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口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毕春娟 陈振楼 +3 位作者 许世远 贺宝根 李丽娜 陈晓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I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I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u、Pb、Fe、Mn、Zn、Al可还原态部分在底层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表层沉积物的2~3倍,但与重金属总量相比,上述元素的可还原态部分所占比例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在5次潮汐循环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均在涨潮初期、高平潮前后及落潮末期出现较高含量.这种变化主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当水体流速增大时,从底部沉积物再悬浮起来的颗粒态重金属对水体中的永久性悬浮颗粒起了很大的稀释效应.水体中的盐度、130及pH等环境因子对潮周期内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悬浮颗粒 周期 河口 近岸水体
下载PDF
长江口三维潮流数值计算及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凤香 宋志尧 李瑞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3年第3期14-23,共10页
采用三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潮流场进行了计算,对长江口潮流流态在一个潮周期内逐时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口南支盐水倒灌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长江口潮流场,可以用于大型复杂河口工程实际中... 采用三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潮流场进行了计算,对长江口潮流流态在一个潮周期内逐时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口南支盐水倒灌从动力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较好地重演长江口潮流场,可以用于大型复杂河口工程实际中的潮流场的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三雏水动力学数学模型 流场 曲线正交坐标 流流态 周期
下载PDF
基于浮标站观测的磨刀门洪枯季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方神光 崔丽琴 《水运工程》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揭示磨刀门主要动力因子对潮流运动的作用规律,采用主潮通量算法计算洪枯季半月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潮流动力特征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内平均落潮流速洪季比枯季总体大约14%,但涨潮... 为揭示磨刀门主要动力因子对潮流运动的作用规律,采用主潮通量算法计算洪枯季半月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潮流动力特征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特征值的相关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内平均落潮流速洪季比枯季总体大约14%,但涨潮平均流速仅为枯季一半;水道内洪季余流流速很大,枯季可忽略不计;口门外东汊和西汊涨潮流态洪季存在相互顶托,枯季均为西南向,洪枯季余流流速西汊均大于东汊,近底层水深范围存在逆时针半环流结构,且枯季尤为明显。潮汐动力和海面风对水道内余流影响较小,径流动力洪季影响显著、枯季影响很小。由于洪季径流动力强劲,东汊和西汊净潮通量变化规律一致;枯季磨刀门水道净通量主要输运至东汊水域,随沿岸流朝西南方向输运进入西汊,然后随离岸流朝南侧外海方向输出,符合口门外逆时针半环流结构的输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 动力 周期 半环流结构 洪枯季
下载PDF
生源气体排放的潮周期动态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与不确定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进欣 王今殊 +1 位作者 钦佩 张维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生态系统生源气体排放是全球C、N、S和Cl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和焦点。在介绍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生源气体种类及其环境效应的的基础上,重点对潮汐循环对植物枯落物分解和土壤生源要素... 生态系统生源气体排放是全球C、N、S和Cl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和焦点。在介绍海岸带盐沼生态系统生源气体种类及其环境效应的的基础上,重点对潮汐循环对植物枯落物分解和土壤生源要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潮汐循环影响下电子受体和盐分输入特征及其对生源气体排放的影响、潮汐循环影响下生源气体生产者生态生理特征和生产者贡献比率变化特征、潮汐循环影响下海岸带盐沼高等植物根际生理生态过程以及海岸带盐沼潮周期内生源气体通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和这些问题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为揭示C、N、S和Cl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制约关系和为减缓温室效应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 生源气体 关键科学问题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龚松柏 高爱国 +3 位作者 林建杰 朱旭旭 张延颇 侯昱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26-836,共11页
为了解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4~2015年采集了研究区4个季节的水样,并在河口进行了冬、春季2次加密采样。结果表明:从闽江水口水库经河口至外海,悬浮物浓度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并具有春... 为了解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4~2015年采集了研究区4个季节的水样,并在河口进行了冬、春季2次加密采样。结果表明:从闽江水口水库经河口至外海,悬浮物浓度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并具有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河口悬浮物浓度从涨潮至低潮阶段,总体呈现由河端向海端降低的特征,且其浓度冬季高于春季;河口冬季水体混合作用较强,盐度分层不明显;春季盐度分层显著,且涨潮和高潮时河口盐水楔活动影响悬浮物分布;河口最大浑浊带的规模呈现枯兴洪衰的趋势,其位置随潮汐的涨落上下摆动,通常秋、冬季偏上游,而春、夏季偏下游;闽江河口悬浮物时空分布受径流、潮流及盐度分布等影响显著,且强潮流、分支水道、盐水楔等因素对悬浮物的影响被放大,中小型河口更多地反映出各因素及其河口自身特征的综合影响;与中国其他河流相比,闽江河口悬浮物浓度远低于黄河河口,与长江河口相近,高于位于其南侧的珠江河口;闽江河口悬浮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其他河流相反;各河口悬浮物随潮周期的变化规律类似;闽江河口总体呈冲刷状态,水动力增强,悬浮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对河口地貌、河口生态和港口航运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盐度 最大浑浊带 时空分布 周期 再悬浮 闽江
