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九段沙潮间带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被引量:75
1
作者 朱晓君 陆健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5-361,共7页
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1986 )中“岸带生物调查方法” ,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对长江口九段沙 (上沙、中沙和下沙 )潮间带 4个潮区底栖动物做了调查。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 采用《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1986 )中“岸带生物调查方法” ,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对长江口九段沙 (上沙、中沙和下沙 )潮间带 4个潮区底栖动物做了调查。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 (Pl)、植食者 (Ph)、肉食者 (C)、杂食者 (O)和碎屑食者 (D) 5个功能群 ;用经典的多样性特征指数对其测度和分析。共获底栖动物 38种 ,其中甲壳动物 2 0种 ,软体动物 12种 ,多毛类 4种 ,其他 2种。各功能群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依次是Ph >Pl >O >D >C ,而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百分比依次又是Ph >O >Pl >C >D。功能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种类丰度 :中沙 >上沙 >下沙 ,中潮区 >高潮区A (芦苇 )和低潮区 >高潮区B (互花米草 )。但功能群种类组成 ,上、中、下沙无显著差异 ,各潮区有显著差异。证实了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是潮间带生境梯度及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反映 (Engle&Summers ,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九段沙 潮间带 底栖动物 功能群 多样性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0
2
作者 陈中义 付萃长 +3 位作者 王海毅 李博 吴纪华 陈家宽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草群落中分别为 3119个 /m2 和 345 9个 /m2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 ,两种植物群落中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 (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 ,互花米草群落中 ,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 -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 ,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草群落 ,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植物群落 盐沼 物种丰富度 崇明东滩 群落结构 相对多度 营养类群 结构改变 优势种 百分比 密度 外来种 潮间带 常见种 分析表 均匀度 优势度 悬浮物 生物量 取样 圆筒 蟹类
下载PDF
海岸线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申家双 翟京生 郭海涛 《海洋测绘》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 海岸线位置的确定是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的重要内容。快速而准确地监测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于海域的使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动态、大范围、宏观等突出优势。重点介绍了基本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通过潮位校正进而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潮间带DEM和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提取方法,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就其存在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量 海岸线 水边线 潮间带 遥感 潮汐模型
下载PDF
潮间带土壤盐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被引量:59
4
作者 张瑜斌 邓爱英 +1 位作者 庄铁诚 林鹏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164-165,共2页
以5∶1的水土质量比浸提潮间带土壤,质量法测定的土壤盐度(质量分数),与电导法测定的稀释了5倍的土壤浸提液(5∶1水土质量比)的电导率值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质量法实测的土壤盐度与电导率计算的土壤盐度之间的相对误差多在5%以下。因... 以5∶1的水土质量比浸提潮间带土壤,质量法测定的土壤盐度(质量分数),与电导法测定的稀释了5倍的土壤浸提液(5∶1水土质量比)的电导率值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质量法实测的土壤盐度与电导率计算的土壤盐度之间的相对误差多在5%以下。因此,用电导法测定潮间带土壤盐度不失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尤其是样品数较多时更可节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土壤 盐度 电导率 电导法
下载PDF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58
5
作者 安传光 赵云龙 +3 位作者 林凌 李嘉尧 崔丽丽 马春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7-586,共10页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51
6
作者 秦延文 孟伟 +2 位作者 郑丙辉 张雷 苏一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3,共6页
2003-11采集了渤海湾天津段北至大沽口,南到岐口海域潮间带3个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对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的地化性质、重金属污染概况以及重金属的空间、垂向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渤海湾潮间... 2003-11采集了渤海湾天津段北至大沽口,南到岐口海域潮间带3个沉积物柱状样,对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对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的地化性质、重金属污染概况以及重金属的空间、垂向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由北至南逐渐变细,大沽口和独流减河口海域的沉积物主要是极细砂-粉砂-细砂组成,岐口海域潮间带沉积物主要组分是粉砂和极细砂.3个柱状样的垂向粒度分布趋势表明渤海湾潮间带沉积物自下向上有“粗化”的趋势.Fe、Al、Mn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与沉积物的粒径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即Fe、Al、Mn含量主要分布在粒度较细的沉积物中.渤海湾潮间带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是Pb、Zn、Cd 3种.通过归一化研究,这3类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有很明显的人为污染痕迹,含量远远高于其相应的环境背景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沉积物柱状样 重金属 污染特点
下载PDF
外来种互花米草对盐沼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江苏滨海为例 被引量:46
7
