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亚秋 郑玉才 吉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 根据鲤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序列(AY12089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70基因cDNA部分序列,并进行了组织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所获为序列为480 bp,获得GeneBank登陆号为FJ483832。序列测序结果显示,HSP70扩增序列与鲤、斑马鱼、鲋的同源性为:93%、91%、93%。另外,所获序列HSP7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胰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HSP70在草鱼这12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鳍中表达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鳔中表达次之,且与脑、心脏、性腺中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粘液中表达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70) 克隆 组织差异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下载PDF
基于Hsp70基因的马梨形虫分类学定位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金 刘光远 +4 位作者 田占成 谢俊仁 张萍 沈辉 党根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694-3700,共7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马泰勒虫的分类学定位。【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马巴贝斯虫Hsp70基因序列(AB248743.1),设计引物TeHsp70F,TeHsp70R,以马泰勒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全长为1 920 bp的核酸片段。将该基因序列与GenBan...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马泰勒虫的分类学定位。【方法】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马巴贝斯虫Hsp70基因序列(AB248743.1),设计引物TeHsp70F,TeHsp70R,以马泰勒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全长为1 920 bp的核酸片段。将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23种已知虫种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该片段编码639个氨基酸,其疏水性氨基酸达到208个,极性氨基酸167个。同一性分析显示,该基因片段与报道的马巴贝斯虫Hsp70基因(B.equi BAF02625.1)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小泰勒虫(T.parva XP764717.1)和环形泰勒虫(T.annulata AAA30130.1),而与感染马属动物的另一个虫种驽巴贝斯虫(B.caballi BAF02619.1)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马泰勒虫Hsp70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之前被定名为马巴贝斯虫(B.equi)的虫种隶属于泰勒虫虫种。本试验为马巴贝斯虫正确更名为马泰勒虫(T.equi)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又一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泰勒虫 努巴贝斯虫 热休克蛋白(hsp70) 分类学定位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 徐利 刘锋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82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脓毒症组(n=40)和脓毒性休克组(n=142),再根据患者发病28 d后转归情况各自分...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82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脓毒症组(n=40)和脓毒性休克组(n=142),再根据患者发病28 d后转归情况各自分为存活和死亡两个亚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HSP70-1+190G/C、HSP70-2+1267A/G和HSP70-hom+2437T/C位点多态性。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HSP70-2+1267A/G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1+190G/C和HSP70-hom+243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携带HSP70-2+1267A/G位点AA基因型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携带者(均P<0.05)。HSP70-1+190G/C和HSP70-hom+2437T/C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脓毒症组,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脓毒性休克组,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HSP70-2+1267A/G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1+190G/C和HSP70-hom+243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SP7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70) 脓毒症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模拟失重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杨 牛忠英 +3 位作者 孙磊 张建中 王睿 郑燕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猕猴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失重(B组),超重+13 Gx/230s(C组),失重后再超重(D组,依据不同的+Gx强度和时间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 Gx/270s D1组...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30 d及再超重对猕猴腮腺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猕猴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失重(B组),超重+13 Gx/230s(C组),失重后再超重(D组,依据不同的+Gx强度和时间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11 Gx/270s D1组、+13 Gx/230s D2组、+15 Gx/200s D3组、+13 Gx/230s后恢复9 d D4组)。通过HE染色观察腮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SP70在腮腺中的表达。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腮腺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腮腺组织中可见不同程度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腺泡细胞萎缩,导管扩张,血管扩张充血;对照组腮腺组织HSP70表达阴性,实验组腮腺组织HSP70表达阳性,随着+Gx强度的加大而表达增强的趋势。实验组(除D4组外)HSP70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失重、超重环境可造成猕猴腮腺出现轻度病理变化,腮腺组织中HSP70表达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猕猴 失重 超重 腮腺 热休克蛋白(hsp70)