下载PDF
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6
作者 赵元楷 李茂田 +8 位作者 曾剑威 陈静 刘晓强 姚慧锟 刘演 樊春 谭子杰 张雯彦 彭旦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周期 冲淤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长江口盐通量估算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新峰 刘洪生 杨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1-528,共8页
基于三维数值模式ECOM,建立了长江口以及近岸海域的水动力耦合盐度数值模式。该模式考虑了移动潮滩边界和深水航道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较好地放映了长江口区域盐度场的时空分布特点。模式模拟长江口盐水入侵的三... 基于三维数值模式ECOM,建立了长江口以及近岸海域的水动力耦合盐度数值模式。该模式考虑了移动潮滩边界和深水航道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较好地放映了长江口区域盐度场的时空分布特点。模式模拟长江口盐水入侵的三维特征,表层盐度较低而底层盐度较高。利用此模式计算了2003年2月枯季大、小潮时期,在长江口代表性的断面处2个连续潮周期内的盐通量情况。2月1-2日大潮期间北支SEC01、SEC02断面分别为3333600t、957600t,崇头SEC03、SEC04断面分别为-270000t、-71640t,南支SEC05、SEC06断面分别为1364400t、1512000t;2月7-8日小潮期间北支SEC01、SEC02断面分别为205200t、82800t,崇头SEC03、SEC04断面分别为-36360t、-12960t,南支SEC05、SEC06断面分别为309600t、28800t。计算结果显示长江口枯季大、小潮期间盐量变化明显,枯季大潮时期外海向长江口区域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盐水直接入侵十分明显。此计算结果可为以后在长江口建立相应的挡咸蓄淡工程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通量 长江口 周期 三维数值模式
下载PDF
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机制及演变探讨
8
作者 方神光 喻丰华 《海岸工程》 2023年第4期301-316,共16页
为揭示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基于历年定点观测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剥离了主动力因子对流速的贡献。结果显示,该水域潮周期平均流速与潮差、径流量及其他动力因子相关性很好。潮周期平均流速始终与潮汐动... 为揭示洪季伶仃洋水域径潮动力作用规律,基于历年定点观测数据,采用主潮通量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剥离了主动力因子对流速的贡献。结果显示,该水域潮周期平均流速与潮差、径流量及其他动力因子相关性很好。潮周期平均流速始终与潮汐动力正相关,但其贡献近年有明显减弱。径流作用以往以随潮运动为主,削弱了潮流流速;近年其贡献变为涨潮期为负、落潮期为正。其他动力因子主要是垂向盐度斜压梯度力及季风等,在主槽水域其贡献涨潮期为正、落潮期为负,变化不大;但西滩水域“潮汐捕集”和储能机制对潮流流速影响作用被削弱。因此,伶仃洋河口湾较以往呈更多河道型水流动力特征,与近年伶仃洋水域围垦及水深增大等朝窄深形态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仃洋 周期 平均流速 径流
下载PDF
强潮作用下钱塘江河口潮余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若华 唐子文 谢东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2,49,共6页
钱塘江河口是典型的强潮河口,研究其潮余流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强潮特性及潮汐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钱塘江河口枯季大潮期沿程5个站点连续5 d高频次的流速、潮位、水深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潮流、水深及余流的时空变化特... 钱塘江河口是典型的强潮河口,研究其潮余流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强潮特性及潮汐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钱塘江河口枯季大潮期沿程5个站点连续5 d高频次的流速、潮位、水深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潮流、水深及余流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余流与水深、潮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潮作用下,河口下游段水流向陆净输运,余流主要受斯托克斯余流控制;上游段水流向海净输运,余流主要受欧拉余流控制。大潮期前期阶段,向陆输运的余流促使河口段出现蓄潮现象,水深持续增加,后期阶段余流与潮差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作用 周期 钱塘江河口
下载PDF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潮周期内回淤量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峰峰 万远扬 +2 位作者 沈淇 王巍 孔令双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潮周期内航道回淤量是一个随潮动力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量。确定深水航道的回淤量的潮周期内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合理安排航道的疏浚,减少不必要的疏浚船方。采用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计算模型,基于实测航道近底层的水文观测资料,... 潮周期内航道回淤量是一个随潮动力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量。确定深水航道的回淤量的潮周期内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合理安排航道的疏浚,减少不必要的疏浚船方。采用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量计算模型,基于实测航道近底层的水文观测资料,获得了潮周期内的航道回淤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得到航道回淤量主要发生在中小潮期间,而大潮期间动力较强冲刷明显、近底层泥沙浓度高,但形成的回淤量较小的结论。这一结论通过枯季近底层实测的水、沙及地形冲淤变化过程资料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周期 航道回淤 12.5M深水航道
下载PDF
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滇婷 李君益 +2 位作者 谢玲玲 叶小敏 周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5,共10页
