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3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24
1
作者 刘永 郭怀成 +1 位作者 戴永立 陆轶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3-729,共7页
以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湖泊内物质循环为基础,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指标包含外部指标、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和生态指标,并以滇池为例进行评价.1988年、199... 以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湖泊内物质循环为基础,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方法体系、指标和综合健康指数,评价指标包含外部指标、环境要素状态指标和生态指标,并以滇池为例进行评价.1988年、1994年和2001年,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从0 847下降到0 814和0 787,这说明滇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下降,且已处在一种稳定的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系统 评价方法 滇池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滇池水华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2
作者 刘丽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37,共2页
滇池水华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占绝对优势。每年4~11月为水华发生期,常在外草海南部、海埂、灰湾一带形成大面积水华,盛时可遍及全湖,水体表层藻类叶绿素含量高达5000... 滇池水华的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占绝对优势。每年4~11月为水华发生期,常在外草海南部、海埂、灰湾一带形成大面积水华,盛时可遍及全湖,水体表层藻类叶绿素含量高达5000mg/m3。滇池水体中高含量的N和P营养物在水华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光照为水华的频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随着滇池富营养化的加剧及水温逐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华 铜绿微囊藻 成因分析 湖泊污染
下载PDF
滇池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82
3
作者 柘元蒙 《云南环境科学》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20 0 0年滇池草海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 ,外海属富营养化水体 ;2 0多年来 ,水中TN比TP增加快 ,二者已达 10∶1;30年来草海约 10年增加一个富营养化级别 ,外海则只需 8年。应从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内源综合治理。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污染 污染防治 滇池
下载PDF
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 被引量:67
4
作者 金相灿 荆一凤 +2 位作者 刘文生 郭慧光 钱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2,共4页
论述了环保疏浚工程的特点,工程方案的主要内容,设备选型,底泥处置,以及干化等。
关键词 湖泊 污染底泥 疏浚工程 滇池 环保疏浚
下载PDF
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 被引量:66
5
作者 夏学惠 东野脉兴 +3 位作者 周建民 田升平 张灼 彭彦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6-420,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 湖泊沉积物中 ,磷是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湖泊中磷元素含量、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的复杂矿物学特征 ,使人们对磷的研究极为重视。滇池湖中总磷超标 10 .3倍 ,底泥沉积物中P2 O5平均含量 0 .5 2 % ,最高可达1.92 %。滇池地处磷矿区 ,是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 ,统计表明 ,磷含量每年在不断增长。滇池沉积物中磷主要以吸附态、有机态、铁结合态、钙结合态、铝结合态等几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磷在底泥中是不稳定的 ,它们在环境改变条件下 ,又将磷释放到水体中。微生物在磷的循环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乳酸菌对不溶性磷酸盐的分解 ,使湖泊中可溶磷含量增高。聚磷菌对磷元素的富集以及聚磷菌死亡后发生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是湖泊中水合磷酸盐矿物沉积的重要途径。当湖泊中这种不稳定的水合磷酸盐矿物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经沉积物覆盖成岩作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磷地球化学 微生物 成磷作用 滇池 环境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滇池福保湾底泥内源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估算 被引量:80
6
作者 李宝 丁士明 +4 位作者 范成新 钟继承 赵斌 尹洪斌 张路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极大.相对较低的释放速率与湖湾接纳高浓度污水使上覆水与沉积物孔隙水间浓度势减弱有关.通过Peeper(原位渗析膜采样器)法获取间隙水-上覆水剖面样品分析,并根据Fick扩散定律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85-81.96 mg·(m^2·d)^-1和0.118-0.265 mg·(m^2·d)^-1.比较2种方法,利用Fick定律计算出的界面氮磷释放通量明显小于柱样模拟方法.经面积加权,按静态释放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年释放通量分别为(49.9±8.8)t和(0.79±0.5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界面 交换通量 Fick定律 Peeper 滇池
下载PDF
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 被引量:62
7
作者 郭慧光 闫自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44,共2页
滇池严重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农田面源化肥流失污染,利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实施“高效清洁农业”
关键词 滇池 农业面源 清洁农业 富营养化 湖泊污染
下载PDF
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梅 李原 王若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06种及变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3月最高,而其他月份差别不明显,平面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被引量:64
9
作者 余国营 刘永定 +1 位作者 丘昌强 徐小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3-80,共8页
