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灵肉”哲学层次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东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客观地描述了庄子“灵肉”哲学理论的内在关系、特征和层次,揭示了人的主体认识存在着受客观对象的无穷与人生之有涯所制约的人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宇宙时空的无限性的矛盾;也揭示了人的理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非理智的直觉能... 本文客观地描述了庄子“灵肉”哲学理论的内在关系、特征和层次,揭示了人的主体认识存在着受客观对象的无穷与人生之有涯所制约的人生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宇宙时空的无限性的矛盾;也揭示了人的理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与非理智的直觉能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再现了庄子当年以精神来实现对客观世界之反吞没的大气磅礴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直觉思维 《齐物论》 “知” 大宗师 《人间世》 灵肉 认识能力 庄子哲学 有限性
下载PDF
漂泊的行吟:灵肉之歌——论田汉早期的文艺思想与剧本创作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1998年第2期27-40,共14页
一 1916年,年届18岁的田汉,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长沙师范毕业后,田汉得到舅舅易梅臣的资助,负笈远游,东渡日本。易梅臣寄厚望于田汉,有诗赠曰: “西风无恙送征帆,一幅潇湘晓色寒。 差幸同行今有汝,不缘落笔兴初酣。 眼前... 一 1916年,年届18岁的田汉,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长沙师范毕业后,田汉得到舅舅易梅臣的资助,负笈远游,东渡日本。易梅臣寄厚望于田汉,有诗赠曰: “西风无恙送征帆,一幅潇湘晓色寒。 差幸同行今有汝,不缘落笔兴初酣。 眼前人物皆如此,乱后江山忍细看。 好向蓬莱深处住,采将灵药驻童颜。” 到达日本后,田汉与舅舅同在东京小石川茗荷谷町湖南经理处居住。一边补习外文,复习备考,一边充任经理处的抄写员。不久,他考入日本高等师范学校。闲暇之时,舅甥品茗豪谈,田汉在舅舅指点下,颇留心于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按舅舅的设计,他尝试做一个政治家的必要知识准备,这决定了田汉在日本最初几年,少年诗心主要投在政治、经济、哲学甚至军事方面的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思想 新浪漫主义 漂泊者 惠特曼 现实主义 郭沫若 灵肉 《乡愁》 劳动问题 少年中国
下载PDF
情孽的人性探索——浅析《孽子》的思想文化意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剑平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孽子》是白先勇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在莲花池边的男性同性恋王国中生活的一群被家庭放逐被社会抛弃的野性少年的心路历程;同时掀开他们狂放患纵的表象,露出的是一块块被侮辱被蹂躏的浓血进流的疮疤,反映了以父权为代表的中国社... 《孽子》是白先勇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在莲花池边的男性同性恋王国中生活的一群被家庭放逐被社会抛弃的野性少年的心路历程;同时掀开他们狂放患纵的表象,露出的是一块块被侮辱被蹂躏的浓血进流的疮疤,反映了以父权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表达了对人性尊严的呼唤与探索。论文就试图从“灵与肉”“父与子”“情与孽”这三方面入手,浅析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长篇小说《孽子》的思想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孽子》 灵肉 父子 情孽 意蕴
下载PDF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灵肉关系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林 《基督宗教研究》 200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与希腊罗马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单纯性特点相比,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始终处于一系列尖锐对立的矛盾之中,现实与理想、此生与来世、'凯撒'与上帝、世俗王国与教会、属世的生活与属灵的生活等各种对立面往往处于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状态... 与希腊罗马文化所呈现出来的单纯性特点相比,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始终处于一系列尖锐对立的矛盾之中,现实与理想、此生与来世、'凯撒'与上帝、世俗王国与教会、属世的生活与属灵的生活等各种对立面往往处于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状态中,从而使基督徒们无时不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的撕扯。概括而言,上述这一切矛盾在每一个基督徒身上最直接、最尖锐地体现为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灵 地体 基督徒 历史 文化 问题 调和 灵肉 生活
