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荧光校正法直接测定尿液中的利血平 被引量:9
1
作者 韩清娟 吴海龙 +4 位作者 聂瑾芳 夏阿林 朱绍华 张艳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7-830,共4页
利用化学计量学三维数据校正方法中的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SWATLD),不经化学分离,对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所得到的三维响应数据阵进行三线性成分分解,再基于标样已知浓度,利用简单回归法直接测定尿... 利用化学计量学三维数据校正方法中的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和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SWATLD),不经化学分离,对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所得到的三维响应数据阵进行三线性成分分解,再基于标样已知浓度,利用简单回归法直接测定尿液中利血平(Reserpine)的含量.结果表明,当体系的主要组分数取3时,两种方法均可迅速、快捷地得到待测物的浓度,有效地解决了荧光法定量测定时未知背景及干扰物光谱严重重叠而引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血平 尿液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 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
下载PDF
三线性分解方法用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数据中一阶瑞利散射的扣除 被引量:4
2
作者 聂瑾芳 吴海龙 +4 位作者 张云 刘亚娟 王建瑶 李勇 俞汝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0-1749,共10页
由于荧光分析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数据容易获得等优点,近年来二阶张量校正方法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的联用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三维荧光分析中,经常出现的一阶瑞利散射干扰往往容易导致建立的三线性模型存在较大的偏... 由于荧光分析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数据容易获得等优点,近年来二阶张量校正方法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的联用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三维荧光分析中,经常出现的一阶瑞利散射干扰往往容易导致建立的三线性模型存在较大的偏离,进而直接影响复杂体系中感兴趣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组分数不敏感的三线性分解算法扣除一阶瑞利散射干扰的新思路.该方法的特点是根据一阶瑞利散射分别在水平切片矩阵和侧面切片矩阵所处位置相同,沿I-模和J-模同时构建含一阶瑞利散射的三维数据阵,利用三线性分解算法对此各自建模,将一阶瑞利散射当作一个响应组分或因子拟合后从三维数据阵中扣除掉.通过对模拟和实际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实验数据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扣除体系中的一阶瑞利散射干扰.改进后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受组分数选取不当的困扰.另外,由于同时从两个方向进行一阶瑞利散射扣除,因此不会出现因边缘瑞利散射峰形不完整而扣除不完全的情况.该方法为三维荧光光谱的无损分析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进行三维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阶瑞利散射 三线性分解 二阶校正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薏苡仁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汉卿 王斌 +5 位作者 陈瑶 唐章奉 方鑫 陈增萍 杨健 邓婷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
以9个产地的薏苡仁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结合以实现薏苡仁产地的溯源分析。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改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降低EEM荧光光谱的维度;二是利用网格筛选... 以9个产地的薏苡仁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结合以实现薏苡仁产地的溯源分析。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改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降低EEM荧光光谱的维度;二是利用网格筛选法找出PCA降维过程中最优保留主成分数及判别模型超参数。结果表明:基于薏苡仁的EEM荧光光谱数据构建的改进随机森林模型(加入标准差标准化和PCA降维模块)可以对9个产地薏苡仁样本进行准确预测,最佳模型由100棵最大深度为3、叶节点最小样本数为1个的决策树结合16个主成分数(PCs)构建,其对验证集和测试集(共108个样品)的准确度均为100%,优于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的PLS-DA模型(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随机森林算法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产地溯源
下载PDF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用于鉴别百合掺假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英 张思维 +1 位作者 张芷柔 陈瑶 《包装学报》 2023年第6期62-72,共11页
为了能够快速判别百合是否掺假,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技术对纯百合和掺假百合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并构建了百合及其掺假百合的荧光指纹特征图谱;然后借助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两种... 为了能够快速判别百合是否掺假,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技术对纯百合和掺假百合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并构建了百合及其掺假百合的荧光指纹特征图谱;然后借助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PCA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两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百合中掺假粉末的种类进行了快速鉴别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分类模型均能根据百合样本的EEM荧光光谱数据准确识别掺假百合样本,且正确分类率均高达95%。利用PCA-LDA和PLS-DA成功建立了快速判别百合掺假的新方法,同时完善了百合荧光指纹特征图谱,有望为建立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百合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掺假判别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沛华 杨艳蓉 +3 位作者 刘梦迪 赵晓宇 吴婷 谭吉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3-2142,共10页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UV-vis)和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法(EEM)分析了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WSOM的SUVA_(254)、E_(250)/E_(365)和MAE_(365)值分别为1.79—2.60 m^(2)·...