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分析 被引量:320
1
作者 谢和平 彭瑞东 鞠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565-3570,共6页
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非均质地质材料,其力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始终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和能量,是一个能量耗散的损伤演化过程。采用损伤演化方程可以从宏观上描述损伤变量以及与其相伴的广... 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非均质地质材料,其力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特点。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始终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和能量,是一个能量耗散的损伤演化过程。采用损伤演化方程可以从宏观上描述损伤变量以及与其相伴的广义热力学力——损伤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通过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的内在机制。围绕这一基于能量耗散的岩石力学研究思路及其相关进展,最终将建立基于损伤演化及能量耗散的宏-细-微观多层次耦合的岩石力学体系,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解决岩石工程领域中更多的力学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岩石力学 破坏过程 岩石工程 损伤演化方程 细观损伤 损伤变量 热力学 能量释放率 岩石变形
下载PDF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2
作者 金继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4-101,共8页
本文对近十几年夹国内外关于土壤钾素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钾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态钾,而交换性钾又可进一步分为表面吸附的钾和特殊吸附的钾。各形态钾的含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决定土壤供... 本文对近十几年夹国内外关于土壤钾素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钾按其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态钾,而交换性钾又可进一步分为表面吸附的钾和特殊吸附的钾。各形态钾的含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决定土壤供钾能力。研究土壤钾素转化热力学的方法主要有体系平衡法和动力学方法,所得出的自由能、焓、熵等热力学参数有助于解释土壤体系中钾素转化的机制。土壤钾素转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有振荡平衡法、流动交换法和树脂交换法,其结果常用一级方程和Parabolic扩散方程模拟。根际钾素动态研究进展较快,其研究结果已被用来解释土壤供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钾 存在形态 转化过程 热力学
下载PDF
能量桩工程应用研究进展及PCC能量桩技术开发 被引量:123
3
作者 刘汉龙 孔纲强 吴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1,共6页
能量桩是一种由地源热泵技术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结合组成的经济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简要介绍了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能量桩技术原理、桩型、埋管形式以及技术经济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能量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包括基于灌注桩的... 能量桩是一种由地源热泵技术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结合组成的经济高效节能减排技术。简要介绍了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能量桩技术原理、桩型、埋管形式以及技术经济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能量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包括基于灌注桩的传热管埋管形式和基于预制桩的传热管埋管形式;指出了目前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一种新型PCC能量桩技术及其施工工艺;最后简要分析了能量桩技术在国家节能减排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地源热泵 热力学 承载力 荷载传递 工程实例
下载PDF
凝固理论进展与快速凝固 被引量:69
4
作者 沈宁福 汤亚力 +1 位作者 关绍康 张东捷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73-684,共12页
本文综述了凝固理论的某些新进展,对高生长速率下的凝固热力学与形核、生长动力学,特别是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形核孕育期与相选择,化学成分及熔体热历史对形核机制的影响,平界面的绝对稳定性,快速的枝晶/胞晶生长以及样品体积内... 本文综述了凝固理论的某些新进展,对高生长速率下的凝固热力学与形核、生长动力学,特别是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形核孕育期与相选择,化学成分及熔体热历史对形核机制的影响,平界面的绝对稳定性,快速的枝晶/胞晶生长以及样品体积内快凝过程的发展等问题给出了定量的表述,文中还指出了对快凝过程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工作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热力学 力学 凝固 金属
下载PDF
CTMAB-膨润土从水中吸附氯苯类化合物的机理——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 被引量:82
5
作者 舒月红 贾晓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30-1536,共7页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CTMAB-膨润土从水中吸附4种氯苯类化合物(CBs)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探讨了CBs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较小,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较短.CBs在CTMAB...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研究了CTMAB-膨润土从水中吸附4种氯苯类化合物(CBs)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及热力学角度探讨了CBs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活化能较小,反应速率较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较短.CBs在CTMAB-膨润土上的吸附符合Linear方程,吸附过程主要由分配作用所致;CB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越大,其在CTMAB-膨润土中的分配系数Kd也越大.另外,CTMAB-膨润土的有机碳含量越高,其对CBs的Kd也越大.CBs在CTMAB-膨润土上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同时伴随着熵值的增加,在288~308 K范围内,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小,表明主要吸附作用力为疏水键力,吸附反应为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CBs) CTMAB-膨润土 吸附 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6
