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一方砚打开文献寻踪之旅
1
作者
华慈祥(文/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收藏》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摘
20多年前,笔者曾在上海文物商店见过一方澄泥砚,当时未曾细究,而近日再次与这方澄泥砚“偶遇”,便仔细观赏与研究了一番。此砚为澄泥质,色黄。长方抄手形,砚面消池式,墨池深阔,可蓄墨良多。砚背有乾隆御铭:“正紫色而坚凝,如端石出于旧坑,叩以铿,为金玉声,虽无吕字,可定其为泽州吕老之所手成迩,日名砚乃接呈为君者,其好不可不慎也,用为铭以自惩。”
关键词
文物商店
澄 泥 砚
澄 泥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唐、宋名砚新说
被引量:5
2
作者
萧高洪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文摘
本文认为,唐、宋名砚有所不同,唐代以澄泥砚为主,宋代是石砚的天下。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澄 泥 砚
石砚
端砚
龙尾砚
红丝砚
洮河砚
分类号
TS951.28
[轻工技术与工程]
题名 千年澄泥砚——记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绛州澄泥砚
3
作者
和羽楠
机构
《村委主任》杂志
出处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3期30-34,共5页
文摘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隐藏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澄泥砚。它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静静地铺陈在世人面前,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这不仅仅是一块用于研磨墨汁、书写文字的石砚,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让我们走近绛州澄泥砚,一起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澄 泥 砚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运城市
在世人面前
书写文字
新绛县
中华文明
绛州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蔺涛 火中淬炼,砚韵悠长
4
作者
王碧清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儿女》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文摘
推动中国砚文化由新绛走向世界,助力家乡文化产业繁荣,三十余载,他虽饱经风霜,却从未止步,晋西南,运城市新绎县光村,山西省新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火在倒焰窑中被点燃,烟气升腾、往复,一个钟头接着一个钟头,需要烧制者小心看护。天气、火势等都会影响窑炉内的温度和气压。窑中究竟可以烧制出何种色泽的砚台,尚未可知。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走向世界
倒焰窑
澄 泥 砚
晋西南
运城市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题名 绛州澄泥砚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史宏云
机构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文摘
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的绛州澄泥砚艺术,发展到清代末年曾一度中断。20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我国经济、文化事业开始复兴,绛州澄泥砚艺术又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时期绛州澄泥砚的造型特点、设计手法特点、性能用途特点、题材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其艺术特征,这对于几近失传的澄泥砚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绛州
澄 泥 砚
造型
设计手法
艺术特征
分类号
J314.7
[艺术—美术]
题名 非遗人物
6
出处
《理财(经济)》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M0002,F0004,共3页
文摘
Lin Tao蔺涛1968年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2016年8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于首届轻工“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关键词
高级工艺美术师
荣誉称号
制作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
澄 泥 砚
大国工匠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题名 只此一方澄泥砚
7
作者
孟杰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华民居》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文摘
山西新绛澄泥砚“泽若美玉、击若钟、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在唐宋时极负盛名,并曾一度被作为“贡砚”进贡给宫廷,在欧阳修的《砚谱》里更是留下了“唐人品砚以为第新终名机居工艺一”的描述。所谓“澄泥砚”,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澄洗的细泥制胎烧成的砚台。而与其一同列为古代“四大名砚”的其他三大名砚--甘肃洮砚、广东称著今端砚及安徽歙砚皆为石砚,可见澄泥砚独树一帜,犹显珍贵。
关键词
四大名砚
甘肃洮砚
澄 泥 砚
欧阳修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澄泥砚家的姑娘”,交上非遗传承人的青春答卷
8
作者
潘志贤
郭秋林
机构
不详
出处
《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
2023年第8期12-13,共2页
文摘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制作技艺复杂,曾消失数百年.1991年,张慧的父母张存生和王玲历经131次失败后,终于复原了黄河澄泥砚制作工艺.因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跟随父母学习黄河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张慧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黄河澄泥砚的传承,如今她是河南省非遗项目黄河澄泥砚的第六代传承人.
