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藏川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映梅 武友德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滇藏川 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为:第一,滇藏川“天人合一”思想日趋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 态日趋紧张;第二,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滇藏川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 为关键;第三,滇藏川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 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毗连地区
下载PDF
滇藏川交接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兴燕 周智生 武友德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5-399,432,共6页
滇藏川交接地是我国西南部跨越滇、藏、川三省区的交接边区,同时也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主体区域。区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文章首先对滇藏川交接地进行背景分析,结合历史上及目前该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对其经济一... 滇藏川交接地是我国西南部跨越滇、藏、川三省区的交接边区,同时也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主体区域。区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文章首先对滇藏川交接地进行背景分析,结合历史上及目前该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对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基础和特色产业开发进行研究,最后根据障碍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打破三省行政区划的限制,大力促进区际联系和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各地资源、区位优势,从而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多民族聚居区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地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分工合作 资源整合
下载PDF
明代纳西族移民与滇藏川毗连区的经济开发——兼析纳藏民族间的包容共生发展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智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藏族之间的持久共生与交融,这种共生与交融有其发展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移民 毗连区 经济开发 包容共生
下载PDF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智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7,149,共10页
明代中后期,崛起于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强势进入滇藏川毗连藏区,并对这个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经营和治理,其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在具体梳理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的各项历史事迹基础上,重点从"多派扶持、以教治教"的宗教政策、藏区乡村... 明代中后期,崛起于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强势进入滇藏川毗连藏区,并对这个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经营和治理,其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在具体梳理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的各项历史事迹基础上,重点从"多派扶持、以教治教"的宗教政策、藏区乡村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和控制、大规模移民安置与民族间交错共生地理格局的构建、大力促进藏区经济全面发展四个方面对其藏区治理策略进行了梳理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氏土司 毗连 治理策略
原文传递
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 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佛教寺院 空间分布 历史机制 毗连地区
原文传递
地缘经济联系与西部民族地区跨区域互动发展——以滇藏川交接区域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智生 李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19,共3页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交接区域 互动发展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滇藏川交接地乡村反贫困优化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智生 吴映梅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地 手工技艺创新 乡村反贫困
下载PDF
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嬗变及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智生 李灿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审视二者关系变动的特殊影响及其历史作用,可辨析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相互缠联的传统关系,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在国家治边、基层僧俗力量博弈、藏区资源分配等多界面相互交织中因循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佛教寺院 毗连地区 乡村社会 共生关系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3,共6页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交往空间的时空分异性、同一空间内多条文化带的叠加和文化因子传播的地域差异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初步阐释这些空间特性的形成及其与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完善了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层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文化互动 毗连地区 空间特性 耦合机理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治理中若干整体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鑫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滇藏川三省区在中国行政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省毗连地区更是关乎西南边疆安稳的核心地域,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不遗余力。滇藏川三省区虽存在差异性,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注意到这一点... 滇藏川三省区在中国行政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省毗连地区更是关乎西南边疆安稳的核心地域,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不遗余力。滇藏川三省区虽存在差异性,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注意到这一点,因而在三省一体、通盘筹划的基本思想下,对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系统治理、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团结争取和对原有统治结构的利用、始终以四川作为经营康藏的主要基地等共性特征。此外,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还深受宏观时政形势和西藏地方局势的影响。晚清民国政府在滇藏川毗连地区治理中体现出的这些整体性特征,对于我们今日巩固西南边疆,进行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建设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连地区 晚清民国时期 治理 整体性特征
原文传递
滇藏川交接地带经济成长的人文环境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映梅 周智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滇藏川交接地带是我国西南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地理区域,论文基于滇藏川交接地带特殊的区域特点,逐一综合分析了经济成长所依存的人文环境表征及其影响,系统评价了经济发展与人文社会环境之间高度的依赖性和交错性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为今... 滇藏川交接地带是我国西南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地理区域,论文基于滇藏川交接地带特殊的区域特点,逐一综合分析了经济成长所依存的人文环境表征及其影响,系统评价了经济发展与人文社会环境之间高度的依赖性和交错性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为今后该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调整做出了细致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地带 人文环境 经济区位 经济成长 区域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