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质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史晓新 金光炎 《水电能源科学》 1997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灰关联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关联差异度为测度,构造一种水质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它克服了灰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结果趋于均化而分辨率低的缺点,为水质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关联差异度 灰色从属度 灰色识别模型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法在洛阳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永嘉 朱伟燕 贾士钰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91-92,112,共3页
应用已定义的关联离散度作为评价测度,并将经典综合指数法引入到灰色识别模型对洛阳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条河流都符合生活用水要求的二级以上水质标准。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关联离散度 灰色识别模型
下载PDF
2005-2014年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田伟东 贾克力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吴用 宋爽 马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况,从外源污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及入湖水量3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水质状况转好;除总磷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灰色综合指数表明乌梁素海水质正向良性方向发展;总磷治理应成为乌梁素海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外源污染的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量的降低及入湖水量的增加是乌梁素海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态恢复前后的洪湖水质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姜刘志 王学雷 +2 位作者 厉恩华 蔡晓斌 邓帆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湿地的水质状况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背景和质量,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洪湖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2... 湿地的水质状况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背景和质量,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洪湖2000~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2000~2010年,洪湖水质综合指数位于2.08~3.58之间,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总体上,洪湖不同年份的水质呈波动变化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沿进水口—养殖区—开阔区—核心区—出水口的方向,洪湖水质逐渐好转。洪湖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四湖流域地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和湖内围网养殖的影响,其中,围网养殖是水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了使洪湖水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应控制养殖面积,在适当控制渔业的前提下,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另一方面,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逐步恢复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洪湖水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 水质时空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水质综合指数
原文传递
旅游活动对滨海浴场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世栋 高峻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灰色关联识别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杭州湾北岸滨海人工浴场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滨海旅游活动与海水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滨海人工浴场由于管理模式及水体净化技术的不同,水域环境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总体上滨海... 基于灰色关联识别模型,从时空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杭州湾北岸滨海人工浴场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滨海旅游活动与海水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滨海人工浴场由于管理模式及水体净化技术的不同,水域环境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总体上滨海人工浴场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保护滨海人工浴场以及周边区域水环境;不同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不一,根据灰色关联识别模型综合评价指数,影响最大的是以水上自行车、皮划艇等为主的水上游乐项目,综合评价指数为2.571和2.542;其次是海滨游泳活动,综合评价指数为2.513;影响最小的水上舞台活动和观海踏潮,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2.501和2.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识别模型 水环境质量 旅游活动 杭州湾滨海浴场
下载PDF
基于MIKE21和灰色模式识别模型的洪湖水质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婷 王学雷 +3 位作者 耿军军 班璇 杨超 吕晓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0-2100,共11页
认识自然和人为因素驱动下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和变化规律,有利于更精确地进行湖泊水质模拟和评价。运用二维水质模型和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了不同污染源削减方案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基于2012年实测地形、水文、气象、水质和污染源定... 认识自然和人为因素驱动下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和变化规律,有利于更精确地进行湖泊水质模拟和评价。运用二维水质模型和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了不同污染源削减方案对洪湖水质的影响。基于2012年实测地形、水文、气象、水质和污染源定量输入,建立了洪湖二维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水位率定和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 10和0. 08 m,总氮、总磷、铵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率定误差分别为0. 171、0. 009、0. 110和0. 627 mg/L,验证误差分别为0. 191、0. 020、0. 079和0. 689 mg/L,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的模拟结果满足精度要求。不同管理措施方案下洪湖水质的恢复效果比较显示,洪湖蓝田和下新河入水口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减少50%方案下,水质的恢复效果最好,全湖总氮、总磷、铵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减少率分别为37. 2%、35. 1%、37. 3%和21. 3%,全湖Ⅴ类水质水域基本不存在,全湖90%的区域水体水质综合等级达到Ⅲ类。影响洪湖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中,关键因素是径流入湖所携带的四湖流域上游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物。应大力控制上游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积极开展洪湖东北部和西北部的湿地水生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体的截污和自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模拟 MIKE 21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水质评价 洪湖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呼伦湖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于海峰 史小红 +3 位作者 孙标 赵胜男 刘禹 赵美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4-1545,共12页