关键词
制作技艺
黄河岸边
四大名砚
张慧
非遗传承人
澄 泥 砚
制作工艺
非遗项目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文房雅器——河南博物院藏精品砚赏析
9
作者
杨璐
机构
河南博物院
出处
《理财(经济)》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文摘
砚的历史十分久远,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由原始社会研磨器演变而来。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因质地坚硬,便于保存,又能在砚台上镌诗题铭、言志抒怀,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收藏佳品。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汉代制砚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砚台的形制由长方扁平形向有足的圆形、方形等不同形状发展,纹饰和雕工由朴素粗糙向复杂精美大步迈进。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第一个设立砚务造办处的王朝,在此期间砚的品种和样式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名砚于此相继出现,如广东肇庆的端石、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石等,并出现了澄泥砚。
关键词
四大名砚
造办处
广东肇庆
《释名》
河南博物院
研磨器
扁平形
澄 泥 砚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泥土绽芳华绛州澄泥砚
10
作者
白英(文\摄影)
机构
不详
出处
《旅游世界》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澄泥砚主要产于山西绛县,用纱囊浸于汾水中流集的纯细之泥,烧制为澄泥砚,产量之少,远逊于石砚,故传世的真正澄泥砚极少难得。”——清《西清砚谱》乾隆自序节选.“以文为业砚为田”,砚台作为文房四宝,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中国砚文化中,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被称为四大名砚,而澄泥砚作为唯一的泥质砚,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乾隆皇帝赞其“扶如石、衔如玉、呵可生津”。
关键词
四大名砚
清代乾隆
澄 泥 砚
山西绛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千年澄泥砚焕发新活力
11
出处
《Good Neighbours》
2023年第2期64-65,共2页
文摘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有着质地细腻、抚如童肌、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尤以山西绛州澄泥砚为主要代表。其制作技艺曾一度失传,后在山西省新绛县蔺永茂、蔺涛父子的努力下重现于世。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四大名砚
制作技艺
澄 泥 砚
原料加工
质地细腻
蔺永茂
新绛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歙砚是如何诞生的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志伟
郑寒
汪苹
出处
《东方收藏》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摘
在当代,于安徽歙州的歙砚、广东端州的端砚、甘肃临洮的洮河砚和河南虢州的澄泥砚等"中国四大名砚"中,"歙砚"是最先以"歙砚制作技艺"之名目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殊荣的;在古代,当年被歙砚陶醉、征服了的南唐中主李景、后主李煜父子,不但下旨在歙州设置砚务,命砚工李少微以"九品之服"为砚务官,而且更高度评价歙砚是"天下冠";而近三十年来,歙砚价格一直稳健上升。2008年,嘉德春拍一款清早期"高凤翰铭井田砚",最终以89.6万元成交。
关键词
洮河砚
四大名砚
澄 泥 砚
歙州
制作技艺
眉纹
嘉德
婺源
鱼子纹
中主
分类号
TS976.15
[轻工技术与工程]
题名 江南“砚”遇——余姚博物馆藏黄宗炎澄泥砚考释
13
作者
张宇
冯叙翰
机构
广州
浙江宁波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9期84-87,共4页
文摘
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记,砚之寿以世计。——宋·唐庚《古砚铭序》古代文人的案头,必然少不了文房四宝的身影。砚,历经岁月磨砺,仍坚实如初,自古被冠以“文房四宝”之首。古人云:取一佳砚,胜于拱璧。北宋诗人苏舜钦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拥有一方制作精良的砚台,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关键词
博物馆藏
苏舜钦
澄 泥 砚
文房四宝
古代文人
黄宗炎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清代云罗牧铭澄泥砚考
14
作者
许登云
机构
浙江海宁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9期91-92,共2页
文摘
近得一砚。砚长17.6厘米,宽12.4厘米,厚1.4厘米。几经审视,该砚应为澄泥砚。坚柔细泽泛珠宝光,磨之墨晕浮渝且油油然。砚肉红色,十分鲜见,物稀为贵。由于窑温不同而产生窑变,出窑的泥色也不尽相同,变幻莫测,典雅隽美。主要有虾头红、春波绿、蟹壳青、鳝鱼黄、鱼肚白(少见而珍贵)等色。砚长方形稍见宽,砚面平板茧池,似有后人磨过。
关键词
澄 泥 砚
虾头
肉红色
珠宝
鳝鱼黄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题名 宋、辽、金出土砚的砚铭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慈祥
