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被引量:146
1
作者 胡会峰 王志恒 +1 位作者 刘国华 傅伯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我国6种主要灌丛植被的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种灌丛植被总面积为15462.64×104hm2,总碳储量为1.68±0.12PgC(1Pg=1015g),灌丛植被平均碳密度...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我国6种主要灌丛植被的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种灌丛植被总面积为15462.64×104hm2,总碳储量为1.68±0.12PgC(1Pg=1015g),灌丛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0.88±0.77MgC·hm-2(1Mg=106g),不同植被类型差异较大,在5.92~17MgC·hm-2之间波动。2)从区域分布来看,西南3省(云南、贵州、四川)既是我国灌丛主要的分布地区之一,分布面积占6种灌丛总面积的23.5%,又是我国灌丛碳储量的主要储库,碳储量占整个6种灌丛碳储量的1/3(32.6%),适宜的水热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的植被平均碳密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与我国森林和草地的植被碳储量相比,这些灌丛碳储量相当于我国森林和草地碳储量的27%~40%和3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植被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98
2
作者 刘国华 马克明 +4 位作者 傅伯杰 关文彬 康永祥 周建云 刘世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57-1764,共8页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1554.2kg·hm-2,其次是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分别为7144.7kg·hm-2和7213.1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2kg·hm-2,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焚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灌丛 岷江 干旱河谷 土壤水分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76
3
作者 常超 谢宗强 +4 位作者 熊高明 赵常明 申国珍 赖江山 徐新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78-5985,共8页
通过三峡库区8个植被类型370个样地的群落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规律为阔叶林>竹林>... 通过三峡库区8个植被类型370个样地的群落调查和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及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规律为阔叶林>竹林>针叶林>灌丛>草丛,森林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平均含量丰富;速效磷平均含量表现为草丛>落叶阔叶林>灌丛>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竹林>常绿阔叶林,草丛与其他植被类型差异显著;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竹林>草丛>常绿阔叶林,竹林、草丛、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差异显著。(2)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差异显著,黄棕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高,分别为6.83%、0.44%,紫色土中速效磷含量高,达到54.24mg/kg。(3)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灌丛 草丛 土壤性质 海拔变异
下载PDF
放牧和围封下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裴世芳 傅华 +1 位作者 陈亚明 李景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3-767,共5页
对阿拉善退化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霸王灌丛对土壤的C、N、P有明显的富集,灌丛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而灌丛根部对10~20cm的土层也有影响。(2)放牧和围封显著影响着霸王灌丛... 对阿拉善退化荒漠草地恢复过程中霸王灌丛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霸王灌丛对土壤的C、N、P有明显的富集,灌丛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而灌丛根部对10~20cm的土层也有影响。(2)放牧和围封显著影响着霸王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肥力,土壤有机C、全N、全P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pH值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放牧和围封也显著影响着灌丛根部和灌丛下的土壤养分富集率,土壤有机C、全N、全P的富集率均为围封6a>围封2a>自由放牧。(3)霸王灌丛生物量与灌丛根部、灌丛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灌丛间地的土壤有机C、全N、全P和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土壤有机C 土壤肥力 自由放牧 根部 围封 土壤养分 负相关 荒漠草地 生物量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被引量:48
5
作者 关文彬 冶民生 +2 位作者 马克明 刘国华 汪西林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679-686,共8页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FDA1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干旱河谷 植被分类 灌丛 群落类型 TWINSPAN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6
作者 瞿王龙 杨小鹏 +1 位作者 张存涛 魏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7,共7页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水分、养分及遮阴等作用使其周围局部土壤和植被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其树冠下养分和水分聚集,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探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的灌丛化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了解其对荒漠草地恢复过程的作用,减缓土壤侵蚀和草地生产力下降,对植被的演替和恢复重建等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并为防治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地区土地退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草原 灌丛 肥岛效应 植被 养分
