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演故事,不要讲故事——由新编评剧《东垣大医》想到的
1
作者 贾吉庆 《大舞台》 2024年第4期9-10,共2页
疫情期间,石家庄市评剧一团的团长张志辉找到我说:主席,我团想排一台新戏。我说好啊,剧团排戏天经地义,剧团要发展,不能老演老戏,老演老戏观众会烦的,准备排什么戏?他说计划排我们正定的著名中医李杲,但心里没底儿,所以想来听听我的意... 疫情期间,石家庄市评剧一团的团长张志辉找到我说:主席,我团想排一台新戏。我说好啊,剧团排戏天经地义,剧团要发展,不能老演老戏,老演老戏观众会烦的,准备排什么戏?他说计划排我们正定的著名中医李杲,但心里没底儿,所以想来听听我的意见。我听完他的话,立刻拍手称赞!我说这个选题真好,应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剧 故事 剧团 故事 石家庄市
原文传递
演事与题画:诗曲交侵下的组词类型及其形成 被引量:4
2
作者 叶晔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9,201,202,共14页
唐宋联章词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受到同时代已成熟的诗歌联章体制的影响;其"缘题立类"的创作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词调本意的"关键词"批评,与基于同调联章的"结构"批评,两种创作思想的合力结果。与普通联章... 唐宋联章词的出现及其基本特征,受到同时代已成熟的诗歌联章体制的影响;其"缘题立类"的创作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词调本意的"关键词"批评,与基于同调联章的"结构"批评,两种创作思想的合力结果。与普通联章词的平稳发展不同,北宋曲乐组词与南宋异调组词的代兴,基本上伴随着曲词转移、歌词式微、律词渐兴的两宋词发展轨迹。在这一从音乐文学转向案头文学的关键时候,两宋组词中的咏史、题画题材,不再只是两种自成特色的词类型,也反映了从艺人"咏"词到文人"题"词在创作及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李纲的咏史八首,作为现存最早的文人异调组词,放在"演故事"与"题图画"的词类视野下考察,自有其超出咏史词、爱国词之外的丰富文本内涵及词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曲交侵 缘题立类 故事 题画词 异调组词
原文传递
“故事教学”筑就精彩英语课堂
3
作者 张婷 《基础教育论坛》 2011年第12期35-36,共2页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外补课只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缺失.身为一名英语教师,常常抱怨这样的问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不像语文数学那么重视,学生总是说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外补课只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缺失.身为一名英语教师,常常抱怨这样的问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不像语文数学那么重视,学生总是说单词难背,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这些都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要转变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本文提倡课堂教学以故事为主线,从听、说、读、写、演、教六个方面,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为例,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故事 故事 故事 故事
下载PDF
河南新县地灯戏艺术特色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波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76,共2页
地灯戏,又称“地摊戏”“地灯溜子”等,是流行在大别山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该剧种通常为一丑、一旦,或者是一丑、一旦、一生进行表演的“二小戏”“三小戏”演出形式,在锣鼓伴奏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插科打诨、逗乐演故事。地灯戏在鄂... 地灯戏,又称“地摊戏”“地灯溜子”等,是流行在大别山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该剧种通常为一丑、一旦,或者是一丑、一旦、一生进行表演的“二小戏”“三小戏”演出形式,在锣鼓伴奏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插科打诨、逗乐演故事。地灯戏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区域,尤其是在河南新县、光山县一直十分兴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地灯戏常在婚丧节庆中表演。2015年,新县地灯戏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戏 出形式 三小戏 歌舞小戏 插科打诨 地摊戏 故事 光山县
原文传递
全家一起演故事
5
作者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 2019年第9期43-47,共5页
