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田刚
梁音
+1 位作者
陈效民
刘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在分析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东村水文站1967~2005年逐日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常用的6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即周伏建等(A)、章文波等(B)、吴素业(C)、史志华等(D)、Wischmeier等(E)和CREAMS(F)模型,分别计算其降雨侵蚀力大小。...
在分析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东村水文站1967~2005年逐日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常用的6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即周伏建等(A)、章文波等(B)、吴素业(C)、史志华等(D)、Wischmeier等(E)和CREAMS(F)模型,分别计算其降雨侵蚀力大小。用有效系数和相对偏差对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比较理想,在计算降雨侵蚀力时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0.97)和较低的相对偏差(0.073)。月雨量模型(A、C、E)与日雨量模型(B、D、F)相比,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和较低的相对偏差,说明月雨量模型要优于日雨量模型。从趋势系数来看,这两类模型的趋势系数均值分别为0.058和0.196,均为正值,说明39年来潋水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后者高于前者,说明用日雨量模型计算的年R值,其增加趋势高于月雨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潋
水河
流域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月雨量模型
日雨量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梁音
田刚
+2 位作者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目视解译法
模型法
潋
水河
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nnAGNPS模型在潋水河流域产水、产沙的模拟评价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硕
刘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7,共9页
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评价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利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流域尺度AnnAGNPS模型,设计了基于地形特征的cell离散方案,在多种...
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评价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利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流域尺度AnnAGNPS模型,设计了基于地形特征的cell离散方案,在多种地理数据采集和参数化的基础上,对江西兴国潋水河流域1991~2005年的径流、产沙过程进行了分布式计算机模拟.在对产水量进行径流滤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模型模拟的地表径流和产沙量进行了校正和验证.地表径流模拟结果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1.8%,确定性系数R2为0.94,产沙量模拟结果的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9.71%,确定性系数R2为0.77.表明AnnAGNPS能较好地模拟潋水流域年、月尺度的地表径流和产沙过程.地下径流模拟结果误差较大,其原因和地下径流模拟模块在潋水流域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检验.对潋水流域土壤侵蚀定量分析表明,潋水流域的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 150.29.t(km2.a)-1,属于轻度侵蚀等级,流域内侵蚀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居民地附近和公路沿线,其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
潋
水河
流域
土壤侵蚀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潋水河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娟
张世熔
+2 位作者
孙波
赵其国
肖鹏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2,共5页
采用基于GIS普通克里格法和概率克里格法分析江西潋水河流域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潋水河流域样点间表层(0~30cm)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1981年的(134 8±89 7)mg/kg降低到2002年的(131 9±97 6)mg/kg,平均降...
采用基于GIS普通克里格法和概率克里格法分析江西潋水河流域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潋水河流域样点间表层(0~30cm)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1981年的(134 8±89 7)mg/kg降低到2002年的(131 9±97 6)mg/kg,平均降低了2 15%。尽管经过近21年的生态修复,样点间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总体上下降不多,但因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实施的差异,占流域面积60 6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仅占39 37%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统计表明,1981年速效钾含量水平在50~100mg/kg,100~150mg/kg,150~200mg/kg和>200mg/kg的土壤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0 35%,75 31%,11 78%和2 56%,而2002年则相应为30 75%,49 31%,16 60%和3 31%。该流域土壤速效钾在≤100mg/kg,≤120mg/kg和>150mg/kg含量水平下的几何平均概率分别由1981年的0 453,0 566和0 327变为2002年的0 523,0 611和0 292。从贮量变化上看,21年间潋水河流域内表层土壤速效钾贮量从1981年的2 48×104t变为2002年的2 30×104t,下降了1875 3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潋
水河
流域
生态修复过程
土壤速效钾
时空变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田刚
梁音
陈效民
刘通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2007CB407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红壤中尺度流域土壤侵蚀宏观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4097116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项目"南方红壤区数字小流域的建立与侵蚀定量研究"(ISSASIP0602)资助
文摘