下载PDF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文彬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27-31,共5页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不连续分布于岷江河面以上300-100m处。从群落学角度对这种灌丛研究的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生活型谱主次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分为2个...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不连续分布于岷江河面以上300-100m处。从群落学角度对这种灌丛研究的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生活型谱主次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分为2个群系组,7个群系和10个群丛,并对主要群系的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半干旱河谷 灌丛 类型
下载PDF
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远东 刘世荣 马姜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775-2782,共8页
线以上和干旱阳坡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段,生态水文效应尤为重要.以往对于该区域灌丛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生物量等方面,生态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通过对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高山和亚高山3... 线以上和干旱阳坡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段,生态水文效应尤为重要.以往对于该区域灌丛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型、生物量等方面,生态水文效应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通过对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高山和亚高山3种主要灌丛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其有利于加深对长江上游高山和亚高山区灌丛水文效应的认识.研究表明:(1)3种类型中,杜鹃灌丛持水性能最强,其苔藓、枯落物和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各海拔梯度平均为46.73、139.98 t/hm^2和2216.92t/hm^2;高山栎灌丛各海拔梯度平均为1.64、72.08 t/hm^2和2114.88 t/hm^2;橿子栎灌丛没有苔藓,枯落物和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各海拔梯度平均为84.55 t/hm^2和2062.83 t/hm^2.(2)杜鹃灌丛苔藓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高山栎灌丛苔藓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3400m处达到最大,之后又降低.杜鹃灌丛苔藓最大持水率远高于高山栎灌丛.杜鹃灌丛和高山栎灌丛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橿子栎灌丛则随海拔升高而升高.(3)3种灌丛在不同海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大,最大持水量显著下降,但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仅在部分类型显著下降.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只有杜鹃灌丛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其他两种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最大持水量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典型灌丛的生物量及其再生能力 被引量:37
9
作者 贺金生 王其兵 胡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2-520,共9页
灌丛是三峡地区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本文采用收获法和模拟砍伐实验研究了三峡地区铁仔灌丛、木灌丛、荆条灌丛和黄栌灌丛的生物量及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砍伐后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灌丛总生物量分别为... 灌丛是三峡地区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本文采用收获法和模拟砍伐实验研究了三峡地区铁仔灌丛、木灌丛、荆条灌丛和黄栌灌丛的生物量及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砍伐后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类型的灌丛总生物量分别为22.5±5.1、21.0±3.7、16.9±7.5和13.6±2.4thm-2,相当于同纬度地带性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30年林龄)的10%~25%4种灌丛灌木层占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90%以上。在生物量-物种序列中,前5种植物占总生物量的84%以上。不同地点灌丛生物量的比较表明,同一种类型灌丛,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模拟砍伐实验,黄栌灌丛、木灌丛地上部分全部砍伐后1年地上部分生物量就可以恢复到对照的42.7%和62.0%,说明这些灌丛类型具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很大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三峡地区 退化生态系 灌丛 生物量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盖度月变化特征及生态恢复 被引量:40
10
作者 满多清 吴春荣 +3 位作者 徐先英 杨自辉 丁峰 魏怀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研究表明:封育区植被盖度一年四季大于未封育区,在正常年份的生长季内前者植被盖度为17 89%~29 39%,后者为11 60%~16 05%。封育区和未封育区150m样线上的灌木植物在70~90株(丛)和60~70株(丛)之间,基本保持稳定;草本植物个体数月变... 研究表明:封育区植被盖度一年四季大于未封育区,在正常年份的生长季内前者植被盖度为17 89%~29 39%,后者为11 60%~16 05%。封育区和未封育区150m样线上的灌木植物在70~90株(丛)和60~70株(丛)之间,基本保持稳定;草本植物个体数月变化则显著,未封育区从4月份以后数量递增,7、8月显著增加,8月底达到最大值,而封育区则表现为4、5月增加,6月减少,7、8、9月线性增加,达到最大值,且未封育区草本植物的数量少于封育区。