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滑坡灾害运动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德光 吴瑞安 +4 位作者 马德芹 郭长宝 王炀 倪嘉伟 李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5-2197,共13页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以半成岩为主,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在高陡斜坡中常发生浅层蠕滑变形,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后可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四川省泸定县海子坪环环村滑坡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潜在失稳...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以半成岩为主,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在高陡斜坡中常发生浅层蠕滑变形,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后可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四川省泸定县海子坪环环村滑坡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潜在失稳模式和滑坡-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环村滑坡主要发育于昔格达组内,以深度3~5 m的浅层变形为主,整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滑坡平面上分为强变形区(A区)和弱变形区(B区),体积分别约为5.5×10^(4) m^(3)、5.8×10^(4) m^(3),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存在仅有A区下滑和A区牵引B区一起下滑并转化为沟道泥石流2种致灾模式。当仅有A区失稳下滑时,最远运动距离可达1325 m,最大堆积厚度为5.2 m,最大运动速度41.6 m/s,滑坡破坏沟口居民区及道路。当A区和B区同时失稳下滑时,最远运动距离可达1345 m,最大堆积厚度为7.7 m,最大运动速度为44.3 m/s,滑体最远能够冲至河流对岸,形成高约3 m的滑坡坝。研究结果对于深化浅层滑坡-泥石流远程致灾效应的认识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土质滑坡 滑坡-泥石流 Massflow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ArcIMS技术的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小明 冯杭建 +2 位作者 麻土华 李伟 李长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区域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预报预警系统(LAPS)应用发展的需要,提出基于ArcIM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式,开发完成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LAPS-IMS)。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泥石流... 针对区域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预报预警系统(LAPS)应用发展的需要,提出基于ArcIM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式,开发完成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LAPS-IMS)。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泥石流)、地质、DEM、土地利用、土壤、降雨等数据。基于WebGIS技术实现了突发性地质灾害概率空间分布预报预警图的发布、信息查询、空间定位和空间叠加等功能。改变了先前仅以栅格图片发布灾害信息存在的缺陷,可传达现势的、准确的和直观的灾情信息。经系统试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高效,在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减灾防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预报预警 ARCIMS WEBGIS 互联网 ARCSDE GIS 浙江省
下载PDF
香港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治理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亚芳 刘浩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5-48,73,共5页
滑坡/泥石流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困扰多年的地质灾害问题,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香港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而香港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边坡进行治理,以减轻和避... 滑坡/泥石流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困扰多年的地质灾害问题,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香港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而香港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边坡进行治理,以减轻和避免滑坡/泥石流所带来的灾害.文章拟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评述与介绍,并通过一些滑坡案例对香港行政区域内的滑坡规模和基本成因进行基本的阐述,介绍香港政府为治理滑坡所采取的管理方法、相应的政府架构以及政策方面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 治理系统 防止山泥倾泻项目(LPM)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文 李林 +3 位作者 许汉华 刘传高 陈安 黎华平 《江西建材》 2022年第12期156-158,161,共4页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具有突发性、难以监测等特点,近年来引起学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试验目的是通过设置降雨工况,持续记录元阳梯田室内模拟模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记录实时体积含水...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具有突发性、难以监测等特点,近年来引起学者和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试验目的是通过设置降雨工况,持续记录元阳梯田室内模拟模型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记录实时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等相关信息,揭示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作用机理和雨量阈值。研究方式主要为室内模型模拟试验,通过模拟野外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过程,揭示元阳梯田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及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模型试验 演化作用机理 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链 监测传感器 元阳梯田