下载PDF
PM_(2.5)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云彪 侯晓丽 +1 位作者 武海涛 张世春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大气颗粒物PM2.5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利用模式生物对PM2.5健康风险进行系统环境医学角度和生物监测实践的研究尚少。本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材料,于2012年4月初在长春市典型生活区采集PM2.5进行毒理学试验。结果表... 大气颗粒物PM2.5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利用模式生物对PM2.5健康风险进行系统环境医学角度和生物监测实践的研究尚少。本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材料,于2012年4月初在长春市典型生活区采集PM2.5进行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缺失型突变体线虫受PM2.5影响较大,头摆、咽动和繁殖率等指标与胁迫强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PM2.5的毒性效应具有遗传特征,可影响子代幼体的发育。hsp70在机体对PM2.5的胁迫响应中作用明显,秀丽隐杆线虫突变体可作为PM2.5的指示生物,对PM2.5进行有效的快速风险评价。通过模式生物应激响应,发现PM2.5可能对人体行为、免疫以及生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对大气污染区的环境风险预警与人体健康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实践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颗粒物 生物监测 生物标志物 秀丽隐杆线虫 生态风险评价 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
下载PDF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应东 赵信科 +1 位作者 李子佳 刘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乳酸脱氢酶(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当归红芪超滤物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6只,分别为造模组(myocardial infarction,MI)、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H)、低剂量组(low-dose drug,LD)、中剂量组(middle dose group,MD)、大剂量组(high-dose drug HD),各组动物分别于治疗后(36 h、14 d)断头处死,分别检测外周血LDH、LDH1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结果与MI相比,显著降低了ST段抬高、LDH、LDH1水平(P<0.05,P<0.01)和增强了HSP70的表达(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LDH、LDH1、增加HSP70的表达发挥抗心肌缺血损伤,对大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红芪超滤物 急性心肌梗死 热休克蛋白hsp70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中国对虾染色体上的定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绍萍 张晓军 相建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7-500,共4页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 以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将其初步定位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sis)染色体上。观察150组精巢细胞染色体,有111组染色体有3个杂交信号,占所观察的74%,由此得出,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很可能存在于中国对虾减数分裂细胞3对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本研究首次将功能基因定位在了对虾染色体上,为中国对虾的遗传物理图谱的构建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基因定位 中国对虾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桂菊 曲妮妮 +1 位作者 喻达辉 李莉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2,共7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 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获得cDNA全长序列2 365 bp,其中3’非编码区域(UTR)为318 bp,5’UTR为8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9 bp,编码65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1.39 kD,理论等电点为5.22,并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签名序列IDLGTTYS、DLGGGTFD和EEVD。同源性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HSP70的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等双壳贝类的相似性高达86%以上,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合浦珠母贝与牡蛎属种类亲缘关系最近。高温、高盐刺激后,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hsp70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高温刺激的表达量高于高盐刺激,高温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消化腺、外套膜、肌肉、性腺,高盐刺激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鳃、外套膜、肌肉、消化腺、性腺,表明HSP70参与了机体对刺激的应答过程。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合浦珠母贝的抗逆机理及其遗传改良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热休克蛋白hsp70 同源克隆 体内表达
下载PDF
染锰鼠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热休克蛋白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才秀莲 李兴升 +1 位作者 李季蓉 张先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研究锰对小鼠精子数量与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MnCl2(7.5,15,30 mg/kg)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染锰,3,7,14,28,56 d计数精子数量,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 目的研究锰对小鼠精子数量与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MnCl2(7.5,15,30 mg/kg)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染锰,3,7,14,28,56 d计数精子数量,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测定睾丸PCNA和HSP70表达。结果随染锰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精子数量减少、睾丸PCNA表达降低。3个不同剂量MnCl2组精子计数于染锰28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睾丸PCNA表达于染锰14,28,56 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P<0.01),直线相关分析各染锰组小鼠精子数量与睾丸PCNA表达呈正相关(r=0.794,P<0.01)。睾丸HSP70表达,15,30 mg/kg组染锰56 d明显低于染锰28 d(P<0.01)。结论锰对小鼠生精功能的损伤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各染锰组小鼠精子数量与睾丸PCNA表达呈正相关(r=0.794,P<0.01)。锰可诱导小鼠睾丸HSP70表达,染锰28 d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数量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热休克蛋白70(hsp70)