未封育区由于植被盖度低,灌丛分布不均匀,沙面裸露多,地面风沙流活动强烈,白刺沙包风蚀严重;而封育区植被盖度较大,灌丛分布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弱,白刺沙包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试验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下,通过封育或避免人为干预,荒漠区生态植被的自然恢复,可大大增加防风固沙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植被盖度 白刺 灌丛 草本植物 月变化 生长季 腾格里沙漠 风沙流 地气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地区油松与灌丛林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2 位作者 孙向阳 陈峻崎 姚永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低于灌丛,但差异不显著;在0~5cm的土层中,油松林土壤的pH值低于灌丛0.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标分别比灌丛土壤低31.86%、34.38%、22.28%、24.56%和22.86%,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0~5cm和0~20em土层厚度,比较油松和灌丛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所得结果不尽一致.研究认为,油松林能形成较厚的凋落物层,而灌丛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在经营油松纯林过程中应保留或补种一些灌木以达到改善林地生产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灌丛 土壤发生层 土壤肥力 土壤健康经营
下载PDF
怀柔山区灌丛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奚为民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4-330,共7页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 本文探索灌丛群落优势种群功能地位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梯度和海拔梯度上计测了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运用Shannon-Wiener系数计测了20个灌丛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用相似百分率公式计测了各灌木种对、草本种对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本研究表明了上述方法在灌丛生态研究中的良好适用性,以及对揭示优势种群在植物群落中功能地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相似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植物群落 生态位 优势种群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锦鸡儿灌丛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志强 刘宝元 王晓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地区的一种地带性植被,天然甘蒙锦鸡儿灌丛,将其0~9.9m深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人工柠条锦鸡儿灌丛、人工杏树林、天然草地、放牧荒坡和农地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天然锦鸡儿灌丛在1m以下土壤各... 本文选择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地区的一种地带性植被,天然甘蒙锦鸡儿灌丛,将其0~9.9m深的土壤水分含量与人工柠条锦鸡儿灌丛、人工杏树林、天然草地、放牧荒坡和农地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天然锦鸡儿灌丛在1m以下土壤各层的水分含量均高于人工柠条灌丛和人工杏树林,而与放牧荒坡和农地的土壤湿度接近,略低于农地.天然锦鸡儿灌丛4m以上土层的土壤湿度还明显高于天然草地;天然锦鸡儿灌丛形成的难效无效水层深度在2m土层以上,而人工柠条灌丛形成的难效无效水层则深达5.6m,人工杏树林4.2m,天然草地、放牧荒坡分别为3.6m和3.3m,农地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荒坡 锦鸡儿 杏树 半干旱区 放牧 树林 人工 天然 影响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灌丛降雨截留特征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章文 陈仁升 +1 位作者 宋耀选 韩春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7-1346,共10页
基于2010年6月至10月的野外试验数据,研究了祁连山金露梅、高山柳、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量和雨强对灌丛降雨截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降雨298.6 mm,在降雨量<2.1 mm时,降雨被全部截留,实际发生... 基于2010年6月至10月的野外试验数据,研究了祁连山金露梅、高山柳、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量和雨强对灌丛降雨截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降雨298.6 mm,在降雨量<2.1 mm时,降雨被全部截留,实际发生穿透和茎流的降雨为283.1 mm;金露梅灌丛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截留量分别为175.8 mm(62.0%)、9.5 mm(3.4%)和62.0 mm(34.6%),高山柳为179.8 mm(63.5%)、9.1 mm(3.2%)和63.5 mm(33.3%),沙棘分别为148.1mm(52.3%)、22.5mm(8.0%)和52.3 mm(39.7%),鬼箭锦鸡儿分别为170.4 mm(60.2%)、11.8 mm(4.2%)和60.2 mm(35.6%);灌丛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P<0.05);平均雨强与截留率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最好(P<0.05)。在降雨性质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形态特征是影响灌丛降雨截留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留 茎流 灌丛 祁连山
下载PDF
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灌丛大小和土壤风蚀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利兵 胡小龙 +2 位作者 余伟莅 李钢铁 郭建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8-693,共6页
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粒径的比例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于107.30 m范围内,粉沙约有59.3%的空间异质性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而由空... 空间异质性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沙粒粒径组成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粒径的比例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于107.30 m范围内,粉沙约有59.3%的空间异质性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而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40.7%;其余的空间异质性很少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其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绝大部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灌丛的冠幅越大,越有利于细沙、极细沙和粉沙的截留;各月的风蚀值与沙粒粒径的百分含量的相关性均和各月的平均风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灌丛 粒径 空间异质性 变异函数