文章使用2019年7月5日—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遥感降雨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 文章使用2019年7月5日—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遥感降雨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观测期间内伶仃洋海表面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4~1.75μg·L^(-1),平均值为0.80μg·L^(-1),其变化周期主要为6h、12h和24h。其与相对应周期的潮流存在明显的相位关系,并且在降雨后两者的相位关系发生了转换。7月5日—12日,叶绿素a与潮流基本呈反相位关系,涨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低,落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高,浓度相差约为0.3μg·L^(-1)。珠江流域在7月8日—13日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前后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6h、12h和24h周期波段的振幅由0.02~0.09μg·L^(-1)增加到0.15μg·L^(-1)左右。同时,降雨对珠江河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造成了一个持续80h的增加过程,浓度增加了0.3μg·L^(-1)。发生降雨后,7月13日—20日期间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水位最高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低,水位最低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降雨不仅引起了河口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增加,还造成了叶绿素a和潮流间相位关系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伶仃洋 叶绿素a质量浓度 周期 降雨量
下载PDF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and picoplankton over a tidal cycle in a subtropical lagoon 被引量:2
12
作者 TEW Kwee Siong MENG Pei-Jie +4 位作者 LEE Hung-Jen YE Yi-Xiu KUO Jimmy FANG Lee-Shing CHOU Wei-Ru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3期2522-2528,共7页
The influences of a tidal cycl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utotrophic plankt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hyper-eutrophic lagoon designated as a scenic are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icoplankton and ... The influences of a tidal cycl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utotrophic plankt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hyper-eutrophic lagoon designated as a scenic are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ic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were found in the middle and inner part of the lagoon,irrespective of the tides.The MDS result also revealed that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dominated by Ceratium furca,were similar among stations in the inner bay during both flood tides and ebb tides.The time series sampling results at the inlet-outlet channel revealed that almost the same amounts of phytoplankton and picoplankton were carried through the channel during flood and ebb tides,with no trend in nutrient fluctuations except for phosphate which had a net loss from the lago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dal cycles do not effectively flush away phytoplankton and picoplankton from the lagoon,and the blooming of phytoand picoplankton is inevitable should the situation stay the same.Steps are needed to alleviate the eutrophication condition instead of depending on the natural process such as tid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 微型浮游生物 泻湖 亚热带 周期 富营养化状态 周期 汐通道
原文传递
珠江河口潮周期泥沙动态输移特征遥感反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洪洲 何颖清 +3 位作者 冯佑斌 熊龙海 吴俊涌 杨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3-853,共11页
珠江河口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水域,战略位置重要,区内河网密布交错,河道、河口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泥沙运动较为复杂。泥沙输移是河床演变的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防洪、供水、航运安全。文章利用高分四号卫星高频次影像数... 珠江河口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水域,战略位置重要,区内河网密布交错,河道、河口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泥沙运动较为复杂。泥沙输移是河床演变的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防洪、供水、航运安全。文章利用高分四号卫星高频次影像数据开展珠江河口区潮周期内水表层泥沙定量反演,结合野外观测数据,以枯季2019-12-28及洪季2020-06-20两期多时相数据为例,探究潮周期内珠江河口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数据大气校正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8.85%;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数据近红外、红波段与蓝波段比值构建了泥沙反演模型,实现对珠江河口区间隔2 h日变化尺度泥沙输移连续动态监测,其中洪、枯季最优模型MAPE误差分别为30.00%、23.54%。