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栎类林对火的适应和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文 王劲 +3 位作者 王秋华 张曦妍 龙腾腾 曹恒茂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43-2049,共7页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极端天气常现,森林火灾呈现持续多发且频发的趋势,火格局(发生季节、频率、强度等)也发生相应改变。尽管栎类林出现了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火灾,但大多数栎类已经进化出能够在周期性火灾中生存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之极端天气常现,森林火灾呈现持续多发且频发的趋势,火格局(发生季节、频率、强度等)也发生相应改变。尽管栎类林出现了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火灾,但大多数栎类已经进化出能够在周期性火灾中生存的能力。需要明确栎类对森林火灾的响应,进而揭示栎类对火的适应性策略。本文从栎类林特征、燃烧性、栎类植物自然更新以及个体和种群对火干扰的适应与响应等方面入手,论述了栎类林对火的适应与响应,对其现存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能够为生态恢复树种选择、防火树种筛选、生物防火林带营建等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我国栎类的适地适树造林和管护,特别有利于火灾频发多发区域选择抗火性强的栎类树种;有利于对栎类的分类经营和管理,提高生产力;有利于栎类的高效综合利用,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影响 适应 响应 栎类
原文传递
烟促种子萌发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许宏力 田亮 +2 位作者 杨晓菲 聂强 曹德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1-1950,共10页
野火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更新的重要驱动力,野火伴生的烟气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可以促进火后植物的种子萌发。传统观点认为,烟气中普遍含有纤维素热解产生的Karrikin类物质,是促进火后种子萌发的主要烟信号化合物。最新研究发现,木... 野火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更新的重要驱动力,野火伴生的烟气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可以促进火后植物的种子萌发。传统观点认为,烟气中普遍含有纤维素热解产生的Karrikin类物质,是促进火后种子萌发的主要烟信号化合物。最新研究发现,木质素热解产生的丁香醛也可以促进火后植物的种子萌发。本文综述了烟信号化合物的发现历程,阐释了烟信号化合物与植物火后更新的生态相关性,并对植物烟信号适应性的演化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烟促种子萌发研究领域仍待解答的一些科学问题,并对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信号 丁香醛 木质素 适应 后萌发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四种常见松树火适应性状比较
3
作者 苏文华 司宏敏 +4 位作者 张辉红 张光飞 周睿 郭晓荣 杨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4-1072,共9页
野火对松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与野火长期抗争中,松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性状提高在易火生境中的适合度,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西南地区是中国野火高发区,作为这一地区特有松树,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具有一些典型的火适应... 野火对松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与野火长期抗争中,松属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性状提高在易火生境中的适合度,维持种群生存与繁衍。西南地区是中国野火高发区,作为这一地区特有松树,云南松、思茅松和高山松具有一些典型的火适应性状,如厚树皮。以这3种松树和东部常见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松树的火适应对策。结果表明:4种松树的火适应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与火适应相关的13项性状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种在空间上总体是分离的,也表现出一些重叠。其中云南松火适应生活史对策是火耐受型和火依赖型的中间类型,适应会发生林冠火的生境。高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都是火耐受型,通过快速高生长、厚树皮等性状适应生境不同频度的地表火。四种松树火适应对策与分布区火险基本相符。表明野火在这一区域广泛存在,并对植物进化和森林格局有重要影响。野火在西南地区松属分布和种群维持中的生态作用应被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适应对策 生态分化 分布格局 中国西南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昭华 郭超凡 +6 位作者 刘婕 殷丽 龙左卿 沙月 周绍齐 苏文华 周睿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共7页
以中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物种疏序黄荆(Vitex negundo L.f.laxipaniculata Pei)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讨植物对火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结果表明,1)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 以中国西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物种疏序黄荆(Vitex negundo L.f.laxipaniculata Pei)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究萌发前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讨植物对火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结果表明,1)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萌发率低于常温对照外,其余各组萌发率均高于常温对照组,萌发率在80℃(5 min)处理时最高,为(62.33±3.13)%,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2)除100℃(5 min)和100℃(10 min)2种处理方式种子热冲击效应指数RI小于0外,其余各组均大于0,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0.3529),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冲击对疏序黄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3)主效应方差分析表明,处理温度和时间长度对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F=148.092,p<0.001)影响最大;4)萌发前的高温处理对种子活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种子结构,影响其萌发;5)热冲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疏序黄荆种子的萌发势,加速种子萌发,且在80℃(5 min)时达到最大。研究表明,疏序黄荆种子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且热冲击可提高其萌发势,缩短萌发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序黄荆 干热河谷 热冲击 种子萌发 适应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