作者 周虹霞 刘金娥 钦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04-2311,共8页
研究了江苏滨海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大面积生长,使当地潮间带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对碳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相对较少;同时微... 研究了江苏滨海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大面积生长,使当地潮间带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对碳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相对较少;同时微生物生理功能群中占优势的活动组分发生了变化,组成可能更复杂。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功能多样性(CLPP)分析结果显示,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不高,所利用碳源以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占优势;其中互花米草盐沼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多于光滩,并且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存在差异;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的季节中其生理功能群组成发生着变化,互花米草盐沼的土壤微生物在植被生长减弱时具有与光滩相近的代谢类群,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当植被生长旺盛时,其代谢类群增多,代谢强度升高,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增加。外来种互花米草在滨海潮间带的大面积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碳源,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功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互花米草 潮间带 土壤微生物量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被引量:48
8
作者 李新正 李宝泉 +2 位作者 王洪法 王金宝 张宝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2-618,共7页
Based on the macrobenthic samples collected seasonally from 9 intertidal stations in Nugukou (N1, N2, N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Hongshiya (H1, H2, H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nd X... Based on the macrobenthic samples collected seasonally from 9 intertidal stations in Nugukou (N1, N2, N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Hongshiya (H1, H2, H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nd Xindao (X1, X2, X3, the high, middle and low tidal stations) around the Jiaozhou Bay during August 2003 to May 2004,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of intertidal zone of the Jiaozhou Bay was analysized using PRIMER, of which CLUSTER, MDS and DIVERSE functions were adop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10 species were found in the three locations, including 38 species of mollusk, which was the most abundant, 36 species of polychate and 18 species of crustacea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three diversity indices among the 9 stations differed. 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d MD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from the 9 sampling stations could be converged to four groups, namely, A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N1, N2, N3;B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H2, H3;C group, including Stations X1, X2, X3, and D group, including only Station H1. The types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rrelated with the types of subst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胶州湾
下载PDF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周时强 郭丰 +1 位作者 吴荔生 李荣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敞海域群落 ,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 ;( 2 )近岸港湾群落 ,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 ;( 3)河口群落 ,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 .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物群落 福建 加权均值联结法 湿地生态系统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嵊泗列岛潮间带群落生态学研究Ⅰ.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杨万喜 陈永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表明,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影响,该列岛岩相潮间带生活着低盐性、广盐性及高盐性3种类型群落.多毛类数量,从西部到东部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顺序分别为SS4>HL3>S...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表明,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影响,该列岛岩相潮间带生活着低盐性、广盐性及高盐性3种类型群落.多毛类数量,从西部到东部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顺序分别为SS4>HL3>SJ2>DY1和DY1>SJ2>HL3>SS4;甲壳动物分别为DY1>SJ2>HL3>SS4和SS4>HL3>SJ2>DY1;藻类生物量顺序为HL3>SS4>SJ2>DY1.垂直分布上,多毛类数量,断面DY1及SJ2为中湖区>低潮区>高潮区,断面HL3及SS4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藻类生物量顺序均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藻类生物量一般以春秋季最高,夏季较低;底栖动物生物量,DY1以夏秋季生物量较大,冬季最小,SJ2、HL3分别以春秋生物量最大,SJ2以冬季最小,HL3以春季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嵊泗列岛 潮间带 底栖生物群落
下载PDF
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被引量:44
11
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3 位作者 陈全震 高爱根 寿鹿 徐晓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0-1010,共11页
