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彭逸平 庞炳乾 +1 位作者 李贵 史云杰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资源得到了重视,对浅层地温能的资源评价业已展开。目前,从浅层地温能赋存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分析其资源可开采量的研究尚不多见。重点介绍了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常规评价方...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型可再生资源得到了重视,对浅层地温能的资源评价业已展开。目前,从浅层地温能赋存地区的地质特点出发,分析其资源可开采量的研究尚不多见。重点介绍了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的常规评价方法,并针对苏北平原区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在苏北平原区的具体地质特征下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得出了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地下水量折算法;地埋管式地源热泵可开采资源量的适宜评价方法为换热量现场测试法;通过对本地区的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上述2种方法在苏北平原区浅层地温能可开采资源量评价中能取得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能 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量折算 量现场测试 热传导 江苏北部
下载PDF
微波加热在蜂窝夹芯损伤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代永朝 路阳 《粘接》 CAS 2004年第3期44-45,共2页
分析了微波加热机理 ,介绍了一种用微波加热固化技术粘接修理蜂窝夹芯结构的新工艺。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蜂窝夹芯结构 微波加技术 固化技术 粘接工艺 热传导 飞机 维修技术
下载PDF
水管冷却热传导计算模型能量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耀英 周宜红 周建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水管冷却有限元法和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同一套有限元网格,仿真分析了混凝土浇筑仓的非稳定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对比分析了两种水管冷却计算模型计算的混凝土浇筑仓平均温度和弹性应变能及黏性应变能.水管冷... 对水管冷却有限元法和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同一套有限元网格,仿真分析了混凝土浇筑仓的非稳定温度场和徐变应力场,对比分析了两种水管冷却计算模型计算的混凝土浇筑仓平均温度和弹性应变能及黏性应变能.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计算的混凝土平均温度与水管冷却有限元法计算的平均温度接近,前者是后者的等效平均,但两者的同一节点温度不一样,且差异有时还比较大.由于前者是后者温度的等效平均,所以前者和后者的弹性应变能和黏性应变能接近,但两者的同一节点的应力不一样,因此其差异有时也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冷却有限元 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 等效 应变能
下载PDF
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中混凝土初温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耀英 何光宇 +1 位作者 周宜红 周建兵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针对进行水管冷却的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场仿真计算时,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中的混凝土初温的计算存在不同的算法,采用水管冷却精细有限元法和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对含冷却水管的混凝土棱柱体进行温度场对比分析,研究了水管冷却等效热... 针对进行水管冷却的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场仿真计算时,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中的混凝土初温的计算存在不同的算法,采用水管冷却精细有限元法和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对含冷却水管的混凝土棱柱体进行温度场对比分析,研究了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中混凝土初始温度的计算方法.分析认为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方程中的混凝土初温应是含冷却水管的混凝土棱柱体在通水开始时刻的混凝土平均温度,该平均温度可由混凝土棱柱体单元高斯点温度与高斯点所占体积的乘积除于混凝土棱柱体单元体积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冷却 有限元 等效热传导 混凝土初温
原文传递
基于反热传导法的消失模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殷亚军 涂志新 +1 位作者 田桥 周建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394,共4页
基于反热传导法,建立了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反求数学模型。将铸铁件实际冷却曲线作为输入条件,成功获取了消失模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同时建立了消失模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当铸型温度为20℃时,传热系数服从... 基于反热传导法,建立了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反求数学模型。将铸铁件实际冷却曲线作为输入条件,成功获取了消失模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同时建立了消失模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当铸型温度为20℃时,传热系数服从h(t)=182.8-182.1×(7.23×10^(-5))~t;当铸型温度为50℃时,传热系数服从h(t)=181.7-237.1×(1.45×10^(-4))~t。采用反求获取的铸件/铸型界面传热系数对铸件凝固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与采用经验常数界面传热系数相比,采用反求法获取的界面传热系数的温度场模拟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界面传系数 温度场 铸铁件
