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自然与人工干预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被引量:67
1
作者 王绪高 李秀珍 +3 位作者 孔繁花 李月辉 石秉路 高振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4,共5页
针对大兴安岭北坡林区森林植被在不同火烧强度、火烧时间的火烧迹地上的恢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轻度火烧区的植被自然更新恢复良好 ;中度火烧区的森林植被依靠人工促进更新要比自然更新更早达到预期目标 ;重度火烧区的森林... 针对大兴安岭北坡林区森林植被在不同火烧强度、火烧时间的火烧迹地上的恢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轻度火烧区的植被自然更新恢复良好 ;中度火烧区的森林植被依靠人工促进更新要比自然更新更早达到预期目标 ;重度火烧区的森林植被如果完全依靠自然更新 ,恢复到预期目标会非常缓慢 ,而通过人工更新则可跨越几个演替阶段 ,较快接近本地的顶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火烧迹地 天然更新 人促更新 人工更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坡落叶松林火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王绪高 李秀珍 +2 位作者 贺红士 冷文芳 问青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41,共7页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 ,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林区近 2 0年来不同火烧迹地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森林火后初始 ,植物尤其是草本物种迅速增多 ,火烧迹地的植被主要由草本所占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草本物种不仅在数量上...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 ,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林区近 2 0年来不同火烧迹地植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森林火后初始 ,植物尤其是草本物种迅速增多 ,火烧迹地的植被主要由草本所占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草本物种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减少 ,在物种组成上有很大的变化 ,而且盖度也逐渐减少。灌木及乔木物种由于种类较少 ,在种类及组成上演替初期变化不如草本明显 ,但是盖度却逐渐增多。在本地区火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 ,高频物种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这明显有悖于Raunkiaer频度定律关于在相对稳定的群落中高频物种所占的比例应相对较低的规律。另外 ,不同火烧迹地间灌木的物种相似度明显高于草本的物种相似度 ,火烧年份相近的火烧迹地上的草本物种相似度要明显高于火烧年份远的草本物种相似度 ,但灌木间的物种相似度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没有明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演替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孙龙 赵俊 胡海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1982—2007年的中度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并在火烧后第20年将接近...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1982—2007年的中度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降低,但是变化幅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并在火烧后第20年将接近火烧前水平;火烧后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均呈降低趋势,A层的降幅逐渐缩小直到火烧后20年比火烧前水平大幅增加;火后土壤A层和B层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在A层基本也呈增加趋势,B层随火后时间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A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基本呈增加趋势,但随时间增加幅度减小,而B层的变化无规律;A层土壤水解氮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而B层的变化则与速效钾在B层的变化相似,无明显规律。此研究旨在找出火烧后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火烧迹地的改造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火烧迹地 森林土壤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雪萍 张淑花 李景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7-334,共8页
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1~3年,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特别是常见类群中的线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运动能力较强的蜈蚣、蜘蛛等所占比例较高。火烧3~5年后,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 不同恢复年份森林火烧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明显不同。火烧过后的前1~3年,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特别是常见类群中的线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运动能力较强的蜈蚣、蜘蛛等所占比例较高。火烧3~5年后,土壤中线蚓数量才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原尾虫只出现在16年迹地和对比样地中,表明原尾虫确是稳定生境的指示动物。火烧过后,土壤环境中最先侵入的是运动能力较强的大型土壤动物,之后中小型土壤动物才逐渐得到恢复。火烧后6~7年是中小型土壤动物发展的盛期,随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开始减少并趋于稳定。火烧的强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有一定的影响,轻度火烧影响地区的土壤动物恢复较快,经过6~7年,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能超过未受火烧影响的地区;而中、重度火烧地区,土壤动物恢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超过16年的更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火烧迹地 区系特征
下载PDF
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孔繁花 李秀珍 +3 位作者 王绪高 赵善伦 石秉路 高振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火灾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火后如何恢复森林是人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了掌握火灾后迹地的变化及演替规律 ,使森林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 ,国内外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 ,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出... 火灾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火后如何恢复森林是人们面临的关键问题 ,为了掌握火灾后迹地的变化及演替规律 ,使森林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 ,国内外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 ,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森林恢复 演替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森林火灾
下载PDF