下载PDF
热应激对大鼠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峰 孙晓川 +4 位作者 唐文渊 吕长虹 夏海坚 刘洪恩 江涌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 观察轴索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变化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HSP70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5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3只)、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B组, 18只)、单纯... 目的 观察轴索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70 (HSP70)表达的变化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HSP70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5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 3只)、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B组, 18只)、单纯热应激处理组(C组,18只)和热应激预处理牵拉伤组(D组, 18只)。对B组大鼠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对C组大鼠施予热应激处理,D组大鼠热应激预处理24h后再对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B、C、D组分别在4, 8,16h、1, 3, 5d各处死3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GCs及OLsHSP70表达情况。 结果 牵拉伤后视神经轴索、RGCs及OLs的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后上述病理改变有显著改善。单纯牵拉伤和单纯热应激处理均可使RGCs及OLsHSP70的表达增加,而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使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高峰表达时间提前,维持时间延长。 结论 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轴索损伤后的病理过程。热应激能使HSP70表达增强、提前和延长,提高其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热休克蛋白70(hsp70) 神经保护作用 Wistar大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弥漫性轴索损伤 视神经牵拉伤 RGCS 正常对照组 形态学变化 预处理 OLs 镜下观察 染色检测 免疫组化 表达情况 神经轴索 病理变化
原文传递
单一或连续高温处理对奶牛乳腺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亮 杜娟 +2 位作者 狄和双 李忠浩 王根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用细胞流式、台盼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单一高温(40℃1h)或连续高温(40℃1h·d^-1)3~7d对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0℃1h单一高温处理乳腺上皮细胞后24h,G:比例极... 用细胞流式、台盼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单一高温(40℃1h)或连续高温(40℃1h·d^-1)3~7d对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凋亡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0℃1h单一高温处理乳腺上皮细胞后24h,G:比例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7℃)(P〈0.01),细胞死亡率在热处理后6h达到最大值,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温(40℃1h)诱导细胞HSP70的表达,HSP70阳性细胞比率在热处理后3h达到最大值。连续的40℃1h·d^-1诱导细胞产生G:期阻滞;连续4d以上的40℃1h热处理显著地抑制了细胞的增殖(P〈0.05)。结果提示:高温诱导乳腺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并诱导乳腺细胞HSP7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细胞周期 凋亡 热休克蛋白70(hsp70)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HSP70与SOD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顾坚 黄星原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10只,感染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浓度为1×10-6TC ID50.mL-1的柯萨奇B3病...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10只,感染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浓度为1×10-6TC ID50.mL-1的柯萨奇B3病毒稀释液0.1 mL,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给药组自接种病毒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丹参注射液,5 g.kg-1.d-1,连用14 d。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不含柯萨奇B3病毒的Eagle's液0.1 mL。实验第14天处死小鼠,留取心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测定HSP70mRNA,化学比色法检测SOD活性。结果感染组小鼠HSP70mRNA的表达(1.28±0.54)较对照组(0.65±0.13)明显增高(P<0.01),而给药组小鼠HSP70mRNA的表达(3.86±1.12)较感染组明显增高(P<0.01)。感染组小鼠心肌SOD的活性[(89.57±7.47)U.mL-1]较对照组[(120.20±11.84)U.mL-1]明显下降(P<0.01),给药组小鼠心肌SOD活性[(114.38±11.04)U.mL-1]明显高于感染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P70、SOD是心肌中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丹参注射液可增加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中HSP70和SOD的表达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炎 病毒性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熊兆 亓晓丽 +1 位作者 姚树桥 彭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Heat Shock Pretreatment)、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理应激引起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理应激、热应激(Heat Shock Pretreatment)、心理应激加热应激三种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TUNEL分别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在第1、2、3个月三个时间段的Hsp70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有心理应激的各组动物海马凋亡神经元数高对照组(P<0·05),热应激加心理应激组凋亡神经元在2、3个月时较同时段心理应激组下降(P<0·05),但热应激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有热应激各组Hsp70表达数高于无热应激的两组(P<0·01)。