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拉特史诗《江格尔》及其音乐研究(一)
1
作者 哈斯巴特尔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 《江格尔》作为卫拉特蒙古的标志性英雄史诗,其流传地域涵盖了天山南北广阔的高山草原以及远至伏尔加河流域,这一口头传统已绵延近千年之久,不仅在我国三大史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中华多民族口头叙事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部史诗以口头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是一种融合多种艺术表达手段的综合载体,其表演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伴有音乐歌唱的演绎方式和无伴唱的朗诵讲述。在《江格尔》史诗的现场表演中,音乐元素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涵盖了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乐器演奏到人声与器乐的和谐互动、曲调结构的独特设计以及唱词与固定程式韵律的紧密结合等各个方面。本课题通过对史诗艺人“江格尔奇”群体进行深入田野调查,旨在揭示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及其对史诗内涵及演唱传统的深刻理解,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系统学习和继承史诗传统来维系史诗风格的延续性这一系列理论问题。同时,对《江格尔》史诗所特有的音乐曲调及其音乐形态进行了音乐学分析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江格尔》 史诗风格 演唱传统 曲调与分析
下载PDF
侗族大歌的演唱传统与地域认同 被引量:5
2
作者 曾雪飞 罗晓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6-61,共6页
"侗族大歌"是音乐学者对侗族南部方言区传统音乐"嘎老"一词的翻译,因"嘎老"的多声部特征,人们逐渐将"侗族大歌"所指内涵等同于"侗族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内涵可分为... "侗族大歌"是音乐学者对侗族南部方言区传统音乐"嘎老"一词的翻译,因"嘎老"的多声部特征,人们逐渐将"侗族大歌"所指内涵等同于"侗族多声部音乐"。"侗族大歌"的内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等同于"侗族多声部音乐",狭义等同于"嘎老"。南部侗人通过"嘎老"集体对歌的交友方式,不断深化同一村寨同一婚姻集团青年男女的感情,进而巩固当地的婚姻圈。"款内"不同村寨通过"吃相思"中"嘎老"群体演唱,使南部侗人将交际圈扩展到婚姻圈之外,强化地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演唱传统 地域认同
下载PDF
口头诗学视角下的维吾尔族达斯坦演唱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吐孙阿依吐拉克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2,54,共9页
本文围绕维吾尔族民间叙事传统"达斯坦"的田野调查材料,从表演语境出发,分析其演唱人群体"达斯坦奇"的演唱特点。基于达斯坦的演唱,或依循口头传统规则,或基于书面文本范式,指出达斯坦民间艺人的演唱可分为纯凭记... 本文围绕维吾尔族民间叙事传统"达斯坦"的田野调查材料,从表演语境出发,分析其演唱人群体"达斯坦奇"的演唱特点。基于达斯坦的演唱,或依循口头传统规则,或基于书面文本范式,指出达斯坦民间艺人的演唱可分为纯凭记忆的创编性演唱和念诵文字抄本的定型演唱。虽然有些艺人不能归为"创造型"歌手,但"复述型"歌手也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正是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演唱方式与受众积极互动,让达斯坦口头叙事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使这宗濒危的口头艺术与时代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达斯坦 达斯坦奇 口头诗学 演唱传统
原文传递
听众与传统——哈萨克民间达斯坦与鄂尔多斯史诗文本体现出的两种走向
4
作者 海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3期54-58,共5页
哈萨克民间达斯坦与鄂尔多斯史诗的文本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但在其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又存在相似性,这种潜藏在文本深处的相似性透露出他们曾经拥有相同的文学传统。单从文本出发,在阿肯手里的哈萨克民间达斯坦更偏向于取悦观众... 哈萨克民间达斯坦与鄂尔多斯史诗的文本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但在其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又存在相似性,这种潜藏在文本深处的相似性透露出他们曾经拥有相同的文学传统。单从文本出发,在阿肯手里的哈萨克民间达斯坦更偏向于取悦观众,无论是复杂的叙事结构还是高明的艺术手法,都服务于弹唱者,以便牢牢吸引住观众。鄂尔多斯史诗则完全将自己局限在程式之中,史诗的演唱者并不在乎观众的感觉,而是将演唱的重心放在了表达每一个母题的核心意义上,这种观念仿佛传统一般,使鄂尔多斯史诗或者东蒙古诸部史诗在漫长的历史时间内保持了基本情节结构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民间达斯坦 鄂尔多斯史诗 文本 叙事诗听众 演唱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