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三年级四班的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开展亲子共读。全家人一起表演民间故事,趣事多,体验多,收获多。小伙子和老财主朱思瑞我表演的故事是《金马驹和火龙衣》。故事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如何用他那能说会道的嘴和灵活的脑袋,... 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三年级四班的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开展亲子共读。全家人一起表演民间故事,趣事多,体验多,收获多。小伙子和老财主朱思瑞我表演的故事是《金马驹和火龙衣》。故事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如何用他那能说会道的嘴和灵活的脑袋,惩治一个爱财如命的老财主。表演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道具:金马驹、火龙衣、银子、狐皮大衣等。我扮演的是小伙子,爸爸扮演的是老财主。我们绘声绘色地对话,还用准备好的道具,把故事表演得活灵活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共读 故事 民间故事 道具 绘声绘色 小学三年级 故事 火龙
原文传递
不断提升塑造人物能力是演员的第一要务--我饰演《浴血罗汉尖》中“王少勇”角色的体会
6
作者 何世平 《黄梅戏艺术》 2022年第1期90-91,共2页
其实,当下中国戏曲界有一个问题始终争论不休,这就是,戏曲的功能是什么?一种观点是演故事,一种观点是演人物。“演故事”和“演人物”都是戏曲的功能,只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人物形象也出不来;没有生动的... 其实,当下中国戏曲界有一个问题始终争论不休,这就是,戏曲的功能是什么?一种观点是演故事,一种观点是演人物。“演故事”和“演人物”都是戏曲的功能,只是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人物形象也出不来;没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再好的故事也平淡若水。每一个好的人物形象都需要建立在好的故事之上,好的人物形象能让故事更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第一要务 不断提升 塑造人物 故事
原文传递
陇南人为什么“演故事”?--武都山区农民演戏活动的音乐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惠琴 李彦荣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本文对陇南民间小戏从"演故事"到地方剧种"高山剧"的演变过程进行详细疏理,通过对陇南乡村中的农民们如何演故事的分析,认为当地人演故事表面上是以"神灵"名义,是借助"国家"力量,但其实质目的... 本文对陇南民间小戏从"演故事"到地方剧种"高山剧"的演变过程进行详细疏理,通过对陇南乡村中的农民们如何演故事的分析,认为当地人演故事表面上是以"神灵"名义,是借助"国家"力量,但其实质目的却只是为了"表达"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故事 高山剧 戏心理 自我表达
原文传递
千戏千面——从王国维“歌舞戏、滑稽戏”看戏曲小戏的分类可能
8
作者 刘艳卉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认为戏曲必须"歌舞"来"演故事",让业界和研究者专注于歌舞,过于强调歌舞在"演故事"中的作用,这忽略了如京剧《连升店》、川剧《铁笼山》这样的剧本,也给戏曲的发展带来诸多困惑,比如音乐和程式化动作即... 认为戏曲必须"歌舞"来"演故事",让业界和研究者专注于歌舞,过于强调歌舞在"演故事"中的作用,这忽略了如京剧《连升店》、川剧《铁笼山》这样的剧本,也给戏曲的发展带来诸多困惑,比如音乐和程式化动作即是待解而难解的两大难题。如果我们将现存戏曲小戏形态进行分类,则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 故事 戏曲小戏 分类
原文传递
《家乡的小吃》教学案例点评摘登
9
《中国美术教育》 2020年第6期78-84,共7页
点评一(陈洁安徽省芜湖市建设路小学)1.可取之处本课教学呈现了丰富的家乡小吃,通过“品味道,看形色”“赏花馍,品寓意”“听声音,忆情怀”“看故事,找不同”等四个环节研究了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五种代表性小吃。教师通过看视频、亲口尝... 点评一(陈洁安徽省芜湖市建设路小学)1.可取之处本课教学呈现了丰富的家乡小吃,通过“品味道,看形色”“赏花馍,品寓意”“听声音,忆情怀”“看故事,找不同”等四个环节研究了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五种代表性小吃。教师通过看视频、亲口尝、听声音、演故事、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准格尔旗 安徽省芜湖市 可取之处 教学呈现 案例点评 四个环节 小吃 故事
原文传递
从“歌”向“舞”——从梁社乾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京剧海外传播的重心转移
10
作者 郭超 《戏曲研究》 2019年第2期310-324,共15页
