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蝗灾浅探 被引量:7
1
作者 陈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27-329,共3页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危害巨大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北宋时期蝗灾频发,政府对此亦十分重视。本文从蝗灾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和灾后救济等方面对北宋时期的蝗灾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有鉴于当代的...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危害巨大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北宋时期蝗灾频发,政府对此亦十分重视。本文从蝗灾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和灾后救济等方面对北宋时期的蝗灾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有鉴于当代的蝗灾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治蝗措施 救济
下载PDF
中古灾害史研究的新路径: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灾后救济的史实重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夏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4,共9页
魏晋南北朝的地方官灾后救济存在着两条并行的轨道,其一是"法内"行为,即严格的"先表后给"程序,但救灾的实效性较差;其二是"被合法化"的"法外"行为,即擅自开仓与私产赈济,却弥补了制度链条的&qu... 魏晋南北朝的地方官灾后救济存在着两条并行的轨道,其一是"法内"行为,即严格的"先表后给"程序,但救灾的实效性较差;其二是"被合法化"的"法外"行为,即擅自开仓与私产赈济,却弥补了制度链条的"实效性"缺失。其中,前者是当时灾后救济行为的主流,是中央对地方进行权力控制的一种反映;而后者则属于偶然出现的特殊行为,在其背后隐藏着特定历史时空下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态势。这两种行为共同建构起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灾后救济的历史形象。对于史料有限的魏晋南北朝灾害史研究而言,挖掘文本叙述背后隐藏的历史记忆,重新建构中古史完整的史实序列,不失为一条崭新且有效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史 魏晋南北朝 地方官 救济 史实建构
原文传递
1912-1937年皖江流域自然灾害与救济
3
作者 王冠青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以皖江流域自然灾害及救济为研究对象,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各种救灾措施,进一步探究政府及社会力量为救助民众所做出的努力。政府是灾后救助的主体力量,从拨发救济款、以工代赈、蠲免赋税三个方面提供救济,以保障受灾民众的基本生存需... 以皖江流域自然灾害及救济为研究对象,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各种救灾措施,进一步探究政府及社会力量为救助民众所做出的努力。政府是灾后救助的主体力量,从拨发救济款、以工代赈、蠲免赋税三个方面提供救济,以保障受灾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慈善团体、士绅阶层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救济的不足。政府及各种社会力量的救济,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地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为当今社会的救助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流域 政府 社会力量 救济
下载PDF
水灾信息传递中的宋代基层官员 被引量:1
4
作者 喻学忠 周浩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宋代基层官员长期在社会底层与广大百姓接触,对来自百姓的信息反应较为迅速,水灾发生之后能及时了解到灾情信息并上报,具有接触水灾受灾地点距离近、收集的受灾信息量大等特点。基层官员获取第一手灾伤信息之后经过信息接收—信息处理... 宋代基层官员长期在社会底层与广大百姓接触,对来自百姓的信息反应较为迅速,水灾发生之后能及时了解到灾情信息并上报,具有接触水灾受灾地点距离近、收集的受灾信息量大等特点。基层官员获取第一手灾伤信息之后经过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上传三个环节完成灾伤信息的上报。在信息处理环节中,基层官员对水灾信息真实性的辨别以及个人主观意见都会对水灾信息上报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同时他们也是贯彻朝廷灾后救济措施的具体实践者,关系到灾后救济工作的成效,在水灾信息上下传递中发挥着传递枢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递 救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