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84,共15页
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随着产业链供应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并逐渐形成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格局。针对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容边界与... 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随着产业链供应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并逐渐形成社会经济的新发展格局。针对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容边界与核心范畴,厘清现阶段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的本源,明确区分演进过程和演进形态识别模式。进一步梳理出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赋能策略的核心要素,以取得把控全球价值链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内涵逻辑 演进形态 赋能策略
下载PDF
“非洲学”的演进形态及其中国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鸿武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63,共23页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研究活动由西方扩展到全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领域。当代中国的非洲研究肇始并建基于20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后与非洲交往的需要,推进于中非交往合作快速发展面临挑战的广泛知识需求。目前,中国非洲学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与基本路径,应该是在秉承中华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深入观察和综合把握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民族实践,形成可以说明、解释和指导这一民族实践的原创性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并在学科建设的一些基础领域做出持续的努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而又融通中外的"中国非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与国别政治 非洲学 学科内涵 演进形态 中国路径
原文传递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形态与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怀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33,共8页
自然垄断理论有其自身的演进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浪潮中,当代自然垄断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推动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不过,以往的自然垄断理论已经落后于自然垄断产... 自然垄断理论有其自身的演进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浪潮中,当代自然垄断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推动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不过,以往的自然垄断理论已经落后于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现实。笔者在对自然垄断理论形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展示了自然垄断理论研究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应当说,这一研究成果同自然垄断产业发展的现实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垄断理论 演进形态 规模经济 网络经济效益
下载PDF
警务体系能力:内涵、演进形态与实现机制
4
作者 伏佩宣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警务体系能力是公安机关体系化的作战能力,它是各警种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作战能力,而不是各警种单项作战能力的简单相加。按照警务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演进规律,警务体系能力的演进形态主要包括基于科层制背景下的警务体... 警务体系能力是公安机关体系化的作战能力,它是各警种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作战能力,而不是各警种单项作战能力的简单相加。按照警务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演进规律,警务体系能力的演进形态主要包括基于科层制背景下的警务体系能力、基于技术实体的警务体系能力和基于技术理念的警务体系能力。警务体系能力的实现机制是在技术能力与制度能力的双向驱动下,各警种作战能力达到有机融合,进而实现警务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务体系能力 演进形态 实现机制
下载PDF
国家问责视阈下英国教师伦理自主: 演进形态、发展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萃萃 王连喜 刘惊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4,共10页
英国教师伦理自主经历了“充分的”自主、“被管制型”自主及“赋权增能型”自主三个阶段,根据教师伦理自主权的发展轨迹,可以窥探到其与国家问责同质依存和异质抗御的张力存在。为了缓解张力,英国政府在理念维度上进行“简政放权”,赋... 英国教师伦理自主经历了“充分的”自主、“被管制型”自主及“赋权增能型”自主三个阶段,根据教师伦理自主权的发展轨迹,可以窥探到其与国家问责同质依存和异质抗御的张力存在。为了缓解张力,英国政府在理念维度上进行“简政放权”,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在制度维度上由“软约束”转变为“硬约束”,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制度化;在技术维度上实施政府“远程问责”,对教师实行隐性管理;在组织维度上“吸纳优秀教师”构建多元问责主体的治理网络,提升教师的伦理自主权。我国教师伦理自主发展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从建立赋权型政府入手,通过把握好问责惩戒力度,建立教师伦理自主发展的正向激励模式,构建包括教师专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问责制度等措施,以保障国家问责视阈下教师伦理自主权发展的适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问责 教师伦理自主 演进形态 发展策略
下载PDF
论档案事业的演进形态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辛酉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17,共7页
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规模,构成档案事业。档案事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体制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文章梳理和总结了档案事业由钳制到科学管理意义、由事务性到文化性、由"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演进形态。认为档... 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规模,构成档案事业。档案事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体制下呈现不同的形态。文章梳理和总结了档案事业由钳制到科学管理意义、由事务性到文化性、由"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演进形态。认为档案事业的演进形态总体呈现由"内向"到"外向"、由"人治"到"法治"的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工作 档案事业 演进形态
下载PDF
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构成及演进形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凯歌 王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42-44,59,共4页
学术规范意识是研究生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对科研行为进行自觉规范的意识,是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和经验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历经"发生—成长—成熟—自觉—自由"五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体系完... 学术规范意识是研究生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对科研行为进行自觉规范的意识,是知识系统、认知系统和经验系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历经"发生—成长—成熟—自觉—自由"五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体系完整和内容全面的学术规范认识,为研究生顺利开展学术研究和进行知识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规范意识 构成 演进形态
下载PDF
