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洞庭湖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晟 李涛 +2 位作者 彭重华 黄宗胜 齐增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87-2698,共12页
绿地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空间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平衡及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潜在生物多样性、形态空间格局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识别生... 绿地生态网络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空间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平衡及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潜在生物多样性、形态空间格局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识别生态源地及计算栅格单元的基本生态阻力;利用夜间灯光指数修正基本生态阻力;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构建加权评价模型,对源地的聚合度、离散度及廊道的生态连接贡献度进行评价;利用结构特征指数对综合网络、"源-汇"潜在网络及规划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源地空间分布不均衡,林地、灌丛与水域三者面积之和占源地总面积的95.9%,位于研究区中部的洞庭湖湿地生态风险较高;源地离生态网络系统中心位置越近及到其他源地的平均最小累积阻力越小,聚合及离散的优势越强;高生态质量源地周围的中、高生态质量源地分布越密集,其聚合度、离散度越高;廊道离高生态质量的源地越近,表现为生态连接贡献度越大;林地、灌丛,尤其是河道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连接作用;"源-汇"规划绿道对"源-汇"潜在生态廊道形成了良好补充,与"源-汇"潜在网络相比,综合网络的α、β、γ、ρ指数分别提高123.1%、25.8%、26.2%、74.6%;与"源-汇"规划网络相比,α、β、γ、ρ指数分别提高了190.0%、31.1%、32.5%、114.6%。本研究结果能为洞庭湖区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源-汇 潜在廊道 规划绿道 综合评价法 洞庭湖区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遗传学的滇金丝猴栖息地连接度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薛亚东 李丽 +3 位作者 李迪强 吴巩胜 周跃 吕玺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886-5893,共8页
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物种栖息地进行连接度分析,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选取滇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其栖息地进行了连... 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物种栖息地进行连接度分析,能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及可实践操作的指导。选取滇金丝猴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结合景观遗传学,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其栖息地进行了连接度和潜在扩散廊道分析。并且通过连接度的分析和制图绘制出了更为准确的种群间潜在扩散廊道,确定了受人工障碍影响的廊道及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5个亚群中,仅S3亚群内的5个猴群保持着较好的连接度,总体来说,各亚群内的连接度相对于各亚群间连接度保持的较好。除S3亚群中猴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较为理想外,其余种群间的潜在扩散廊道均受人工斑块的影响,多数廊道被人工障碍阻断,或面临即将被阻断的情况,对于滇金丝猴的扩散交流影响较大。敏感区域多集中在中南部的3个亚群间,这些敏感区域应作为景观恢复及保护区规划的重要优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遗传学 连接度 潜在廊道 栖息地 滇金丝猴
下载PDF
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栾春凤 郭欣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64,共9页
【目的】以郑州都市圈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转化矩阵对土地转化类型、程度进行分析,识别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分类,为核心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 【目的】以郑州都市圈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借助土地利用转化矩阵对土地转化类型、程度进行分析,识别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分类,为核心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对生态空间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目标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及重力模型提取潜在廊道并筛选出重要廊道,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将生态安全格局分为低、中、高3级,进而定量地判断和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类型和程度,识别出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郑州都市圈核心区土地利用冲突分布特征显著,耕地生态冲突分布较为集中,以不冲突为主;建设用地生态冲突分布较为分散,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各个市域范围的主城区中部,一般严重冲突、极严重冲突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部;在耕地建设生态综合冲突中,各冲突等级面积大小为不冲突>一般严重冲突>极严重冲突,其中耕地生态冲突占主导。②郑州都市圈核心区2000—2020年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高,分布不均衡,构成研究区生态空间的主要景观类型;耕地景观、草地景观的占比呈现部分的下降。【结论】郑州都市圈核心区的土地利用用途转变程度、规模变化强度较大,耕地冲突、建设用地冲突和综合土地利用冲突较为明显。因此,该研究对于加强国土空间各类用地的管控及生态空间提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 郑州都市圈核心区 潜在廊道 生态源地
原文传递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焦胜 李振民 +3 位作者 高青 周恺 魏春雨 何韶瑶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定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建构城市土地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水文连通性分析方法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确定案例区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将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叠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案例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景观连通性方法适用于传统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通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 水文分析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长沙望城区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网络的山水林田湖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广西左右江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史芳宁 刘世梁 +1 位作者 安毅 孙永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30-8938,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反映了自然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表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建立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上,怎样将"山水林田湖草"的理论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已成为生态保护与...