以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分析了盐度(S)、电导率(EC)、总溶解性固体(TDS)、pH、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年际变化。基于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以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长时间序列实测水质指标,分析了盐度(S)、电导率(EC)、总溶解性固体(TDS)、pH、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年际变化。基于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呼伦湖2011—2020年的水质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合呼伦湖的实际情况,从外源输入与气象条件两方面对水质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1—2020年,S、TDS、EC均有下降,水体盐化现象好转;pH在8.86~9.37之间,水体呈弱碱性;除TP外,TN、COD均有下降。灰色模式综合指数(GC)表明:近10 a中水质最优年为2012年,水质最差年为2011年,整体上看,GC由2011年的4.01降低到2020年的3.35,水质趋于好转。(2)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表明:2011—2020年水体经历中度富营养化—重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的变化过程,TLI先上升后下降,由2011年的61.837上升到2016年的71.815,再下降到2020年的61.535,同时风速(WS)和水深(H)是呼伦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素。现阶段呼伦湖水体污染以氮、磷和有机污染为主,控制上游污废水排放,严控草畜平衡,提高补给水源的水质是改善呼伦湖水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富营养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下载PDF
改进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洱海雨季灌排沟渠水质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坤 罗元 +5 位作者 冯弋洋 吴凡 王贵云 张克强 沈仕洲 王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4-241,共8页
为揭示洱海流域农田生产与农村生活单元交替分布对灌排沟渠水质的综合影响及污染物贡献率,选取流域典型灌排沟渠不同断面进行连续取样观测,在分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 为揭示洱海流域农田生产与农村生活单元交替分布对灌排沟渠水质的综合影响及污染物贡献率,选取流域典型灌排沟渠不同断面进行连续取样观测,在分析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及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4+-N)浓度变化特征基础上,采用“中心化”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平均污染指数对沟渠农田入口-农田出口-村落出口-农田出口-村落出口-农田出口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沟渠断面TP和总可溶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ate,TDP)浓度沿水流方向持续增加,TN和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3--N)浓度先增加随后稳定,沟渠农田出口段NH4+-N和COD浓度分别削减13.43%~57.88%和2.88%~19.33%,而流经村落段浓度相应增加。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分析发现沿水流方向沟渠断面水质类别分别为Ⅲ类、Ⅱ类、Ⅳ类、Ⅳ类、Ⅴ类和Ⅴ类,综合平均污染指数法表明沟渠中TN和COD是水体主要污染因子,而NO3--N是水体TN的最主要形态。该研究可揭示洱海流域氮磷污染来源与贡献,为明确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污染因子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灌排沟渠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综合平均污染指数
下载PDF
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的净化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坤 邓伟明 范力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为探讨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去除效应及其应用前景,在流域原位构建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尾水进行了拦截净化,在分析流域雨季、旱季及全年3个时间段内系统进出水水质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 为探讨洱海流域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氮、磷去除效应及其应用前景,在流域原位构建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尾水进行了拦截净化,在分析流域雨季、旱季及全年3个时间段内系统进出水水质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及铵态氮(Ammoniumnitrogen,NH_(4)^(+)-N)浓度变化特征基础上,引入改进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和综合平均污染指数对系统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沟-库塘湿地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NH_(4)^(+)-N、TP和COD起到有效净化作用,全年对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5.20%~69.59%和4.46%~61.90%,出水最低浓度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系统出水NH_(4)^(+)-N和TP全年平均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和Ⅲ类标准。系统在雨季和旱季2个时间段平均出水分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和Ⅳ类标准,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系统对农田排水中TN和COD的去除是影响出水水质变化的重要因数。该研究表明,生态沟搭配库塘湿地能明显提高对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及COD去除效率,系统全年平均出水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同时具有运行稳定和环境经济效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生态沟 库塘湿地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式识别模型的洪湖水质评价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芦云峰 谭德宝 王学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根据洪湖近期水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方法对洪湖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利用软件surfer8.0生成洪湖不同季节的水质综合指数等值线图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水质介于3~4级水之间,秋季水质较好,春季水... 根据洪湖近期水质监测数据资料,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方法对洪湖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利用软件surfer8.0生成洪湖不同季节的水质综合指数等值线图进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洪湖水质介于3~4级水之间,秋季水质较好,春季水质最差,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湖内围网区域和进出水口区域之间水质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水质综合指数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变权重灰色归类识别模型在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金栋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准确合理地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提出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变权重灰色归类识别模型。选取煤的冲击倾向鉴定中推荐使用的4项判定指标作为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依据变权思想求解评价对象的变权权向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价对... 为了准确合理地评价煤层冲击倾向性,提出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的变权重灰色归类识别模型。选取煤的冲击倾向鉴定中推荐使用的4项判定指标作为煤层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依据变权思想求解评价对象的变权权向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价对象相对于冲击倾向性评价标准的灰色距离关联度,进而构建冲击倾向性灰色归类识别模型,得到评价对象的灰色差异度,并以最小隶属度原则判断评价对象的冲击倾向性隶属类别。工程实例表明,变权重灰色归类识别结果与综合评判结果相吻合,能准确地对煤层冲击倾向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为冲击倾向性评价与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冲击倾向性 灰色归类识别模型 变权权重 灰色差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