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国演义》炮声隆?——理科学人质疑
1
作者
任芳盛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16-17,共2页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大大小小战斗场面近百次之多,而各次战斗发起的信号都不尽相同。如鼓响、梆响、锣响、举旗(白天)、举火(夜间)均可为号。特别的是在多次的战斗场面中却以“火炮”发出的“炮响”为号。我国在7世纪才发明黑色火药,...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大大小小战斗场面近百次之多,而各次战斗发起的信号都不尽相同。如鼓响、梆响、锣响、举旗(白天)、举火(夜间)均可为号。特别的是在多次的战斗场面中却以“火炮”发出的“炮响”为号。我国在7世纪才发明黑色火药,那么在远远早于7世纪的“三国”时期是否可能有不用黑色火药的“火炮”呢?如果有,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作者在小说中要多次描述以“炮响”为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
黑色火药
炮响
烟硝
硫黄、木屑、松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演义》炮声隆?——理科学人质疑
1
作者
任芳盛
机构
成都教育学院理化生系
出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16-17,共2页
文摘
《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大大小小战斗场面近百次之多,而各次战斗发起的信号都不尽相同。如鼓响、梆响、锣响、举旗(白天)、举火(夜间)均可为号。特别的是在多次的战斗场面中却以“火炮”发出的“炮响”为号。我国在7世纪才发明黑色火药,那么在远远早于7世纪的“三国”时期是否可能有不用黑色火药的“火炮”呢?如果有,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作者在小说中要多次描述以“炮响”为号呢?
关键词
火炮
黑色火药
炮响
烟硝
硫黄、木屑、松脂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国演义》炮声隆?——理科学人质疑
任芳盛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