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天灾地祸不单行——漫步地震五千年(11)
1
作者 冯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604-619,共16页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 宋代遭遇了远古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链-第3次气候寒冷期、940年长白山火山的千年大喷发、1038年以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地震水患,严重地冲击了社会。本文介绍了地震的3种基本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火山分布、火山地震的类型和近代火山喷发的实例,火山与浅源地震、火山与深源地震的关系。我国的深源地震主要位于吉林省珲春地区,与日本海沟的板片俯冲有直接关系。最后,简介了火山爆发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链 第3次气候寒冷期 火山千年喷发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期后火山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其源-汇响应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璞珺 许伟东 +5 位作者 陈海潮 衣键 王寒非 唐华风 王文华 武成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93-2911,共19页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区域。这两类火山泥石流的沉积成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同期,是由一次性洪水事件搬运和沉积形成的;二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期后经过多次搬运和沉积的产物。两个模式的共同问题是都没有考虑天池当时是否有水及其蓄水过程。后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回避了导致岩屑与浮岩两类泥石流频繁互层的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以及二者的转换机制,而这恰恰是关于泥石流沉积成因的基本要素。通过重新研究火山泥石流经典剖面(位于天池西北57.73km的水田村),作者发现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存在明显的物源剥蚀区与沉积堆积区的反剖面关系。即无论是粒径32~500mm的粗碎屑还是0.0625~16mm的细碎屑,成分自下而上(或沉积早期到晚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剖面下部的碎屑成分以浮岩为主(浮岩在物源区位于顶部),向上粗面岩和玄武岩明显增多(在源区它们位于浮岩之下),而沉积序列上部的碎屑成分是在物源区处于较深层位的岩脉辉绿岩和基底流纹岩。整个序列碎屑成分的沉积分异特征明显。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显示,该火山泥石流剖面的下部和上部碎屑粒度细、分选较好、成层性好、水平状层理发育,主要表现为环境较为稳定的以地面径流为主的河流相和末端扇相背景沉积;中部粒度粗、成层性差、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洪水作用导致的洪积相事件沉积。沉积序列中频繁出现的冲刷面构造指示水流强度曾出现周期性的快速增加。自下而上冲刷面规模由小变大再变小,指示水流强度由弱变强再变弱。为了探讨天池的积水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火山千年喷发 火山岩渗透率 天池积水数学模拟 岩屑和浮岩泥石流 源-汇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