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真真 李强 +2 位作者 耿云平 任悠悠 尤国庆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8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检查出肺部pGGN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非侵袭性肺腺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检查出肺部pGGN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非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3例),研究组为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7例),两组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征象分布情况、平均平扫CT值、平均标准化碘含量(NIC)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平均平扫CT值、平均NIC诊断效能及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最大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比较,P<0.05,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平扫CT值、动脉期、静脉期平均NIC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平扫CT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0%、83.78%,动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8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72.97%,静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94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83.78%。结论双源CT双能量检测pGGN对侵袭性肺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t能量 肺部纯磨玻璃结节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和虚拟平扫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骆泉湘 刘自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和虚拟平扫(VNC)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87例脂肪肝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比较TNC与VNC图像肝脏感兴趣区域(ROI)噪声、脾脏CT值、下腔静脉CT值等参数的差异,其...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真实平扫(TNC)和虚拟平扫(VNC)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87例脂肪肝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比较TNC与VNC图像肝脏感兴趣区域(ROI)噪声、脾脏CT值、下腔静脉CT值等参数的差异,其中35例患者接受病理活检。结果:TNC图像肝脏ROI噪声、脾脏CT值、下腔静脉CT值分别为(7.55±0.64)、(56.14±4.84)HU和(50.22±4.14)HU,明显低于VNC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3,t=6.483,t=12.434;P<0.05),而ROI信噪比、肝脏CT/脾脏CT、肝脏CT/下腔静脉CT分别为(5.81±1.03)、(0.77±0.31)和(0.88±0.30),明显低于VNC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3,t=-2.518,t=-4.365;P<0.05);TNC和VNC图像判断脂肪肝程度与病理结果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6,t=0.359;P<0.05),其中TNC图像判断脂肪肝程度准确率为91.43%,明显高于VNC图像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9,P<0.05);TNC辐射剂量为(6.10±0.52)m Sv,明显高于V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2,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TNC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于VNC,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真实平扫 虚拟平扫 脂肪肝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付亚军 余飞 何其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7期102-103,共2页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关节炎患者189例,采用DSCT对发病部位扫描并分析获取影像资料,判断患者检测部位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分析DS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结果...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DS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关节炎患者189例,采用DSCT对发病部位扫描并分析获取影像资料,判断患者检测部位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分析DS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炫速双源CT扫描检出尿酸盐检测呈阳性136例,经过临床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有142例,诊断准确率为136/142(95.7%)。结论:DE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筛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成像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参数联合血清miR-126、miR-204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联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伟 李迎 程钢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回顾性选取肺癌患者86例为肺癌组,同期肺良性结节患者86例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血清miR-126、miR-204水平检测,发现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NIC、miR-204、miR-126水平在肺癌组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肺癌组病理类型、临... 回顾性选取肺癌患者86例为肺癌组,同期肺良性结节患者86例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血清miR-126、miR-204水平检测,发现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NIC、miR-204、miR-126水平在肺癌组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肺癌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对肺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肺癌组静脉期NIC、动脉期NIC高水平患者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而miR-126、miR-204高水平患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早期采用双源CT双能量、血清miR-126、miR-204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循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微小核糖核酸-126 微小核糖核酸-204 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前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前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技术在孤立...