原文传递
灵与肉的搏斗——论蒙克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心灵苦难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丽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由于生长在一个被疾病和死亡的阴影笼罩的家庭,他的心中一直充满对死的恐惧,同时他还被孤独感压迫着。内心极度苦闷的他渴望通过女性和爱情来获得抚慰,但结果发现女性非但不能抚慰男性反而常常伤害他们,摧残他们。...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由于生长在一个被疾病和死亡的阴影笼罩的家庭,他的心中一直充满对死的恐惧,同时他还被孤独感压迫着。内心极度苦闷的他渴望通过女性和爱情来获得抚慰,但结果发现女性非但不能抚慰男性反而常常伤害他们,摧残他们。在大量的作品里,蒙克表现了死亡、孤独对自己的压迫以及自己对死亡和孤独的抗拒。他还在作品里表现女性对男性的诱惑和伤害以及自己想拒绝诱惑而不能的复杂情感。蒙克作品里所表现的这些灵肉搏斗不但反映了他个人心灵的苦难,也反映了人类灵魂深处永恒的苦难、永恒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克 死亡 孤独 情爱 抗拒 灵肉
下载PDF
荆棘丛中的灵肉自适──论袁宏道的世界感与幸福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金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44-147,143,共5页
关键词 袁宏道 世界感 荆棘丛 快乐原则 幸福观 独抒性灵 张居正 产生恶感 灵肉 思想背景
下载PDF
山歌
7
作者 阴姚辉 《中国诗歌》 2017年第11期99-103,98,共6页
1用谣曲祭奠山势———你固守的灵肉留下阴影,留下,歌谣业已翻越的种种迟疑。歌,或者泪水:历史是一种脸色,岁月,是另一种脸色。你将谣曲磨制成六角形铁器,让山地缩回到鹰的翅翼间,让最初的烟尘,记住你曾不断追逐的花瓣,足迹。你被多少... 1用谣曲祭奠山势———你固守的灵肉留下阴影,留下,歌谣业已翻越的种种迟疑。歌,或者泪水:历史是一种脸色,岁月,是另一种脸色。你将谣曲磨制成六角形铁器,让山地缩回到鹰的翅翼间,让最初的烟尘,记住你曾不断追逐的花瓣,足迹。你被多少风霜密布的笙歌挡住?在高原,你团黄泥造更多的身影,造风霜压垮的悠远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脸色 黄泥 铁器 翅翼 历史 阴影 灵肉 风霜 谣曲
原文传递
“莎菲型”女性的现代意识
8
作者 卢玲 《天津师大学报》 1986年第4期53-56,共4页
“五四”时代,是一个古典主义崩溃,浪漫精神和人权运动新生的时代。在揭示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痼疾,挣脱束缚灵与肉的沉重的镣铐的同时,大量的外国近代、现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从人道主义、进化论、尼采哲学、托尔斯泰主义到无政... “五四”时代,是一个古典主义崩溃,浪漫精神和人权运动新生的时代。在揭示封建社会数千年的痼疾,挣脱束缚灵与肉的沉重的镣铐的同时,大量的外国近代、现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从人道主义、进化论、尼采哲学、托尔斯泰主义到无政府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精神 现代意识 莎菲 家庭 灵与肉 挫折反应 托尔斯泰主义 人道主义 无政府主义 灵肉
下载PDF
食味小札
9
作者 人邻 《娘子关》 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
醉书世间万物,只有人会酿酒,饮酒。酒的玄妙,介乎虚实,也介乎灵肉。因为有酒,人似能通神。高尔俨《与致虚妹丈书》,即为醉书: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宛妙,听之怡然... 醉书世间万物,只有人会酿酒,饮酒。酒的玄妙,介乎虚实,也介乎灵肉。因为有酒,人似能通神。高尔俨《与致虚妹丈书》,即为醉书: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宛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幅 灵肉 食味
原文传递
用意象唤醒灵肉——评《昨夜的月亮》
10
作者 姜荣娟 《唐都学刊》 1996年第3期97-98,共2页
用意象唤醒灵肉——评《昨夜的月亮》姜荣娟王启儒笔下昨夜的月亮,它“又圆又亮”,“是一盏明灯”,“是专为她而悬挂在中天的”。作者用繁密的意象来构筑他别具一格的小说世界。小说形式上的独特,在于以第三者的眼去观察事件,并通... 用意象唤醒灵肉——评《昨夜的月亮》姜荣娟王启儒笔下昨夜的月亮,它“又圆又亮”,“是一盏明灯”,“是专为她而悬挂在中天的”。作者用繁密的意象来构筑他别具一格的小说世界。小说形式上的独特,在于以第三者的眼去观察事件,并通过客观景物、人物构成意象系列来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象 心理描写 灵肉 联大师院 三部曲 女主人公 奇怪的行为 中国古典诗词 “月” 女性心态