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UV-vis)和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法(EEM)分析了典型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PM_(2.5))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WSOM的SUVA_(254)、E_(250)/E_(365)和MAE_(365)值分别为1.79—2.60 m^(2)·g^(−1)、4.56—7.65和0.66—1.17 m^(2)·g^(−1),说明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中WSOM具有较低的芳香度和分子量以及较弱的吸光能力.荧光光谱结果显示,WSOM产生荧光峰的主要范围为λ_(Ex)/λ_(Em)≈(230—250)/(335—380)nm和λ_(Ex)/λ_(Em)≈(260—290)/(330—360)nm,说明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中WSOM主要以类蛋白荧光物质为主;腐殖化指数(HIX)、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数(BIX)分别为0.49—1.09、2.03—2.68和1.32—1.81,说明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中WSOM的腐殖化程度、芳香性和分子量均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中WSOM的MAE_(365)值与SUVA_(254)和HIX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_(250)/E_(365)和BIX呈显著负相关性,说明生物质燃烧排放PM_(2.5)中WSOM的光吸收特性与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自生源贡献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颗粒物 生物质燃烧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下载PDF
交替三线性分解荧光二阶校正法同时直接测定口服液中氨基酸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迪思 吴海龙 +4 位作者 朱绍华 夏阿林 张卉枫 江军朵 俞汝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9-582,共4页
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Y)的荧光光谱相互重叠,用常规方法难以同时直接测定。本研究将交替三线性分解二阶校正算法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相结合,对氨基酸口服液中共存的酪氨酸和色氨酸进行了同时分辨和直接定量测定,并用加入标准法对结... 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Y)的荧光光谱相互重叠,用常规方法难以同时直接测定。本研究将交替三线性分解二阶校正算法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法相结合,对氨基酸口服液中共存的酪氨酸和色氨酸进行了同时分辨和直接定量测定,并用加入标准法对结果进行验证,TYR和TRY的回收率分别为(96.9±2.5)%和(93.2±1.0)%。结果表明,该方法以“数学分离”替代“化学分离”,其它成分及背景不影响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 二阶校正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 酪氨酸 色氨酸 氨基酸口服液
下载PDF
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方法用于体液和细胞培养基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华 吴海龙 +1 位作者 王建瑶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0-1726,共7页
采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结合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二阶校正方法,对人体液样(血浆样及尿液样)和细胞培养基样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进行了直接快速定量分析.在血浆背景、尿液背景和细胞培养基背景共存下,当分析体系的组分数分别选... 采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结合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SWATLD)二阶校正方法,对人体液样(血浆样及尿液样)和细胞培养基样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进行了直接快速定量分析.在血浆背景、尿液背景和细胞培养基背景共存下,当分析体系的组分数分别选择2时,用SWATLD二阶校正方法获得相应五味子甲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1.6)%,(100.5±6.3)%和(103.6±4.5)%.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复杂分析体系因背景内源荧光性物质与待分析物光谱严重重叠所引起的难分辨的问题,还可以用于直接快速准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自加权交替三线性分解法 二阶校正
下载PDF
二阶校正法与三维荧光光谱相结合直接测定人体血浆中的水杨酸 被引量:2
8
作者 边英超 吴海龙 +2 位作者 夏阿林 朱绍华 俞汝勤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水杨酸、萘普生及血浆背景干扰组分,这三者荧光光谱重叠严重,如果不经分离,无法用常规方法定量分析水杨酸。本文利用二阶校正的优势,将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和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相结合,快速分析测定血浆中的水杨酸... 水杨酸、萘普生及血浆背景干扰组分,这三者荧光光谱重叠严重,如果不经分离,无法用常规方法定量分析水杨酸。本文利用二阶校正的优势,将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与平行因子分析算法和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相结合,快速分析测定血浆中的水杨酸。当因子数选为4时,用两种算法获得的回收率分别为(103.8±3.5)%和(98.4±1.4)%。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干扰组分共存下,快速定量测定血浆中的水杨酸,从而可用于研究阿斯匹林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血浆 萘普生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 二阶校正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 平行因子分析算法
原文传递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方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瑶 吴海龙 +2 位作者 张娟 张晓华 俞汝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4-892,共9页