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胸腔镜术前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噪声以及信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单次辐射剂量小于常规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图像判断结节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图CT值诊断敏感度82.76%、特异度81.82%、准确度82.50%、阳性预测值92.31%、阴性预测值64.29%均高于常规平扫,后者敏感度62.07%、特异度63.64%、准确度62.50%、阴性预测值81.82%、阴性预测值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结节碘比值比率与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上,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相对于常规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能更高,辐射剂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胸腔镜术 术前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程保国 李卫星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01-04-2021-05-03收治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常规CT,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0-01-04-2021-05-03收治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常规CT,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常规CT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能、2种检查方式的辐射剂量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孤立性肺结节图像特征。结果51例患者中,手术病理活体组织检查检测出恶性肿瘤39例,检出率为76.47%;良性结节12例,检出率为23.53%。常规CT和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411;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82。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诊断符合率为86.27%、敏感度为87.17%、特异度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94.44%,均高于常规CT的74.51%、74.36%、75.00%、47.37%、90.63%,均P<0.05。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单次辐射剂量为(4.81±1.05)mSv,少于常规CT的(5.71±1.04)mSv,t=4.349,P<0.001;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常规CT图像信噪比分别为2.85±0.91、3.01±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5;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和常规CT图像噪声分别为(9.85±2.37)、(9.60±3.01)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6,P=0.642。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更高、辐射量低且不影响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能量 诊断效能 抗干扰能力
原文传递
探究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在肾脏占位中的应用
7
作者 尹小琴 黄梦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68-70,共3页
评价分析在肾脏占位临床诊断中运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脏占位患者共有72例,时间跨度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随机分组处理,将36例患者归入参照组,执行基础CT平扫,把余下3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 评价分析在肾脏占位临床诊断中运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脏占位患者共有72例,时间跨度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随机分组处理,将36例患者归入参照组,执行基础CT平扫,把余下3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执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技术,自动生成基础平扫图、将病理学检验作为重要的研究依据,对两种图像基本特点展开认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肾癌、肾错构瘤或者肾囊肿的CT平均值、对比噪声比检测值、信号噪声比值,碘浓度检测值、图像质量评价值、对比增强率检测。结果 (1)实验组完全满足病理学诊断特征,和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0.86);参照组和病理学检查一致性一般(KaPPa=0.46)。(2)经过两两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的CT平均检测值、信号噪声比检测值、对比噪声比检测值、碘浓度水平、图像质量检测值、对比增强率得到良好改善,计算结果P<0.05。(3)肾癌、肾错构瘤与肾囊肿曲线图谱具有单能量递增的发展态势,且CT值逐渐降低。(4)利用单因素方差,与健康肾脏组织、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的斜率相比差异明显,计算结果P<0.05。结论 在临床鉴别肾脏占位时,借助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技术,能够便于临床医师及时了解肾脏占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肾癌、肾错构瘤以及肾囊肿的谱曲斜率与碘浓度水平变化,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扫描碘图 肾脏占位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娟 王莉娜 +3 位作者 雍敏 杨月娥 庞然 毕纯龙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颅脑血管造影(DE-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双源CT双能量技术(DE-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颅脑血管造影(DE-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双源CT双能量技术(DE-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E-CTA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患者经DSA检测显示,颅内动脉瘤75例(83.33%),非颅内动脉瘤15例(16.67%);DE-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13/15)、92.00%(69/75)、97.18%(69/71)、72.22%(13/18)、91.11%(82/90)。结论:DE-CTA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并能有效测量瘤体大小,可将其作为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能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政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DSCT诊断,获得140 kV、80 kV及两者融合的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将140 kV和80 kV两组图像输入双能量后处...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接收疑为肺动脉梗塞的25例患者进行DSCT诊断,获得140 kV、80 kV及两者融合的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将140 kV和80 kV两组图像输入双能量后处理软件(DE),获得DE灌注图像(DEPI);将融合图像输入三维软件获得血管MPR图像(V2MPR),综合DEPI与V2MPR直接显示栓子,由2位资深医师对V2MPR图像质量进行肉眼观察评价。结果 25例患者DSCT双能量肺动脉血管V2MPR图像显示有区别,肺动脉、栓子、图像整体观显示不同,13例具有明显的低灌注区;DEPI中肺动脉干、叶动脉及部分段肺动脉内栓子均引起低灌注区,其余段及亚段肺动脉内栓子未见明显灌注改变。结论 DS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能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靳国庆 王东林 +1 位作者 王振杰 李麦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 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成像 痛风 尿酸盐结晶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再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侯金玲 高立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足踝关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DECT对早期痛风的预警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疼痛,并之后确诊为痛风的患者78例。