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垂直环流差异的对比分析及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58-568,共11页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环流 干湿年 青藏高原 热力影响 环流差异
下载PDF
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度对边界层气候热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树华 黄子琛 刘立超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11,共9页
在陆-气相互作用的中小尺度系统研究中,水平非均匀下垫面的强迫作用是主要的物理过程。本文利用能量闭合二维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研究了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38°N,105°E)夏季下垫面物理特征的变化对区... 在陆-气相互作用的中小尺度系统研究中,水平非均匀下垫面的强迫作用是主要的物理过程。本文利用能量闭合二维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研究了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38°N,105°E)夏季下垫面物理特征的变化对区域边界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对局地环流和区域边界层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模拟结果揭示了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度,可涵养土壤水分,改善局地生态环境,是人工持续改造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局地气候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覆盖度 边界层气候 数值模拟 热力影响
下载PDF
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建英 王宗敏 周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包括急流暴雨在内的梅雨降水存在显著日变化。过去曾从低空急流日变化等一些梅雨系统的内部联系寻求解释 ,但通过实例分析和气候比较认为 :梅雨降水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东亚低层大气温度场日变化的区域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基本原因又... 包括急流暴雨在内的梅雨降水存在显著日变化。过去曾从低空急流日变化等一些梅雨系统的内部联系寻求解释 ,但通过实例分析和气候比较认为 :梅雨降水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东亚低层大气温度场日变化的区域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基本原因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东亚特殊的地形构造 ,二是梅雨期特殊的云区分布。由于梅雨云带的存在 ,梅雨锋低槽内温度日变化很微弱 ;又由于高大地形的存在 ,梅雨锋低槽南北两侧温度日变化非常明显 ,使副高和中纬度变性高压在夜间增强 ,梅雨锋低槽也在夜间变深变窄 ,改变了早、晚时刻梅雨系统的相对强度和降水功能 ,导致降水日变化。低空急流系统的日变化是梅雨气压场形势出现日变化后发生的众多中间变化之一。而低层温度场日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是东亚梅雨季节经常存在的一种气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暴雨 日变化 地理原因 梅雨降水 东亚地形 热力影响 云分布 梅雨锋
下载PDF
埋地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乾坤 张争伟 +1 位作者 石悦 李瑞龙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国内几个大型管道工程项目相继采用并行敷设技术施工。介绍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大连新港-大连石化原油管道的工程概况。一些学者基于现有标准和规范,分别从工程、经济、安全、设计等角度探讨了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管间... 国内几个大型管道工程项目相继采用并行敷设技术施工。介绍了中亚天然气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大连新港-大连石化原油管道的工程概况。一些学者基于现有标准和规范,分别从工程、经济、安全、设计等角度探讨了油气管道并行敷设管间距的确定原则;一些学者则借助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成品油管道对与其同沟敷设的加热输送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规律;另有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并行敷设技术在具体实施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防腐、维修等难题,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管间距的影响,输气管道与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的同沟敷设,以及同沟敷设管道工艺系统和站场设置的优化,将成为油气管道同沟敷设技术领域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并行管道 同沟敷设 管间距 热力影响 施工工艺
原文传递
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燕辉 吴明 张纯静 《节能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447-450,共4页
我国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多,简要介绍了我国数个大型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工程情况,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所得的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 我国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多,简要介绍了我国数个大型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工程情况,对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所得的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在管道间距的确定原则、管间热力影响和管道施工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望了油气管道并行敷设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对油气管道并行敷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多条油气管道并行敷设及其合理布局、站场优化,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并行敷设 管道间距 热力影响 管道施工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埋地输油管道热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在国 宇波 +2 位作者 朱洁 谢静 李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基于冻土区土壤带相变的传热过程建立了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二维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了求解,并模拟了在不同油温、不同保温层厚度与不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下管道运营期内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基于冻土区土壤带相变的传热过程建立了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二维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其进行了求解,并模拟了在不同油温、不同保温层厚度与不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下管道运营期内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等效热容法能较好地处理冻土相变问题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所受热力影响的计算,能够为预测管道运营期内周围土壤的融化范围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输油管道 多年冻土 土壤相变 热力影响
