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1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顺 张水霞 +2 位作者 姚义好 石晶晶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DWI及3D-ASL扫描。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DWI及... 目的:评价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DWI及3D-ASL扫描。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DWI及ASL全脑血流量(ASL-CBF)图有无异常。选择13例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最大层面,采用手动勾画法分别在DWI、ASL-CBF图上测量梗死面积和灌注异常面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17例TIA在DWI图上均无阳性发现,12例在ASL-CBF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灌注减低区。2例TIA复查时可见ASL-CBF图上血流灌注部分恢复。13例脑梗死的DWI图上见大小不等的高信号,梗死面积为(1026.54±295.50)mm2,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为(2901.77±415.94)mm2,并可观察到高、低灌注状态。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图上梗死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P=0.001)。结论:3D-ASL可全面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状态,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情况,有利于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灌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甲状腺病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2
作者 桂广华 韩萍 +3 位作者 吴发银 陈平 史恒峰 张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的差异,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因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甲状腺CT平扫定位+灌注成像检查。良性结节40例,其中甲状腺...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的差异,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因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行术前甲状腺CT平扫定位+灌注成像检查。良性结节40例,其中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恶性结节11例,全部是甲状腺癌。计算各灌注参数的平均值,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甲状腺灌注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和轮廓,并计算病变内部的组织灌注参数。良性结节组BF(249.89±43.95)ml·min-1.100g-1、BV值(28.69±6.17)ml·100g-1、TTP值(15.21±2.60)s、PS值(39.30±7.21)ml·min-1.100g-1。恶性结节组BF值(258.80±44.47)ml·min-1.100g-1、BV值(28.15±3.02)ml·100g-1、TTP值(13.56±1.25)s、PS值(66.63±12.07)ml·min-1.100g-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BV值及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P=0.555),PS值及TTP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48)。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TDC)的波形不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缓降(Ⅲ)型,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缓升平台(Ⅱ)型。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可提供一定的补充信息,PS在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TDC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黄良珍 刘朝晖 +1 位作者 彭浩 赵建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术侧与对侧的比值(即r CBF、r CBV、r MTT、r TTP),并对术后半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CBF、CBV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的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r CBF、r CBV值高于术后1个月时,r MTT、r TTP低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恢复较好(包括良好和中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恢复较差(包括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在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供,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灌注成像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宋之光 李邦国 +2 位作者 余洪 金开元 张玉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平均58.01岁...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搜集经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平均58.01岁。将CT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有无淋巴转移及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1)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2)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助于在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MVD、VEGF可作为评价周围型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参数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中的价值 被引量:39
5
作者 孙凤涛 张厚宁 +2 位作者 禹璐 盛佳曦 傅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HT)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收集我院急诊收入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按照7 d内随访头颅CT结果分为出血组23例及未出血组3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HT)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收集我院急诊收入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按照7 d内随访头颅CT结果分为出血组23例及未出血组3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使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治疗后90 d的神经功能。收集CTP相关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达峰时间(rTTP)等。结果出血组NIHSS评分、90 d预后不良比例、rTTP缺损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P<0.01),rCBF及rCBV明显低于未出血组(0.19±0.08 vs 0.26±0.09,P=0.009;0.53±0.17 vs 0.69±0.21,P=0.002)。rCBV预测HT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20~0.872),临界值为62.5%,敏感性为0.739,特异性为0.714。rCBF预测HT风险的AUC为0.719(95%CI:0.580~0.858)。结论CTP可早期显示急性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预测HT发生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38
