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蒲继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评价增加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延长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国内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篇合格文献,828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χ... 目的评价增加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延长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国内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篇合格文献,828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研究存在异质性(χ2=16.52,P=0.09,I2=3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增加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延长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R=4.42)。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在延长药物保留时间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方法,但需要今后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 投药 直肠 循证医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内服及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叶利群 杨脂 +2 位作者 陈嫣 蒋婴 钱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盆炎方内服联合蒲地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症(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2月于医院治疗的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盆炎方内服联合蒲地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症(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2月于医院治疗的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除采用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2.0g/250ml糖盐水溶液、0.5%甲硝唑100ml注射静滴)外,使用盆炎方内服联合蒲地方灌肠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的水平;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和CD8^+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M和IgA均下降,补体C3和C4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IgG为(7.02±0.83)mg/ml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为(1.04±0.49)g/L和(0.72±0.01)g/L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增高,CD8^+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CD3^+、CD4^+和CD4^+/CD8^+分别为(62.53±2.70)%、(37.03±6.12)%和(1.52±0.13)高于对照组,CD8^+为(23.20±2.7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和IL-10均升高,而TNF-α下降(P<0.001),且试验组IL-2和IL-10分别为(5.05±0.31)μg/L和(70.61±14.83)ng/L高于对照组,TNF-α为(1.11±0.32)μg/L低于对照组(P均<0.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8)。结论盆炎方内服联合蒲地方灌肠可提高抗菌药物治疗CPID的疗效,且可改善患者免疫水平、调节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炎方 灌肠 免疫 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复方黄柏液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及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邓台燕 全大祥 吴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中,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复方黄柏液灌肠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粪便中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中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UC疗效可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 灌肠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8
4
作者 谭悦 杨俊 郑长青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口服 灌肠
下载PDF
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勇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1年第7期24-25,共2页
为探讨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的因素,对150例病人从灌肠液温度,灌肠管插入深度、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灌肠液温度在38~42℃,灌肠对边插管边推药,插管深度成人30cm,小儿20cm时,腹痛、出血、虚脱、灌肠液外溢... 为探讨影响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的因素,对150例病人从灌肠液温度,灌肠管插入深度、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灌肠液温度在38~42℃,灌肠对边插管边推药,插管深度成人30cm,小儿20cm时,腹痛、出血、虚脱、灌肠液外溢,直肠角溃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疗程较对照组缩短(P<0.01),提示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各种因素对灌肠治疗效果的影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 治疗效果 分析 保留灌肠
原文传递
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付学源 王真权 《现代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85-90,共6页
通过文献检索回顾近5年来专方专药、辨证用药、中西结合用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提示灌肠治疗本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具有较高的治愈、好转率,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中医药
下载PDF
红藤汤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李晓娟 邱育红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红藤汤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77例C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灌肠组39例和常规... 目的:探讨红藤汤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77例CP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灌肠组39例和常规组37例。常规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灌肠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免疫因子、炎症因子等变化情况。结果:灌肠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灌肠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常规组,最大峰值流速(Vs)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CD3^+、CD4^+、CD4^+/CD8^+高于常规组,CD8^+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高于常规组,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γ干扰素(IFN-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可显著改善CPID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微循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藤汤 灌肠 慢性盆腔炎 血液循环 免疫-炎症因子
下载PDF