下载PDF
暴发性水土流失防治思路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崔云 孔纪名 +1 位作者 刘正梁 王成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z1期16-20,共5页
滑坡与泥石流联系密切。滑坡、泥石流灾害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是与经常性水土流失相对应的暴发性水土流失类型,其造成的损失巨大,对它的防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彻底防治必须按照综合防治策略进行,最终效果要用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暴发性水土流失 滑坡泥石流 山地灾害综合防治
下载PDF
MORPAS证据权法在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估中的新应用
6
作者 李彦星 《北京测绘》 2015年第3期13-17,共5页
GI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而且GIS发挥的作用变得日趋重要。由于MORPAS系统是基于GIS的金属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系统,因此将MORPAS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研究极少,作者尝试将MORPAS证据权法应用于吕梁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预... GI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而且GIS发挥的作用变得日趋重要。由于MORPAS系统是基于GIS的金属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系统,因此将MORPAS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研究极少,作者尝试将MORPAS证据权法应用于吕梁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与评估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吕梁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提取大小型线型构造、植被信息,综合降水、坡度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ORPAS证据权法对吕梁地区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进行了预测与灾害等级分区,并建立了灾害危害性评估模型。从预测图来看,研究区共分为三个灾害等级,从南向北共划分五个灾害预测区,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角度来看,已发生在中阳县境内的滑坡验证了预测Ⅰ区的准确性,同时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滑坡泥石流 MORPAS 灾害预测 危害性评估
下载PDF
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树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9-522,共4页
滑坡型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滑坡型泥石流与... 滑坡型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能量转换体运动类型。它是在很短时间内,由滑坡体的位能快速转化为动能的一次性滑动——流动堆积。滑坡型泥石流的活动是由块体在整个连续运动过程中发展的两个阶段(先滑坡,后泥石流)组成。滑坡型泥石流与一般的滑坡、泥石流不同,它兼具滑坡和泥石流的一些特征。滑坡型泥石流速度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在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影响方面有独特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下载PDF
滑坡型泥石流转化机制环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明 胡瑞林 +1 位作者 殷跃平 崔芳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以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青宁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环剪试验模拟青宁乡滑坡失稳以后滑体长距离滑动剪切的过程,分析在剪切过程中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滑坡型泥石流的转化,除了目前国际上普... 以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青宁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环剪试验模拟青宁乡滑坡失稳以后滑体长距离滑动剪切的过程,分析在剪切过程中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滑坡型泥石流的转化,除了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外,软弱基座效应也是重要的转化机制之一。滑体在滑动剪切过程中,滑体的剪缩效应以及颗粒的破碎和分层,使滑体土的体积减小,孔隙水压力上升,滑体土的剪切强度降低;同时,滑体的底部形成粉土液化层,且剪切距离越大,黏质粉土液化层的厚度越大,托着滑体快速向前滑动,大大降低了滑体的整体稳定性,该效应为软弱基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泥石流 青宁乡滑坡 环剪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软弱基座效应
下载PDF
辽西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崩塌-滑坡-泥石流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2 位作者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3-464,i0005-i0006,共13页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中砾岩的砾石成分自下而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即邓杖子组下部砾岩砾石时代新而上部砾岩砾石时代老。其中最新的砾石成分是来自于邓杖子组之下的晚三叠世水泉沟组的安山岩,砾石时代的倒序显示同构造剥蚀-沉积的特点。同时,邓杖子组沉积组合也反映出伸展盆地的沉积特点。邓杖子组沉积后不久,在辽西—冀北的其他地区,还发育许多早—中侏罗世巨大的崩塌岩块,野外见到的最大岩块延伸长度超过4km。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成群发育的巨大崩塌岩块都是在地壳快速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构造沉积记录,这从构造-沉积学的角度显示燕山地区在早中生代曾经发生过强烈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浊流沉积 削顶构造 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 燕山板内造山带 沉积特点 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 构造意义 泥石流 崩塌
