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isher最优分割法的机床热关键点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峰 刘江 +2 位作者 杨新刚 李艳 杨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利用温度测点建立热误差模型时,测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模型的精度。采用一种最优化分段方法——Fisher最优分割法,以试验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分类的直径、比较各类中的误差函数,对机床测点变量进行分类,经过对各类中... 利用温度测点建立热误差模型时,测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模型的精度。采用一种最优化分段方法——Fisher最优分割法,以试验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分类的直径、比较各类中的误差函数,对机床测点变量进行分类,经过对各类中温度变量与热误差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获得用于热误差建模的热关键点,从而完成测点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其优化出的测点建立热误差模型,与采用变量分组优化选出的温度测点建立的热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说明Fisher最优分割法可行、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er最优分割 关键点 误差函数 相关系数 优化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和逐步回归方法的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睿 朱永炉 +1 位作者 陈真 郭隐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说明该热误差模型精确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模态 最优分割法 逐步回归 关键点 误差模型
下载PDF
基于Kohonen自组织竞争网络的机床温度测点辨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峰 刘江 +1 位作者 李艳 杨新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温度测点辨识优化算法,用机床进给系统上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点变化值及定位误差作为输入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利用该网络的自组织竞争将胜出的结果输出到相应的分类模式中,根据各类分类模式中温度变量与... 提出一种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温度测点辨识优化算法,用机床进给系统上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点变化值及定位误差作为输入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利用该网络的自组织竞争将胜出的结果输出到相应的分类模式中,根据各类分类模式中温度变量与热误差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出机床热关键点。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热误差模型,与基于变量分组优化方法的热误差模型比较发现,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ONEN神经网络 关键点 辨识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关于机床热关键点的辨识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征 狄瑞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4,共2页
机床的热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 ,在建立热误差模型过程中 ,热关键点的确定异常重要了。文章介绍了国内几种现行的热关键点的辨识方法 ,对他们各自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也做了简要的讨论 ,最后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 机床 变形误差 辨识 关键点 测温 精密加工
下载PDF
基于热传递函数的机床主轴热关键点辨识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郑曦 荣茂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17-122,184,共7页
针对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中热态特性建模与热关键点辨识困难问题,提出一套较完善的主轴热态特性建模方法与热关键点快速辨识技术。考虑主轴系统温度与热变形等因素,建立主轴热态特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 针对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中热态特性建模与热关键点辨识困难问题,提出一套较完善的主轴热态特性建模方法与热关键点快速辨识技术。考虑主轴系统温度与热变形等因素,建立主轴热态特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某精密卧式加工中心的热误差实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均在20%以内,说明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将模型输出结果用于主轴热关键点辨识,根据12个测点的热传递函数值筛选出6个热关键点;利用6个关键点的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一种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对比BP神经网络预测的输出值与热态特性模型的输出值,结果表明:最大误差为-0.06036μm、最大相对误差为-0.2006%,验证了所提热关键点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 态特性模型 传递函数 关键点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镗铣加工中心主轴系统热误差测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军 孔碧溪 +1 位作者 张祥 吴方凯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目的通过对TX1600G复合式镗铣加工中心主轴部件热误差测量实验研究,找到主轴热关键点位置,检测其温升情况以及其热变形,进而确定产生热误差的主要影响区域.方法设计温度与热误差测量实验方案,采用红外热像仪布置和优化温度测点,并采集... 目的通过对TX1600G复合式镗铣加工中心主轴部件热误差测量实验研究,找到主轴热关键点位置,检测其温升情况以及其热变形,进而确定产生热误差的主要影响区域.方法设计温度与热误差测量实验方案,采用红外热像仪布置和优化温度测点,并采集温度数据,对比各位置测点的温升情况确定热关键点;采用API主轴分析仪测量X、Y、Z三个方向的热变形值,对比数据进而确定热变形最大的方向.结果主轴在转速3 000 r/min下,当实验达到热平衡时,Z向热伸长最大;主轴中部的前后端轴承位置的温升较大,为热关键点,且Z向热变形曲线与温升曲线的趋势基本相同.结论加工中心主轴在实际运行中的误差主要是由温升引起的轴向热伸长误差,控制Z向伸长热变形能有效地提高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镗铣加工中心 主轴系统 误差 关键点
下载PDF
数控周边磨床主轴系统热关键点选取及热误差建模
7
作者 廖启豪 王玲 +1 位作者 殷国富 谢政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01-1508,共8页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误差建模的精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特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该方法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基于时间特性的排序标准,完全依赖于热误差实验获得的温度测点的温度,避免了基于相关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在不...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热误差建模的精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特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该方法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基于时间特性的排序标准,完全依赖于热误差实验获得的温度测点的温度,避免了基于相关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在不同热误差实验下的不稳定性。通过在周边磨床主轴系统上进行热误差实验,将该方法应用于主轴系统热误差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时间特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对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回归模型的建模精度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在3种模型的9组预测中,均方根误差降幅最低为6%,最高为40%,证明了基于时间特性的热关键点选取方法能有效提高热误差建模的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系统 关键点 误差建模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法和改进模糊聚类的温度测点优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艳 李英浩 +1 位作者 高峰 孟振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66-2472,共7页
基于热误差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补偿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温度测点的布置和辨识会直接影响热误差建模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互信息和改进模糊聚类法相结合的机床热关键点优化方法。以机床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 基于热误差模型进行机床热误差补偿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温度测点的布置和辨识会直接影响热误差建模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互信息和改进模糊聚类法相结合的机床热关键点优化方法。以机床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测点温度值及工件热变形作为分析数据,通过计算温度变量与热变形之间的平均互信息量,获得其综合关联度矩阵,确定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后初选温度变量。根据改进模糊聚类法、F统计量和复判定系数对初选的温测点进行聚类,并结合温度变量与热变形之间的综合关联度值提取机床热关键点,从而实现测点优化。将基于该方法所得到的热误差模型与采用变量分组优化法获得的热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进行热误差建模,机床X轴和Y轴的热变形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息法 改进模糊聚类 关键点优化 误差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