反演结果能较为形象地展示河口区整体泥沙动态输移特征,与实测站点泥沙质量浓度相比,反演结果在潮周期泥沙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上相一致,实现了珠江河口区径潮作用下面上泥沙动态输移的特征分析。该方法为复杂河口泥沙输移大范围业务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珠江河口泥沙输移数值模拟与遥感监测提供了交叉验证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周期 泥沙输移 高分四号 遥感反演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水域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启贞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为华 李道季 付桂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通过对长江口南槽水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的研究表明,南槽水域营养盐主要以硝酸盐为主,分布比较稳定;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其中NH3N和NO-3N由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无机氮盐在小潮时含量较高,并且受涨落潮影响较小,总磷大潮时含量较高,受涨落... 通过对长江口南槽水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的研究表明,南槽水域营养盐主要以硝酸盐为主,分布比较稳定;垂向分布特征明显,其中NH3N和NO-3N由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无机氮盐在小潮时含量较高,并且受涨落潮影响较小,总磷大潮时含量较高,受涨落潮影响较大;一个潮周期内营养盐的波动范围较小;营养盐的含量与水样中含沙量以及盐度的相关系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周期 相关系数 长江口
下载PDF
衢山岛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瑜 江志兵 +3 位作者 朱旭宇 周青松 陈全震 曾江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4-660,共7页
根据2010年10月的调查数据,对衢山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本次调查期间,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81种,其中硅藻133种,占总种数的73.9%,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且中肋骨条藻... 根据2010年10月的调查数据,对衢山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在本次调查期间,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181种,其中硅藻133种,占总种数的73.9%,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类群,且中肋骨条藻为绝对优势种;甲藻38种,占总种数的21.1%。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细胞丰度具有明显的潮周期特性,体现为大潮期浮游植物种类数和细胞丰度明显高于小潮期;大、小潮期间浮游植物平均H′分别为0.65和1.10;由聚类分析发现,浮游植物不同群落间组成差异显著。衢山岛海域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大潮期间,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81 mg/L和0.04 mg/L;小潮期间,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4 mg/L和0.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山岛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群落多样性 周期
下载PDF
Observed Suspended Sediment Dynamics during a Tidal Cycle above Submerged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s
16
作者 Ingo Hennings Dagmar Herber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6年第7期333-355,共23页
The data from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field, echo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related water levels and wind velocities hav... The data from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field, echo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related water levels and wind velocities have been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water depth above submerged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s during a tidal cycle in the Lister Tiefofthe German Bight in the North Sea. Signatures of vertical current component, echo intensities and calculated SSC modulations in the water column depend strongly on wind and current velocity. Bursts of vertical current component and echo intensity are triggered by sand waves itself as well as by superimposed megaripples due to current wave interaction at high current ≥ 1.0 m's1 and wind speeds ≥ 10.0 m·s^-1, preferably of opposite directions, measured at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The magnitude of currents and SSC modulations during ebb and flood tidal current phases are only weakly time dependent, whereas the local magnitudes of these parameters are variable in space above the sand waves. Some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showing a consistence of ADCP measurements in the applied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symmetric compound sand wave dynamic buoyancy density action density.