下载PDF
无黏性土滑坡型泥石流形成机理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健 杜强 +1 位作者 李业勋 张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10-2017,共8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参照某泥石流现场试验进行了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典型滑坡型泥石流形成的宏细观机理。根据现场试验的颗粒级配和重力比,用粉砂和细砂按比例配制土样进行20g加速度下的离心机试验。利用高清数码成像设备和... 采用自主研发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参照某泥石流现场试验进行了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典型滑坡型泥石流形成的宏细观机理。根据现场试验的颗粒级配和重力比,用粉砂和细砂按比例配制土样进行20g加速度下的离心机试验。利用高清数码成像设备和细观结构分析软件Geodip分别从宏观和细观角度分析了滑坡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和水土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离心机模型试验较好地重现了现场试验现象,滑坡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为自坡脚逐渐向上分块坍塌的倒退式块体滑动。滑坡型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坡体中细颗粒随孔隙水迁移,引起孔隙水压力升高并形成底部渗流,造成坡体发生抗剪强度破坏形成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离心机试验 形成模式 水土作用机理
下载PDF
浙江62个丘陵山区县引发滑坡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鲍其云 麻土华 +1 位作者 李长江 王保欣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5,95,共9页
浙江是中国降雨型滑坡(包括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最频发的地区之一。对降雨-滑坡关系的研究是对降雨型滑坡进行预报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在1990至2013年间发生的有日期和位置(坐标)记录的1467个滑坡和125个泥石流以... 浙江是中国降雨型滑坡(包括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最频发的地区之一。对降雨-滑坡关系的研究是对降雨型滑坡进行预报的一个关键性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在1990至2013年间发生的有日期和位置(坐标)记录的1467个滑坡和125个泥石流以及2457个雨量站记录的雨量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浙江62个丘陵山区县(市、区)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降雨强度(I)-历时(D)阈值。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基于降雨强度-历时阈值和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区划图的预报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降雨阈值 预警预报系统 浙江
下载PDF
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物源及堵河溃坝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俊 陈宁生 +2 位作者 欧阳朝军 李爱国 左玺龙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80-84,116,共6页
研究易贡乡扎木弄沟泥石流物源及再次形成滑坡型泥石流堵河溃坝的可能性,对选择川藏铁路跨越易贡藏布的基础工程及附属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和野外实际调查得出了扎木弄沟泥石流的物源总量。其次,通过三维数值... 研究易贡乡扎木弄沟泥石流物源及再次形成滑坡型泥石流堵河溃坝的可能性,对选择川藏铁路跨越易贡藏布的基础工程及附属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和野外实际调查得出了扎木弄沟泥石流的物源总量。其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估算今后再次发生类似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堆积范围和深度。最后,基于四种工况下滑坡型泥石流的堆积形态和2000年堰塞坝物质组成分析了泥石流堵河及溃坝可能性。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扎木弄沟泥石流物源总量为2.37×108m3;在地震(地震烈度为Ⅷ度)和极端气候工况下,今后再次发生类似2000年的滑坡型泥石流有可能造成堵河;在流域源头崩滑起动方量增大的情况下,堰塞坝溃决的风险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堵河数值模拟 扎木弄沟 西藏波密县易贡乡 川藏铁路
下载PDF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晓清 李泳 崔鹏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62-567,共6页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是基础前沿性研究 ,直接关系到泥石流其他方面研究的进展 ,特别是预测预报。分析了国内外在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别从野外观测研究、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 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是基础前沿性研究 ,直接关系到泥石流其他方面研究的进展 ,特别是预测预报。分析了国内外在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别从野外观测研究、实验设计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理论上的进展 ,并进行了初步评价。通过讨论 ,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思路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滑坡转化泥石流 起动
下载PDF
2000年易贡乡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俊 陈宁生 +3 位作者 刘美 张勇 向龙 高云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193,共7页