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反映了自然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表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建立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上,怎样将"山水林田湖草"的理论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已成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注热点。生态网络的构建不仅可以连接破碎生境,而且能够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因此,以广西左右江流域为例,选取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和整体连通性指数(IIC,integral index of connectivity),分析潜在生态廊道的结构组成以及源地重要性,探讨研究区潜在生态网络"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生态网络识别出69条潜在生态廊道,但在研究区中部没有可利用的廊道,导致明显的南北阻隔;在51个源地斑块中,仅有3个斑块的重要性指数大于0.2,景观整体连通性较低;通过廊道景观构成的分析发现,耕地占廊道面积比例达20.28%,仅次于自然林地(74.16%),说明耕地对生态网络的构建有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廊道与道路的叠加选取9个关键生态节点和23个断裂点,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和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左右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法和建议,同时作为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能够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网络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潜在生态廊道 广西左右江
下载PDF
潜在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牛腾 岳德鹏 +3 位作者 张启斌 于强 于佳鑫 苏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175,共10页
以内蒙古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与潜在生态网络进行类比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分析潜在生态网络的关联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结合相应生态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 103条、生态节点992个。潜在生态网... 以内蒙古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与潜在生态网络进行类比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分析潜在生态网络的关联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结合相应生态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 103条、生态节点992个。潜在生态网络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因此,可将赋权网络适配到潜在生态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绿洲区潜在生态网络连通性较差,聚类特征不明显;生态节点分布较为分散且破碎,完整性偏低;潜在生态网络内部能量流动情况较为单一,不够稳定。荒漠绿洲区内生态景观破碎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整体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网络 赋权网络 生态能量流动 生态节点 潜在生态廊道
下载PDF
郑州市市区风环境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申鑫杰 赵芮 +2 位作者 何瑞珍 王琦 郭煜琛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 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市市区为例,使用1971—2018年气象观测数据、2018年建筑分布数据(OSM)和2016年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运用气象学和GIS技术结合的方法,探究潜在通风廊道,科学量化城市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首先借助WindNinja软件,对城市背景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该计算方法提高了风道定位的精度。然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DSM),结合OSM计算下垫面地表粗糙度。进一步借助ArcGIS软件,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LCP)确定城市潜在通风廊道的位置。结果表明:①郑州市近年来平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每10年下降0.26 m/s;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进入城市后受城市形态影响在京广铁路线附近以西逐渐转为东北偏东风,其中在京广快速路以东风速较高,在京广快速路以西风速较低;②金水区西部、中原区、二七区以及管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高,通风环境较差;金水区东部和惠济区的地表粗糙度较低,通风环境较好;③根据盛行风向模拟的潜在通风廊道,其共同特点是趋向于低粗糙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环境 城市形态 地表粗糙度 最小成本路径 潜在通风廊道 主导风向 郑州市
原文传递
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方法——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侍昊 鲜明睿 +2 位作者 徐雁南 薛建辉 刘海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100,共9页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确定不同连通指数对连通阈值的敏感程度,优选最稳定的连通指数划分绿地斑块的重要性等级,将具有较高重要性值的斑块作为绿地"源"和"目标";最后选用频率比方法改进耗费距离模型的成本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情景模拟城市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布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指数结合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总精度为90.35%,Kappa系数为0.86,提取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22.88%,大面积绿地斑块主要分布在滆湖的西部和太湖的北部;整体连通指数(II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200~2400m的距离范围内,其dIIC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变化值最低(0.21);在600m的距离阈值下,以dIIC值大于1%作为标准,确定竺山斑块为绿地"源"及7个主要的绿地斑块为"目标";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模拟的潜在绿色廊道的变形系数ξ值相近(1.28),其空间格局受研究尺度的影响较小。最后进一步探讨该方法体系实践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分类 连通指数优选 成本表面改进 多尺度 潜在绿色廊道 常州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厦门市城市森林潜在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德政 胡希军 丁灿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80,共5页
以ArcGIS9.3为技术平台,利用ENVI4.7对2010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生成相关的专题地图,然后利用Conefor Sensinode软件,选取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PC),对景观的连通性作现状分析,采用可能连通... 以ArcGIS9.3为技术平台,利用ENVI4.7对2010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生成相关的专题地图,然后利用Conefor Sensinode软件,选取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PC),对景观的连通性作现状分析,采用可能连通性指数dPC排序方法,提取厦门岛城市森林的10个核心斑块,最后利用最小成本路径分析构建所有以核心斑块为节点的潜在廊道,为厦门市城市森林的布局优化和景观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潜在生态廊道 景观指数 厦门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