原文传递
南极地区的大气环流流体物理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庆 谷修涵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通过流体物理实验,研究南极地形及冷源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正压流体实验表明,由于地形动力强迫,在南极大陆沿岸及以北地区生成气旋性涡旋带,有3个低压中心。在地形上空生成巨大的反气旋。斜压流体实验表明,东移“行星波”的波数及... 通过流体物理实验,研究南极地形及冷源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正压流体实验表明,由于地形动力强迫,在南极大陆沿岸及以北地区生成气旋性涡旋带,有3个低压中心。在地形上空生成巨大的反气旋。斜压流体实验表明,东移“行星波”的波数及波形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于地球大气系统中的21d。东移的槽在110°E以东逐渐发展,在160°W的罗斯海附近发展得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热力影响 大气环流 流体物理实验 南极地区
下载PDF
稠油管道与柴油管道同沟敷设热力分析
8
作者 万捷 李卫涛 +1 位作者 曹喜文 丁川 《石油工程建设》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某油田稠油外输采用掺柴油降黏输送工艺,稠油管道加热外输,柴油管道常温输送,两条管道同沟敷设。对于同沟敷设的管道(特别是加热输送的油品管道),管道之间的相互热影响情况需要研究与探讨。在介绍了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特征线法推导... 某油田稠油外输采用掺柴油降黏输送工艺,稠油管道加热外输,柴油管道常温输送,两条管道同沟敷设。对于同沟敷设的管道(特别是加热输送的油品管道),管道之间的相互热影响情况需要研究与探讨。在介绍了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特征线法推导出描述管内非稳定流动及油流温度分布的特征线方程,并通过差分法求出管道各节点温度的表达式,而后利用ANSYS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柴油管道对稠油管道前段基本无热影响,对后段进站有微小正的影响,在设计中可以不予考虑,但在施工中一定要确保保温层的厚度及质量,并严格按规定包裹管道,否则会使管道散热增大,导致稠油进站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管道 柴油管道 同沟敷设 热力影响 ANSYS 加热输送
下载PDF
中东急流的季节转变特征及与印度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
9
作者 倪东鸿 孙照渤 +2 位作者 李忠贤 曾刚 邓伟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6,共10页
采用1968—2009年NCEP/NCAR逐候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季节转换期间中东急流的变化特征及其热力机制。结果表明:中东急流中心的强度和位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第67候—次年第24候偏强且位置稳定偏南(27.5°N)、第38—44候偏弱且位... 采用1968—2009年NCEP/NCAR逐候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季节转换期间中东急流的变化特征及其热力机制。结果表明:中东急流中心的强度和位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第67候—次年第24候偏强且位置稳定偏南(27.5°N)、第38—44候偏弱且位置稳定偏北(45°N)。200 hPa纬向风场EOF第1空间模态反映了中东急流在冬、夏季的位置,冬季主要位于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上空,夏季主要位于黑海东部至咸海东部上空,且中东急流在冬季比在夏季强。第26—31候和第54—61候分别是中东急流春夏季和秋冬季的季节转换期,其200 hPa西风演变与500~200 hPa平均南北温差演变的对应关系很好,表明南北温差的季节性转变导致了200hPa西风的季节性转变。个例分析表明,印度夏季风爆发日期早晚与中东急流季节转换日期早晚的关系非常密切。印度夏季风爆发较早(晚)时,由于500~200 hPa南北温差大值区域向北推进较早(晚),因此,中东急流向北推进较早(晚),同时40~90°E对流层低层西风急流出现也较早(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中东急流 季节转变特征 热力影响 印度夏季风爆发日期
下载PDF
埋地热油管道稳定运行条件下热力影响区的确定 被引量:57
10
作者 崔秀国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78,共4页
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热力影响区的数学模型 ,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 ,对地温、管内油温、管道直径、管道埋深和土壤导热系数等参数与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了直径为 4 2 6 ,72 0mm的管道... 建立了埋地热油管道热力影响区的数学模型 ,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 ,对地温、管内油温、管道直径、管道埋深和土壤导热系数等参数与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分别计算了直径为 4 2 6 ,72 0mm的管道在地温为 2 2 ,15 ,8℃条件下水平方向的热力影响范围。结果表明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地温越低、管道直径越大或者油温越高 ,管道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越大。在热油管道通常的埋深范围 (1.2~ 1.8m)内 ,埋深变化时 ,水平方向热力影响范围差别不大。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热油管道 热力影响 有限元法 温度 输油管道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 被引量:58
11
作者 况雪源 张耀存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4-575,共12页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流位置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6—7月还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特征,同时急流轴在北进过程中具有东西向的不一致性,急流中... 利用1961—200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急流位置季节变化不仅有明显的南北向移动,6—7月还存在东西方向的突变特征,同时急流轴在北进过程中具有东西向的不一致性,急流中心强度的变化超前于位置的南北移动。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追随急流中心移动的方法,探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热力影响机制,发现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强度变化及位置移动与对流层中上层气温南北差异的分布结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急流的季节演变是对辐射季节变化及由于东亚特殊的海陆分布和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而造成纬向不均匀加热的响应。从各热量输送项与急流的关系来看,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增暖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减小,急流减弱北进;从夏半年到冬半年的降温时段,急流中心南北温差增大,急流加强南退。热量平流输送的经向差异是造成急流中心南北温差的主要原因,急流跟随热量平流输送最大经向梯度中心位置南北移动。非绝热加热对急流中心的东西移动有引导作用,青藏高原春夏季对对流层中上层强大的加热作用是导致6—7月急流中心位置西移突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 西风急流 季节变化 热力影响机制.