6
作者 李新林 王慧远 姜启川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 ,着重介绍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界面行为和制备热力学与动力学三大研究热点 .另外 ,对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及常温力学性能作了简单介绍 .最后 ,对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 ,着重介绍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界面行为和制备热力学与动力学三大研究热点 .另外 ,对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及常温力学性能作了简单介绍 .最后 ,对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 ,指出原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将成为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镁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能和减震性能 ,在航空航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界面行为 热力学 力学 颗粒增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被引量:84
7
作者 琚建华 钱诚 曹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 ,将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南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 ,构造成东亚季风指数 (IM)。研究结果表明 ,该指数既可很好地反映东亚季风区的风场、高度场的环流特征 ,又能较好地描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 利用动力学因子和热力学因子结合的方法 ,将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南风与OLR进行了综合处理 ,构造成东亚季风指数 (IM)。研究结果表明 ,该指数既可很好地反映东亚季风区的风场、高度场的环流特征 ,又能较好地描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变化。通过功率谱和带通滤波结合的方法研究东亚夏季风中的季节内振荡 ,东亚夏季风区内低频振荡在夏季主要是以 30~ 6 0天周期的振荡为主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东亚沿海呈波列的形式 ,并表现为随时间向北传播的季风涌 ;由于该季节内振荡的波动 ,造成了东亚热带夏季风在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活动的反位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东亚夏季风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亚季风指数 力学因子 东亚季风区 副热带地区 综合处理 研究结果 夏季降水 环流特征 带通滤波 低频振荡 位相关系 亚热带 热力学 西南风 高度场 功率谱 季风涌 风场 气温 沿海
下载PDF
钢热处理的新工艺 被引量:82
8
作者 徐祖耀 《热处理》 CAS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钢经热处理后保存残余奥氏体可以改善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在20世纪,我们在热处理中应用奥氏体热稳定化,有效地减小淬火(高速钢回火)时钢件的畸变。本文介绍Speer等近年来发展的钢热处理新工艺—淬火和分配(Q&P)处理,即含Si或A l的Q-... 钢经热处理后保存残余奥氏体可以改善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在20世纪,我们在热处理中应用奥氏体热稳定化,有效地减小淬火(高速钢回火)时钢件的畸变。本文介绍Speer等近年来发展的钢热处理新工艺—淬火和分配(Q&P)处理,即含Si或A l的Q-P钢经淬火至Ms-Mf间一定的温度(QT)后,再在一定温度(PT,在淬火温度或者高于Ms)停留,使碳由马氏体扩散(分配)至残余奥氏体,使其稳定化,增加最后淬至室温的奥氏体含量,改善钢件的强、韧混合性质。示例说明,钢经Q-P处理后显示良好的力学性质。实验表明,Q-P热力学模型“限制条件碳准平衡”(CPE,CCE)的限制假设条件常不存在。认为:在Q-P处理,尤其在较高温度、作较长时间分配处理时,宜以稳态平衡为理论基准,并计算各类可能相变的△G值,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相变,包括碳化物的析出,γ→α,以及M(α)→γ。碳原子可能按扩散动力学在马氏体和奥氏体两相间分配。以Q-P处理为基础,本文作者提出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钢件局域的渗碳,以及高强度钢经碳分配等热处理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热处理 奥氏体稳定化 淬火与分配 热力学 力学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78
9
作者 张小璇 任源 +1 位作者 韦朝海 陈金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3-1120,共8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有机污染物 粉末活性炭 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65
10
作者 邱海霞 于九皋 林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98-605,共8页
用热力学理论和相转变理论阐明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解释了高分子链上的电荷密度、外界溶液离子强度以及交联度对吸水倍数的影响 ,并指出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淀粉类、纤维素类、共聚合类、复合类以及可生物降解类高吸水... 用热力学理论和相转变理论阐明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理。解释了高分子链上的电荷密度、外界溶液离子强度以及交联度对吸水倍数的影响 ,并指出了影响吸水速率的因素。介绍了淀粉类、纤维素类、共聚合类、复合类以及可生物降解类高吸水性树脂近 3 0年来的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超强吸水剂 高分子材料 热力学 合成
原文传递
表面微细结构制备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58