6
作者 杜广芬 李海亮 +1 位作者 韩中山 李全太 《中国辐射卫生》 2012年第2期246-248,共3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CT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从单排CT的出现到256层、320层多层螺旋CT(MDCT)和双源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一些新的扫描技术如心脏冠脉成像、肿瘤灌注成像及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等得以实现。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临床应用 低剂量扫描 影像技术 CT设备 冠脉成像 扫描技术 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4D-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CTP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聚惠 付晓 +3 位作者 张琼 苗重昌 骆孟 刘永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0-275,共6页
目的应用4D-CTA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与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与最终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搜集本院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发病6 h内行头颈CT平扫、头颅CT灌注成像(C... 目的应用4D-CTA技术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与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与最终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搜集本院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于发病6 h内行头颈CT平扫、头颅CT灌注成像(CTP)检查及常规头颈CTA检查。基于4D-CTA采用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法评估侧支循环,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处理CTP图像,获得灌注参数(rCBV、rCBF、rMTT、Tmax及HIR)。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体积、严重低灌注体积及核心梗死区与低灌注区不匹配比及最终梗死体积的相关性。基于4D-CTA的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不良组,采用Mann-Whi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基线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差异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CTP各参数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在预测侧支循环的价值。结果基于4D-CTA的侧支循环分级,41例患者中0级3例,1级2例,2级8例,3级4例,4级24例,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梗死体积呈明显负相关(Spearman’s rho=-0.80,P<0.01),与低灌注区的体积呈中度负相关(Spearman’s rho=-0.57,P<0.01),与严重低灌注体积(Tmax>12s)呈明显负相关(Spearman’s rho=-0.74,P<0.01),与核心梗死体积与低灌注不匹配比呈中度相关(Spearman’s rho=0.64,P<0.01)。侧支循环评分与最终梗死体积呈明显负相关(Spearman’s rho=-0.85,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间rCBV、rCBF、Tmax及HI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V、rCBF、Tmax及HIR可反映侧支循环状态,其中rCBV及HIR的ROC曲线下面积较rCBF、Tmax大。结论脑血流灌注参数rCBV及低灌注指数HIR可优先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良好的侧支循环状态有助于预测较小的最终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梗死体积
原文传递
全肝CT灌注成像定量评估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珊玫 高知玲 +5 位作者 吕茜婷 贾晶 朱翩 陈勇 刘玉林 张照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全肝CT灌注成像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术后瘤灶及瘤旁血流状态变化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行TACE的肝癌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2~3d及术后1个月完成全肝CT灌注成像,分别对瘤体、瘤旁1cm及背景肝实质进行肝动... 目的探讨全肝CT灌注成像对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术后瘤灶及瘤旁血流状态变化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收集行TACE的肝癌患者26例,分别于术前2~3d及术后1个月完成全肝CT灌注成像,分别对瘤体、瘤旁1cm及背景肝实质进行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达峰时间(TTP)的测量。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34个病灶,根据TACE术后碘油沉积隋况分为碘油密实组(21个)和碘油稀疏组(13个)。肝癌TACE术后病灶长径较术前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密实组病灶缩小程度大于稀疏组,术前术后长径比较分别为(3.12±0.58)cm对比(1.93±0.79)cm、(2.98±2.01)cm对比(2.58±2.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1、8.65,P〈0.05)。碘油密实组术前瘤区HAP及HPI最高,瘤旁1cm高于背景肝实质,背景肝实质PVP、TLP及TTP最高,瘤旁1cm高于瘤区,对应灌注参数总体上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瘤旁1cm的HAP及HPI高于背景肝实质,PVP、TLP及TTP低于背景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术后对应区域的比较,碘油沉积区无血流灌注,术后瘤旁1cmHAP和HPI下降,PVP、TLP及TTP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肝实质术后血流灌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油稀疏组瘤区术后HAP及HPI下降,PVP及TTP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区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区无血流灌注,瘤旁1cm及碘油稀疏组残余灶肝动脉灌注量下降,门静脉灌注量上升。CT灌注成像能量化评价血流灌注状态,对肝癌TACE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9
作者 夏春华 季亚莉 +3 位作者 高斌 胡永胜 黄永翠 徐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径≤3 cm的SPN患者35例(其中恶性结节25例,良性结节10例)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研究,先行全肺层厚为10 mm螺旋CT扫描,然后对病灶进行灌注扫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直径≤3 cm的SPN患者35例(其中恶性结节25例,良性结节10例)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研究,先行全肺层厚为10 mm螺旋CT扫描,然后对病灶进行灌注扫描。选择同层面主动脉为灌注动脉,分别测得SPN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结合增强前后SPN的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146.17±58.77)ml/100 mg、(6.45±1.38)ml/(100g.min)、(5.09±3.19)s和(16.33±6.62)ml/(100g.min),良性结节的BF、BV、MTT和PS值分别为(69.90±58.09)ml/100 mg、(3.88±1.81)ml/(100g.min)、(4.06±1.77)s、(6.18±3.55)ml/(100g.min)。良、恶性SPN的TDC类型不同,恶性SPN的TDC可见A、B、C三型,其中以A型和C型为主(21/25,84.0%);良性SPN的TDC以D型(无明显强化型)为主。良、恶性SPN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结节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净增值≥25 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8.9%、80.0%、84.2%。结论:CT-PI扫描可反映SPN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合SPN的形态学特征可提高SPN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 被引量:25