海马CA3区Hsp70表达水平与神经元调亡水平呈负相关(r=-0·26,P=0·03)。结论:热应激可促进海马Hsp70的表达,热休克蛋白70对心理应激导致的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热休克蛋白70(hsp70) 动物实验 凋亡 海马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志强 彭毅志 +2 位作者 李晓鲁 黄跃生 杨宗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4-267,i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 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后早期肠黏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和48h不同时间点肠黏膜组织内HSP70及热休克因子1(HSF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烫伤后3h肠黏膜组织内HSP70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在伤后6h和12h达高峰,伤后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3h大鼠肠黏膜组织HSF1出现一过性降低,伤后6h其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持续到伤后48h(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组织HSP70及HSF1表达均显著增加,提示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肠黏膜组织细胞的应激反应,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早期 黏膜组织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表达规律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正常对照组 自我保护机制 HSF1 休克因子 肠黏膜 变化规律 烫伤模型 PCR)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分布情况 不同时间 蛋白表达 mRNA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局部脑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峻严 黄金钟 +2 位作者 黄种心 邱建龙 周培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3-624,共2页
当今对于颅脑外伤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己有许多文献报道,但多数研究是在脑外伤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迄今国内尚未见直接检测人颅脑外伤后HSP70基因表达的报道。笔者旨在检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中H... 当今对于颅脑外伤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己有许多文献报道,但多数研究是在脑外伤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迄今国内尚未见直接检测人颅脑外伤后HSP70基因表达的报道。笔者旨在检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局部脑组织神经细胞中HSP70基因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基因 脑外伤后 脑组织 热休克蛋白70(hsp70) 局部 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细胞 直接检测 文献报道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70对严重创伤休克后肝脏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东林 周继红 +4 位作者 刘宝华 熊仁平 叶秀峰 徐祥 陈金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严重创伤休克后肝脏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致严重创伤模型,动态观察伤后8h大鼠肝组织HSP70、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等变化。HSP70表达测定采用免疫印迹法,并进行...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严重创伤休克后肝脏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致严重创伤模型,动态观察伤后8h大鼠肝组织HSP70、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肝脏病理等变化。HSP70表达测定采用免疫印迹法,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伤后HSP70在肝组织中表达迅速增加,6h达到峰值,伤后8h仍维持较高水平;创伤合并休克后,HSP70表达高峰提前至伤后4h,持续表达至伤后6h后逐渐下降,死亡前在肝组织中仍有少量表达。创伤休克后血清ALT、TB伤后4h开始明显增高(P<0.01),白蛋白下降(P<0.01)。肝脏镜下创伤休克后6h肝窦内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创伤休克早期,HSP70可能参与了肝组织细胞抗损伤机制的启动,但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HSP70的过高持续表达,则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HSP70在创伤休克后肝保护与肝损害过程中可能发挥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热休克蛋白 肝保护 肝损害 热休克蛋白70(hsp70) 创伤休克 肝脏病理 成年WISTAR大鼠 hsp70表达 肝组织细胞 计算机图像分析 炎性细胞浸润 失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有氧运动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阿明 陆爱云 夏春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大强度力竭运动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大强度力竭运动组...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组、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大强度力竭运动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和大强度耐力训练+大强度力竭运动组,耐力训练持续6周,力竭运动在最后1次耐力训练后次日进行,各组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运动对CNS脑和脊髓6个部位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中等、大强度耐力训练组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力竭运动组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的耐力训练组,其中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大强度力竭运动组表达增加最显著。