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濮凹陷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与成岩圈闭的形成 被引量:28
1
作者 纪友亮 赵澄林 刘孟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6,共9页
本文讨论了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对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由于地层上倾方向封闭性断层的遮挡、超压带的存在及流体来源的不足等原因,东濮凹陷在埋深4000m以下的储层中,流体的上升运动趋于终止,而以热循环对流运动为主... 本文讨论了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对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由于地层上倾方向封闭性断层的遮挡、超压带的存在及流体来源的不足等原因,东濮凹陷在埋深4000m以下的储层中,流体的上升运动趋于终止,而以热循环对流运动为主,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使溶解物质不断迁移,在深部形成局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和成岩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循环对流 次生孔隙 圈闭 地层流体 石油生成
下载PDF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储层类型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侯中帅 周立宏 +3 位作者 陈世悦 蒲秀刚 楼达 付立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1-1037,共17页
基于潜山地层中储层类型的复杂性及其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能谱、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研究了上古生界储层类型、储集空间... 基于潜山地层中储层类型的复杂性及其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潜山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录井、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能谱、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研究了上古生界储层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明确储层分布的控制因素,认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凝灰岩储层、白云岩储层和砂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形成的微孔隙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4.08%,渗透率平均为0.03mD,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受深部流体作用形成的热液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和裂缝;砂岩储层根据成因差异又可分为风化壳储层、热循环对流改造型储层和上升流改造型储层.风化壳储层主要发育在水平潜流带,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孔隙度平均为15.70%,渗透率平均为137.81mD,具有高孔高渗的特征;热循环对流改造型储层主要发育在砂体中上部,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度平均为9.86%,渗透率平均为0.19mD,具有中孔中渗的特征;上升流改造型储层主要发育在深埋背景下的潮道相和河流相砂岩中,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和裂缝,孔隙度平均为9.71%,渗透率平均为0.22mD,具有中孔中渗的特征.凝灰岩储层的发育受控于沉积相,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受断层活动的影响,潜山位序控制着不同类型砂岩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白云岩 风化壳 热循环对流 上升流 储层类型 上古生界 大港探区
原文传递
桥口地区沙三组3-4亚段次生孔隙研究
3
作者 肖玲 田景春 +1 位作者 魏钦廉 张春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桥口地区沙三组3-4亚段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层,次生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伸长状孔隙、充填后剩余的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内溶蚀孔隙;其中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次生孔隙的孔径一般为2~25μm。纵向上,沙三... 桥口地区沙三组3-4亚段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层,次生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伸长状孔隙、充填后剩余的粒间孔隙、粒内溶孔、晶内溶蚀孔隙;其中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是最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次生孔隙的孔径一般为2~25μm。纵向上,沙三组3-4亚段发育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平面上,次生孔隙在中央隆起带的翼部、靠近东部物源区的水下扇的扇中-扇根和轴向重力流水道较为发育;次生孔隙发育的形成机理是干酪根脱羧及粘土矿物脱水形成的酸性孔隙水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和异常高压保存下来的次生孔隙经热循环对流局部改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口地区 热循环对流 次生孔隙 测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