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灭菌唑与氰烯菌酯复配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美霞 陈香华 +6 位作者 周长勇 陈亚丽 朱春华 曹凯歌 王建新 周明国 段亚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7-1551,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测得灭菌唑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664~0.7661μg/mL。采用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60、120和240μg/mL的25 g/L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发芽...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测得灭菌唑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664~0.7661μg/mL。采用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60、120和240μg/mL的25 g/L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水稻种子后,对水稻发芽率、株高、鲜重均无影响。表明灭菌唑对水稻恶苗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恶苗病的化学防控。氰烯菌酯对10株水稻恶苗病菌的EC_(50)值范围为0.0076~0.2629μg/mL。将氰烯菌酯和灭菌唑分别按质量比4:1、3:1、2:1、1:1、1:2、1:3和1:4复配,测定了复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联合毒力,所得增效系数在0.5~1.5之间,均为相加作用。研究表明,将氰烯菌酯与灭菌唑复配后施用,不仅能显著降低单剂的使用剂量,且能降低氰烯菌酯对病原菌群体的选择压力,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速度,保障病害防效和水稻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灭菌 氰烯菌酯 联合毒力 安全 增效系数
下载PDF
灭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2
作者 殷铭灿 高续恒 +3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张承启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EC_(50)值分别为18.16、1.332和0.4613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南省9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01株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_(50)值范围在0.0586~0.918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3866±0.1969)μg/mL,且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该平均EC_(50)值可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基线。灭菌唑分别与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5种杀菌剂复配后,对禾谷镰孢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系数(SR)在0.53~3.7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与灭菌唑按质量比1: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SR=3.76)。室内离体防治效果测定显示,在有效成分400μg/mL剂量下,咪鲜胺与灭菌唑质量比1:3复配剂的治疗作用防效最高,为82.63%。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灭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并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敏感性 灭菌 咪鲜胺 复配剂
下载PDF
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宏坤 王守宝 刘琳琳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4期19-21,共3页
为了探索灭菌唑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的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是否有防治效果,本试验使用不同剂量的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灭菌唑对小麦安全;在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 为了探索灭菌唑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的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是否有防治效果,本试验使用不同剂量的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灭菌唑对小麦安全;在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纹枯病混合发生地区,可用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5~20mL拌麦种10kg来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同时兼治小麦纹枯病,播种时不需另外用药防治小麦纹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 种衣剂 纹枯病 防效
原文传递
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毒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朝选 张清海 +4 位作者 杨鸿波 欧明烛 陈迎丽 李荣华 段亚玲 《贵州科学》 2014年第6期65-68,共4页
研究灭菌唑对鸟类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饲喂毒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饲喂毒性,并对结果进行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经口毒性试验定为1 000 mg ai/kg体重浓度时,在7 d... 研究灭菌唑对鸟类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饲喂毒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饲喂毒性,并对结果进行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经口毒性试验定为1 000 mg ai/kg体重浓度时,在7 d的试验周期内,试验鸟类未发生死亡及其它中毒症状。当饲喂毒性试验设定为1 000 mg ai/kg饲料浓度时,在8 d的试验周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试验鸟类未发生死亡及其它中毒症状。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7 d-LD 50>1000 mg ai/kg体重、急性饲喂毒性LD 50>1 000 mg ai/kg饲料,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灭菌唑对鸟类的急性毒性为低毒,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 日本鹌鹑 急性毒性
下载PDF
25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小麦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柏 《现代农药》 CAS 2017年第2期41-43,共3页
为评价灭菌唑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5年开展了25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消解动态研究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LC/MS/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灭菌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11.... 为评价灭菌唑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5年开展了25 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消解动态研究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LC/MS/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灭菌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11.7 d、12.5~17.5 d。灭菌唑在小麦、植株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结合日本小麦上灭菌唑最大残留限量值,拟推荐灭菌唑在我国小麦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 小麦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量
下载PDF
灭菌唑300克/升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小丽 陈铁春 +1 位作者 李友顺 姜宜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1期31-33,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对灭菌唑300g/L悬浮种衣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灭菌唑的标准偏差为0.34,变异系数为1.18%,线性...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对灭菌唑300g/L悬浮种衣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灭菌唑的标准偏差为0.34,变异系数为1.1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下载PDF
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7
作者 陈柏 《世界农药》 CAS 2021年第10期38-42,共5页
为评价灭菌唑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5年开展了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作物上的消解动态研究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灭菌唑在植株、土壤和玉米中的添加平... 为评价灭菌唑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其使用规范,于2015年开展了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作物上的消解动态研究及最终残留试验。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分离、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灭菌唑在植株、土壤和玉米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1.5%~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9.2%。灭菌唑在玉米植株中降解较快,无消解曲线;在土壤中半衰期为14.4~25.2 d;灭菌唑在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为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0.0035 mg,膳食摄入风险概率2.2%,表明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建议灭菌唑在我国玉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 玉米 土壤 残留
下载PDF
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显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46-47,共2页
为选择新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以玉米组合7551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接种玉米丝黑穗病病菌以测定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 为选择新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以玉米组合7551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接种玉米丝黑穗病病菌以测定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在生产上应用,建议28%灭菌唑悬浮种衣剂使用剂量为每100kg种子100-200mL·(100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灭菌悬浮种衣剂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β-环糊精液相色谱柱测定黄瓜中灭菌唑对映体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玉芹 曹志刚 +2 位作者 雷学影 王惠 李来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7,共7页
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差异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问题。采用自制的邻苯二甲酰亚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PCDP),通过研究不同的流动相组成、柱温等条件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成功地拆分了四种常见的三唑类手性农药对映体,最大分离度达3.81。并选... 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差异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问题。采用自制的邻苯二甲酰亚胺-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PCDP),通过研究不同的流动相组成、柱温等条件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成功地拆分了四种常见的三唑类手性农药对映体,最大分离度达3.81。并选取灭菌唑为定量组分,黄瓜为果蔬样品,发展了一种测定黄瓜中灭菌唑对映体残留量的新方法。优化的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v/v),流速为0.5mL·min-1,柱温为293K(2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60nm。实验结果表明,灭菌唑对映体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86 5),线性范围均为(1~50μg·mL-1)。灭菌唑第一个对映体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2.54%,RSD为1.15%;第二个对映体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16%,RSD为1.23%。黄瓜中两对映体的检出限小于20μg·kg-1。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自制的环糊精键合相成本较低,对果蔬中手性农药灭菌唑对映体残留量的检测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β-环糊精固定相 分离与测定 灭菌对映体 黄瓜
下载PDF
种衣剂减量施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煜洋 白微微 +4 位作者 张航 杨安沛 雷钧杰 高海峰 李广阔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3,共4页
开展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为农药减施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 开展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为农药减施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和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减施30%添加增效剂激健处理小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8.00%、91.00%,种子平均芽长为3.65、3.70 cm,平均根长为4.99、4.08 cm,返青总茎数为902.50、887.50个/m^(2),平均次生根数为14.00、13.67条,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衣剂 幼苗 生长 氟环·咯·苯甲 醚·灭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