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量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参数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楠 杨冬妮 +6 位作者 谷愉 刘健 杨世琳 郭莹 单志明 刘丽 赵伟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量化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毛细血管的早期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别纳入49名健康受试者、5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oDR)和43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NPDR)患者,并得到在黄斑区3 mm×3 mm浅层毛细血管丛和深层毛细血管丛的OCTA图像。去除大血管后分别计算毛细血管灌注密度、血管长度密度(VLD)和平均血管直径(AVD)并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参数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早期改变的能力。结果:比较三组间VLD和A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noDR组的AVD均显著增加(P<0.05)。mNPDR组患者深层及浅层的VLD较noDR组显著下降(均P<0.01)。深层AVD鉴别noDR组与健康受试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鉴别mNPDR组和健康受试者的AUC最高为0.920,其次为深层VLD(AUC=0.899),显著高于其他参数。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前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深层及浅层AVD均显著高于健康人,VLD均显著高于mNPDR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深度AVD较其他参数更能检出noDR患者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灌注密度 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下载PDF
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健晨 赵楠 +2 位作者 顾枭鹏 董捷 杨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1-866,共6页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血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D中心行P...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血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横断面、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PD中心行PD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63例63只眼(非糖尿病PD组)和正常健康者75名75只眼(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入组。非糖尿病PD组63例中,男性24例,女性39例;PD持续时间7~185个月,平均持续时间(67.87±48.36)个月。健康对照组75名中,男性33名,女性42名;平均年龄(54.2±13.2)岁。两组受检者年龄(t=-0.558)、性别构成比(χ2=0.492)、眼轴长度(t=-1.197)、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OCT血管成像仪对受检者右眼黄斑区3 mm×3 mm、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灌注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形态指数。两组受检眼黄斑区不同位置血流密度、灌注密度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血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肌酐、尿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糖尿病PD组受检眼不同扫描范围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灌注密度均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中心(t=-2.409)、黄斑血管3×3黄斑周(t=-2.423)、黄斑血管3×3完整(t=-2.759)、黄斑血管6×6完整(t=-1.882)、黄斑血管6×6外层(t=-2.188)和黄斑灌注3×3中心(t=-1.990)、黄斑灌注3×3完整(t=-2.719)、黄斑灌注6×6完整(t=-2.113)、黄斑灌注6×6外层(t=-2.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眼FAZ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5,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黄斑血管3×3完整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256,P=0.043);黄斑血管3×3完整、黄斑灌注3×3完整、黄斑血6×6完整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r=0.468、0.362、0.333;P<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局部血流 灌注密度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松一 李贵洲 +1 位作者 蔡泽煌 戴丽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不同眼轴患者黄斑血流灌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8月诊断为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68例患者,测量眼轴长度,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甲组20眼(眼轴≤22 mm),乙组30眼(22 mm<眼轴≤26 mm),丙组18眼(眼轴>26 mm),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变化。结果甲组及乙组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中心凹及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黄斑区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旁中心凹血流灌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易增加,其黄斑血流灌注密度下降,术中需优化超声乳化仪的手术参数,减少对黄斑解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眼轴 黄斑血流灌注密度 视网膜病变 黄斑