原文传递
基于反热传导法的铝合金喷水冷却界面换热系数求解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王震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207,共6页
数值模拟喷水冷却过程时,界面换热系数的准确求解是保证模拟结果可靠的先决条件。本文采用反热传导法求解了6082铝合金喷水冷却界面热流密度和界面换热系数,并通过对比同一特征点的试验测量温度和计算温度,验证了反热传导法计算结果的... 数值模拟喷水冷却过程时,界面换热系数的准确求解是保证模拟结果可靠的先决条件。本文采用反热传导法求解了6082铝合金喷水冷却界面热流密度和界面换热系数,并通过对比同一特征点的试验测量温度和计算温度,验证了反热传导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铝合金喷水冷却过程中,界面换热经历了过渡沸腾阶段、核沸腾阶段和单相对流阶段,且过渡沸腾阶段冷却界面的热交换率明显高于核沸腾阶段;铝合金喷水冷却的界面热流密度随试样表面温度降低先增大后减小,其最大值约为4.4 MW/m^2;铝合金喷水冷却的界面换热系数随试样表面温度降低先近似线性增大后逐渐减小,其最大值出现在核沸腾换热阶段,约为23. 8 k 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喷水冷却 界面换系数 界面流密度 热传导
原文传递
基于反热传导法的镁合金半连铸一冷区换热系数研究
7
作者 于晓强 贾永辉 +4 位作者 乐启炽 胡文义 赵大志 祝亚同 王平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0,171-173,共7页
文中设计了模铸实验并采用喷水冷却方式来模拟AZ31镁合金半连铸一冷区传热过程,得到了用于反求界面换热系数的温度变化曲线。采用反热传导法求解了不同冷却水量下熔体-模具间的界面换热系数,并分析了冷却水量对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结... 文中设计了模铸实验并采用喷水冷却方式来模拟AZ31镁合金半连铸一冷区传热过程,得到了用于反求界面换热系数的温度变化曲线。采用反热传导法求解了不同冷却水量下熔体-模具间的界面换热系数,并分析了冷却水量对界面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量的增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与冷却水量呈正相关,冷却水量由20 L/min提高到60 L/min时,换热系数峰值从1425.8 W/(m^(2)·K)增加到2727.5 W/(m^(2)·K),且高冷却水量的换热系数峰值出现在低的温度;随着冷却水量的增加,从铸坯边部到中心的凝固组织均匀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界面换系数 冷却水量 热传导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反热传导法参数对界面传热系数求解精度的影响
8
作者 刘阔 廖敦明 +5 位作者 陈宇豪 甘恬 金煜俊 邹鑫锐 袁贝 顾建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0-1216,共7页
基于反热传导法建立了熔模铸型界面传热系数的一维反算模型。采用先假定界面传热系数以计算温度场,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作为已知条件代入反求的方法,验证了反算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界面传热系数的求解精度,讨论分析模型中未来时间步数r... 基于反热传导法建立了熔模铸型界面传热系数的一维反算模型。采用先假定界面传热系数以计算温度场,将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作为已知条件代入反求的方法,验证了反算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界面传热系数的求解精度,讨论分析模型中未来时间步数r、正传热中的时间步长Δt等参数对求解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算误差主要来自计算初期假定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以及传热系数在局部特征区域的复杂变化所引起的求解精度误差。减小r可增强局部特征区域的反算准确性,间接影响整体反算精度;增大r可减弱反算初期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幅度;Δt主要影响反算精度的临界值,适当减小Δt可以在整体上提高反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传系数 数值模拟 热传导
原文传递
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卜晓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7,共8页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K),采用Hamasaiid模型计算的hmax约为7987 W/(m2·K),误差约为34%;新模型未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6228 W/(m2·K),误差约为5%,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5992W/(m2·K),误差约为1%。新模型计算精度有较大提升,计算结果与反求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面张力对计算精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系数 金属型重力铸造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张力 接触 热传导
下载PDF
热动力学方法的研究
10
作者 屈景年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1-24,共4页
根据热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提出两种热动力学研究方法 :普遍热传导法和峰高比值法。并用LKB2 1 0 7 Batch微量热计 ,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和蔗糖转化反应的热谱图 ,与用提出的这两种方法处理 ,所得结果与文献完全一致 。
关键词 动力学 研究方 普遍热传导 峰高比值 谱图 反应速率常数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下载PDF
GKMS60铜合金低压铸造过程界面传热反算求解及应用
11
作者 胡柏乐 曹流 +2 位作者 孙飞 唐玉龙 廖敦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基于热传导反算法,自主开发了传热系数反算程序。该反算法需要根据测温数据来确定材质间的界面传热系数。设计了单向重力铸造试验,基于试验中靠近界面处位置测得的温度,求解得到了GKMS60铜合金和模具铜之间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界面传... 基于热传导反算法,自主开发了传热系数反算程序。该反算法需要根据测温数据来确定材质间的界面传热系数。设计了单向重力铸造试验,基于试验中靠近界面处位置测得的温度,求解得到了GKMS60铜合金和模具铜之间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界面传热系数变化主要发生在液-固相区间,其变化范围在1 000~2 700 W/(m^2·K)之间。将反算得到的界面传热系数运用到低压铸造模拟当中,提高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KMS60铜合金 界面传系数 热传导 低压铸造