改进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徐燕燕 郭丹 +3 位作者 张晓敏 刘文阁 宋军 郭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术中...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术中肠道清洁度),记录灌肠效率(灌肠所用时间、术中肠壁水肿、灌肠总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腹部疼痛、心慌气短、睡眠障碍、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χ2=6.249,P<0.05),灌肠所用时间减少(χ2=9.405,P<0.01),术中肠壁水肿减轻(χ2=11.737,P<0.01),灌肠总次数减少(χ2=9.859,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腹部胀痛无明显差异(χ2=2.188,P>0.05),心慌气短、睡眠障碍和肛门坠迫感减轻(χ2=6.567,6.182,8.895,P均<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灌肠 手术前护理 临床护理研究
原文传递
发酵肠生产中乳酸菌的选择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红城 闵连吉 倪晨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发酵肠生产中使用的乳酸菌研究,提出了乳酸菌中发酵活力较好的是干酪乳杆菌(Lc)、植物乳杆菌(Lp)和戊糖片球菌(PP)。Lc、Lp、PP之间有桔抗作用,应该单独使用。使用Lc、Lp、PP分别与玫瑰色微球菌(Mr... 通过对发酵肠生产中使用的乳酸菌研究,提出了乳酸菌中发酵活力较好的是干酪乳杆菌(Lc)、植物乳杆菌(Lp)和戊糖片球菌(PP)。Lc、Lp、PP之间有桔抗作用,应该单独使用。使用Lc、Lp、PP分别与玫瑰色微球菌(Mr)混合,制作发酵肠。研究了发酵肠在发酵和成熟期间的pH值、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及微生物的变化,确定最好使用干酪乳杆菌和玫瑰色微球菌混合型发酵剂,制作发酵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肠 乳酸菌 发酵活力 灌肠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明荷 谢寒 何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se,LPO)的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 n terleukin 6,I L-6)和I L-8水平明显下降(127.8 ng/m L±21.4 ng/m L vs 190.7 ng/m L±22.4 ng/m L,81.7 ng/m L±11.3 ng/m L vs125.6 ng/m L±10.7 ng/m L,0.4 ng/m L±0.1ng/m L vs 0.6 ng/m L±0.2 ng/m L,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51.7 U/m L±3.9 U/m L vs34.4 U/m L±3.2 U/m L,P<0.05),NO和LPO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U/m L±1.8 U/m L vs 12.5 U/m L±2.1 U/m L,5.8mol/L±0.4 mol/L vs 6.5 mol/L±0.3 mol/L,均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是U C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美沙拉嗪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1
作者 窦海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 探讨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9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组38例和中药组59例.抗生素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加替硝唑0.2 g静脉滴注;中药组除上述药物外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结果 中药组患者治愈率为64.4%... 目的 探讨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9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组38例和中药组59例.抗生素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 g加替硝唑0.2 g静脉滴注;中药组除上述药物外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结果 中药组患者治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抗生素组的治愈率44.7%和73.7%(P<0.05).结论 抗生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 氧氟沙星 替硝唑 灌肠
原文传递
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郭俊 陈莉明 +3 位作者 常宝成 郑妙艳 温娟娟 孙红喜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95-159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大黄为主中药灌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大黄灌肠1组(3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2次;大黄灌肠2组(3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混合灌肠组(3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每日1次和药用碳片灌肠每日1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总蛋白(UTP)、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并分析影响SCr下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大黄灌肠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78.4%、66.6%,大黄灌肠1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BUN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BUN(8.54±3.02)mmol/L vs混合灌肠组(9.04±2.77)mmol/L和常规治疗组(10.85±3.79)mmol/L;24hUTP大黄灌肠1组、混合灌肠组和大黄灌肠2组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又低于大黄灌肠2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24hUTP(1.66±0.46)g和混合灌肠组(1.81±0.43)g和大黄灌肠2组(2.05±0.53)g vs常规治疗组(2.35±0.57)g。GFR大黄灌肠1组和混合灌肠组均高于常规灌肠组,分别为大黄灌肠1组(45.83±8.43)ml/min、混合灌肠组(39.68±7.95)ml/min vs常规治疗组(35.23±8.82)ml/min(均P<0.01),大黄灌肠1组又高于大黄灌肠2组,(45.88±8.43)ml/min vs(37.53±7.85)ml/min(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病程、收缩压、GFR。OR值分别为0.890、0.857、0.961、1.054(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中药灌肠能够明显降低SCr、BUN、UTP和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的进展,改善DN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灌肠 中草药
下载PDF
灌肠致肛直肠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华 何代文 陈绪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33-834,共2页
关键词 灌肠 肛直肠损伤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磊 朱珲莹 +2 位作者 何健卓 尹鑫 郭力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法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入住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法对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入住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和电针取穴,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日病死率,留取两组血清检测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P<0.05);治疗7日后,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清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D-乳酸水平、ICU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28日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日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与肺部感染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联合电针干预能促进重症腹部外科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肠屏障功能,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黄连解毒汤 胃肠功能障碍 肠屏障功能 灌肠 电针 围手术期 重症腹部外科术
原文传递
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于姣 何瑾瑜 张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323-1325,132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每次1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每次1g,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经30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菌群正常和I度失调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磷酸盐混合物和加水量对低脂牛肉灌肠硬度和保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彭增起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40,43,共4页