于2006年9月(秋季)和2007年4月(春季)对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断面设立的8个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嵊泗海岛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 于2006年9月(秋季)和2007年4月(春季)对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断面设立的8个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嵊泗海岛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构格局以及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获得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130种,其中多毛类31种,软体动物57种,节肢动物32种,棘皮动物4种,其它类6种。春、秋季嵊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F1,13=0.10,P=0.75)、物种丰富度(D)(F1,13=0.66,P=0.43)和均匀度指数(J)(F1,13=0.33,P=0.58)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底质嵊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F1,13=14.28,P<0.01)、物种丰富度(D)(F1,13=14.07,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均匀度指数(J)(F1,13=1.62,P=0.23)无显著差异。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8个取样站的群落可分为3组(Ⅰ、Ⅱ和Ⅲ组)。根据所调查嵊泗海岛潮间带的丰度和生物量资料做的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污染或者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嵊泗 群落生态
下载PDF
近海潮间带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2
作者 曹红英 梁涛 +3 位作者 王立军 丁士明 丁立强 阎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点重金属总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30%,个体重金属浓度除间隙水中差别较大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0%.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均值为41.2μg·L^-1,原水、沉积物间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2.7μg·L^-1、112.7μg·L^-1、345.Omg·kg^-1和262.3mg·kg^-1.潮间带各介质中重金属构成有显著差别,典型重金属元素Zn、Cu、Pb和Cr在原水和过滤水中约占40%~50%,而在悬浮物、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约占到50%~80%.潮间带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与滨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分布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其污染来源为陆源污染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相关性较弱,但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潮间带 含量 分布 天津
下载PDF
我国海上风电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文锋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海上风电是近年风电开发的热点,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区、水深、地质条件和基础形式等角度,总结了我国海上风电的特点;接着对未来海上风电的成本和政府的电价补贴政策进行了展望;最后列举了一些与海上风电相... 海上风电是近年风电开发的热点,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现状,从开发地区、水深、地质条件和基础形式等角度,总结了我国海上风电的特点;接着对未来海上风电的成本和政府的电价补贴政策进行了展望;最后列举了一些与海上风电相关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 风电场 综述 潮间带
下载PDF
崂山湾潮间带食物网结构的碳稳定同位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蔡德陵 洪旭光 +3 位作者 毛兴华 张淑芳 韩贻兵 高素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7,共7页
通过对 1 993年 8月和 1 994年 2和 5月在崂山湾潮间带采集的底栖生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δ13C值 )的分析 ,发现该区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以δ13C值大致可划分为 4类 :水体中的颗粒有机质 (POM )、底栖硅藻、大型底栖藻类和底泥中的... 通过对 1 993年 8月和 1 994年 2和 5月在崂山湾潮间带采集的底栖生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δ13C值 )的分析 ,发现该区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以δ13C值大致可划分为 4类 :水体中的颗粒有机质 (POM )、底栖硅藻、大型底栖藻类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质 (SOM ) .研究结果表明 ,底栖动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其所摄食的食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 ,底栖动物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可以用于研究其食物来源 .碳稳定同位素数据证实 ,双壳类等滤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主要是POM ;甲壳动物的δ13C值的范围较大 ,证明其食物来源的多样性 ;底栖硅藻是多数腹足类食物来源的相当重要组成部分 .用碳稳定同位素示踪剂对该区底栖 -水体耦合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 ,水体中的POM是底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但底泥中有机质和底栖硅藻也是许多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的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食物网 潮间带 营养层次 底栖生物 崂山湾 有机质
下载PDF
红树林的环境生态效应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映霞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56,共6页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丛。全球有二个红树林分布中心:一个在东南亚:另一个在中南美洲。中国的红树林属于东南亚类型。红树林有许多经济价值,而它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环境生态效应:①防风、固堤,...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丛。全球有二个红树林分布中心:一个在东南亚:另一个在中南美洲。中国的红树林属于东南亚类型。红树林有许多经济价值,而它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环境生态效应:①防风、固堤,减轻沿海风灾的影响;②净化大气,减少空气污染:③抵御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影响;④浓集Hg、 ̄(90)Sr等放射性物,净化海水水质;⑤作为水产养殖场;⑥绿化海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环境生态效应 热带-亚热带 潮间带
下载PDF
