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及炎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鲍振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针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及炎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收治的138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69例)患者进行按摩、功能性锻炼、止痛等常规对症支持治... 目的研究针灸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及炎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收治的138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69例)患者进行按摩、功能性锻炼、止痛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6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6、CRP、TNF-α水平及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与炎性症状,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针灸 疼痛 活动功能 症状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NF-κB/IRF-3/IRF-7轴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江万清 张宗芳 陈增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免疫功能及炎性症状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黄芪多糖15、30 mL·kg^(-1)·d^(-1),阳性对照组灌胃甲基泼尼松龙5.4 mL·kg^(-1)·d^(-1),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个月。观察大鼠免疫后的一般状态;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骨骼肌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激酶指标;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骨骼肌损伤严重,存在明显间质病变,较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肌细胞核内移;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病理明显改善,低剂量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核内移明显减轻。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转移酶(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HBDH)水平逐渐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逐渐降低,IL-4水平逐渐降低,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水平逐渐升高(P<0.05);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组比较,大鼠骨骼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κB p65,p-NF-κB p65)、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3和IRF-7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黄芪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有调节免疫功能、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自身免疫肌病 免疫功能 症状 核因子κB/干扰素调节因子-3/干扰素调节因子-7轴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江海 李兴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88-989,共2页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14例胃癌患者分作A、B两组各57例,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并分...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114例胃癌患者分作A、B两组各57例,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术后B组T淋巴细胞水平与A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TNF-α、IL-6水平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显著,价值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全麻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症状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满华 王瑜华 +1 位作者 彭华蓉 王素贞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 探究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PID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妇炎舒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妇炎舒治疗,研... 目的 探究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PID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妇炎舒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妇炎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火灸,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1天,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经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后的PID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单纯妇炎舒治疗(96.43%vs89.29%)(P<0.05);(2)经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后的PID患者的VAS评分显著性低于单纯妇炎舒治疗(96.43%vs89.29%)(P<0.05);(3)在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为轻微腹痛、研究组为轻微腹泻,均未特殊处理自行好转,且对临床治疗无影响;未存在肝肾功能等器质性不良反应。结论 雷火灸联合妇炎舒治疗PID,呈现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的优势,改善盆腔炎性症状,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雷火灸 临床疗效 症状 VAS评分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对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性症状及镇痛的作用
5
作者 黄宇涵 马振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25-27,共3页
分析玉米须总黄酮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0只,根据试验需要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和药物干预,建立模型的 12h开始,每间隔12h对大鼠踝关节周长测量,1周后检测IL-1β和UA水平。结果 踝关节肿胀度对比,各组不同时... 分析玉米须总黄酮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0只,根据试验需要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和药物干预,建立模型的 12h开始,每间隔12h对大鼠踝关节周长测量,1周后检测IL-1β和UA水平。结果 踝关节肿胀度对比,各组不同时间段均比对A组高(P<0.05);C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D组、E组踝关节肿胀度24h、36h、48h时低于A组(P<0.05);尿酸水平对比,模型组均高于A组(P<0.05),D组、E组、F组和B组低于模型组(P<0.05); D组、E组、F组和C组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通过玉米须总黄酮能降低尿酸水平,减轻炎性症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总黄酮 痛风关节 症状 镇痛
下载PDF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
6
作者 宋东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B组患... 目的研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炎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健医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B组患儿采用传统疝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1 d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儿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A组低于B组;与术前比,术后3 h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均P<0.05)。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儿机体造成的损伤,利于稳定生命体征,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