下载PDF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嘉琦 俞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 目的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49例(49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MSRVLD)、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MSR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SRVL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4.041,P=0.000;t_(鼻侧)=2.945,P=0.004)。(2)MSRP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下方)=3.291,P=0.001;t_(鼻侧)=2.924,P=0.004)。(3)黄斑中心凹FAZ:观察组黄斑中心凹FAZ面积为(0.21±0.13)mm^(2),对照组为(0.23±0.17)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观察组MD与MSRVLD、MSRPD呈正相关(r_(MSRVLD)=0.387,r_(MSRPD)=0.402,均P=0.001)。结论NTG患者黄斑区存在血流灌注不足,且与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视网膜浅层血流灌注 视野平均缺损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
下载PDF
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特征研究
6
作者 郭春玲 王丽曌 +1 位作者 郑丹 唐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62-1264,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特征。方法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12例(224眼)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纳入近视组,选取同期112例(224眼)健康青少年纳入健康组。比较... 目的探讨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的特征。方法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12例(224眼)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纳入近视组,选取同期112例(224眼)健康青少年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与平均等效球镜度(MSE)及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根据MSE及AL将近视组患者分为高度亚组[73例(146眼);-9.0 D27 mm],比较高度亚组与超高亚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采用二元Logistics方程分析各指标与不同程度非病理性高度近视的相关性。结果近视组MSE、眼压、裸眼视力低于健康组,AL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组患者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与MSE、眼压及裸眼视力呈正相关(P<0.05),与AL呈负相关(P<0.05)。超高亚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均低于高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与非病理性高度近视不同程度相关(P<0.05)。结论非病理性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患眼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异常下降,临床可根据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诊断患者高度近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理性高度近视 黄斑区 视网膜 血流灌注密度
下载PDF
62例近视儿童青少年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变化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廉丽华 滕月 +3 位作者 张汝婷 郑香悦 卢晓丽 俞晓艺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62例近视儿童青少年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变化。方法近视儿童青少年62例(123眼),正常视力(裸眼视力≥1.0)儿童青少年50例(69眼),比较两者等效球镜度数(SE度数)、眼轴长度(AL);62例近视儿童青少年又按照SE度数不同分为SE度数≥... 目的观察62例近视儿童青少年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变化。方法近视儿童青少年62例(123眼),正常视力(裸眼视力≥1.0)儿童青少年50例(69眼),比较两者等效球镜度数(SE度数)、眼轴长度(AL);62例近视儿童青少年又按照SE度数不同分为SE度数≥-0.50 D(12眼)、-0.50 D>SE度数≥-1.00 D(10眼)、-1.00 D>SE度数≥-3.00 D(70眼)、-3.00 D>SE度数(31眼),按照AL不同分为AL>25.0 mm(36眼)、25.0 mm≥AL>24.0 mm(53眼)、AL≤24.0 mm(34眼),比较其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及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FAZ-A)、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周长(FAZ-P)、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形态指数(FAZ-CI);分析62例(123眼)儿童青少年的SE度数、AL、VLD、VPD、FAZ-A、FAZ-P、FAZ-CI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儿童青少年比较,近视儿童青少年SE度数小,AL长(P均<0.05);不同SE度数者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不存在差异性,但随着近视的增加,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存在下降趋势(P均>0.05)。不同AL的FAZ-A和FAZ-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从数值上来看,随着AL的延长,除了中心VLD及VPD有增加趋势外,其余的参数均存在下降的趋势;AL>25.0 mm、AL≤24.0 mm者FAZ-A和FAZ-P比较,25.0 mm≥AL>24.0 mm、AL≤24.0 mm者FAZ-A比较,P均<0.05。