分别对同一患者在...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足踝关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DECT对早期痛风的预警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疼痛,并之后确诊为痛风的患者78例。分别对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0.75 mm)重组,将原始数据输入Dual-Energy GOUT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同一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情况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所选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双足踝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位置与数目上均无较大差异。结论:DECT能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对早期、无创性诊断痛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盐结晶 ct能量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段艳峰 李炜 +2 位作者 杨威 郭龙宇 王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1-493,共3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 目的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关节炎 ct能量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钱蓉 袁元 +1 位作者 黄子星 宋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评估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7例,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获得120 k V门静脉期图... 目的评估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7例,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获得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和碘图图像,比较单纯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和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17例患者中,6例患者存在胰腺坏死,其中4例早期未发现确切坏死灶者进展为坏死,而2例早期发现坏死灶患者经随访已好转;余11例无胰腺坏死灶。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灵敏度为50.0%(3/6),特异度为100%(11/11),准确性为82.4%(14/17),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56,P=0.018);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的灵敏度为100%(6/6),特异度为90.9%(10/11),准确性为94.1%(16/1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77,P=0.002),且高于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的AUC值(P=0.002)。结论 120 k 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能提高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主观判断能力,还能敏感地显示胰腺实质缺血区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坏死 ct能量扫描 碘图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双源CT双能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海鸿 潘家洁 王建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占位性病变行双源CT虚拟平扫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以liver VNC软件获取图像,由2名医师评价图像,测查两组肾癌、肾囊肿及错构瘤的平均CT值、信号噪声比... 目的探讨肾脏占位性病变行双源CT虚拟平扫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2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以liver VNC软件获取图像,由2名医师评价图像,测查两组肾癌、肾囊肿及错构瘤的平均CT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钙化显示、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且实施对比。结果测查肾癌、错构瘤、肾囊肿的平均CT值,常规平扫依序为39. 52±2. 36、37. 13±2. 78、12. 07±1. 92,虚拟平扫依序为39. 63±11. 17、37.83±11. 96、12. 78±11. 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癌、错构瘤、肾囊肿图像的信号噪声比,常规平扫依序为5. 20±0. 39、5. 41±0. 52、1. 87±0. 28,虚拟平扫依序为7. 01±0. 40、6. 85±0. 69、2. 44±0. 23,虚拟平扫显著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肾癌、错构瘤、肾囊肿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常规平扫依序为16. 89±1. 71、15. 19±1. 31、9. 49±1. 33,虚拟平扫依序为16. 22±1. 74、15. 74±1. 32、9. 80±1. 33,虚拟平扫显著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肾癌、错构瘤、肾囊肿的图像质量,常规平扫依序为3. 83±0. 43、4. 02±0. 53、3. 99±0. 45,虚拟平扫依序为3. 89±0. 32、3. 86±0. 35、3. 98±0. 3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都能够显示钙化问题。虚拟图像会遗漏微小钙化,两组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辐射剂量上,双能量扫描比常规扫描减少6. 56 m Sv,约33. 33%。结论双源CT双能量于肾脏占位性病变中可给出高质量虚拟图像,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占位性病变 ct能量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尿酸盐结晶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伟文 纪建松 +3 位作者 程星遥 王伟康 李程超 刘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疑似痛风患者120例,按照国际公认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痛风分类标准将其分为痛风组(n=75)和非痛风组(n=45)。两组均进行双源CT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疑似痛风患者120例,按照国际公认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痛风分类标准将其分为痛风组(n=75)和非痛风组(n=45)。两组均进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查,观察两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痛风组尿酸盐结晶阳性率高于非痛风组(P<0.05);75例痛风患者中,尿酸盐沉积于双手腕关节34例(45.3%)、双足踝关节26例(34.7%)、双足15例(20.0%)。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4.7%,准确率为96.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出尿酸盐沉积部位,可作为痛风病筛查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盐结晶 ct能量成像技术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袁才兴 李梅芳 +2 位作者 宋嘉华 林晨岚 陈少聪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6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应用于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CT双能量成像诊断结果、疾病确诊...