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强El Nio现象对其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殷明 肖子牛 +2 位作者 李崇银 葛耀明 贾亦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9-1078,共10页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了强El Nio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TC)的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造成2015年TC活动的大气环流特征。强El Nio年上半年TC生成偏多,台风活跃季(6—10月)TC生成偏少,登陆我国TC偏少,TC的生成位置较偏东南,并且...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了强El Nio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TC)的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造成2015年TC活动的大气环流特征。强El Nio年上半年TC生成偏多,台风活跃季(6—10月)TC生成偏少,登陆我国TC偏少,TC的生成位置较偏东南,并且台风路径多发生向东北的偏转。2015年生成的TC符合这一规律。El Nio成熟前赤道西太平洋存在大面积的西风异常,同时El Nio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导致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偏南,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2015年台风季TC数量偏少。强El Nio年台风不但整体强度偏强,个体台风的强度也偏强,这是由于强El Nio年的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偏小,有利于TC活动的加强。强El Nio年西北太平洋东南部生成的TC偏多,并且强度偏大;东北部生成的TC偏少。2015年的TC活动特征符合上述规律,生成于我国南海的TC个数少、强度偏小。从路径上来看,2015年台风路径多呈抛物线型,发生了向东北方向的转向,进入我国南海的TC明显偏少,这与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偏东,西北太平洋上空500 hPa异常的西北气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强El Nino 热带辐合带(itcz)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西 陈光华 +1 位作者 黄荣辉 陈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利用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讨论夏季6—8月平均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首先利用120~150°E,5~20°N区域平均的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利用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讨论夏季6—8月平均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首先利用120~150°E,5~20°N区域平均的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OLR)定义一个夏季ITCZ强度指数,再根据这个指数划分ITCZ强弱年并进行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TCZ强弱的变化与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和前冬海温场有显著的关系,ITCZ强年往往伴随有副热带高压的偏北、偏弱,对流层低层出现气旋性距平风场,高层出现反气旋性距平风场,同时整个太平洋前冬的SST的分布呈现类似La Ni a的海温分布,而弱年正好相反。另一方面,ITCZ的对流强弱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的发生和路径均有重要影响,在ITCZ强年,相应区域上的TC个数增多,同时TC路径更易于打转;而ITCZ弱年,TC个数减少,TC路径更易于向西北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特征 合成和相关分析 热带辐合带(itcz) 强度变化 热带气旋(TC)
下载PDF
中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降水统计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金双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90,共11页
利用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与CMAP(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以及欧洲天气预报中心月平均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统计分析了中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Centre and Eastern Pacifi... 利用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与CMAP(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以及欧洲天气预报中心月平均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统计分析了中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Centre and Eastern Pacific ITCZ,CEP-ITCZ)降水在两类厄尔尼诺年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两类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普通年份,CEP-ITCZ平均位置约为7.6°N,强度7.25mm/day,东部型厄尔尼诺年位置偏南约2.9°,强度增强1.9mm/day;而中部型厄尔尼诺年位置偏南仅有0.2°,强度增强1.7 mm/day.不同Nio海区对CEPITCZ位置与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与CEP-ITCZ位置相关性最大的海区为超前一个月的Nio 3海区,而与CEP-ITCZ强度相关性最大的海区则为超前一个月的Nio 3.4(8月—次年2月)或Nio 4(3—7月)海区,影响CEP-ITCZ位置的海区主要为东太平洋,影响CEP-ITCZ强度的海区则为中太平洋.此外,CEP-ITCZ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对SST异常的敏感性均在4月份达到最强,11月份达到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太平洋 热带辐合带(itcz)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中东太平洋ITCZ对两类厄尔尼诺SST异常的敏感性试验
4
作者 朱金双 刘宇迪 谢瑞青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19,共11页
利用MPAS-A(The Model for Prediction Across Scales-Atmosphere)模式设计了中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CEP-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对两类厄尔尼诺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异常的敏感... 利用MPAS-A(The Model for Prediction Across Scales-Atmosphere)模式设计了中东太平洋热带辐合带CEP-ITCZ(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对两类厄尔尼诺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异常的敏感性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与两类厄尔尼诺年实际大气异常的对比,初步解释了CEP-ITCZ在两类厄尔尼诺年产生不同异常的可能原因。通过CP-EL试验发现,热带太平洋SST异常的第一模态会使中东太平洋低层风场辐合增强,但对辐合带的位置影响不大,与中部型厄尔尼诺对CEP-ITCZ的影响基本一致。通过EP-EL试验发现,热带太平洋SST异常的第二模态会使中东太平洋低层风场产生较大异常,辐合带中心向南移动,辐合带明显减弱增宽,与东部型厄尔尼诺对CEP-ITCZ的影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AS-A 中东太平洋 热带辐合带(itcz) 两类厄尔尼诺
下载PDF
有孔虫初房特征变化在珠江三角洲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降雨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俞宙菲 李铁刚 +1 位作者 南青云 张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研究中国降雨格局变化对理解东亚夏季风演化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柱状样ZJK03-Z中浅水底栖有孔虫常见种Rotalidium annectens的平均初房大小、微球型/显球型比值和壳体δ18O值,以及底栖有孔虫组合中瓷质壳的百分含量,探讨它... 研究中国降雨格局变化对理解东亚夏季风演化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柱状样ZJK03-Z中浅水底栖有孔虫常见种Rotalidium annectens的平均初房大小、微球型/显球型比值和壳体δ18O值,以及底栖有孔虫组合中瓷质壳的百分含量,探讨它们对由夏季风降雨引起的河口水体盐度变化的响应,得到了珠江三角洲3114—1260a BP季风降雨的强度变化,识别出了这期间14次季风降雨减少的偏干期。与南美洲Cariaco海盆的钛含量记录对比,二者一致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全新世的东亚夏季风降雨与热带辐合带(ITCZ)的南北移动密切相关:夏季风降雨减少,对应于ITCZ纬度位置的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晚全新世 有孔虫初房壳径(MPS) 东亚夏季风降雨 热带辐合带(itcz)
下载PDF
Sahel沙漠地区干旱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J.G.Charney 夏爽 李耀辉 《干旱气象》 2018年第4期709-714,共6页
沙漠与周围地区相比,其较高的反照率使地表附近净辐射热量损失更多,由此产生的水平温度梯度会引起一种受摩擦作用控制的低层辐散环流。此环流在局地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下沉运动,这种下沉运动产生的绝热压缩会从位温较高的上层引进热量,以... 沙漠与周围地区相比,其较高的反照率使地表附近净辐射热量损失更多,由此产生的水平温度梯度会引起一种受摩擦作用控制的低层辐散环流。此环流在局地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下沉运动,这种下沉运动产生的绝热压缩会从位温较高的上层引进热量,以使局地达到热平衡。在副热带地区,这种下沉运动与哈德莱环流的下沉支叠加,但比后者强烈得多。这是沙漠地区气候自我反馈的一个重要方式。若考虑生态因素,这种反馈机制将在沙漠边缘地带导致不稳定或次稳定的情况发生。可以判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Sahel地区植被减少,使该地区地表反照率上升,带来了上述下沉运动与额外的干燥效应,从而使干旱情况在此地一直持续。NASA戈达德太空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的积分模拟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说:若将热带辐合带(ITCZ)北侧的地表反照率从14%调至35%,则ITCZ将南移若干个纬度,并且Sahel地区雨季的降水将会减少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赫勒 干旱 反照率 植被反馈 热带辐合带(itcz) 下沉运动 环流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