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长虹 武晓峰 +1 位作者 韩京成 郭瀛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3,102,共4页
为了解决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中的难点,在半机理模型——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土地利用指数替换为重金属指数;其次,重金属的选择引入了健康风险理念;第三,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的产生... 为了解决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评价中的难点,在半机理模型——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土地利用指数替换为重金属指数;其次,重金属的选择引入了健康风险理念;第三,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的产生、迁移和衰减特性,对重金属指数、径流指数和距离指数的权重系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引入潜在污染指数总量和潜在污染指数强度来进一步评价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负荷。将改进的PPI应用于国内典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某喀斯特地貌地区小流域),发现6个典型重金属废渣堆的潜在污染指数总量差别较大,而潜在污染指数强度差异不大。两个指数的信息可以互为补充,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结合这两个指数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该模型可为现阶段喀斯特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土壤 重金属 潜在污染指数
下载PDF
Kato-Katz法检测寄生虫卵效果的理论推测
2
作者 沙汝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68-69,共2页
Kato-Katz法检测寄生虫卵效果的理论推测江苏省昆山市血吸虫病防治站沙汝明Kato-Katz法已被WHO推荐为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及疗效考核方法,在国内也被正式用于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工作,然而其效果存在争议。笔者... Kato-Katz法检测寄生虫卵效果的理论推测江苏省昆山市血吸虫病防治站沙汝明Kato-Katz法已被WHO推荐为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及疗效考核方法,在国内也被正式用于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工作,然而其效果存在争议。笔者借助一些统计方法旨在对此法之效果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卵 Katz法 鞭虫卵 钩虫卵 检出率 人体寄生虫学 十二指肠钩虫 蛔虫卵 概率分布 潜在污染指数
下载PDF
江浦县双龙四村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3
作者 孙乐平 顾伯良 +3 位作者 陆曙东 吴中兴 赵贤贵 吴久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为了解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各因素相互关系,于1992年在江浦县双龙四村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吸虫病流行 江浦县 江滩型 血吸虫病防治 实验区 居民感染率 有螺框出现率 自然感染率 潜在污染指数 阳性螺
下载PDF
流域内污染负荷分布的评价模型研究--以密云县蛇鱼川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武晓峰 李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0-687,共8页
在引入欧洲学者建立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PNPI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流域状况对其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类型比对和土壤渗透性等级划分等3个重要改进,建立了一个评价流域污染负荷分布的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 在引入欧洲学者建立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PNPI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流域状况对其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类型比对和土壤渗透性等级划分等3个重要改进,建立了一个评价流域污染负荷分布的潜在污染指数模型PPI(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并在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典型的3个小流域——曹家路、黄土坎和蛇鱼川进行了初步应用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改进后的PPI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养殖场、旅游区等各种污染源对河流水质的潜在污染影响,可用其评价流域内各种污染源对河流造成的潜在污染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 潜在污染指数PPI 潜在污染影响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PPI的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婷 武晓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19-2626,共8页
提出了一种预报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的方法——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riversection 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R-PPI),并在北京市山区3个典型小流域进行应用.河流水体污染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确定重点污染... 提出了一种预报河段水体潜在污染的方法——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riversection 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R-PPI),并在北京市山区3个典型小流域进行应用.河流水体污染是我国目前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在治理工作开展前需要确定重点污染河段、区域和污染源,而基于河流水质监测的水质评价方法难以确定重点污染源.因此引入了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PNPI)法,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扩展、土地利用分类比对和土壤渗透性分级3个方面改进,得到潜在污染指数(potential pollution index,PPI),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法.通过在3个小流域的应用研究可知,该方法具有所需监测资料少、操作简单、便于确定重点污染源、综合性强等特点,可为流域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段 水质 PPI 河段潜在污染指数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时迪迪 张守红 王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1-931,共11页
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分布特征解析和等级分区是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为了弥补PNPI(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中专家评价法主观赋权的不足,引入均方差决策法,并采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分析1980—2... 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分布特征解析和等级分区是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关键.为了弥补PNPI(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ex,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中专家评价法主观赋权的不足,引入均方差决策法,并采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分析1980—2017年北京市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划分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均方差决策法根据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集的数值离散程度确定各指标权重,其结果可体现各指标权重随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特点.②1980—2017年土地利用指标、径流指标和距离指标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49、0.18、0.33,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风险相对影响较大.③受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呈西北部山区低、东南部平原区高的分布特征.④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由旱地和园地逐渐演变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地和建设用地.研究显示,非点源污染风险高低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可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降低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风险分区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模型 均方差决策法 北沙河
下载PDF
北沙河上游流域氮、磷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解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于佩丹 张守红 +3 位作者 李华林 宋卓远 叶芝菡 常国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共9页
非点源污染是全球水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氮(N)、磷(P)污染是非点源污染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析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是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以北沙河上游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综合估算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畜... 非点源污染是全球水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氮(N)、磷(P)污染是非点源污染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析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是非点源污染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以北沙河上游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综合估算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的N、P污染负荷,将其视为污染源因子指标以替代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otential Non-point Pollution Indicator,PNPI)模型中的土地利用指标,利用改进后的PNPI模型解析该流域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N、P污染风险皆呈东南部居民区高、西北部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P污染主要源自居民生活,N污染主要源自土地利用输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输出的N、P污染量最多;③N、P污染极低风险区面积占比最大,面积占比分别为59%和56%,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最小,分别为5%和3%.研究结果有望为北沙河上游流域非点源N、P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 风险分区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 输出系数法 北沙河上游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PNPI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
8
作者 郑家珂 甘容 +1 位作者 左其亭 杨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了明确流域非点源氮(N)、磷(P)营养物质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非点源关键污染源区,以伊洛河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量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生活和禽畜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负荷,借助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 为了明确流域非点源氮(N)、磷(P)营养物质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流域非点源关键污染源区,以伊洛河流域为例,采用输出系数法量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生活和禽畜养殖所产生的N、P污染负荷,借助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PNPI)模型和SWAT模型,阐述流域非点源N、P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识别N、P污染关键源区;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计算两模型模拟结果的相关性,评价改进后的PNPI模型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2020年伊洛河流域N、P非点源污染风险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均呈现出伊河、洛河两支流上游污染风险较低,中下游污染风险较高的空间分布特征,N和P的极低、低、中、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伊洛河总面积的48.85%、14.61%、9.68%、14.64%、12.22%和55.48%、8.76%、11.14%、13.25%、11.38%;土地利用输出是流域产生N、P污染的主要源头,负荷量分别为20 643.62、3 033.31 t/a,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输出的N、P负荷量最大,分别为13 000.07、1 956.44 t/a,草地输出产生的N负荷量最小,为1 322.99 t/a,居民用地产生的P负荷量最小,为113.61 t/a;改进后的PNPI模型与SWAT模型模拟的N、P污染负荷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达到0.6,表明改进后的PNPI模型适用于该研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 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 输出系数法 SWAT模型 伊洛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