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J 75—2017标准与核算指南的燃气机组碳排放监测方法仿真对比分析
1
作者 陈公达 蔡秀霞 +4 位作者 林海 卢伟业 邹祥波 徐昉 马双忱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 准确掌握燃气机组碳排放情况是保证碳交易的保障之一。不少燃气机组开始加装在线气相色谱装置,使燃料端实时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对于未加装CO_(2)监测系统或存在设备空间已满的机组,则通过O_(2)体积分数折算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路径之一。但不论采用直测还是折算监测方法,在前后端连续监测数据的偏差问题分析上,目前仍然缺乏足够的研究。因此,针对短期内不具备CO_(2)直测能力的机组,以某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历史数据为仿真对象,基于烟气O_(2)体积分数数据换算和燃料在线气相色谱数据进行连续仿真监测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监测方法的月度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的大小排序关系,相对偏差有正也有负,年度数据相互偏差均小于5%;δ RD,R,fluegas-flue-h与烟囱出口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CEMS)O_(2)体积分数相关性最高;该机组的碳排放偏差主要集中在负荷率55%以上的稳燃段;烟囱出口CEMS O_(2)体积分数和烟囱出口CEMS湿烟气流速在满足现有定期检定要求的前提下导致前后端碳排放量偏差的可能性最大;现有技术规范下,前后端均能实现实时监测,可用于趋势分析,但只有燃料端监测方法的仿真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5%;对于燃气机组,从燃料端进行碳排放监测可能更加合适,而烟气端监测方法可能更适合燃煤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机组 碳排放 燃料 烟气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