原文传递
土壤热扩散率及其温度、热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缪育聪 刘树华 +1 位作者 吕世华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1-451,共11页
本文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的2005年6月11日至15日在甘肃金塔绿洲中部观测的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资料,在分析了观测期间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振幅法、相位法、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5~20cm土... 本文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的2005年6月11日至15日在甘肃金塔绿洲中部观测的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资料,在分析了观测期间土壤温度、湿度和通量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振幅法、相位法、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5~20cm土壤层的土壤热扩散率.在此基础上,以深度为5cm的土壤层为上边界条件,计算了10cm、20cm深度的土壤温度和10cm深度的热通量.结果表明:谐波法能很好地计算土壤温度,10cm和20cm深度的计算值相对观测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21℃和0.18℃;热传导对流法计算的土壤温度好于振幅法和相位法,但由于忽略了土壤水分通量密度的日变化,该方法用于土壤含水量有明显日变化的浅层土壤时,会出现计算误差.谐波法的计算土壤热通量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扩散率 土壤通量 谐波 振幅 相位 热传导对流
下载PDF
化学和热传导双重损伤构建大鼠宫腔黏连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笪琳萃 郑备红 +4 位作者 孙艳 陈素珠 林运鸿 陈清汾 杜生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1,共7页
目的:采用化学和热传导双重损伤法构建大鼠宫腔黏连(IUA)模型,阐明该方法作为化学损伤的改良方法构建接近IUA病理学变化动物模型的特点和优势。方法:6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化学损伤组和化学及热传导双重损伤组(双重损伤组),每组... 目的:采用化学和热传导双重损伤法构建大鼠宫腔黏连(IUA)模型,阐明该方法作为化学损伤的改良方法构建接近IUA病理学变化动物模型的特点和优势。方法:6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化学损伤组和化学及热传导双重损伤组(双重损伤组),每组3只。以大鼠左侧宫角为实验组,右侧宫角为自身对照组。化学损伤组大鼠左侧宫角作为化学损伤实验组采用95%乙醇作用3 min,右侧宫角作为化学损伤自身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双重损伤组大鼠左侧宫角作为双重损伤实验组采用95%乙醇作用3 min后100℃热水再处理1 min,右侧宫角作为双重损伤自身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造模术后第14天,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纤维化面积比及腺体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增殖指数(PI)。结果:HE染色,与相对应的自身对照组比较,化学损伤实验组和双重损伤实验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化学损伤实验组比较,双重损伤实验组大鼠子宫宫腔封闭,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Masson染色,与相对应的自身对照组比较,化学损伤实验组和双重损伤实验组大鼠子宫内膜层呈纤维化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纤维化面积比明显升高(P<0.05);与化学损伤实验组比较,双重损伤实验组大鼠子宫内膜层可见纤维化黏连带和完整肌层,子宫内膜组织中纤维化面积比明显升高(P<0.05)。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相对应的自身对照组比较,化学损伤实验组和双重损伤实验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腺体上皮细胞核形状和排列发生改变,基质细胞PI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学和热传导双重损伤法操作简便且可重复性好,可为IUA治疗的安全性评价、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具有纤维化黏连带和完整肌层的IUA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黏连 动物模型 子宫内膜 化学损伤 热传导损伤
下载PDF
青藏高原深层土壤热扩散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亚 高晓清 +2 位作者 李振朝 杨丽薇 惠小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1-359,共9页
青藏高原是地气相互作用相对活跃的地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热扩散率的变化,才能正确计算地表能量平衡进而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青藏高原1980—2001年39个观测站点实测的0.8 m和3.2 m土壤温度资料,利用... 青藏高原是地气相互作用相对活跃的地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热扩散率的变化,才能正确计算地表能量平衡进而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青藏高原1980—2001年39个观测站点实测的0.8 m和3.2 m土壤温度资料,利用热传导对流法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得各站点的土壤热扩散率,并分析了土壤热扩散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01年期间青藏高原土壤热扩散率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波动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波动较小。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深层土壤热扩散率从春季至夏季增大,夏季至秋季减小,秋季至冬季减小;夏季最大值出现在青、川、甘三省的交界处,土壤热扩散率的值为8×10-6 m^2s^(-1),冬季最大值为5.1×10-7 m^2s^(-1);而除东部以外的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土壤热扩散率,春季至夏季减小,夏季至秋季增加,秋季至冬季减小,该区域土壤热扩散率的变化范围为1.2×10-7 m^2s^(-1)~9.2×10-7 m^2s^(-1)。土壤热扩散率的多年平均最大值出现在青海省和甘肃省西南部以及四川西部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土壤热扩散率的极值为6.4×10-6 m^2s^(-1)。最小值出现在祁连山地区,土壤热扩散率为1.2×10-7 m^2s^(-1),中部地区为相对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扩散率 空间分布 季节差异 土壤温度 热传导对流