11
作者 郑黎俊 乌学东 +1 位作者 楼增 吴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691-1699,共9页
超疏水是指固体表面上水的表观接触角超过150的一种特殊表面现象,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评述了导致超疏水状态的两种理论模型: 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 讨论了表面微细结构对超疏水状态的影响以及Wenzel和Cassie两种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We... 超疏水是指固体表面上水的表观接触角超过150的一种特殊表面现象,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评述了导致超疏水状态的两种理论模型: 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 讨论了表面微细结构对超疏水状态的影响以及Wenzel和Cassie两种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 Wenzel和Cassie是两种可以同时共存的超疏水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从Cassie到Wenzel状态的不可逆转变, 而这两者在接触角滞后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 概括和总结了通过设计表面微细结构来达到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策略, 并对超疏水表面在现代工程领域内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表面 接触角 表面现象 热力学 不可逆 状态 性质 超疏水 制备 理论模型
原文传递
污水源热泵系统和污水冷热能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66
12
作者 周文忠 李建兴 涂光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5-29,共5页
分析了污水热源 /热汇的特点 ,介绍了以未处理污水作为热源 /热汇和以二级出水或中水作为热源 /热汇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分析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和其应用潜力 ,介绍了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
关键词 污水源 热泵 二级出水 供热 热力学
下载PDF
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76
13
作者 张继义 梁丽萍 +1 位作者 蒲丽君 王利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46-1552,共7页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含铬废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考察了pH,小麦秸秆投加量,温度和初始ρ〔Cr(Ⅵ)〕对吸附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小麦秸秆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pH=1.0,温度为50℃,固液...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含铬废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考察了pH,小麦秸秆投加量,温度和初始ρ〔Cr(Ⅵ)〕对吸附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小麦秸秆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pH=1.0,温度为50℃,固液比为40 g/L时,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在pH=1.0,温度为30℃,固液比为4 g/L的条件下,初始ρ〔Cr(Ⅵ)〕分别为50,100和150 mg/L时,吸附6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281,11.942和13.981 mg/g.吸附动力学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反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结合FTIR谱图和SEM结果,推断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Cr(Ⅵ) 吸附 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初探 被引量:70
14
作者 金之钧 张刘平 +1 位作者 杨雷 胡文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9-665,共7页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在前人深部流体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热力学定量模型 ,对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活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 ,在东营凹陷不仅存在着幔...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和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在前人深部流体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热力学定量模型 ,对沉积盆地深部流体的活动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研究表明 ,在东营凹陷不仅存在着幔源富二氧化碳流体(H2 O +CO2 )的活动 ,而且还存在着幔源富氢流体 (H2 O +CH4+H2 )的活动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也发现了幔源富二氧化碳的活动 .深部流体上升过程中热能传递的定量研究表明 ,幔源流体是良好的热能载体 .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的有机质异常热变现象证实了深部流体的热效应 .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不仅需要热 ,而且是个缺氢的过程 ,富氢流体注入沉积盆地势必对油气的生成产生影响 .加氢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加氢可大幅度提高烃源岩的产烃率 ;对腐泥型干酪根而言 ,加氢生烃效应最显著的阶段是在生烃高峰之后 ,产率可增加 14 7%以上 ;腐植型干酪根的加氢生烃效应在各个阶段都较显著 .在东营凹陷和塔中地区分别发现了深部流体促进烃源岩生烃的现象 .因此 ,深部流体在能量上和物质上对油气的生成均可构成重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深部流体 地幔流体 油气成藏 同位素地球化学 热力学 富氢流体 富二氧化碳流体
下载PDF
接触角滞后现象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9
15
