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层状热储地热水富集特征研究——以观音峡背斜东翼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吕玉香 谭林 张中举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观音峡背斜为典型的层状热储构造。利用背斜南东翼已成功实施的11口地热井资料,采用对比研究、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层状热储地热水富集特征:热储埋深越大,岩溶发育程度越弱,地热水越贫乏;热储埋深越大,热储盖层隔热保温效果越好,地热... 观音峡背斜为典型的层状热储构造。利用背斜南东翼已成功实施的11口地热井资料,采用对比研究、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层状热储地热水富集特征:热储埋深越大,岩溶发育程度越弱,地热水越贫乏;热储埋深越大,热储盖层隔热保温效果越好,地热水水温越高;层状热储含水层厚度愈厚,岩溶发育程度越强,地热水越富集;热储含水层厚度愈厚,岩溶裂隙越发育,地热水水温越低;"渐变型"层状热储地热水富集程度相对较好,地热井平均出水量2 136.75m^3/d;"急变型"层状热储地热水富集程度相对较差,地热井平均出水量584.93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热储 观音峡背斜 热储埋深 地热水富集
下载PDF
北京地区碳酸盐岩热储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树芳 庞忠和 +3 位作者 何铁柱 林沛 刘凯 刘久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654,共8页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热储的渗透性,首先对采自野外露头和井下热储的34件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显示井下岩心与野外露头岩心渗透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1158~0.33333)×10^(-3)μm^2和(0.0088~0....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热储的渗透性,首先对采自野外露头和井下热储的34件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显示井下岩心与野外露头岩心渗透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1158~0.33333)×10^(-3)μm^2和(0.0088~0.334)×10^(-3)μm^2,平均值分别为0.0622321×10^(-3)μm^2和0.385316×10^(-3)μm^2。所有岩心的孔隙度在0.25%~3.00%之间。110眼地热井的抽水试验结果显示,热储渗透率介于(13.74~104474.00)×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4797.58×10^(-3)μm^2。渗透率在(100~1000)×10^(-3)μm^2之间的累积百分数超过了75%,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样本数仅占13.64%,还有0.91%的样本渗透率超过了100000×10^(-3)μm^2。为表现顶板不同埋深条件与热储渗透率的关系,将顶板埋深分为小于500m、500~1000m、1000~1500m、1500~2000m、2000~2500m、2500~3000m、3000~3500m 7个层段。结果显示热储平均渗透率随热储顶板平均埋深的增大以指数形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热储顶板埋深 渗透率 雾迷山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