SE度数与内层VPD、外层VPD、整体VPD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3、0.206、0.194,P均<0.05);SE度数与中心VLD、内层VLD、外层VLD、整体VLD、中心VPD、FAZ-A、FAZ-P、FAZ-CI均不存在相关关系(r分别为-0.037、0.144、0.154、0.150、-0.006、0.044、0.016、0.049,P均>0.05)。AL与中心VLD、中心VPD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22、0.187,P均<0.05),与FAZ-A、FAZ-P、FAZ-CI存在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305、-0.224、-0.188,P均<0.05),即随着眼轴的增长,中心的VLD及VPD逐渐增加,且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缩小;AL与内层VLD、外层VLD、整体VLD、内层VPD、外层VPD、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等效球镜 眼轴长度 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 血管灌注密度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面积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周长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形态指数
下载PDF
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艾诗蓓 郑枞 +5 位作者 曹明哲 杜芳芳 刘鑫鑫 徐楠 彭鸿钧 陆丽娇 《眼科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918-925,共8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眼科6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0,21眼)、轻度非...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眼科6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T0,21眼)、轻度非增殖期(T1,21眼)、中重度非增殖期(T 2, 1 4眼)及增殖期(T3,7眼)。收集各组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清尿素氮、肌酐、尿素氮肌酐比值,及OCTA数据,即中心视网膜厚度、Angiography3×3及Angiography6×6血管线性密度及血管灌注密度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T2组、T3组与T0组相比,T3组与T1组相比,糖尿病病程延长;T3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尿素氮升高;T1组、T2组、T3组与T0组相比,T3组与T1组相比,6 mm×6 mm外层血流线性密度减少;与T0组相比,T1组、T2组及T3组6 mm×6 mm完整血流线性密度减少;与T0相比,T2组、T3组6 mm×6 mm外层血流灌注密度减少;与T0组相比,T3组6 mm×6 mm完整血流灌注密度减少;T2组、T3组与T0组相比,T3与T1相比,3 mm×3 mm内层血流线性密度明显减少;T3组与T0组及T1组相比,3 mm×3 mm完整血流线性密度减少。结论: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患者的尿素氮及肌酐逐渐升高,OCTA的血流线性密度及血流灌注密度逐渐减少。与血流灌注密度相比,血流线性密度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可能更为敏感。而利用Angiography6×6模式可能可以更早地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血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生化指标 血流线性密度 血流灌注密度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晓喜 彭婧利 +2 位作者 刘茹 冯刚华 田涛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 目的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视网膜血管密度。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00例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诊治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进行视网膜相干光层析血流成像术(OCT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右眼相比,狭窄对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增加(P>0.05),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降低,FAZ面积增加(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狭窄同侧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血流灌注密度、视盘区血管密度、视盘区血流灌注密度上升,FAZ面积减少(P<0.05)。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发生异常变化,经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视网膜血管密度恢复,表明支架成形术可使患者眼部血液循环及灌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视网膜血管密度 血流灌注密度
下载PDF
人手部皮下微循环特性随深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席晨璐 高万荣 张越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09-317,共9页
本研究使用手持式扫频光学相干层析(SSOCT)系统分别在人左手无名指指甲上方、无名指指腹和手掌大拇指根部选取3 mm×3 mm区域进行了在体成像,使用指数补偿方法还原血流信息,获取不同深度的血流正面光学断层图像(en face图像),从血... 本研究使用手持式扫频光学相干层析(SSOCT)系统分别在人左手无名指指甲上方、无名指指腹和手掌大拇指根部选取3 mm×3 mm区域进行了在体成像,使用指数补偿方法还原血流信息,获取不同深度的血流正面光学断层图像(en face图像),从血管灌注密度(PD)、血管直径(VD)两个方面分析了微循环随深度的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证明,在上述三个成像位置中,随着成像深度的增加,血管PD与血管VD均增大,血流信息的丰富程度增加,但同时en face图像的清晰度有所下降。其中左掌大拇指根部微血管最为细密,血流信息较为丰富,比较适宜作为微循环疾病诊断研究的成像部位。分层投影结果显示,左手无名指指甲上方部位在成像深度较浅(220~660μm)时,血管PD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成像部位,说明此处在该范围内血流信息丰富程度不够。本文测量了随深度变化的手部血流几何学特征,验证了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基于手部皮下微循环光学断层图像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行性。许多微循环疾病早期就已经产生了微血管病变,因此对这种微循环变化的探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色散补偿 指数补偿 皮下微循环 血管灌注密度
