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工艺革命述论 被引量:7
1
作者 葛金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24,14,共11页
一 我国古代史上成果最丰、成就最大的技术进步时期 在农业经济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宋代矿冶和手工业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煤铁革命的发生。从北宋中叶开始,煤炭(时称“石炭”)业开始进入工业开采阶段。作... 一 我国古代史上成果最丰、成就最大的技术进步时期 在农业经济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宋代矿冶和手工业生产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煤铁革命的发生。从北宋中叶开始,煤炭(时称“石炭”)业开始进入工业开采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能源,煤炭在冶炼、铸钱、制瓷和工具制造等行业中大显身手,极大地提高了钢铁和铜、铅、锡等有色金属的产量。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罗伯特·哈特威尔教授估计北宋铁的年产量在7.5万—15万吨之间,可与十八世纪欧州(含俄国的欧州部分)14.5万—18万吨的总产量相媲美。我国漆侠先生也认为北宋铁产量在15万吨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铁 述论 胆铜 北宋中叶 筒井 波图 纺车 航海罗盘 浸铜
下载PDF
古代钢制刀剑及其炼制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莫朝迈 《中华武术》 1996年第12期24-25,共2页
我国古代炼制刀剑的技术,历史悠久。最初期的炼钢术是人们在锻打熟铁的过程中,由于反复在木炭中加热,使铁吸收了碳,提高了含碳量(含碳量在0.25%以下的为熟铁,在O.25%至1.7%的为钢),减少了夹杂物,因而变得坚硬,渗碳成钢,而得到了钢。... 我国古代炼制刀剑的技术,历史悠久。最初期的炼钢术是人们在锻打熟铁的过程中,由于反复在木炭中加热,使铁吸收了碳,提高了含碳量(含碳量在0.25%以下的为熟铁,在O.25%至1.7%的为钢),减少了夹杂物,因而变得坚硬,渗碳成钢,而得到了钢。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钢称为块铁渗碳钢。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表明,我国至晚在战国中晚期已经掌握了这种炼钢技术,并且被用来制造兵器和手工工具。当时楚国的宛出钢铁,所制的矛等兵器很锋利,“惨如蠭虿”,意思是说比蜂蝎的尾剌还要尖利。秦昭王曾夸奖楚国剑的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百炼 《古今刀剑录》 工艺 含碳量 炼制 熟铁 技术 水淬火
下载PDF
关于明代炼钢术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堂坤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1期69-74,共6页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汉代以后两种主要制钢工艺,即炒炼法和灌钢法的基本操作过程,使我们对其有了较多的了解。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问题宋应星没有说清(而且他也难以说清),于是在今世学者中遂产生了一些不...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汉代以后两种主要制钢工艺,即炒炼法和灌钢法的基本操作过程,使我们对其有了较多的了解。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问题宋应星没有说清(而且他也难以说清),于是在今世学者中遂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问题 熟铁 含碳量 天工开物 工艺原理 明代 生铁 宋应星 高碳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灌钢法冶炼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庚晋 白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9-350,共2页
介绍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演变 ,从“块炼法”、“块炼渗碳钢”、“百炼法”、“炒钢”发展到“灌钢法” ,运用“灌钢法”提高钢的品质和产量 ,且操作简便。“灌钢法”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重大成就 。
关键词 冶炼技术 刀剑双液淬火
下载PDF
汉代高超的钢铁冶铸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一岚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79,共2页
汉代是我国古代钢铁冶铸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主要时期。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钢铁治铸技术主要有:球墨铸铁技术、炒钢、灌钢和单孔小口叠铸技术。
关键词 汉代 铁冶铸 球墨铸铁
下载PDF
綦毋怀文卓越的刀剑制造技术
6
作者 瘐晋 白杉 《轻兵器》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綦毋怀文发展灌钢法 大约在东汉末,我国就可能出现了炼钢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南北朝时,綦毋怀文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北朝魏、齐间的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 綦毋怀文发展灌钢法 大约在东汉末,我国就可能出现了炼钢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南北朝时,綦毋怀文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北朝魏、齐间的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 綦毋怀文,姓綦毋(qi wu),名怀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六世纪北朝的东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技术 冷却速度 淬火介质 工艺 冶金家 淬火工艺 熟铁 含碳量 制刀工
原文传递
综说战国秦汉冶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
作者 冯新虹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4年第4期41-41,共1页
铁农具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革:战国秦汉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生铁柔化技术的发明;唐宋时期“炒钢”技术的发展和由南北朝时期发展而来的“灌钢法”的进步;明清时期“生铁淋口”技术的发明。每一... 铁农具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曾发生过三次重大变革:战国秦汉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生铁柔化技术的发明;唐宋时期“炒钢”技术的发展和由南北朝时期发展而来的“灌钢法”的进步;明清时期“生铁淋口”技术的发明。每一次变革都使封建经济走向高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为第一次,即战国秦汉时期铁农具的发展。本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体会试就此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南北朝时期 冶铁 综说 冶炼技术 尽地力之教 战国时期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