下载PDF
“2001.4.6”宁夏沙尘暴过程卫星图像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文东 高晓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0-596,共7页
利用日本GMS-5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4月6日发生于宁夏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机制、运动学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MS卫星图像上,这次过程有明显的特征,通过... 利用日本GMS-5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对2001年4月6日发生于宁夏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机制、运动学特征、发展演变过程和地形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MS卫星图像上,这次过程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信息。结合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是高空强西北气流和地面急行冷锋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在卫星云图上其热力与动力过程有明显的反映,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作用不同。三种不同的地形在这次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效应。这些结果对深入认识沙尘暴天气过程,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图像 物理机制 动力、热力影响 地形作用
下载PDF
P-σ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艳艳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为评估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流层上层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能力,比较模式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对流层中上层大气南北温度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式模拟东亚副热带西... 为评估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对流层上层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的能力,比较模式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对流层中上层大气南北温度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式模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能力在洋面上空强于大陆上空,模拟低纬度急流的能力好于高纬度。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季节变化等的主要特征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但模拟的急流强度全年偏弱。分析急流与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度梯度的季节变化发现,急流出现的位置总是对应着经向温度梯度较大区域,急流中心有随气温南北差异大值中心移动的趋势,急流中心与最大温差中心相对应,表明急流中心的位置变化是对气温南北差异季节变化的响应。与再分析资料相比,模拟的经向温度梯度比再分析资料偏小约2K/10纬距,与此相对应的模拟的急流中心风速偏小约10 m.s-1。由于大气温度变化与非绝热加热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式模拟的夏季副热带急流偏差与东亚地区的地面感热及潜热等非绝热加热的模拟偏差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季节变化 热力影响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42 mm厚6082-T6铝合金双面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清洪 蔡华文 +2 位作者 丁常青 陈瑛 游菲 《焊接技术》 2019年第11期58-60,I0007,I0008,共5页
针对板厚为42 mm的6082-T6铝合金型材进行了双面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焊后对接头进行了渗透(PT)、射线(RT)和超声波(UT)检测,并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进行了金相分析、显微硬度分析... 针对板厚为42 mm的6082-T6铝合金型材进行了双面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焊后对接头进行了渗透(PT)、射线(RT)和超声波(UT)检测,并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进行了金相分析、显微硬度分析、拉伸和弯曲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转速为600 r/min,焊速为120 mm/min的焊接工艺参数下,获得了表面成形美观、无缺陷的双面FSW接头,接头的抗拉强度达239 MPa,为母材的67.3%,接头拉伸断裂发生于前进侧热力影响区与热影响区的结合处,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接头弯曲到180°不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T6 FSW 热力影响 抗拉强度
下载PDF
风垂直切变对飓风波尼(1998)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阳 张大林 沈新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9-960,共12页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 利用大西洋飓风波尼(1998)的MM5模拟资料(格点距4km),对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结构和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在风的垂直切变影响下,波尼的垂直速度和降水场表现出了明显的1波非对称结构,这种结构与风的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逆切变一侧9—12km高度上通风作用强烈,在破坏波尼暖心的同时,也导致了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对波尼核心的入侵,与低层通风路径相比,中层通风对波尼的破坏作用更甚,鉴于在分析时间段内,波尼所经海域平均海温变化不大,可以认为风的垂直切变主导了波尼强度变化;对波尼强度突变现象的分析发现,强度突变源于通风破坏作用的积累,当边界层中低相当位温侵入热带气旋中心的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气旋强度会突然减弱;其结果显示风的垂直切变造成的动力和热力效应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而后者更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垂直切变的动力和热力影响 1波非对称结构 结构和强度变化
下载PDF
强制冷却搅拌摩擦焊接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简波 杜随更 傅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搅拌摩擦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焊接硬化状态材料时接头强度系数较低。简要分析了焊接热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进行强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对比了强制冷却对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表面状况、硬度分布... 搅拌摩擦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焊接硬化状态材料时接头强度系数较低。简要分析了焊接热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进行强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对比了强制冷却对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表面状况、硬度分布和接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强制冷却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焊接区温度的近似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紫铜搅拌焊接过程中进行强制冷却,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焊缝及热力影响区变形金属的温度,减小接头软化的程度和范围,提高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性能。采用转速1500rmin、移动速度0.3mms的强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得到的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达269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强制冷却 热力影响 紫铜
下载PDF
压焊
17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压焊 焊接学报 爆炸焊接复合板 摩擦焊接头 接头性能 热力影响 点焊 电阻焊 搅拌头 接头组织
下载PDF
非铁金属的焊接
18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激光填丝焊接 激光功率 电磁搅拌 单脉冲 铝合金点焊 焊缝成形 铁金属 焊接速度 熔透状态 热力影响 工艺参数 电子束焊接 铝合金结构件
下载PDF
海底输油管道热力影响范围的确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栋 吴国忠 齐晗兵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海底输油管道 热力影响 半无限大空间 长距离输油管道 解析求解 坐标变换法 输送方式 加热输送
下载PDF
冻土中输气管道的管土相互作用分析
20
作者 陈前宇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11期421-421,共1页
冻土区埋地式管道对多年冻土地基产生扰动,形成融化圈,同时,冻土的融沉及活动层的冻融对管道地基工程造成破坏,引起管道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影响安全。文章提出冻土中输气管道的管土处理方法,为冻土区埋地式管道敷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冻土 输气管道 冻胀 融沉 稳定性 热力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