作者 王晓东 彭晓峰 +1 位作者 闵敬春 刘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表面粗糙的影响,通过引入附加“磨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导出固体表面上液滴平衡时接触角应满足的条件;并得到了液滴系统自由能-固液接触面积曲线;分析了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物理意义... 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表面粗糙的影响,通过引入附加“磨擦力”的概念,分别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导出固体表面上液滴平衡时接触角应满足的条件;并得到了液滴系统自由能-固液接触面积曲线;分析了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物理意义;由此给出了接触角滞后现象的一种合理解释.这对于进一步认识接触角的滞后现象,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角 湿润性 接触角滞后现象 表面沸腾 凝结 滞后阻力 理论分析 表面粗糙 热力学
下载PDF
火成岩油气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67
16
作者 赵海玲 刘振文 +4 位作者 李剑 狄永军 罗霞 刘清华 赵国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3,共5页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 火成岩油气储层具有分布范围广、地质时代长、不具岩石类型的专属性。火成岩冷却后所形成的晶间孔、收缩孔等原生孔隙不受压实作用的影响 ,与沉积岩储层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寻找深层油气藏具有巨大的优势。根据火成岩油气储层特征 ,形成演化机制、火成岩的时空展布及储层预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火成岩油气储层需要加强火成岩岩石学、火山地质、热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储层 火成岩岩石学 火山地质 热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地球物理
下载PDF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热力学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61
17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4 位作者 童金强 刘义 庞代文 潘祖亭 屈松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双嘧达莫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荧光猝灭光谱行为 ,得出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基本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牛血清白蛋白 热力学 荧光光谱法 结合反应 高血压药物
下载PDF
空气弹簧动力学特性参数分析 被引量:56
18
作者 李芾 付茂海 黄运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基于热力学及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空气弹簧的物理模型,导出其计算的统一数学表达式,提出了确定空气弹簧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空气弹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气囊外形及材料特性、附加气室容积和节流孔直径是影... 基于热力学及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空气弹簧的物理模型,导出其计算的统一数学表达式,提出了确定空气弹簧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空气弹簧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气囊外形及材料特性、附加气室容积和节流孔直径是影响空气弹簧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力学特性参数 热力学 流体力学 气囊 附加气室 节流孔 车辆
下载PDF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现象与理论 被引量:53
19
作者 董瀚 孙新军 +1 位作者 刘清友 翁宇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67,55,共13页
晶粒超细化是钢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是最接近于现行钢铁生产 TMCP的晶粒超细化方法 ,应用前景良好。从实验证实、热力学、动力学、影响因素和相变机制 5个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对存在的学术分... 晶粒超细化是钢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是最接近于现行钢铁生产 TMCP的晶粒超细化方法 ,应用前景良好。从实验证实、热力学、动力学、影响因素和相变机制 5个方面系统地评述了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对存在的学术分歧既进行了客观评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 超细晶 热力学 力学 相变机制 钢铁材料
下载PDF
长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68
20
作者 黄可可 黄思静 +1 位作者 佟宏鹏 刘丽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82,共9页
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 基于对反应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增量的计算,探讨了长石的3种端元组成(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溶解生成高岭石、伊利石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钾长石、钠长石和钙长石在成岩过程中均可以自发地向高岭石、伊利石转化。在长石的这3种类型中,钙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低,并明显具有正的温度效应,说明钙长石最不稳定且在低温条件下更易溶解;钾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最高,并具有较大的负的温度效应,说明钾长石稳定性较高且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更易溶解;钠长石溶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中等,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温度升高时其稳定性仍有所下降。与温度相比,压力对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砂岩中的次生孔隙,尤其是埋藏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应与钾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钠长石,但其可能受到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反应的缓冲,在埋藏成岩条件下溶解较为困难,并可能造成斜长石的钠长石化或自生钠长石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溶解反应 热力学 次生孔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