出处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摘
自古以来,砚是中国读书人的伴侣,在砚上镌刻自己的姓名、字号或标识,进而在砚上记录该砚的来源,对砚的开采、材质与形制加以描写和赞颂,甚至在砚铭中表达读书人对某事某物某人的认知、感悟,抒发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等等。这些砚铭的内容,是使用者在砚上的留言。而另一方面,砚作为书写的必备用具,又一直是当作商品而被售卖。
关键词
砚 铭
澄 泥 砚
宋墓
箕形砚
石砚
辽砚
价值取向
水盂
砚 堂
西京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文房雅器——古砚
16
作者
金彤
出处
《大观(收藏)》
2017年第5期4-19,共16页
文摘
中国历代古砚概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古砚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日臻完美的艺术风采深受人们喜爱,至今也为世人所眷恋。在收藏日盛的今日,古砚以其特有的实用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自然也不会被人们遗忘,人们对其加以收藏,视若拱璧,也逐渐成为当今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影响下,人们对砚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都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辟雍砚
四大名砚
澄 泥 砚
《砚 史》
《砚 笺》
平板砚
箕形砚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唐砚的风采
被引量:1
17
作者
瑞霖
出处
《东方收藏》
2014年第10期62-66,共5页
文摘
砚必宋唐,宋人陈继儒在《妮古录》中的这句评砚名言,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唐代是制砚业大发展时期,也是砚文化昌盛的时代。唐砚制式,优美大气,线条流畅,多种多样。较之汉晋砚,唐砚的砚面储量增大。其经典形制有辟雍砚和箕形砚。唐初的砚式,是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圆形三足砚,砚面辟雍样更突出,砚足增多,有的多达几十个。所谓辟雍,乃西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建筑形状为圆壁形,四面环水。《白虎通义》曰:“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
关键词
唐砚
辟雍砚
箕形砚
贵族子弟
西周王朝
汉晋
澄 泥 砚
红丝砚
砚 堂
发展时期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略述砚的产生及其形制的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思红
出处
《文博》
1992年第6期51-58,共8页
文摘
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用具和工艺美术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砚对传播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高度重视,并把它同笔、墨、纸、砚一起称为“文房四宝”。而且,“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
关键词
澄 泥 砚
石砚
瓷砚
砚 史
辟雍砚
汉墓
箕形砚
工艺美术品
西汉晚期
云梦睡虎地秦墓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题名 唐代端溪石砚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涛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唐史论丛》
2008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文摘
"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故镜须秦汉,砚必宋唐"。我国四大名砚(初为端砚、歙砚、澄泥砚、红丝石,后红丝石为洮河石砚所代)始出唐代,独端溪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尽管端溪石砚向来为世所重,列四大名砚之首,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就端溪石砚的出现时间、名称由来等等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本文拟通过对史籍的充分挖掘。
关键词
端溪
石砚
红丝石
澄 泥 砚
四大名砚
贡砚
计楠
端石
砚 谱
砚 铭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砚源
20
作者
金芷君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08年第1期90-93,共4页
文摘
一、砚之源流砚虽在文房四宝中排次殿军,但由于它质地坚固,能世代相传,且无论贫富贵贱均须用之,故在流传至今的古代文房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正如清代钱谦益在《保砚斋记》中所云:"天下玩好之物,多不能传之再世,而保砚为易。"最初的砚是圆窝状的石臼,称作"研"。由于人工墨尚未发明,使用的是天然矿物颜料,所以还附有与研配套、用以研磨颜料的杵棒状研石,称作"研子",在陕西临潼姜寨一处原始社会遗址中,曾发掘出一组用以绘制彩陶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研,呈臼状,配有石研棒、盖板。
关键词
澄 泥 砚
端砚
端石
发墨
铜砚
砚 堂
瓦砚
砚 瓦
暖砚
端溪
铜雀台
石砚
墨锭
漆砂砚
分类号
K875.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