林火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秀珍 王绪高 +2 位作者 胡远满 孔繁花 解伏菊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森林火灾因火烧强度、频率及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火烧迹地,对火后演替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火烧程度的迹地上残存的活植被繁殖体的多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且直接影响火后植被的初始演替格局及动态 相对于中轻... 森林火灾因火烧强度、频率及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火烧迹地,对火后演替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火烧程度的迹地上残存的活植被繁殖体的多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且直接影响火后植被的初始演替格局及动态 相对于中轻度火烧迹地而言,重度火烧迹地由于残留的活植被繁殖体很少等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演替的不确定性 火烧频率随着林分位置、类型、林龄以及林分的疏密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火烧频率的增加会阻碍植被向森林演替,甚至导致森林向灌木草本演替 一般面积大的火烧迹地相对于中小火烧迹地而言,火后森林物种的丰富度低,灌木草本的盖度低,外来物种多 火烧程度、频度和大小等林火因子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火后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火烧迹地 火烧强度 火烧频度 大兴安岭 森林植被 演替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 被引量:33
7
作者 孙家宝 胡海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3,共4页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不同火强度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演替趋势规律为:杂草丛或灌草丛→白桦山杨混交林→阔叶兴安落叶...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不同火强度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演替趋势规律为:杂草丛或灌草丛→白桦山杨混交林→阔叶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演替趋势为:杨桦林或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轻度火干扰后,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较小,不能改变原有的树种组成,林分群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旱生物种与中湿生物种的替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火烧迹地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火烧迹地植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杨树春 刘新田 +1 位作者 曹海波 郭宝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3,共5页
大兴安岭“56”大火之后,森林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中通过连续10a对火烧迹地植被的观察研究,阐述了火灾10a来植被的变化情况及植被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植被 变化趋势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明玉 任云卯 +3 位作者 李涛 舒立福 田晓瑞 赵凤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3,共5页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子,它对森林植被的演替与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火后植被的更新与恢复过程一直以来是火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的一个热点。文中简述了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的研究历史,当前的研究内容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广东鹤山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被引量:31
10
作者 孙毓鑫 吴建平 +2 位作者 周丽霞 林永标 傅声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7,共5页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东鹤山桉林和灌草坡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火烧3年后,桉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和pH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镁、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降低,但不显著;火烧灌草坡...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广东鹤山桉林和灌草坡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火烧3年后,桉林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和pH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镁、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降低,但不显著;火烧灌草坡除土壤交换性钙明显增加外,其他土壤养分均无显著变化.火烧桉林氮矿化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其可利用基质的减少和桉树快速生长吸收大量养分所致,火烧灌草坡土壤养分的恢复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鹤山
原文传递
火烧迹地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田昆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1-25,共5页
磷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火烧迹地中磷素营养的变化,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林木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火烧后的森林土壤营养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烧后磷的含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火烧强度较大的火烧迹地(S)的有效磷含... 磷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火烧迹地中磷素营养的变化,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林木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火烧后的森林土壤营养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烧后磷的含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火烧强度较大的火烧迹地(S)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C)相比较,S迹地0~5cm深度增加33倍,5~10cm增加64.5倍,10~15cm增加12.5倍,且磷含量的增加与火烧强度有关.幼苗对磷的吸收及其生长也与火烧强度有关.研究还表明,随时间的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火烧强度 土壤磷含量 林木更新
下载PDF
火后泥石流成灾特点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12
作者 胡卸文 王严 杨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2-1573,共12页
火后泥石流是指林火发生后火烧迹地附近发生的、与林火紧密联系的泥石流。作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另一特殊类别,因林火高温燃烧植被进而影响表部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影响层内密度、孔隙比、渗透性等物理水理性质发生剧烈改变,而出现大量灰... 火后泥石流是指林火发生后火烧迹地附近发生的、与林火紧密联系的泥石流。作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另一特殊类别,因林火高温燃烧植被进而影响表部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影响层内密度、孔隙比、渗透性等物理水理性质发生剧烈改变,而出现大量灰烬层和松散泥沙,形成的泥石流常表现出高容重、大黏度流体特征,其成灾机理与普通泥石流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火后泥石流启动成灾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查阅,并从火后泥石流的启动类型及运动学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预测预报、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显示火后泥石流国外从1936年开始研究,且以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和系统,而国内除了林业系统有所涉及、且也主要从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方面考虑外,火后泥石流的研究还没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另一特殊类别基本上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很少查到国内对火后泥石流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我国的火后泥石流研究目前尚属空白。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山区频发森林大火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性,提出了未来应加强对火后泥石流的成灾机理、时空演化机制及有效防控方法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火后泥石流 成灾机理 时空演化 防控方法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27