为进一步查明2000年4月9日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的成因,有必要分析内外动力条件对该次滑坡型泥石流的影响。基于1950-2000年的地震活动和气温资料,以及2000年3月-4月的降雨资料,分析地震活动、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与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 为进一步查明2000年4月9日扎木弄沟滑坡型泥石流的成因,有必要分析内外动力条件对该次滑坡型泥石流的影响。基于1950-2000年的地震活动和气温资料,以及2000年3月-4月的降雨资料,分析地震活动、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与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时空耦合关系。结合花岗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内外动力条件对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包括两方面内容:(1)极端的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和地震活动是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的主控因素,其中灾前Ms4.8的地震是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形成的直接诱发因素。(2)长期的地震活动、冻融循环和干湿循环增加了向南倾的流域源头花岗岩岩体的脆弱性,也增加了流域源头岩体地表裂隙,受后续降水和冰雪融水渗流的影响,流域源头岩体饱水强度衰竭,在4.8级地震诱发作用下,BH01崩滑体发生崩滑,2000年滑坡型泥石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内外动力条件 岩体结构特征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发展过程机理与模拟技术研究构想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兴国 曹志翔 +5 位作者 邢会歌 金建立 李海波 范刚 叶飞 闫旭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丰富的冰碛土物源,其历史成因复杂、物质结构多变、力学性能差异大,在降雨和冰雪消融作用下常有滑坡失稳发生,冰碛土滑坡碎屑物进入沟道与水流掺混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原地区防灾减灾的重点... 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丰富的冰碛土物源,其历史成因复杂、物质结构多变、力学性能差异大,在降雨和冰雪消融作用下常有滑坡失稳发生,冰碛土滑坡碎屑物进入沟道与水流掺混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是高原地区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川藏铁路工程及重大水电开发等面临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的巨大威胁,因此,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国家重大需求。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是一个级联放大的链式灾害过程,涉及滑坡起动、运动性态转变、沿程侵蚀放大、多期堵江叠加、溃坝水沙耦合等复杂动力演化机制,尤其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的动力形成、溃决冲刷及洪水演进等方面存在机理不清、模型不准、模拟技术缺乏等问题,亟需开展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过程的复杂动力学机制、控制性理论模型及全过程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形成与溃决的相关研究现状,提出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研究方面:1)复杂气象条件下冰碛土力学性能演化;2)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动力灾变过程与运移模型;3)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形成机理与仿真模拟;4)冰碛土堰塞坝冲刷溃决机理与流道拓展过程;5)下游河道水沙互馈作用机制与洪水演进模拟。同时,开展了大量前期探索和研究工作,初步揭示了冰碛土滑坡—泥石流运移与多期堵江机制,构建了考虑水流侵蚀与溃口边坡间歇性崩塌的堰塞坝溃决演化模型,并探讨了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坝灾害链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弄清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链过程的复杂动力学机制,构建灾害链过程的控制性理论模型,开发全过程数值模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滑坡泥石流—堰塞湖 灾害链生机理 溃决演化模型 灾害链过程数值模拟
下载PDF
滑坡-泥石流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剑 崔一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2-779,共18页
近年来,随着山区工程建设日益活跃,由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所导致的巨型远程沟谷灾害,因其超强的运动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与单灾种滑坡相比,转化后的泥石流灾害规模更大、运动距离更远、流动性更强、危害程度更严重。科学的认... 近年来,随着山区工程建设日益活跃,由滑坡转化为泥石流所导致的巨型远程沟谷灾害,因其超强的运动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与单灾种滑坡相比,转化后的泥石流灾害规模更大、运动距离更远、流动性更强、危害程度更严重。科学的认识滑坡-泥石流转化过程,对从起始环节降低远程沟谷灾害风险,进而采取针对性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滑坡-泥石流灾害转化的概念、转化条件和转化机理。首先,对比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明确了滑坡-泥石流转化的概念。随后,从物源、水源和地形3个角度梳理了滑坡-泥石流转化的宏观条件,进一步梳理了现阶段用于划分滑坡、泥石流的静态、动态指标和方法。基于典型滑坡-泥石流转化野外案例和模型实验,总结了滑坡-泥石流转化的两种模式:“静-动”转化和“动-动”转化,分别就不同转化模式所对应的孕灾条件和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对现有成果的分析,提出了滑坡-泥石流转化研究所面临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指出了滑坡-泥石流转化研究可借鉴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未来滑坡-泥石流转化过程及物理机制分析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转化 滑坡流态化 转化条件 灾害链 水土耦合
下载PDF
广东省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51,共8页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危险性评价 广东省
下载PDF
十年跨度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希林 庙成 +1 位作者 田春山 邱锦安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6-936,共11页