下载PDF
雪山的思考(组诗)
11
作者 扎西才让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5,共2页
起源起源:神变的猕猴授了戒律它远离了普陀山上的菩提当善与向善的灵肉相合神土里就长出了五谷树叶就遮蔽了胴体秃顶的神学家终于走出他的山谷那庙宇的建筑者已安然睡去我也听说更多的演绎格萨尔王的说书艺人早就化为飞鸟逝于天际只有... 起源起源:神变的猕猴授了戒律它远离了普陀山上的菩提当善与向善的灵肉相合神土里就长出了五谷树叶就遮蔽了胴体秃顶的神学家终于走出他的山谷那庙宇的建筑者已安然睡去我也听说更多的演绎格萨尔王的说书艺人早就化为飞鸟逝于天际只有雪域的阳光普照着万物在高处和远处使诞生着的继续诞生已消亡的再次孕育出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思考 普陀山 格萨尔 雪山 神学家 灵肉 树叶 五谷 遮蔽
原文传递
轻重、灵肉与媚俗——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三条线索
12
作者 毕悦轩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认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核心的三个词是:轻重、灵肉和媚俗。这是穿插在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三条线索。轻重是作者从哲学上阐释人生的真谛和人的存在;灵肉则从肉体与精神角度来探讨爱情的冲突及生命的意义:... 认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核心的三个词是:轻重、灵肉和媚俗。这是穿插在四个主要人物之间的三条线索。轻重是作者从哲学上阐释人生的真谛和人的存在;灵肉则从肉体与精神角度来探讨爱情的冲突及生命的意义:这两组关系相互对立,又互相转换。媚俗则是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揭示,表现出作者对极权主义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重 灵肉 媚俗 生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下载PDF
从技术异化看“灵肉双美”的现代价值——论《老子》与《摩诃婆罗多》中生命哲学思想的缘域交集
13
作者 田克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1期271-280,共10页
技术在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基础而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精神、身体与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代人类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生命产生了异化,让身体与心灵同时陷入困境,让人对尚未被技术主导的古代世界产生向往。在浩繁的古代... 技术在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基础而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精神、身体与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代人类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生命产生了异化,让身体与心灵同时陷入困境,让人对尚未被技术主导的古代世界产生向往。在浩繁的古代典籍中,中华典籍《老子》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们在生命哲学的范畴内存在着诸多缘域交集。在这两部经典中,世界的运转法则是难以解析的"道"和"正法",与现代技术的条分缕析形成了对抗;人生的行动哲学是微妙的"无为而为"与"无欲行动",比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效率至上更加浑厚、复杂、多面;万事万物的终点同时也是新的起点,肉体与精神都处于无限循环之中,预示了现代科学家发现的"循环宇宙"模型。这些思想既充满形而上的灵性,又处处维护形而下肉体的合法性,闪耀着"灵肉双美"的光芒。"灵肉双美"或许能成为全球化语境中反技术异化的一个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摩诃婆罗多 技术 灵肉 生命
原文传递
我的书斋——安放灵肉的地方
14
作者 伊勒特 《草原》 2010年第9期52-60,共9页
书斋过雅,我等粗人配不上。读书人筑一巢,辟一角打发光阴,真正准确地道来,实实在在是安放灵肉的地方。生性不喜欢热闹,像一匹驽马,咋办?人总不是木头,读书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缘,雅好,溢美啦。无非嗜好耳,活着不得不如此,不然憋闷... 书斋过雅,我等粗人配不上。读书人筑一巢,辟一角打发光阴,真正准确地道来,实实在在是安放灵肉的地方。生性不喜欢热闹,像一匹驽马,咋办?人总不是木头,读书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书缘,雅好,溢美啦。无非嗜好耳,活着不得不如此,不然憋闷得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斋 灵肉 藏书 草原 八十年代 读书 半个世纪 琉璃厂 地方 目的性
原文传递
幸福的维度与向度——关于幸福要素的思考
15