本文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和交替归一加权残差三线性分解(ANWE)两种二阶校正方法结合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完全不经任何预处理的细胞培养基中的阿霉素进行简单、快速、直接的定量测定.当算法选取组分数为2时,解析得到细胞培养基... 本文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和交替归一加权残差三线性分解(ANWE)两种二阶校正方法结合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完全不经任何预处理的细胞培养基中的阿霉素进行简单、快速、直接的定量测定.当算法选取组分数为2时,解析得到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8)%和(100.3±1.9)%.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MN)四种细胞内的自发荧光物后,选取组分数为4时,解析得到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2.9)%和(99.2±3.1)%.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直接测定细胞培养基中阿霉素的含量,并且在模拟细胞内荧光干扰环境下可定量测定阿霉素,且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校正 交替三线性分解 交替归一加权残差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阿霉素 细胞培养基 细胞
原文传递
三维荧光光谱二阶校正方法测定血浆样中喷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晶晶 吴海龙 +2 位作者 于永杰 黄蕾 俞汝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6-1141,共6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即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的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尝试对血浆样中泛昔洛韦及其活性代谢物喷昔洛韦的含量进行同时定量测定.当算法选取组分数为3时,解析得到血浆样中泛昔洛韦...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即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的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尝试对血浆样中泛昔洛韦及其活性代谢物喷昔洛韦的含量进行同时定量测定.当算法选取组分数为3时,解析得到血浆样中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4±3.4)%和(105.1±2.3)%.结果表明该分析策略可准确可靠地实现血浆样中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的直接同时快速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校正 平行因子分析算法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 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 血浆样
原文传递
超高温堆肥腐殖酸与Cd(Ⅱ)高效络合机制2DCOS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萍 汤佳 +4 位作者 蔡茜茜 刘晓明 余震 吕健 周顺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4-1540,共7页
超高温堆肥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于高温堆肥工艺,具有发酵温度更高、腐殖化过程更快、堆肥产物质量更好等优势。然而,超高温堆肥产物作为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仍有待明确。采用激发-发... 超高温堆肥工艺是一种新颖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相比于高温堆肥工艺,具有发酵温度更高、腐殖化过程更快、堆肥产物质量更好等优势。然而,超高温堆肥产物作为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仍有待明确。采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二维相关光谱(FTIR-2DCOS)方法对比分析了超高温堆肥(HTC)、高温堆肥(TC)和污泥(SS)样品中提取的腐殖酸(HAs)与Cd(Ⅱ)的络合性能及相关反应机制。采用EEM-PARAFAC从HTC,TC和SS样品提取的HAs中鉴定出腐殖酸C1(Ex/Em=270,350/470)、类腐殖质物质C2(Ex/Em=270,325/470)和类蛋白质物质C3(Ex/Em=225,275/330)等3种组分,不同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采用Ryan-Weber荧光猝灭模型对不同样品中HAs及HAs的各组分与Cd(Ⅱ)发生络合反应的荧光猝灭效应进行拟合,发现来源于HTC的HAs及其组分C1和C2对Cd(Ⅱ)络合稳定性和络合容量(LogKCd=5.72~5.95,CCCd=0.977~0.990)明显优于TC(LogKCd=5.62~5.67,CCCd=0.807~0.823)和SS(LogKCd=4.79~5.29,CCCd=0.476~0.581),表明HTC比TC和SS中HAs具有更好的Cd(Ⅱ)络合能力,而不同样品HAs中组分C1和C2是决定HAs与Cd(Ⅱ)络合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FTIR-2DCOS对HAs与Cd(Ⅱ)发生络合反应时官能团变化顺序进行分析,发现HTC的HAs中羧基是与Cd(Ⅱ)发生络合时响应最为灵敏的官能团。由此推测,超高温堆肥通过促进堆肥腐殖化进程使羧基等不饱和基团含量增加是HTC的HAs与Cd(Ⅱ)具有更高效络合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总之,样品HAs中相对高的腐熟程度以及羧基等官能团对Cd(Ⅱ)络合的高灵敏度是导致HTC络合Cd(Ⅱ)能力优于TC和SS的主要原因。EEM-PARAFAC和FTIR-2DCOS的结合,为定量表征堆肥中HAs与重金属络合性能及解析络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超高温堆肥产品应用于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堆肥 腐殖酸 Cd(Ⅱ)络合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二维相关光谱
下载PDF
太湖水华前表层水CDOM的光谱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强 卢少勇 +2 位作者 黄蔚 韩镇阳 国晓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06-4914,共9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太湖水华前表层水中CDOM的组分特征与来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对表层水中的CDOM组分进行了解析,结...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太湖水华前表层水中CDOM的组分特征与来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与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对表层水中的CDOM组分进行了解析,结合CDOM光学参数(a_(355)、 SUVA_(254)、a_(250)/a_(365)、 FI、 BIX和HIX)辨识其空间差异与污染来源,并与太湖CDOM组分历史数据进行了初步对比.结果表明,a_(355)、 SUVA_(254)和a_(250)/a_(365)显示太湖东部表层水CDOM呈现高浓度、高芳香性和低相对分子量的特征,而北部与之相反.平行因子分析法从CDOM中分离出4个组分,类酪氨酸(C1)、两种类色氨酸(C2、 C4)和类富里酸(C3),且主要组分C1与C2和C3组分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不同组分来自相似污染源,荧光指数显示,太湖CDOM不同区域间受内源与陆源输入影响存在差异,但整体腐殖化程度较低.这表明太湖CDOM组分以类蛋白(C1、 C2和C4)为主(>85%)且以自生源为主,可生化利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 水华前 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 荧光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