中国是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和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0年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布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 中国是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和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比分析2000年和2010年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布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2000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大致以黑河—腾冲人口密度分界线为界,界线西部以低度风险区为主,界限东部以中度和高度风险区为主。2010年低度风险区仍以此为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但高度风险区已明显越过界线向西扩展。10年跨度间,中度风险区、高度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面积均有增加,尤其以高度风险区面积比例增加最大。反之,低度风险区面积则大为减少并转变升高为中度风险区,中度风险区是各风险等级中变化面积最大、最不稳定且最为敏感的区域。由于高度风险区所占面积和比例较小,因此,除局部地区以外,整体上中国目前尚不属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地区。随着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发展,灾害易损度进一步升高,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高度易损区与高度危险区重叠部分将逐步增大,因此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风险将会继续升高,灾害风险变化总体形势趋于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灾害 危险度评价 易损度评价 风险评价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雷鸣宇 崔一飞 +1 位作者 倪钧钧 李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6-797,共12页
火后泥石流由起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和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由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多发生于火灾后的前两年,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效应明显,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然而,对于火灾较长时间... 火后泥石流由起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和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由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多发生于火灾后的前两年,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效应明显,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然而,对于火灾较长时间后发生的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现有研究相对较少,这制约了人们对于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起动条件和起动机理的认知。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相比,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根-土强度的退化导致。因此,定量测定火灾后根和土强度的衰减,是了解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机理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火后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未火烧、火烧后3年及火烧后9年的马尾松进行根系数量统计、根系极限抗拉力测试、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测试及对不同火烧后时间的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火后根系数量、极限抗拉力随火后时间而递减。由于火灾造成植被死亡根系腐烂,土中产生大孔隙,使得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下降,进而造成降雨条件下的浅层滑坡的起动。研究成果解释了火灾后数年内浅层滑坡-泥石流的起动机理,为滑坡型火后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后浅层滑坡-泥石流 根系腐烂 土体强度 边坡稳定性系数 灾害起动机理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沙湾大沟滑坡型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凡 李素敏 +4 位作者 杨渊 李杰 袁利伟 成睿 毛嘉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2-541,共10页
滑坡型泥石流由滑坡失稳解体为其提供物源,运动过程中在高重力势能作用下其所造成的冲击和破坏能力较普通泥石流更强,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传统研究方法多从土体物理力学入手,以局部试验为主,难以从时空角度对其发育机制进... 滑坡型泥石流由滑坡失稳解体为其提供物源,运动过程中在高重力势能作用下其所造成的冲击和破坏能力较普通泥石流更强,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传统研究方法多从土体物理力学入手,以局部试验为主,难以从时空角度对其发育机制进行大尺度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坡向数据,利用二维形变分解获取沙湾大沟糯勒滑坡体形变趋势,以探究滑坡型泥石流在复杂形变机制下的发育模式.首先,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研究区坡表2019—2021年的Sentinel-1A雷达视线(LOS)向形变速率;其次,引入坡向数据,并联合升降轨解算出滑坡体垂直向和沿坡向的形变值,从而获取滑坡体二维形变趋势.结果表明,坡体长期处于滑移状态,最大形变速率高达-347 mm/a.坡体后缘受雨水下渗作用,自重增加,孔隙水压力增大,抗剪强度降低,位移表现为沿坡向和垂直向的共同作用;坡体前缘受两侧泥石流沟切割和后缘坡体挤压作用,表现出强卸荷,位移以沿坡向为主.研究表明了降雨对滑坡形变的影响,坡体随降雨发生季节性运动,揭示了滑坡型泥石流在水动力驱使下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从二维形变的角度进行分析,直观反映出了滑坡型泥石流的演化过程,为此类泥石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滑坡型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泥石流 INSAR 二维形变分解 降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