下载PDF
同一体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分析
11
作者 舒本亮 黄水琴 +3 位作者 熊淑敏 魏彬 黄沁怡 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黄斑结构及微循环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44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扫描,根据对比双眼屈光度数分成高度组和低度组,比较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以及灌注密度等参数。结果44例患者中,除黄斑中心区及外鼻区外,高度组黄斑中上区、中下区、中颞区、中鼻区、外上区、外下区、外颞区视网膜厚度和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均薄于低度组(P均<0.05)。两组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各区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中,高度眼视网膜厚度大部分区域薄于低度眼,而双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近视性屈光参差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血管密度 视网膜灌注密度
下载PDF
应用OCTA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黄斑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12
作者 胡瑾 朱德军 +2 位作者 王娟 刘文舟 邹文青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964-967,F0002,共5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CTA)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及黄斑区血管线性密度(VD)、血管灌注密度(PD)及黄斑区(FAZ)面积(FAZ Area)、周长(FAZ Perimeter)、...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OCTA)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及黄斑区血管线性密度(VD)、血管灌注密度(PD)及黄斑区(FAZ)面积(FAZ Area)、周长(FAZ Perimeter)、形态指数(FAZ Circularity)的影响。方法 收集68位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8只眼纳入研究,依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依次分为3组:A组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HbA1c<7%)20人、B组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一般(7%≤HbA1c≤10%)18人、C组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佳(HbA1c>10%)20人。招募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D。所有受试者行OCTA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及黄斑区血管线性密度、血管灌注密度及黄斑区面积、周长、形态指数。结果 A组、B组、C组、D组的黄斑中心凹血管线性密度(VCD)与黄斑中心凹血管灌注密度(PCD)分别为9.30、9.00、10.65、11.25 mm和0.17、0.17、0.19、0.20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的黄斑旁中心凹血管线性密度(VID)与黄斑旁中心凹血管灌注密度(PID)分别为22.20、21.45、20.70、22.70 mm~2和0.40、0.39、0.39、0.41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的黄斑区血管线性密度(VFD)与黄斑区血管灌注密度(PFD)分别为21.00、20.20、19.90、21.45 mm~2和0.39、0.37、0.37、0.39 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的黄斑中心凹区的面积、周长与形态指数分别为0.38、0.40、0.31、0.25mm~2,2.48、2.81、2.32、2.13 mm和0.68、0.61、0.57、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浅层黄斑中心凹区、黄斑旁中心凹区及黄斑区的血管线性密度和血管灌注密度均低于正常人,这使得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变化的观察时间提早到眼底照相发生改变之前,且黄斑旁中心凹区缺血发生早于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血管线性密度 血管灌注密度 黄斑中心凹区
下载PDF
如何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5
13
作者 秦含玉 杜斌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89-992,共4页
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全身循环状况并不平行。除传统的评估手段外,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医生能够在床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状态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评估。手持视频显微镜能够对微循环改变进行半定量... 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全身循环状况并不平行。除传统的评估手段外,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医生能够在床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状态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评估。手持视频显微镜能够对微循环改变进行半定量评估。感染性休克的特征性微循环改变包括灌注毛细血管密度减少以及明显的灌注异质性,且与临床预后相关。