在分析江西兴国县潋水河流域东村水文站1967~2005年逐日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常用的6种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即周伏建等(A)、章文波等(B)、吴素业(C)、史志华等(D)、Wischmeier等(E)和CREAMS(F)模型,分别计算其降雨侵蚀力大小。用有效系数和相对偏差对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比较理想,在计算降雨侵蚀力时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0.97)和较低的相对偏差(0.073)。月雨量模型(A、C、E)与日雨量模型(B、D、F)相比,具有较高的有效系数和较低的相对偏差,说明月雨量模型要优于日雨量模型。从趋势系数来看,这两类模型的趋势系数均值分别为0.058和0.196,均为正值,说明39年来潋水河流域年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后者高于前者,说明用日雨量模型计算的年R值,其增加趋势高于月雨量模型。
关键词
潋
水河
流域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月雨量模型
日雨量模型
Keywords
Lianshui basin
Soil erosion
Rainfall erosiveness
Daily rainfall models
Monthly rainfall models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梁音
田刚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2007CB4072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项目"南方红壤区数字小流域的建立与侵蚀定量研究"(ISSASIP0602)
文摘
分析土壤侵蚀监测的尺度大小问题,认为在南方红壤区,区域尺度面积范围在500 km2以上较为合理,属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范畴。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RUSLE模型法和流域卡口站观测法3种方法应用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中尺度流域内,进行土壤侵蚀监测及对比。结果表明: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监测的2000年土壤侵蚀量最大,约是流域卡口站观测结果的6.2倍,约是模型法监测结果的1.9倍,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卡口站观测法只观测了悬移质输沙量,推移质输沙量无法观测。此外,利用模型法,不同比例尺DEM对监测结果影响很大,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微度级别上。在分析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土壤侵蚀宏观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侵蚀宏观监测
目视解译法
模型法
潋
水河
流域
Keywords
soil erosion maem-monitoring
visual interpretation
soil erosion model method
Lianshui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X83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nnAGNPS模型在潋水河流域产水、产沙的模拟评价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硕
刘磊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527)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K200800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C34B05)
文摘
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评价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利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流域尺度AnnAGNPS模型,设计了基于地形特征的cell离散方案,在多种地理数据采集和参数化的基础上,对江西兴国潋水河流域1991~2005年的径流、产沙过程进行了分布式计算机模拟.在对产水量进行径流滤波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模型模拟的地表径流和产沙量进行了校正和验证.地表径流模拟结果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1.8%,确定性系数R2为0.94,产沙量模拟结果的多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9.71%,确定性系数R2为0.77.表明AnnAGNPS能较好地模拟潋水流域年、月尺度的地表径流和产沙过程.地下径流模拟结果误差较大,其原因和地下径流模拟模块在潋水流域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检验.对潋水流域土壤侵蚀定量分析表明,潋水流域的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 150.29.t(km2.a)-1,属于轻度侵蚀等级,流域内侵蚀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居民地附近和公路沿线,其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
潋
水河
流域
土壤侵蚀
计算机模拟
Keywords
AnnAGNPS
Lianshui River watershed
soil erosion
computer simulation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潋水河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娟
张世熔
孙波
赵其国
肖鹏飞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2,共5页
基金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ISSASIP110)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1)
文摘
采用基于GIS普通克里格法和概率克里格法分析江西潋水河流域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潋水河流域样点间表层(0~30cm)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1981年的(134 8±89 7)mg/kg降低到2002年的(131 9±97 6)mg/kg,平均降低了2 15%。尽管经过近21年的生态修复,样点间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总体上下降不多,但因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实施的差异,占流域面积60 6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仅占39 37%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统计表明,1981年速效钾含量水平在50~100mg/kg,100~150mg/kg,150~200mg/kg和>200mg/kg的土壤分别占流域面积的10 35%,75 31%,11 78%和2 56%,而2002年则相应为30 75%,49 31%,16 60%和3 31%。该流域土壤速效钾在≤100mg/kg,≤120mg/kg和>150mg/kg含量水平下的几何平均概率分别由1981年的0 453,0 566和0 327变为2002年的0 523,0 611和0 292。从贮量变化上看,21年间潋水河流域内表层土壤速效钾贮量从1981年的2 48×104t变为2002年的2 30×104t,下降了1875 35t。
关键词
潋
水河
流域
生态修复过程
土壤速效钾
时空变异
Keywords
available potassium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rdinary kriging
probability kriging
restorage ecosystem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在潋水河流域的对比研究
田刚
梁音
陈效民
刘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监测方法对土壤侵蚀监测结果的影响——以江西省潋水河流域为例
梁音
田刚
潘贤章
史德明
杨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AnnAGNPS模型在潋水河流域产水、产沙的模拟评价
李硕
刘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原文传递
4
潋水河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
李娟
张世熔
孙波
赵其国
肖鹏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