下载PDF
浙江天童灌丛植被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光富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5,共7页
采用野外样点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办法,研究浙江天童灌丛植被的幼苗库和种子库。结果表明:种子库中优势种类主要是淡竹叶、芒、苔草等草本植物,其次为山矾、 木、白栎等灌木种类。在厚度为10cm的表层土壤中,枯枝落叶层、 0... 采用野外样点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办法,研究浙江天童灌丛植被的幼苗库和种子库。结果表明:种子库中优势种类主要是淡竹叶、芒、苔草等草本植物,其次为山矾、 木、白栎等灌木种类。在厚度为10cm的表层土壤中,枯枝落叶层、 0~2cm层、2~4cm层、 4~10 cm层的种子密度分别为 125.0粒/m2、 134.3粒/m2、84.62粒/m2、 62.7粒/m2。幼苗库的优势种类不太集中,数量较多的种类有苦槠、紫金牛、淡竹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幼苗库 灌丛 浙江天童 植被
下载PDF
檵木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杨 徐文婷 +5 位作者 熊高明 李家湘 赵常明 卢志军 李跃林 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生物量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策略,是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灌丛是中国亚热带灌丛生态系统最具优势的一种灌丛类型。... 生物量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策略,是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灌丛是中国亚热带灌丛生态系统最具优势的一种灌丛类型。该研究以该灌丛建群种檵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在个体水平上研究了器官间的异速生长、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以及与个体大小、灌丛更新起源和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檵木地上-地下相对生长关系符合等速生长规律,但随径级增大其等速生长关系可能发生变化;较小径级檵木叶-茎、叶-根为等速生长,随径级增大转换为异速生长。不同灌丛起源间,檵木叶-茎、叶-根相对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器官间相对生长的尺度系数与生境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灌木层盖度和坡度通过影响檵木生长初期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影响其生物量在器官间的分配。檵木平均叶质比为0.11,茎质比为0.55,根质比为0.34,根冠比为0.65。随径级的增大,茎质比(0.50–0.64)逐渐增大,叶质比(0.12–0.08)、根质比(0.38–0.28)和根冠比(0.91–0.43)逐渐减小。在次生灌丛中,檵木叶质比为0.12,根质比为0.33;在原生灌丛中,檵木叶质比为0.07,根质比为0.36。生物量向地上部分的分配与灌木层盖度正相关,叶质比与坡度负相关,根质比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个体增大,檵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由等速生长转换为异速生长,生物量向地上部分的分配增加,地上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茎干中;干扰通过影响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干扰导致生物量向叶的分配增加,向根的分配减少;光照减少促进生物量向地上部分的分配,坡度增加导致生物量向叶的分配减少,年平均气温升高促进生物量向根系的分配,年降水量的变化对生物量分配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灌丛 亚热带 生境因子 根冠比
原文传递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屠玉麟 杨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27-43,共17页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关键词 喀斯特 灌丛 群落类型 贵州 发育
下载PDF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9
作者 崔庆虎 蒋志刚 +2 位作者 连新明 张同作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1,共7页
20 0 2年 7~ 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 (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 12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 20 0 2年 7~ 9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 (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 12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 ;显著影响跑道分叉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 ;显著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 ,在小生境尺度上 ,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田鼠 栖息地选择 灌丛 啮齿类 捕食风险 栖息地利用 双子叶植物 早熟禾 围栏 土壤硬度
下载PDF
沙柳灌丛植株形态与气流结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蕾 王志 +1 位作者 刘连友 哈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07-2011,共5页
通过野外观测,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平沙地人工栽种单行沙柳灌丛的植株形态与气流结构.结果表明,沙柳灌能降低迎风侧和背风侧的近地面风速,使沙粒在植株下部沉积.积沙体积(V2)与植株体积(V1)相关性较高(R=0.696).单行沙柳灌丛在4 m高处... 通过野外观测,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平沙地人工栽种单行沙柳灌丛的植株形态与气流结构.结果表明,沙柳灌能降低迎风侧和背风侧的近地面风速,使沙粒在植株下部沉积.积沙体积(V2)与植株体积(V1)相关性较高(R=0.696).单行沙柳灌丛在4 m高处风速为6 m.s-1时的气流结构特征为:迎风侧3H处风速已降低,2H处风速又得到加强,之后在背风侧迅速降低,1H处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恢复到旷野风速.防护距离约为17H′,有效防护距离约为13H′.沙柳灌丛对植株高度以上高度处风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灌丛 植株形态 气流结构 防风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