然而,微循环指导的血流动力学治疗能否使患者获益,尚有待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感染性休克 全身循环 手持视频显微镜 灌注异质性 灌注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舌下微循环变化在猪失血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增 徐杰丰 +4 位作者 陈国锋 徐洪铭 方雅 屠海霞 李子龙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变化在猪失血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白猪20只,实验猪的总血容量被评估为70 ml/kg,根据失血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25%失血组、35%失血组和45%失血组,每组5只。比较各组动物失血前体质量、心率... 目的探讨舌下微循环变化在猪失血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白猪20只,实验猪的总血容量被评估为70 ml/kg,根据失血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25%失血组、35%失血组和45%失血组,每组5只。比较各组动物失血前体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血乳酸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灌注血管密度(PVD)变化,并分别于失血后30 min、1 h、2 h、3 h、4 h,评估动物的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血乳酸、MFI及PVD的变化。结果各组动物失血前体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血乳酸、MFI及P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56、0.260、0.467、0.417、0.434、1.778、0.149,P均>0.05)。随着各组动物失血量的增加,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于失血后30 min[(117±8)、(56±10)、(45±4)、(31±5)mm Hg,(4.80±0.54)、(3.32±0.32)、(2.35±0.37)、(1.67±0.15)L/min]及失血后1 h[(123±4)、(89±6)、(67±8)、(52±8)mm Hg,(4.79±0.63)、(3.99±0.37)、(2.75±0.35)、(2.05±0.39)L/min]逐渐下降(P均<0.05),血乳酸于失血后1 h逐渐增加[(1.12±0.33)、(2.10±0.25)、(3.74±1.38)、(5.88±1.48)mmol/L,P均<0.05],MFI[(2.92±0.09)、(2.47±0.28)、(1.30±0.14)、(0.87±0.27),P均<0.05]及PVD水平[(4.95±0.12)、(4.20±0.54)、(2.98±0.10)、(2.64±0.31),P均<0.05]于失血后30 min逐渐下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FI及PVD与平均动脉压(r=0.903、0.923,P均<0.05)、心输出量(r=0.919、0.919,P均<0.05)呈显著正相关,与乳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06、-0.745,P均<0.05)。结论舌下微循环监测可实时反映机体失血程度,有助于判断失血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失血 微血管流动指数 灌注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CTP__(si)map评价卒中易损患者CT灌注成像假阳性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孙如镜 高培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23-828,共6页
目的评估CT灌注最大密度重建图(CT perfusion_source images maximum intensity map,CTP__(si)map)在卒中易损患者CT灌注成像假阳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0月连续的165例诊断为CT脑局部低灌注的平诊患者,根据... 目的评估CT灌注最大密度重建图(CT perfusion_source images maximum intensity map,CTP__(si)map)在卒中易损患者CT灌注成像假阳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10月连续的165例诊断为CT脑局部低灌注的平诊患者,根据患者的CTP__(si)map将其分成无侧支循环组(真阳性)及有侧支循环组(假阳性),将有侧支循环形成的"假阳性"病例筛选出来,进行误判率统计。结果通过CTP__(si)map判别CT灌注成像脑局部低灌注的真实性,其中真阳性(无侧支循环组)55例,假阳性(有侧支循环组)110例,误判率66.67%。结论传统CT灌注成像结合CTP__(si)map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卒中易损患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易损患者 侧支循环 CT灌注成像 CT灌注最大密度重建图
下载PDF
聚氨酯系统料的泡沫三明治的性能评估及分析
16
作者 曹也文 《化工管理》 2018年第34期96-97,共2页
通过灌注后密度与剪切测试,平行比较了聚氨酯系统料(PU)与传统环氧系统料(EP)的泡沫三明治性能。结果显示,与EP的泡沫三明治相比,PU的泡沫三明治剪切模量几乎一致但剪切强度偏低。通过对典型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后剪切样条进行分析... 通过灌注后密度与剪切测试,平行比较了聚氨酯系统料(PU)与传统环氧系统料(EP)的泡沫三明治性能。结果显示,与EP的泡沫三明治相比,PU的泡沫三明治剪切模量几乎一致但剪切强度偏低。通过对典型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后剪切样条进行分析,判定这是由于PU本体的断裂延伸率较低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泡沫性能所致,为后续PU的配方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系统料 泡沫三明治 灌注密度 剪切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系统料的泡沫三明治的性能评估及分析
17
作者 曹也文 《化工管理》 2018年第36期81-82,共2页
通过灌注后密度与剪切测试,平行比较了聚氨酯系统料(PU)与传统环氧系统料(EP)的泡沫三明治性能。结果显示,与EP的泡沫三明治相比,PU的泡沫三明治剪切模量几乎一致但剪切强度偏低。通过对典型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后剪切样条进行分析... 通过灌注后密度与剪切测试,平行比较了聚氨酯系统料(PU)与传统环氧系统料(EP)的泡沫三明治性能。结果显示,与EP的泡沫三明治相比,PU的泡沫三明治剪切模量几乎一致但剪切强度偏低。通过对典型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后剪切样条进行分析,判定这是由于PU本体的断裂延伸率较低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泡沫性能所致,为后续PU的配方优化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系统料 泡沫三明治 灌注密度 剪切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