通过滇池水生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 通过滇池水生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ar Philoxeroides)、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tinatus)和聚草( Myriophyllum spicatum)等为优势种,其水生植被可划分为 9个群丛.与历史资料比较表明, 40年来,滇池的水生植被面积从 20世纪 50-60年代的 90%下降到 1996年的 1. 8%,生物量由过去的1363.1gm-2(鲜重)下降到1367 gm-2.群落结构迅速简化和退化,原来的优势物种如海菜花、轮藻等已绝迹,菹草、马来眼子菜、苦草等已到濒临消失的边缘,耐污种如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和龙须眼子菜等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富营养化 水生植被演替 水环境变化
下载PDF
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53
10
作者 金丽娜 张维昊 +1 位作者 郑利 徐小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时,藻毒素粗提液的平均降解反应速率为3.18(1.13d-1,平均半衰期t1/2为2.66(1.27d,且藻毒素的生物降解速度随反应温度和沉积物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生物降解是去除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 生物降解 滇池
下载PDF
基于HSPF模型的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被引量:62
11
作者 邢可霞 郭怀成 +2 位作者 孙延枫 贺彬 黄永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介绍HSPF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通过对该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调整,利用滇池流域各入湖河流1988,198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对该流域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SS是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大约... 介绍HSPF模型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通过对该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调整,利用滇池流域各入湖河流1988,198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分别对该流域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SS是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大约80%的入湖SS来自非点源.在枯水年(1988年),非点源贡献了约1/3的TN、TP入湖负荷量.而BOD的主要贡献者则是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HSPF模型 滇池
下载PDF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3
12
作者 李原 张梅 王若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中形成水华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Kutz.)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Morr.).水华蓝藻总数为3445000~1080800000L-1,年平均为130866603L-1,占浮游植物细... 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了为期1a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滇池中形成水华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Kutz.)和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Morr.).水华蓝藻总数为3445000~1080800000L-1,年平均为130866603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66.44%~90.66%.微囊藻属的数量为3445000~1030800000L-1,年平均为125174582L-1,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5.69%~87.97%,是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单优势属.束丝藻属的数量为0~50950000L-1,年平均为5692021L-1,占浮游植物细胞总数的0.46%~30.75%.水华蓝藻数量的时空分布与微囊藻属一致,7月最高,1月最低;近岸带高于湖心,湖北部高于湖中部高于南部.束丝藻属的数量3月最高,1月最低;湖北部高于南部高于中部.微囊藻水华全年可见,束丝藻属仅在3月形成零星的小面积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华蓝藻 细胞数量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滇池富营养化生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玉生 唐宗武 +2 位作者 韩梅 邹兰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8,共8页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 在研究滇池碳、氮,磷时空分布、藻类动力学,浮游动物动力学以及沉积与营养源释放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并与箱模型耦合,建立了生态动力学箱模型。模拟了浮游植物,计算了TP,TN和COD的水环境容量和削减量。所得结果较好地与实际符合,为滇池的水污染控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富营养化 生态动力学模型 水质模型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63
14
作者 蒋大林 匡鸿海 +2 位作者 曹晓峰 黄艺 李发荣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2013年2月11日Landsat 8在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其携带的热红外传感器为反演地表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但目前尚没有针对Landsat 8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针对Landsat 8第10波段特征,对现有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进... 2013年2月11日Landsat 8在加州范德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其携带的热红外传感器为反演地表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但目前尚没有针对Landsat 8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算法。针对Landsat 8第10波段特征,对现有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进行了参数修正,得到了用Landsat 8第10波段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系数。为了评价修正后算法的精度,用MODTRAN模拟地表温度为20、30和40℃时大气水汽含量分别为1.0、1.5、2.0和2.5g·cm-2传感器高度处的热辐射值,再将模拟数据用修正后的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地表温度越低、大气水汽含量越低,误差越小;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74℃。说明基于Landsat 8第10波段用修正后的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地表温度反演提供一种途径。最后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13年4月20日的Landsat 8热红外数据反演了滇池流域的地表温度,并分析了滇池流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单窗算法 地表温度 反演 滇池