下载PDF
浙江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变化及其水动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鸿权 孙昭晨 +3 位作者 李伯根 武小勇 巩明 杨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4-702,共9页
利用冬、夏两季象山港15个同步连续站和60个准同步大面站实测悬沙浓度数据,结合实测潮流、盐度等海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冬季大于夏季、大潮期大于小潮期以及湾口... 利用冬、夏两季象山港15个同步连续站和60个准同步大面站实测悬沙浓度数据,结合实测潮流、盐度等海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冬季大于夏季、大潮期大于小潮期以及湾口向湾顶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受制于冬季高含沙量、低温、低盐的闽浙沿岸流与夏季高温、高盐、低含沙量的台湾暖流的交替作用和半月潮周期潮流动力变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潮流动力作用,大小潮周期中底部沉积物与水体悬浮泥沙之间存在再悬浮与沉降的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悬沙浓度 季节变化 周期变化 再悬浮
下载PDF
东海大桥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变化
18
作者 王泽 乔璐璐 +4 位作者 高飞 李莉 刘洋 张思晨 张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7,共16页
【目的】东海大桥是杭州湾和长江口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对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和输运有重要影响。【方法】基于2011—2020年共26天每天8张连续潮时的高质量GOCI影像,反演获得东海大桥及邻近水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并结合理想数值模型和表... 【目的】东海大桥是杭州湾和长江口水沙交换的重要通道,其对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和输运有重要影响。【方法】基于2011—2020年共26天每天8张连续潮时的高质量GOCI影像,反演获得东海大桥及邻近水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并结合理想数值模型和表层沉积物观测资料,研究了东海大桥对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不同时间尺度的影响。【结果】在潮周期时间尺度上,东海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并随涨落潮表现为背流面悬沙浓度高于迎流面,这与背流面水位降低促进垂直运动和桥墩后方涡流加强扰动有关,其中在涨落潮中间时刻,大桥两侧悬浮泥沙浓度差异最大,涨憩时刻两侧差异最小。各季节涨落潮过程中大桥东西两侧悬沙浓度的差异变化不大,但浓度差值有所不同。从多年变化来看,东海大桥建成后两侧悬沙浓度差异的年际变化不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有变细趋势,可能与大桥阻流导致流速减弱有关。【结论】潮周期内悬沙浓度在大桥背流面高于迎流面的差异分布,不随季节和年际变化,该研究对完善不同时间尺度跨海大桥对海洋沉积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桥 悬浮泥沙 GOCI 周期变化
下载PDF
南海中部上层海洋温度的短周期振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婷婷 李培良 +2 位作者 王雪竹 谭海涛 刘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6,共9页
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中部投放了3个ATLAS浮标。本文选取3个站点1998年4月13日~1999年4月8日的所有观测水层的温度数据作为研究。通过逐月功率谱分析,发现50--500m深度,温度存在全日和半日2个显著短周期的振动;利用小... 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中部投放了3个ATLAS浮标。本文选取3个站点1998年4月13日~1999年4月8日的所有观测水层的温度数据作为研究。通过逐月功率谱分析,发现50--500m深度,温度存在全日和半日2个显著短周期的振动;利用小波分析得出了温度短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特点,并结合温度跃层时空结构的分析,发现跃层深度上,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与跃层时空结构存在一致性,即在跃层核心深度上,跃层强度越大的时域内,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的振动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LAS 温跃层 全日周期 半日周期
下载PDF
基于GOCI观测数据的长江浅滩悬浮泥沙的潮周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钰 宣基亮 黄大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0-1288,共9页
利用地球静止轨道水色卫星总固体悬浮泥沙浓度(TSS)的逐时影像,对冬季长江浅滩TSS的空间形态和潮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得出的潮流、潮汐结果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长江浅滩TSS的空间分布呈现由苏北浅滩... 利用地球静止轨道水色卫星总固体悬浮泥沙浓度(TSS)的逐时影像,对冬季长江浅滩TSS的空间形态和潮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得出的潮流、潮汐结果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长江浅滩TSS的空间分布呈现由苏北浅滩向外海阶梯式递减的舌状分布形态,两条TSS锋面大致位于20和50m等深线附近;在GOCI覆盖时段内,TSS的潮周期变化显著,变化过程可分为衰减、维持、增长三个阶段,其中在衰减和增长阶段存在跳跃式剧烈变化.机制分析表明,海底地形和潮流速度主导的潮致混合在长江浅滩TSS的时空变化中起到主要作用,其中海底地形决定了TSS分布的空间形态,潮流速度大小改变引起TSS浓度的潮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浅滩 悬浮泥沙(TSS) 周期变化 混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