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央视春晚舞蹈三十年(1983—2013)演艺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胡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年,作为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走进了国人的艺术审美视野,在历经三十年的连续播出中推出了大量观众喜爱的舞蹈作品。正是由于春晚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数量繁多、影响力深广,才形成了中国舞蹈发展...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年,作为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走进了国人的艺术审美视野,在历经三十年的连续播出中推出了大量观众喜爱的舞蹈作品。正是由于春晚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数量繁多、影响力深广,才形成了中国舞蹈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研究视点。本论文正是从春晚舞蹈的演艺形态切入,一方面对三十年的春晚舞蹈作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另一方面对其舞作的演艺形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晚舞蹈 演艺形态 歌舞 多媒体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红色经典舞蹈作品演艺形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红色经典"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流传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涉猎的艺术门类众多、表现的形式多样及创作的数量繁多,因此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研究视点。本文从演艺形态的视角切入,一方... "红色经典"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为流传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涉猎的艺术门类众多、表现的形式多样及创作的数量繁多,因此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研究视点。本文从演艺形态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对新中国舞蹈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红色经典舞蹈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另一方面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一定的演艺形态分析。基于新中国舞蹈史上红色经典舞蹈创作的两个历史高峰,笔者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把前后两个时期划分为两种演艺形态,即"舞剧类型的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题材的舞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演艺形态 舞剧类型的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题材的舞剧
原文传递
开放与共筑“空的空间”——演艺空间的非演艺形态的融合
3
作者 石俊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37-39,共3页
当下城市的很多博物馆、咖啡馆、商场被打造成了新演艺空间,而原有的演艺空间则往往只有“四小时”以内的开放时间,只有华灯初上后的短暂热闹,有些城市和不太热门的剧院甚至只有周末才打开大门,开启舞台灯光。如何让我们的演艺空间成为... 当下城市的很多博物馆、咖啡馆、商场被打造成了新演艺空间,而原有的演艺空间则往往只有“四小时”以内的开放时间,只有华灯初上后的短暂热闹,有些城市和不太热门的剧院甚至只有周末才打开大门,开启舞台灯光。如何让我们的演艺空间成为全天候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这样的开放对于我们的城市和演艺空间本身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空间 演艺空间 舞台灯光 咖啡馆 演艺形态 博物馆 空的空间 意义与价值
下载PDF
新媒体演出艺术创作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新 《演艺科技》 2014年第6期23-34,共12页
探讨新技术在演艺观念、演艺形态、演艺语汇、交互体验等方面带给演出艺术的变化,介绍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的作品:新媒体舞蹈诗《文明·图腾》、《极境》、《爱情书简》等。
关键词 新媒体 演艺观念 演艺形态 演艺语汇 交互体验
下载PDF
戏剧形式这种手段——田沁鑫戏剧表现方式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春双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7-83,共7页
现代戏剧的剧场性逐渐加强,剧场性实质上是强调戏剧的综合性,戏剧是各种艺术类型综合于一体的整体叙事。田沁鑫构思戏剧作品,会首先找到一个适当的形式,然后用这个形式所赋予的新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整部作品。此之所谓适当的形式,包括现... 现代戏剧的剧场性逐渐加强,剧场性实质上是强调戏剧的综合性,戏剧是各种艺术类型综合于一体的整体叙事。田沁鑫构思戏剧作品,会首先找到一个适当的形式,然后用这个形式所赋予的新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整部作品。此之所谓适当的形式,包括现代的时空方式、传统的演艺形态、参与叙事的舞台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形式 剧场性 整体叙事 时空方式 演艺形态 参与叙事的舞台美术
原文传递
都市演艺新生态的形成与现状思考——以“演艺新空间”亚洲大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梦玲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2020年8月,随着环境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亚洲大厦成功首演,这幢原本位于上海黄浦区的普通办公大楼以“演艺新空间”标杆的身份迅速蹿红。一幢楼里平均每天有超过10场类型不同的演出上演,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制作公司和消费热情惊人的... 2020年8月,随着环境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亚洲大厦成功首演,这幢原本位于上海黄浦区的普通办公大楼以“演艺新空间”标杆的身份迅速蹿红。一幢楼里平均每天有超过10场类型不同的演出上演,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制作公司和消费热情惊人的巨量粉丝。本文对亚洲大厦及其内部新空间作品的突出特征进行简要概括,通过与“文化菱形”理论对话梳理亚洲大厦引发关注的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与文化/艺术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新空间演艺作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都市消费的新趋势进行深入讨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大厦 演艺形态 演艺新空间 演艺聚集区 文化菱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