下载PDF
两种估算浅层土壤热参数及热通量的方法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可栋 王文科 +3 位作者 王周峰 杨泽元 陈立 张在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3-1146,共4页
土壤热参数对估算地表热通量和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土壤温度实测资料,利用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估算了浅层土壤热扩散率,进而计算了土壤热通量的值,并将结果与热通量板观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土壤热参数对估算地表热通量和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土壤温度实测资料,利用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估算了浅层土壤热扩散率,进而计算了土壤热通量的值,并将结果与热通量板观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谐波法和热传导对流法估算的风积沙热扩散率结果均比较合理;谐波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剖面温度,而热传导对流法的模拟结果较差;谐波法会低估白天热通量最大值和晚上热通量最小值,而热传导对流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夜间的土壤热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谐波 热传导对流 扩散率 土壤通量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不同天气地表土壤热通量估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泽鑫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3 位作者 杨帆 阿依尼格尔·亚力坤 齐斐斐 刘永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6-1314,共9页
采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的土壤温度梯度数据,用梯度量热法、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和热传导对流法估算沙尘暴、雨天、晴天、浮尘天气的地表土壤热通量,通过与常用的梯度量热法估计结果对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 采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13年5月1日至7月31日的土壤温度梯度数据,用梯度量热法、强迫恢复法、板式量热法和热传导对流法估算沙尘暴、雨天、晴天、浮尘天气的地表土壤热通量,通过与常用的梯度量热法估计结果对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不同地表土壤热通量估算法的优劣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假如以梯度量热法为标准方法,则强迫恢复法在沙尘暴天气下有比较好的估算结果,而在雨天会出现较大误差;热传导对流法在沙尘暴天气下估算结果最好;板式量热法在所有天气条件下均有比较好的估算效果,但估算精度受到热通量板埋深的影响、当热通量板埋深为0.05 m时估算精度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壤通量 梯度量 强迫恢复 板式量 热传导对流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理塘地区土壤热参数的确定及其土壤温度模拟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永辉 高志球 童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为了准确获取青藏高原理塘地区的土壤热参数,利用2006年8月27日至9月4日期间青藏高原理塘地区陆面过程试验采集的土壤温度资料,分别采用位相法、振幅法以及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0~10 cm,10~15 cm,15~20 cm三层土壤热扩散率,并用耦合... 为了准确获取青藏高原理塘地区的土壤热参数,利用2006年8月27日至9月4日期间青藏高原理塘地区陆面过程试验采集的土壤温度资料,分别采用位相法、振幅法以及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0~10 cm,10~15 cm,15~20 cm三层土壤热扩散率,并用耦合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土壤液态水通量密度。根据计算结果,以地表温度作为上边界条件,分别模拟了9月19-21日期间10 cm、15 cm和20 cm三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对比模拟值与观测值后发现:由于考虑了土壤中液态水的动态变化,耦合热传导-对流法对各层土壤温度模拟效果最为理想,其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cm=0.97、r15cm=0.98、r20cm=0.99,置信度为99%。其中,对10 cm深度而言,耦合热传导-对流法模拟的土壤温度位相比实际观测值平均前移约0.21 h,土壤温度日振幅比实际值高估约0.79℃,而振幅法则平均前移约0.45 h,位相法高估土壤温度日振幅约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温度 位相 振幅 耦合热传导-对流
下载PDF
土壤热通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旦木真多吉 加布和次仁多布杰 《区域治理》 2018年第2期188-188,277,共2页
本文介绍土壤热通量影响因素,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热传导方程校正法、谐波分析法(HM)、热传导对流法(CCM)及不同方法计算性能,通过土壤温度实测资料估算浅层土壤热扩散率,计算土壤热通量值,综述土壤热通量时空分布特征和近几年热通量研... 本文介绍土壤热通量影响因素,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热传导方程校正法、谐波分析法(HM)、热传导对流法(CCM)及不同方法计算性能,通过土壤温度实测资料估算浅层土壤热扩散率,计算土壤热通量值,综述土壤热通量时空分布特征和近几年热通量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方程校正 谐波分析(HM) 热传导对流(CC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