作者 李文静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个人幸福是生存的意义所在,对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也很重要。关于幸福,有几个重要的范畴,如欲望、肉体、物质、精神、自由、价值等。幸福应该是欲望的节制和适度满足,是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不仅是个人的体验,还需要社会发展的... 个人幸福是生存的意义所在,对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也很重要。关于幸福,有几个重要的范畴,如欲望、肉体、物质、精神、自由、价值等。幸福应该是欲望的节制和适度满足,是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不仅是个人的体验,还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劳动是实现幸福的手段,个人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则取决于通过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灵肉 物质 精神 个人体验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强化灵肉的融合
16
作者 祝福 《医药与保健》 2000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性生活 灵肉 妻子 爱侣 丈夫 保持性 精神分析 男子 催化剂 沟通的技巧
下载PDF
论传统鬼故事中的魂鬼与魄鬼
17
作者 霍美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8-79,共2页
在中国传统的鬼故事中,我们发现,本民族传统的鬼的形象存在着魂鬼与魄鬼的分野。这一分野,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身灵与肉的认识与思考,特别是对自我精神个体的眷恋。从这个角度来看,鬼文化事实上正是人类自身文化的投影。
关键词 鬼文化 魂鬼 魄鬼 灵肉 精神个体
下载PDF
惠特曼的“灵肉”二元论
18
作者 张合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5期26-28,共3页
19世纪4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精神领袖埃默生翘首期盼着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去歌唱哥伦布发现的这块新大陆上一泻千里的山河,和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的千千万万“亚当的子孙”们。仅仅时隔11年,当埃默生于1855年收到惠特曼所赠阅的... 19世纪4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精神领袖埃默生翘首期盼着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去歌唱哥伦布发现的这块新大陆上一泻千里的山河,和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的千千万万“亚当的子孙”们。仅仅时隔11年,当埃默生于1855年收到惠特曼所赠阅的初版《草叶集》时,立刻意识到这位天才诗人已经出现。他随即以欣喜的心情对诗人的这一巨大的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认为这是一场“伟大事业的开端。”认真读完这本诗集后感到,这一评价并非言过其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特曼 《草叶集》 灵肉 性题材 肉体 诗集 二元论 诗篇 《嘉莉妹妹》 灵与肉
下载PDF
酒·身体和穿街而过……(三题)
19
作者 葛芳 《青岛文学》 2010年第4期38-41,共4页
贪酒我贪恋上了酒。先生做了两个菜,剁椒鱼头、清蒸三鲜。我斟上两杯黄酒,先生说,你爱喝,你就把两杯都喝了吧。我知道,外面雪很大,才一会儿,天地之间又白茫茫一层,如咏叹不尽伤情的古曲。我们窝在家里。我写小说,他在厨房忙碌。
关键词 身体 小说 生活方式 女子 文学 母亲 啤酒 灵肉 自然 躯体
原文传递
基督教是如何在西方扎根的?
20
作者 黄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91,共8页
基督教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扎下根来,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人有别的世界以及主神的存在为基督教的"天国"说和"唯一神"的观念奠定了基础。而古希腊人灵肉两分以及把理性归之于魂的观念则在哲学与宗... 基督教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扎下根来,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人有别的世界以及主神的存在为基督教的"天国"说和"唯一神"的观念奠定了基础。而古希腊人灵肉两分以及把理性归之于魂的观念则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基督教实际上是古典希腊哲学的继承者。西方哲学因此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帮助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人 灵肉 理性 基督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