20世纪初,王国维在其《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咏故事,而不被之歌舞,非戏曲也……虽合歌舞,而不演故事,亦非戏曲也",其中将戏曲搬演概括为"歌""舞"两个维度。①后世学人多以此... 20世纪初,王国维在其《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咏故事,而不被之歌舞,非戏曲也……虽合歌舞,而不演故事,亦非戏曲也",其中将戏曲搬演概括为"歌""舞"两个维度。①后世学人多以此为基础,对王氏之说法或增或减,然其主旨大抵不出“歌”“舞”两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考原 海外传播 重心转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梁社乾 王国维 故事 歌舞
原文传递
戏曲现代化:理论、现象与途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伟品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5,共11页
受西方戏剧文化冲击而开始的"戏曲现代化",在1949年以后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运动。理论上张庚发表"剧诗说",主张创作过程中"文学性前置",成为戏曲理论主流。2004年至2008年,吕效平教授对"现代戏曲&qu... 受西方戏剧文化冲击而开始的"戏曲现代化",在1949年以后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运动。理论上张庚发表"剧诗说",主张创作过程中"文学性前置",成为戏曲理论主流。2004年至2008年,吕效平教授对"现代戏曲"作出系统阐述,认为"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文体已然形成。同时,一些现象表明,对"现代戏曲"存在状态的认知严重冲突,新编戏舞台生命力弱、作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被"弱化、淡化"。未来,戏曲现代化道路不应人为干预剧种发展进程,不能脱离现有基础。明确戏曲自身属性以及与戏剧的边界,合乎自身目的地追求舞台形态稳定。维护"戏曲"民族性特征,让"故事"重新直面"歌舞",是实现戏曲现代化的真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 剧诗说 现代戏曲 文学性 歌舞故事
原文传递
“多源综合”和“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周贻白中国戏曲史研究中的综合艺术观念
12
作者 陈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综合艺术观念是贯穿周贻白戏曲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周贻白认为中国戏曲起源自歌、舞、乐、优四个基本元素,随后他又将杂技和武术纳入到组成戏曲的元素之中。戏曲的多源综合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演员的表演实则是综合其它艺术门类成为戏... 综合艺术观念是贯穿周贻白戏曲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周贻白认为中国戏曲起源自歌、舞、乐、优四个基本元素,随后他又将杂技和武术纳入到组成戏曲的元素之中。戏曲的多源综合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演员的表演实则是综合其它艺术门类成为戏曲这项艺术的枢纽。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是为表演服务的,它和歌、舞、杂技等都以表演为中心综合成为统一的戏曲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贻白 综合艺术观念 多源综合 中心 故事
下载PDF
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对戏曲特征的一种看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龚和德 《文艺研究》 1987年第4期44-48,共5页
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的戏剧,它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这些不同的戏剧样式,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这是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基础。戏剧样式不会到此为止,还可能有新的样式创造出来,但已... 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之一的戏剧,它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这些不同的戏剧样式,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这是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基础。戏剧样式不会到此为止,还可能有新的样式创造出来,但已有的基本样式,大概会长期存在下去。戏曲是中国人民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艺术特征 动态结构 新兴剧种 以歌舞故事 戏剧文化 虚拟性 三个层次 开放系统 根本特征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戏曲“演事”理论的发展
14