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应用于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CT双能量成像诊断结果、疾病确诊情况,对比90例不同性质(良性、恶性)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CT双能量成像检查各期能谱参数情况。结果恶性组的标准化平均碘浓度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在不同能量水平下,腺癌的平均CT值均明显超过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同能量水平下,良性组的CT值明显超过恶性组(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鉴别对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尽快确诊患者病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孤立性结节 性质 ct能量成像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胃癌及淋巴结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智允 李鹏飞 +1 位作者 隋林 尚乃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 目的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Via软件分析及三维重建,获得胃癌病灶、正常胃壁、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标准化碘值及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并记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两两之间的差异。结果胃癌病灶的绝对碘值为(3.329±0.812)g/L,标准化碘值为(64.006±17.450)%,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916±1.3227),与正常胃壁的绝对碘值(1.563±0.708)g/L,标准化碘值(37.122±16.26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621±1.4028)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为(2.968±0.547)g/L,标准化碘值为(63.597±14.633)%,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532±0.753),与非转移淋巴结绝对碘值(1.465±0.408)g/L,标准化碘值(35.240±14.35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378±0.726)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的参数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的符合诊断率,区分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以提高N分期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扫描 三维重建 绝对碘值 标准化碘值 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评价肺癌化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逸群 邹月芬 +2 位作者 刘希胜 施海彬 沈一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肺癌患者在不同单能量下(40、60、80、100、120 kV)治疗前后肿瘤的CT值分别为[(145.8±22.7)、(108.1±26.2)HU]、[(94.2±18.6)、(74.7±18.2)HU]、[(74.1±16.8)、(49.9±10.8)HU]、[(58.0±13.4)、(39.8±11.3)HU]、[(48.6±13.7)、(35.6±9.5)HU].治疗前肿瘤内感兴趣区(ROI)的碘含量为(2.5±0.2) mg/mL,治疗后肿瘤内ROI的碘含量为(1.3±0.2)mg/mL.治疗后不同单能量下肿瘤CT值及肿瘤内碘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门子双源CT为肿瘤检查提供一条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且X射线量大大减少的检测途径,并为使用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扫描 肺癌 化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洁 王云玲 +3 位作者 聂聪科 郝璐 赵丽萍 贾文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在肝脏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随机选择腹部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患者34例,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征得病人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门脉期选择双能量扫描方案,记录扫描中...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在肝脏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随机选择腹部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患者34例,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征得病人知情同意后,行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门脉期选择双能量扫描方案,记录扫描中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扫描结束后,应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出肝脏虚拟平扫图像,将肝脏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图像噪声(SD)、信噪比(Mean/SD)进行对比分析。图像质量等级评价结果采用秩和检验;SD与Mean/SD值、辐射剂量评价若满足正态、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不满足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肝脏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噪声(SD)、信噪比(Mean/SD)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平扫图像质量优于虚拟平扫,虚拟平扫的噪声低于常规平扫、信噪比高于常规平扫。结论:肝脏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相比,图像噪声低、信噪比高,在肝脏检查中可替代常规平扫,减低患者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量虚拟平扫 常规平扫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宇翔 王娜 +5 位作者 焦次来 刘金芝 程志刚 颜钦文 胡胜 韩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2周行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增强扫描各20例,回顾性分析胰腺癌CT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动态增强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2周行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增强扫描各20例,回顾性分析胰腺癌CT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对比评估两种扫描方法。结果双源CT双能量及常规动态成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18/20)、75.0%(15/20);肿块检出率分别为88.8%(16/18)、86.6%(13/15);胰周侵犯、胰周血管受累评价准确率分别为85.7%(12/14)、80.0%(12/15)及83.3%(10/12)、69.2%(9/13)。双源CT双能量动态增强评估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切除7例;10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不可切除9例;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0.0%及90.0%。采用虚拟平扫,辐射剂量较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够准确评价胰腺癌且大大减少辐射剂量,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t能量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可切除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