泥盆系Antrim页岩。储集层为富含有机质的裂缝性黑色页岩。它也具有烃源岩的作用。尽管裂缝对于生产很重要,但与特殊地质构造的关系不明确。大量的水随着天然气一同产出。地化资料表明水为淡水,年代也较轻。目前的研究认为,过去生成了生物成因气,并且今后当冰川溶化成的水流入裂缝形成的排泄系统时,这种生气作用还将继续下去。晚生系统的例子还有伊利诺斯盆地东缘的泥盆系新Albany页岩和波德河盆地西北边缘的第三系煤层甲烷产层。两种生物成因天然气系统具有相似的资源演化史。起初,由于缺乏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非常规储层 生物成因 成因 成熟度 含油气系统 盆地边缘 浅层气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南海IODP 349航次U1434站位海相红层成因——来自漫反射光谱与X荧光光谱的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莲婷 孙杰 +3 位作者 胡立天 詹文欢 唐琴琴 李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4-1300,共7页
提出IODP349航次首次在南海发现的大洋红层,与ODP124航次苏禄海、苏拉威西海大洋红层以及三水盆地陆相红层相似,都具有直接覆盖于大规模岩浆岩之上的特征,对于揭示红层与岩浆热事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自上而下采集U1434站位灰绿色—... 提出IODP349航次首次在南海发现的大洋红层,与ODP124航次苏禄海、苏拉威西海大洋红层以及三水盆地陆相红层相似,都具有直接覆盖于大规模岩浆岩之上的特征,对于揭示红层与岩浆热事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自上而下采集U1434站位灰绿色—红棕色海相沉积序列进行测试分析,并设计实验模拟沉积—成岩过程中氧逸度和地热温度对红层色素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红色与非红色沉积、实测与实验样品的对比分析,探讨红层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采用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分析以及二价铁滴定测试,量化分析了海相沉积与实验样品的颜色红度值、针铁矿、赤铁矿与不同价位铁元素的含量,得到以下新认识:U1434站位红色—非红色海相沉积均形成于较高的氧逸度条件,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并不是控制红色与非红色沉积的主要因素; U1434站位大洋红层直接覆盖大洋玄武岩,起源于沉积—成岩阶段的高地温作用;陆相红层和白垩纪海相红层均分布于相应时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暗示了红层对地质热事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红层 成因 氧逸度 南海
下载PDF
圣胡安盆地的热成因气体和次生生物成因气体—对煤层气生产能力的意义
18
作者 Scott,AR 沈襄鹏 《国外煤田地质》 1995年第4期1-18,共18页
关键词 煤层气 天然气 气体 生物成因 成因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微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生成和改造:密执安盆地泥盆系页岩气层地化实例研究
19
作者 AnnaM.Martini 周文 钱华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3年第4期17-29,33,共14页
我们根据美国密执安盆地泥盆系黑色页岩——Antrim页岩产出的天然气的丰富资料详细研究了固一气一液系统中相关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的变化,据此可以鉴别微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在Antrim页岩中,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气藏位于盆地边缘... 我们根据美国密执安盆地泥盆系黑色页岩——Antrim页岩产出的天然气的丰富资料详细研究了固一气一液系统中相关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的变化,据此可以鉴别微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在Antrim页岩中,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气藏位于盆地边缘附近。在那里,页岩的热成熟度比较低,而且有淡水渗入渗透性裂缝网络。微生物成因气最明显的证据是甲烷和伴生水中的氘同位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沿着盆地边缘,尽管乙烷和丙烷的浓度不断降低,但其中的^13C仍呈规律性富集,这表明这些热成因气组分发生了微生物氧化作用。微生物氧化作用不仅反映了乙烷的8^13C值的变化,而且也部分反映了气体组分的地理分布,因为乙烷和高链烃容易被微生物氧化。这种氧化作用可能是一种厌氧作用,其中包含甲烷微生物和硫酸盐还原茵之间的互养关系。将此项研究成果综合成一个预测模型,以便根据气体和伴生水中的关键地化指标进行微生物成因气的勘探。微生物成因甲烷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水和伴生CO2气体中溶解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值特别偏正。相反,甲烷的δ^13C值只适用于δ^13C值介于典型的热成因气和微生物成因气之间的储层。此外,同位素和组分都发生了微生物氧化作用,从而使^13CC1,C2,C3值增大到典型的热成因值范畴,因此可能模糊了甲烷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 成因 泥盆系 沉积盆地 同位素 溶解无机碳 气层 裂缝网络 天然气 气藏
下载PDF
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气体水合物资源评价
20
作者 Milkov Alexei V 宋召君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1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墨西哥湾 气体水合物 资源评价 构造富集 陆坡 成因 甲烷水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