试验选用优质牛肉,剔除可见脂肪和结缔组织,不添加任何脂肪,制备低脂牛肉灌肠制品。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五种磷酸盐混合物及其添加量、加水量和煮制时间对低脂牛肉灌肠硬度和保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盐混合物、加水... 试验选用优质牛肉,剔除可见脂肪和结缔组织,不添加任何脂肪,制备低脂牛肉灌肠制品。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五种磷酸盐混合物及其添加量、加水量和煮制时间对低脂牛肉灌肠硬度和保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盐混合物、加水量对硬度和保水性有明显的影响(P<0.0001)。添加原料肉重0.25%的磷酸盐混合物C或D可显著地提高灌肠的硬度和保水性。加水量40%的灌肠其硬度最大,保水性最好。随着加水量的提高,硬度和保水性逐渐下降。磷酸盐混合物添加量和煮制时间不同的灌肠其硬度和保水性没有明显差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混合物 加水量 牛肉 灌肠 硬度 保水性
下载PDF
锡类散与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7
17
作者 朱勇 谢会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3700-3703,共4页
目的:评价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远段53例UC患者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锡类散1.0-2.0g,每天1次,保留灌肠... 目的:评价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活动期轻、中度远段53例UC患者分成: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锡类散1.0-2.0g,每天1次,保留灌肠;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1.0-2.0g,每天1次,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wk.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结肠镜、便常规、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完成试验者48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各有2例失访,其中对照组1例因腹痛加重退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镜下表现、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3)21.7%.结论:锡类散与美沙拉嗪灌肠治疗远段UC,疗效相仿,前者不良反应更少,且价格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散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下载PDF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韩捷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实验分别采用灌胃与灌肠两种给药途径作用于造模大鼠,现察白头翁汤对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影响,并研究其在抗炎杀茵与修复溃疡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汤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gA、IgG及IL-6的含量,同时血... 实验分别采用灌胃与灌肠两种给药途径作用于造模大鼠,现察白头翁汤对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影响,并研究其在抗炎杀茵与修复溃疡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汤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gA、IgG及IL-6的含量,同时血清中及结肠组织中的MDA舍量经白头翁汤治疗后显著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研究还表明白头翁汤具有显著的抗炎杀菌及修复溃疡的作用。灌肠组与灌胃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大体相当,但灌肠组在修复溃疡方面优于灌胃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灌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肛瘘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希琳 冯六泉 +33 位作者 姜国丹 李东冰 李建平 李恒爽 李进军 林林 孙亚玲 谭嗣伟 王晓锋 王霆 王万民 朱慧卿 张书信 张树荣 张淑伶 张卫国 赵燕 孟庆成 周海洋 赵雪松 苗春红 王芳丽 冷涛 谢振年 吴宝音 杨士斌 任毅 康春博 陈朝文 段宏岩 贾山 荣文舟 王正亮 邹贤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1-7,共7页
肛瘘作为肛肠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存在临床诊疗方案繁多、认知不统一等问题,缺乏业界公认的诊疗规范,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探讨,临床指导意义较弱,导致肛瘘术后复发率较高。北京肛肠学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征询了国内肛肠领域30余位专家... 肛瘘作为肛肠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存在临床诊疗方案繁多、认知不统一等问题,缺乏业界公认的诊疗规范,多数研究仅限于理论探讨,临床指导意义较弱,导致肛瘘术后复发率较高。北京肛肠学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征询了国内肛肠领域30余位专家的意见,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反复推敲,形成了《肛瘘的诊治专家共识(2020版)》。本共识提出了肛瘘的治疗原则,指出了传统挂线、肛瘘切开术、Lift术式、瘘管填塞术及近年兴起的视频辅助下肛瘘切除术(VAAFT)等多种术式的优缺点,以指导肛肠专业医生的临床实践,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肛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肛肠学会 肛瘘 专家共识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 挂线 肛瘘切开术 瘘管填塞术 视频辅助下肛瘘切除术
下载PDF
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余红 牟园芬 +3 位作者 冯清洲 吴禹燕 甘雨霞 左右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索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予生大黄鼻饲合并灌肠治疗;B组,予生大黄鼻饲治疗;C组,予生大黄灌肠治疗;D组,予常规治疗。干预时间为7d。收集各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急... 目的:探索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予生大黄鼻饲合并灌肠治疗;B组,予生大黄鼻饲治疗;C组,予生大黄灌肠治疗;D组,予常规治疗。干预时间为7d。收集各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并发症、腹压、住ICU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四组D-乳酸和DAO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7,30.17,27.27;P<0.05),且不同时间(F=24.23,25.65,23.8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发现第7d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F=3.739,F=16.675;P<0.05),进一步采用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结果表明A组的效果最优[(290.77±113.68)ng/m L,(62.11±3.03)m IU/m L,(14.20±3.62)]。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少、胃肠道出血比较,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8.750,11.345;P<0.05),其中A组腹胀(10%)、肠鸣音减少(20%)、胃肠道出血(15%)均最低。患者腹压、住ICU时间、MODS发生率比较,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4.71,8.975;P<0.05),其中A组腹压(11.00±2.73)cm H2O、住ICU时间(13.45±3.67)d、MODS发生率(10%)均最低。结论:早期对危重患者采取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治疗可阻止胃肠道黏膜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改善胃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和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腹腔压力,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降低APACHE II评分,缩短住ICU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危重症患者 鼻饲 灌肠 胃肠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