原文传递
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 被引量:56
15
作者 卢少勇 焦伟 +3 位作者 金相灿 李光德 刘震 张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式.通过计算可提取态含量所占总量百分量大小,可知各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大小排序为:Zn(53.06%)>Cd(50.84%)>Cu(34.62%)>Pb(28.65%).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与各金属不同形态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氧化态重金属与有机碳结合的趋势远大于弱酸溶解态和可还原态.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表现为草海>外海,除Cu外,大部分样点的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均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内湖滨带 重金属 形态 BCR
下载PDF
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被引量:59
16
作者 代龚圆 李杰 +1 位作者 李林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6-956,共11页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下降,2月中旬降至最低值26.5μg/L,5月中旬达到最大值530.5μg/L。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属97种,其中绿藻53种,蓝藻20种,硅藻17种,隐藻2种,金藻2种,甲藻1种,裸藻2种。蓝藻生物量在12月、3月至6月期间占优势,12月份优势种为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3月至5月为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6月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硅藻在1月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于14℃以上,微囊藻生物量迅速增加;束丝藻生物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于22℃时迅速减少。北部湖区6个点位浮游植物的空间差异显著,D1、D4号点微囊藻、束丝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D2、D5号点广缘小环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滇池北部湖区,水温可能为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差异主要由气象因素和水体营养盐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 时空格局 环境因子 种群演替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磷的释放以及不同形态磷的贡献 被引量:42
17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1-734,共4页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为材料,研究了水体溶解氧、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对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湖水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以滇池表层新鲜沉积物为材料,研究了水体溶解氧、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对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水体pH值的升高,沉积物的释磷量明显增加,湖水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是中性条件的几百倍。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可还原态磷是厌氧条件下磷释放的主要形态,碱性条件下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对沉积物磷释放的贡献很大。滇池北部沉积物磷以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有机磷形式为主,钙结合态磷次之,可还原态和弱吸附态磷含量很少。不同形态磷在沉积物剖面总的变化规律为表层含量大于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释放 环境因子 形态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滇池富营养化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aginosa Kütz)生长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林毅雄 韩梅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对滇池形成富营养化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因素的研究。从实验结果得出,光照强度在3000~5000Lux;温度在30~35℃;营养物质(KH2PO4,0.2mg/L;NaNO3,2mg/L);N∶P=15∶1条件下生长速... 本文对滇池形成富营养化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因素的研究。从实验结果得出,光照强度在3000~5000Lux;温度在30~35℃;营养物质(KH2PO4,0.2mg/L;NaNO3,2mg/L);N∶P=15∶1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铜绿微囊藻 生长因素 滇池 水污染
原文传递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高丽 杨浩 +1 位作者 周健民 陈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6-781,共6页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6 6 6g·kg-1 .沉积物剖面表明 ,表层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 ,在 0~ 1 0cm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在点 4、点 5和点 6 ,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NaOH P ,Org P >HCl P >BD P >NH4Cl P .滇池南部 (S1、S2 )沉积物钙结合态磷含量较高 ,表现为HCl P >NaOH P ,Org P >BD P >NH4Cl P(表层 0~ 2 0cm) .沉积物表层 0~ 1 0cm活性磷含量很高 ,且随深度增加含量急剧下降 ,滇池北部沉积物具有很大的释磷潜力 .可溶性磷在水 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磷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水体 富营养化 湖泊 水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