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演进形态与制度构建图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晋祎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制度"是贯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关键词,制度文明是最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持续性、深刻性影响的文明,制度竞争是国家之间最为根本的竞争。在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性支撑... "制度"是贯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关键词,制度文明是最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持续性、深刻性影响的文明,制度竞争是国家之间最为根本的竞争。在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性支撑和方向性指导。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位",与人民利益最直接、最相关的领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在社会建设进行了持续探索并呈现出了前后相继的四种表现形态,即覆盖范围较广、质量水平较低;建设内容分散、地位相对附属;框架基本确立、地位相对独立;体系日臻完善、地位尤为凸显。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民生建设为主要内容和以社会治理为重要支撑的双向互动格局,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突显出了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和破解难题,我们党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制度安排,形成了以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体系图景,明确了制度建设重点和方向,层次分明,主线明晰,必将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演进形态 制度构建
下载PDF
财富演进形态的实践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继武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7,共8页
目前有学者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但由于没有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分析论证,因此,对财富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各形态的本质归属解释得难以到位,缺少哲学理论底蕴。人们的财富本质定位不但因人们从事不同实践形... 目前有学者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但由于没有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分析论证,因此,对财富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各形态的本质归属解释得难以到位,缺少哲学理论底蕴。人们的财富本质定位不但因人们从事不同实践形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即使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本质定位,也会因生产实践各产业形式的演化不同,而其本质定位有所不同。本文用生产实践解释了这种财富本质定位的转换过程,启示人们对财富观念一定要辩证地看,切忌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演进形态 实践定位
原文传递
综合能源服务的演进形态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封红丽 《电器工业》 2020年第11期48-50,共3页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提出已近三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业务的推进仍十分艰难,用业内人士的话简单概括就是“谈论技术多、关注用户少;示范项目多,实际落地少;厂家参与多、客户参与少;业务开展门槛高”。针对不同阵营,也存在各自的问题。
关键词 客户参与 示范项目 演进形态 业务开展 综合能源服务 近三年
下载PDF
网络组织的演进形态及其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
11
作者 秦志林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4-27,共4页
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网络组织,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在分析网络组织演进形态及其原因和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的经营运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网络组织 演进形态 中国企业 经营管理 企业集团 虚拟企业生产网络 信息技术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演进形态和着力点
12
作者 钟荣丙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9-173,共5页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演进形态,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在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二者的演进着力点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演进形态,在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在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二者的演进着力点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作用主要在于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营销理念,文化传承的路径在于文化元素、文化品质、文化精神的传承。文化驱动和传承应通过依靠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完善现代化管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等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发展 演进形态 企业技术创新 文化驱动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文明演进形态与终极神性的东西方差异
13
作者 钟国发 《当代宗教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22-27,共6页
西方学者很容易注意到,中国古代文明有一种明显的特征。按照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说法,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连续性的文明,它是以一种联系性的宇宙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把自己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形态的看法概括为五点,大意是。
关键词 文明演进形态 终极神性 中国 文明起源 破裂性形态
全文增补中
财富本质定位的哲学基础与财富演进形态的实践定位
14
作者 李继武 《理论建设》 2012年第1期49-58,共10页
学术界目前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货币形态"、"创造财富的东西"、"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描述为... 学术界目前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的发展归纳为四次转变形态,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货币形态"、"创造财富的东西"、"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将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概念描述为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固然有新意,但学界的论者在阐述财富这四个阶段或四种形态时,没有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分析论证,因此,对财富概念的演进历程和各形态的本质归属解释得难以到位,缺少哲学理论底蕴。本质实际是由人们社会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本质内涵的这种规定,是理解财富演进形态的本质定位的哲学理论基础。人们的财富本质定位不但因人们从事不同实践形式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即使经济学意义上的财富本质定位,也会因生产实践各产业形式的演化不同,而对财富的本质定位也会不同。因此,人们对财富观念一定要辩证地看,切忌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本质定位 哲学基础 财富演进形态 实践定位
下载PDF
城市化: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15
作者 李一 《理论与现代化》 2000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运作机理 演进形态 中国
全文增补中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审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经典话语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5,共15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社会形态 社会演进形态 社会轴心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