13
作者 韩雪成 赵雨森 +2 位作者 辛颖 陈强 刘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3-188,共6页
对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未火烧落叶松天然林枯落物积累量最高,为56.21t/hm2,其次为1988年落叶松人工林,为58.37t/hm2,最低为2000年落叶松人工林,为20.19t/hm2。表现出随火烧年限的减... 对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未火烧落叶松天然林枯落物积累量最高,为56.21t/hm2,其次为1988年落叶松人工林,为58.37t/hm2,最低为2000年落叶松人工林,为20.19t/hm2。表现出随火烧年限的减少而降低。最大持水量的变动范围为62.24~286.15t/hm2,1988年落叶松人工林最高,2000年落叶松人工林最低,而未火烧落叶松天然林为184.40t/hm2。表现出火烧后20年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已达到未火烧天然林水平。(2)枯落物吸水速度在开始1h内较快,6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3)土壤容重表现为随着火烧年限的减少而增加的趋势,未火烧天然林最低,为0.80g/cm3,2000年落叶松人工林最高,为0.97g/cm3。土壤孔隙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蓄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变化趋势相同。(4)土壤入渗用霍顿公式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火烧迹地 兴安落叶松 枯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一号影像光谱指数识别火烧迹地的决策树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祖笑锋 覃先林 +2 位作者 尹凌宇 陈小中 钟祥清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8,83,共7页
森林火灾发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受灾情况,利用高分一号卫星(GF-1)16m宽幅影像各波段反射率信息,结合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过火区识别指数(BAI)、阴影植被指数(S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全球环境监测指数(GEMI)... 森林火灾发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受灾情况,利用高分一号卫星(GF-1)16m宽幅影像各波段反射率信息,结合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过火区识别指数(BAI)、阴影植被指数(S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全球环境监测指数(GEMI)等5种光谱指数,构建森林火烧迹地识别决策树模型(CART);在选取的研究区对该模型方法进行验证,并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和非监督分类(ISODATA)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ART模型的决策树方法对火烧迹地识别结果精度较最大似然法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4.38%,Kappa系数提高了0.102 4,制图精度提高了14.96%,用户精度提高了8.50%;而采用ISODATA方法识别的火烧迹地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都较低,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都没有达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卫星影像 森林灾害 火烧迹地 植被指数 决策树模型
下载PDF
典型植被指数识别火烧迹地潜力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孙桂芬 覃先林 +3 位作者 刘树超 李晓彤 陈小中 钟祥清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4-211,共8页
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火烧迹地的常用方法之一。植被因受火的干扰会形成火烧迹地,其光谱特征易与裸地、水体、道路、阴影和耕地等地物光谱混淆,使用遥感影像采用合适的植被指数提高过火区遥感监测精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植被指数法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火烧迹地的常用方法之一。植被因受火的干扰会形成火烧迹地,其光谱特征易与裸地、水体、道路、阴影和耕地等地物光谱混淆,使用遥感影像采用合适的植被指数提高过火区遥感监测精度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四川省2014年和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发生的4次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烧迹地作为研究区,利用高分一号16 m宽幅(GF-1 WFV)数据和Landsat8数据的波谱特性,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全球环境监测植被指数(glob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dex,GEMI)、过火区识别指数(burned area index,BAI)和归一化火烧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NBR)等5种典型植被指数,通过构建不同植被指数的分离指数M来定量评价这些植被指数识别火烧迹地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NBR和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BAI对过火区的分离性较好,NDVI的分离性次之,EVI和GEMI的分离效果较差;基于GF-1 WFV和Landsat8数据采用BAI和NBR指数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火烧迹地进行了识别(其中GF-1 WFV数据只用于BAI识别),并利用高分二号(GF-2)数据进行了精度验证,两者火烧迹地识别总体精度均大于87%,Kappa系数均大于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数据 Landsat8数据 火烧迹地 植被指数 分离性
下载PD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淑花 张雪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6,共5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年份火烧迹地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对火烧后不同恢复时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相关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DIC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均表现为火烧恢复初期迅速增加,然后... 以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年份火烧迹地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对火烧后不同恢复时间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相关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DIC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均表现为火烧恢复初期迅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并逐渐接近对比样地值;如果不考虑8a迹地数据极大值的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DIC指数、丰富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也大致呈现火烧恢复初期迅速增加,然后缓慢增长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DIC指数、个体数及丰富度指数在0~5cm最大,向上、向下减少,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各项指数都是凋落物层最大,向下迅速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指数与DIC指数都具有极高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各火烧迹地间土壤动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森林火 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玉涛 侯广维 +2 位作者 马钦彦 康峰峰 冯元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灌木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早期,物种多样性波动较大,其并非绝对随群落演替的顺向发展而增加,火烧后4~5年是群落发生剧变...