10
作者 冯晓源 梁杰 +3 位作者 殷信道 韩翔 董强 吕传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52-957,共6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I)两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界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动物实验 :取 50只SD大鼠 ,用线栓法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其中 1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A组 ) ,另 4组分别栓塞 30...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灌注成像 (PI)两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界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动物实验 :取 50只SD大鼠 ,用线栓法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 ,其中 1组为假手术对照组 (A组 ) ,另 4组分别栓塞 30、60、1 80、360min(B、C、D、E组 ) ,每组1 0只大鼠。对A组大鼠于假手术后 30min、各栓塞组大鼠于栓塞结束时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计算表观弥散系数 (ADC)、局部脑血容量 (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的相对值 (与对侧相应部位比值 )。将病灶区脑组织切片标本进行四氮唑红 (TTC)染色和光镜、电镜观察 ,并与DWI图像对比。 (2 )临床观察 :对发生急性中风症状 6h以内的 43例患者行急诊MRI检查 ,于 7d后进行随访。43例患者均行头颅T1 WI、T2 WI、DWI和PI扫描 ,应用ADC图测量DWI异常信号区体积 (vDWI) ,应用MTT图测量PI异常信号区体积 (vPI) ;随访时用T2 W图像测量最终梗死灶体积 (vCI)。比较vDWI与vPI以及vDWI与vCI的差异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动物实验 :栓塞各组大鼠T1 WI未见异常信号 ,D、E组T2 WI见异常高信号。B、C、D、E组均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和PI异常信号 ,DWI异常高信号和ADC值降低区域的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磁共振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影区 脑缺血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及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31
11
作者 管小亭 刘翔 +4 位作者 龙洁 戴建平 王桂红 张在强 于学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 (CTPI)及CT减影血管成像 (CTS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 2 4h内的AICVD患者进行常规CT、CTPI及CTSA检查 ,部分行CTPI、MR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 (CTPI)及CT减影血管成像 (CTS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 2 4h内的AICVD患者进行常规CT、CTPI及CTSA检查 ,部分行CTPI、MR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等复查。结果  2 4例患者中 ,11例首次CT平扫未见异常 ,其中 3~ 6h 6例 ,6~ 12h 3例 ,12~ 2 4h 2例 ;10例由CTPI检出病灶 ,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其中 1例CTPI阴性 ,临床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另 13例首次CT平扫阳性者 9例 ,由CTPI检出的病灶比平扫范围大 ,其中1例为MCAO ,1例为颈内动脉闭塞 (ICAO) ,4例CT平扫与CTPI基本相符者为腔隙性脑梗死。有 4例发现 2个以上病灶。 2 4例最大峰值时间 (PT)、平均通过时间 (MTT)及相对血流量 (RF)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对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CTPI结合CTSA能够早期、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 ,并可鉴别TIA、腔隙性脑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通过半定量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可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有助于了解半暗带的存在和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尤其对于早期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 ,有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脑缺血 灌注成像 减影血管成像 CT
原文传递
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爽 赵心明 +2 位作者 林蒙 赵燕风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大小肝癌病灶以及小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30例)的59个病灶及周围肝实质行肝脏MS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硬化肝实质的CT...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大小肝癌病灶以及小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30例)的59个病灶及周围肝实质行肝脏MS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硬化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结果:不同大小肝癌病灶间各灌注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9个病灶中≤3cm病灶14个,其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P<0.05),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57、0.848和0.969;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有助于在肝硬化实质中检出早期肝癌,尤其是肝动脉分数的测定,当临界值设定为0.30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灌注成像
下载PDF
64层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梁立华 林景兴 +2 位作者 陈志军 陈耀强 吴菊芳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4期453-461,共9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急性发作12 h内完成CTA及CTP检查,并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梗死区CBF、CBV与对侧相应...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CTP联合头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急性发作12 h内完成CTA及CTP检查,并及时行相关临床治疗,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梗死区CBF、CBV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诊断半暗带,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69%;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叉(21%)、颈内动脉颅内段(17%)及大脑中动脉(19%),52%为易损斑块。