大亚湾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荣冠 江锦祥 +3 位作者 鲁琳 郑凤武 吴启泉 李传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27-535,共9页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 于1988年9月—1989年1月在大亚湾潮间带采集底栖动物标本,经分类研究发现,共有547种,其中藻类91种,多毛类120种,软体动物209种,甲壳动物83种,棘皮动物19种,其他动物25种。研究表明,其区系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占多数,有许多热带种发展成优势种。在水平分布上,岩石相种数(316)>沙滩种数(222)>红树林泥滩(51);在垂直分布上,中潮区种数(398)>低潮区(221)>高潮区(36)。种类组成与分布特性主要与底质类型、潮汐、潮流及水温等环境要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种类 大亚湾
下载PDF
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33
17
作者 倪晋仁 秦华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49,共5页
以深圳湾为研究区域 ,应用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不同填海工程方案可能造成的潮间带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评估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影响的方法 ,得到了深圳湾填海面积变化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的关系 .按照潮... 以深圳湾为研究区域 ,应用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不同填海工程方案可能造成的潮间带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评估填海工程对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影响的方法 ,得到了深圳湾填海面积变化与潮间带面积变化的关系 .按照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补偿的难易程度 ,将不同填海方案造成的生境损失归纳为可接受的、需要补偿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 .因此 ,为协调填海规模与生境损失之间的关系 ,在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潮间带面积因不随填海面积明显变化而无需补偿 ;在潮间带面积随填海面积增加而略有减小的范围 ,需要对潮间带湿地损失的面积补偿并恢复其功能 ;在不可接受的影响范围 ,填海工程应该绝对禁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水动力学 数学模型 填海工程 潮间带 湿地 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与米草湿地的底栖生物 被引量:31
18
作者 洪荣标 吕小梅 +1 位作者 陈岚 方少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2004年冬季,在厦门海沧青礁和海沧大道东侧潮间带进行红树林湿地、互花米草湿地和普通滩涂湿地的底栖生物生态调查.调查结果:定量样品普通滩涂出现的种类、生物量比互花米草区和红树林区多,互花米草区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 2004年冬季,在厦门海沧青礁和海沧大道东侧潮间带进行红树林湿地、互花米草湿地和普通滩涂湿地的底栖生物生态调查.调查结果:定量样品普通滩涂出现的种类、生物量比互花米草区和红树林区多,互花米草区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种类多样性、丰度比红树林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底栖生物 九龙江口 互花米草 红树林区 2004年 种类多样性 调查结果 生态调查 滩涂湿地 栖息密度 底栖动物 潮间带 海沧
下载PDF
潮间带盐沼植物对海岸沉积动力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李华 杨世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91,共9页
根据已有文献归纳出盐沼植物对水动力、悬沙运动、沉积、地貌影响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包括:①单位距离盐沼中波能的损失可为相邻光滩的数倍至数十倍;波浪传入互花米草盐沼20—30m后,波能可全部损失;②盐沼植物可使潮流流速降低一个... 根据已有文献归纳出盐沼植物对水动力、悬沙运动、沉积、地貌影响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包括:①单位距离盐沼中波能的损失可为相邻光滩的数倍至数十倍;波浪传入互花米草盐沼20—30m后,波能可全部损失;②盐沼植物可使潮流流速降低一个数量级;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流速剖面在植冠附近出现转折;③当植冠被淹没后,垂向上植冠层内的紊动强度趋于一致且明显低于植冠层以上;互花米草盐沼中的紊动强度可比相邻光滩低1—2个数量级;④盐沼植物通过2种机制影响悬沙的运动:其一是降低水体紊动,从而促进悬沙的沉降并遏制滩面沉积物再悬浮;其二是茎叶对悬沙的直接黏附。这两种机制可使盐沼中的悬沙浓度比相邻光滩低一半以上;⑤植物对细颗粒悬沙的促淤作用导致盐沼中的底床滩面沉积物细化;⑥盐沼中的垂向沉积速率可比光滩高7—8倍;盐沼中波痕和侵蚀坑等微地貌不易发育,滩面平整化;与光滩上频繁发生的冲淤交替相比,盐沼中通常只淤不冲,滩面稳定性较高;⑦植物对上述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程度与植物的高度、密度、盖度等生态参数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研究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盐沼 植物 波浪 潮流 沉积 地貌 海岸湿地
下载PDF
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被引量:31
20
作者 吕小梅 方少华 +1 位作者 张跃平 吴萍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8-435,共8页
为了解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现状,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位于台湾海峡北端的海坛海峡设置6条断面,依据《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进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共采获潮间带... 为了解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现状,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位于台湾海峡北端的海坛海峡设置6条断面,依据《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进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共采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228种,其中多毛类77种、软体动物75种、甲壳动物52种、棘皮动物7种、鱼类5种、其它类群动物12种。年平均生物量(湿重)为12.14g/m2,年平均密度为571.5ind./m2。在数量组成中,软体动物占优势(314.2ind./m2,5.38g/m2),其次是多毛类(204.7ind./m2,3.35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3.419,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3.271,Pielou均匀度指数0.780,群落特征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生态环境属正常状况。年平均去灰干重2.19g(AFDW)/m2,依据Brey(1990)的公式计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3.72g(AFDW)/(m2.a),年平均P/B值为1.74a-1,表明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中,个体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力高、栖息密度大的种类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次级生产力 P/B值 潮间带 海坛海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