结论:耐力训练是CNS各部位HSP70表达水平增加的重要诱导因素,运动强度的适应性改变是决定耐力训练后CNS各部位HSP70表达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表达 中枢神经系统 有氧运动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耐力训练 中等强度 图像分析方法 CNS 适应性改变 训练组 运动组 SD大鼠 力竭运动 免疫组化 诱导因素 运动强度 对照组 训练后 表达量 水平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西伯利亚鲟血清指标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3 位作者 朱华 胡红霞 王巍 董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过程中的生理免疫反应,进行了维氏气单胞菌攻毒试验,将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从背部肌肉注射菌液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注射后40h后开始死亡,62h后停止死亡,累积死亡率为46.7%。结果表明:40h对照组和53h处理正常鱼组中的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与不再出现死亡后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处理患病鱼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2h处理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最低,与40h对照组、53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93h对照组、93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93h处理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与40h处理组、44h处理组、53h处理正常鱼组、62h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组血清溶菌酶(LZM)活力从44h开始升高,直到62h,各个处理组均显著高于40h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以及93h和168h的对照组和处理组(P<0.05);实时定量了肝、鳃、脾、肠组织中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表明:西伯利亚鲟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和溶菌酶活力升高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参考指标;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较血清指标变化更为灵敏,hsp70基因在鳃组织最先有较高的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感染 血清指标 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兴 戴朝六 淮明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制成肝硬化模型。分两组:IP组离断肝周韧带,消除侧枝循环,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15min,然后恢复血供,关腹;C组只予以开、关腹。48 h后,...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制成肝硬化模型。分两组:IP组离断肝周韧带,消除侧枝循环,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15min,然后恢复血供,关腹;C组只予以开、关腹。48 h后,再次Pringle's法阻断肝门30 min,恢复血供。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IP后6、24、48 h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水平;测再灌注1、3 h血清生化酶(ALT、AST、LDH)及再灌注3h肝组织中谷胱苷肽(GSH)水平;行病理学观察。结果IP后6 h,两组均有微量HSP70表达,至24-48hIP组HSP70表达显著增强,呈高水平;而C组中在各时点HSP70均无表达增强。再灌注1h,IP组的ALT、AST、LDH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再灌注3h,IP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而其肝组织中的GSH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一周生存率IP组(93.10%)明显高于C组(73.33%)(P<0.05)。缺血再灌注后1、3h,IP组的肝细胞损伤明显轻于C组。结论在硬化大鼠肝脏中,IP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诱导HSP70的大量表达,而HSP70通过增加或提高GSH的产生及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IP) 热休克蛋白70(hsp70)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肝硬化谷胱苷肽(GSH)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鼓室给药小鼠梅尼埃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静婧 李姝睿 +2 位作者 王琼 刘乃嘉 文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通过调控Hsp70通道蛋白表达对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LH)小鼠模型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50只BALB/c雌性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实验组(C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予...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通过调控Hsp70通道蛋白表达对内淋巴积水(Endolymphatic hydrops,ELH)小鼠模型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50只BALB/c雌性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实验组(C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予内淋巴积水造模;实验组在模型组基础上2天后:A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50μg+丁苯酞25mg/kg灌胃干预;B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100μg+丁苯酞100mg/kg灌胃干预;C组予以鼓室注射TLR4抗体200μg+丁苯酞100mg/kg灌胃干预。连续干预4周。随后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耳蜗切片Hsp70表达,测试耳蜗电图SP/AP值。检测MD小鼠在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干预前后血清Hsp70水平及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诱发出明显外周前庭症状,符合MD(Ménière’s Disease)动物造模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3个亚组经4w鼓室注射TLR4抗体50、100、200μg+丁苯酞25、100、100mg/kg灌胃干预后,小鼠前庭反应都明显减轻,模型组与实验组耳蜗电图SP/AP值分别为0.4169±0.13,0.3271±0.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切片Hsp70表达可见耳蜗螺旋神经节和血管纹细胞在实验组呈较强阳性染色,模型组呈强阳性染色,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血清中Hsp70蛋白、TNF-α及IL-6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与B组相比,随TLR4抗体鼓室注射及丁苯酞灌胃剂量增加,上述指标水平下降。而实验B组与C组相比,当丁苯酞灌胃剂量不变,继续增加TLR4鼓室注射浓度至200μg时,上述指标水平继续下降。结论丁苯酞联合TLR4抗体鼓室给药可明显干预TLR4/Hsp70信号传导通路在MD小鼠内耳的表达。当TLR4抗体鼓室注射浓度增为200μg,对血清Hsp70表达及减轻炎性因子水平的干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热休克蛋白70(hsp70) TLR4抗体 鼓室给药 梅尼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