大脑前循环CTP异常同侧供血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同侧供血动脉的斑块类型及易损斑块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P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以"CBV-TTP不匹配,且delay TTP>6 s"方法诊断半暗带准确性较高,大脑供血动脉中度以上狭窄、软斑块、混合斑块以及易损斑块等与脑缺血呈明显正相关,CTP联合CTA对急性脑卒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 层螺旋 CT CT 灌注成像 CT 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袁巍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赵振 姜亦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显示58例可见早期低密度病灶,其余62例均未见明显异常;经CTP检查显示59例患者可见缺血半暗带,且比较梗死区与对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F、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V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区CBF、CBV、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A检查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112例可见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现象。结论联合应用CTP与CT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新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童双立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讲述了多层螺旋CT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多层螺旋CT在心脏成像、肺部成像、血管造影、急诊抢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心脏成像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下载PDF
正常胰腺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梁宗辉 冯晓源 +1 位作者 祝瑞江 金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18-222,F0003,共6页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 目的对非胰腺疾病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探索正常胰腺的CT灌注特征。方法39例非胰腺疾病患者行胰腺CT灌注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MSCT机的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Omnipaque30050ml,注射速率4ml/s,延迟6s,总扫描时间45s。所得数据传输至GEAW4.0工作站,利用Perfusion2中的胰腺灌注软件(去卷积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测量39例正常胰腺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CT灌注成像特征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匀一致的实质性器官。BF的测量值为(9684.05±1701.43)ml/(min·kg),BV的测量值为(1362.26±827.10)ml/kg,MTT的测量值为(3.72±3.06)s,PS的测量值为(829.80±278.99)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局部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相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CT 灌注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被引量:32
17
作者 徐方元 陈爽 +7 位作者 关颖 叶春梅 秦少华 徐瑛 王建民 陈晓荣 韩云学 叶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70-13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的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8
作者 袁庆中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培军 邵成伟 李树平 李跃华 任方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肾癌 15 例,肾盂癌 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肾癌 15 例,肾盂癌 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肾脏 肾脏肿瘤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31
19
作者 梁海胜 纪律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纳入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包括75例恶性结节和25例良性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螺旋CT...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纳入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包括75例恶性结节和25例良性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螺旋CT参数病变部位的增强峰值、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和灌注峰值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与螺旋CT参数、三维重建图像征象(有无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或征象单独及联合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结果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增强峰值、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均低于恶性结节,灌注峰值时间长于恶性结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峰值、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均与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相关(均P<0.05)。增强峰值、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0.785;而5个指标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单一指标。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及三维重建图像征象在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两者联合应用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排螺旋CT 灌注成像 三维重建 定性诊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血供放疗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耿军祖 王福江 +1 位作者 陈玉康 孙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20-923,共4页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定量研究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监测肺癌对放射治疗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前后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定量研究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监测肺癌对放射治疗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前后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电影技术对肿瘤中心层面进行四层同层灌注扫描,计算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分别于放疗后的3个月和6个月做常规CT检查,以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结果:13例肺癌放疗后,肿瘤BF显著降低,MTT显著升高,随访观察瘤体组织显著缩小或消失。5例放疗前后BF和MTT均无显著变化。1例因为运动伪影影响计算结果,未被列入统计范围内。结论:CT灌注成像可定量评价肺癌放疗前后肿瘤血流灌注的改变,并可早期预测肿瘤的放射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去卷积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