作者 刘二永 梁晓萍 《艺术学界》 2023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搬演故事是戏曲表演的重要任务。元、明时期,戏曲理论家虽对此有所体认,但整体来看成果较少。清中后期,随着演剧艺术的发展以及剧论家们对戏曲叙事体认的深入,戏曲表演批评中出现了演剧实录选集以及类似文本批评的评点、剧品等新批评形... 搬演故事是戏曲表演的重要任务。元、明时期,戏曲理论家虽对此有所体认,但整体来看成果较少。清中后期,随着演剧艺术的发展以及剧论家们对戏曲叙事体认的深入,戏曲表演批评中出现了演剧实录选集以及类似文本批评的评点、剧品等新批评形态,新批评形态表现出对具体演剧的关注热情,突出“演事”批评视角,由此推动了戏曲“演事”理论内涵的发展。从中可见,剧论家们不仅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具体故事情景中人物之“态”的把握进行了深入体认,还从“唱”与“演”两方面对此做了“法”的指导,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的舞台塑造角色的思路,体现了戏曲“演事”理论的成熟,反映出在古代戏曲发展的晚期,戏曲批评回归到表演本位的同时抓住了“演事”的核心,最终实现了对戏曲表演本质的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理论 事” 故事
原文传递
歌舞中的中国故事:当代红色音乐剧的探索与表达
15
作者 王梓庭 《音乐爱好者》 2023年第6期58-62,共5页
在“以歌舞演故事”的众多戏剧种类中,音乐剧以其直观的艺术表达,唱段、台词、舞蹈与表演相并重的呈现方式,带给观众丰富的视听体验,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这之中尤以年轻观众居多。
关键词 音乐剧 呈现方式 舞蹈与表 视听体验 以歌舞故事 艺术表达 年轻观众 台词
下载PDF
从润腔“带喊儿”看河南大平调唱腔特色
16
作者 张锋锋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91,共2页
从戏曲艺术的整体建构而言,不管是“唱、念、做、打”还是“谓以歌舞演故事”,“唱”都处于突出的地位。作为戏曲音乐的主体,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区分剧种最为凸显的标识,剧种的韵味也多凝聚于此。“戏以曲兴”是较为普遍... 从戏曲艺术的整体建构而言,不管是“唱、念、做、打”还是“谓以歌舞演故事”,“唱”都处于突出的地位。作为戏曲音乐的主体,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区分剧种最为凸显的标识,剧种的韵味也多凝聚于此。“戏以曲兴”是较为普遍的对戏曲本体的认知,剧种的个性尤为体现在唱腔方面,音乐设计得好不好很重要,唱得好、处理得好同等重要,可以说唱腔特色是剧种发展之根本,对戏曲的发展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腔特色 大平调 戏曲音乐 戏曲本体 塑造人物形象 润腔 整体建构 以歌舞故事
原文传递
“新歌舞”的新境界 论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中的歌舞表演
17
作者 杨晓乐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69,共2页
王国维对戏曲有一个简单概括的总结——“以歌舞演故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这个说法未必严谨。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成熟戏曲剧种的歌舞已经程式化了。比如,执一个马鞭便代表你已经骑在了马上,可以做各种骑马的动作。程式化的... 王国维对戏曲有一个简单概括的总结——“以歌舞演故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这个说法未必严谨。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成熟戏曲剧种的歌舞已经程式化了。比如,执一个马鞭便代表你已经骑在了马上,可以做各种骑马的动作。程式化的特点是虚拟性和固定化,即不需要实物的表演,表现某一类事物或人物及情感的方式是固定的。但传统戏曲很多是表现过去生活的,程式就有了局限,很多现代的生活就无法表现或表现得不好。于是,戏曲人就想了很多办法来较好地表现现代生活,导演张曼君就提出了戏曲的“新歌舞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传统戏曲 戏曲剧种 张曼君 歌舞表 歌舞叙事 以歌舞故事 程式化
原文传递
戏曲现代化与张曼君的“新歌舞演故事”——以宁夏秦腔三部曲为例
18
作者 王淼 《中华艺术论丛》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21世纪以来,张曼君导演以“新歌舞演故事”“三民主义”和“退一进二”为理论主张,在理论探索和舞台实践两个维度为中国戏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新歌舞演故事”不仅接续了古典戏曲的审美传统和表现形式,更为戏曲现代化回归戏... 21世纪以来,张曼君导演以“新歌舞演故事”“三民主义”和“退一进二”为理论主张,在理论探索和舞台实践两个维度为中国戏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新歌舞演故事”不仅接续了古典戏曲的审美传统和表现形式,更为戏曲现代化回归戏曲本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导演理论体系的建构围绕诗化意境的追求、戏曲文学的遵循、戏曲化的核心而展开,以人学戏剧追求为根本,灌入现代意识。其丰富的戏剧实践进一步确立和实现了从角儿制到导演制的核心地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曼君 戏曲现代化 新歌舞故事 宁夏秦腔三部曲 王贵与李香香
原文传递
浅析戏曲的“歌舞演故事”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建刚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0,共4页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歌舞故事 艺术样式 艺术 舞台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