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灌木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早期,物种多样性波动较大,其并非绝对随群落演替的顺向发展而增加,火烧后4~5年是群落发生剧变的时期,火烧后8~20年、20~27年是群落结构组成连续变化的时期,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恢复27年时耐荫物种和不耐荫物种同时出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火烧迹地 动态研究 恢复过程 松林 高山 川西 天然 植被 研究方法 时间序列 空间序列 群落演替 连续变化 结构组成 最大值 灌木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黑龙江流域火烧迹地提取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杨伟 张树文 姜晓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66-5873,共8页
火烧迹地信息是研究火灾的重要参数和基础数据,也是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扰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受森林火灾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一个分为两阶段的火烧基地提取算法(即首先设定较为... 火烧迹地信息是研究火灾的重要参数和基础数据,也是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扰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受森林火灾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区,以MODIS时间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一个分为两阶段的火烧基地提取算法(即首先设定较为严格的提取条件对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像元——核心像元进行提取,然后设定较为宽松的阈值提取距离核心像元一定范围内的火烧像元),对2000—2011年的火烧迹地信息进行了提取,生成了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火烧迹地分布图,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选择黑龙江省为典型验证区对算法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算法的整体精度较之以往的算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MODIS GEMI BAI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阶段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大星 杨茂发 +1 位作者 徐进 尚小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31-2544,共14页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阶段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2011年10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火烧后恢复1.5个月(RS1)、1.5年(RS2)的马尾松人工林迹地和马尾松人工林(CK)各进行了两次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阶段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2011年10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火烧后恢复1.5个月(RS1)、1.5年(RS2)的马尾松人工林迹地和马尾松人工林(CK)各进行了两次调查。共获得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15704只,隶属7纲13目89科134类。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迹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均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类群数和个体密度与全钾显著相关;在季节变化上,RS1个体密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RS2和CK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冬季显著高于秋季。结果说明,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喀斯特马尾松人工林火烧迹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趋于复杂,稳定性提高,季节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马尾松人工林 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
下载PDF
森林火灾火烧迹地遥感信息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伟 姜晓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2,共8页
森林火灾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森林火灾信息统计数据存在收集困难、难以空间化等方面的不足,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火灾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对现有基于遥感的火烧迹地相关研... 森林火灾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森林火灾信息统计数据存在收集困难、难以空间化等方面的不足,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火灾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对现有基于遥感的火烧迹地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数据开发以及数据应用2个方面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为森林火灾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在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2个方面对火烧迹地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1)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及其开发算法:从产品名称、遥感数据源、覆盖范围、时序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方面,对11种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进行介绍;随后,对不同数据产品的开发算法进行比较,包括基于热学异常的提取算法、基于光谱特征变化的提取算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提取算法;最后,对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的精度特征进行总结。2)火烧迹地数据产品应用:对火烧迹地数据在火灾风险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火灾后生态系统监测4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现有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展。未来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改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构建长时间序列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2)开发高精度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充分考虑火灾发生时以及火灾发生前后的各种异常特性,真实反映火灾发生所带来的地表特征变化,才能建立更加精确、稳定的提取算法,提高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精度。3)建立多样化的火烧迹地数据产品集,改良现有火烧迹地数据产品,增加新的监测内容,如火烧能量、火焰温度以及火灾规模等,这将进一步扩大火烧迹地数据产品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遥感 生态扰动 森林火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