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蛋白质双向电泳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宝莉 王振英 +1 位作者 陈宏 彭永康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小孢子期、二—三核小孢子期蛋白质变化作了分析。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叶片中,有一个33KD/PI6.3... 以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小孢子期、二—三核小孢子期蛋白质变化作了分析。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叶片中,有一个33KD/PI6.3蛋白组分存在,保持系中没有发现这个蛋白组分。在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二—三核小孢子期,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53KD/PI5.5、50KD/PI5.7、48KD/PI5.6和20KD/PI7.5四种蛋白组分存在,而保持系中也没有存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五种特异蛋白可能参与育性调控,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拔节期 特异蛋白 双向电泳 育性调控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MRNA差异显示 育性相关基因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回复株的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建成 黄大军 +5 位作者 谭学林 王石华 谭亚玲 顾晓明 李伟华 房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50-654,共5页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可育株 恢复基因 育性
下载PDF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被引量:22
5
作者 蔡善信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 ,花粉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开花习性良好 ,株型适中 ,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配合力好 ,于 1997年 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 ,花粉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开花习性良好 ,株型适中 ,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配合力好 ,于 1997年 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 ,所配组合华优 86、华优桂 99于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Y细胞质雄性不育 Y华农A 选育 特征特性 利用
下载PDF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5 位作者 林荔辉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周元昌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选育 T55A不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粳稻滇1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的特点(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津 张忠林 +3 位作者 金寿林 黄大军 文建成 谭学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8-171,178,共5页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m的高温... 将106份粳稻滇1型不育系在温度明显不同的3个地点种植,研究其花粉败育的特点。结果表明:滇1型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类型为主,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染败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典败率和园败率却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海拔400m的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的园败花粉率增高,典败花粉率降低;相反,生长在海拔1960m温度较低的昆明,典败花粉率增加而园败花粉率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滇1型大多数不育系的花粉以染败为主(多于50%),但还是发现个别不育系的花粉染败率低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败育 杂交水稻 温度
下载PDF
印水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粳稻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先俱 谭学林 +4 位作者 邵国军 马慧 陈亚君 张城 商文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19-324,共6页
本文以广亲和材料晚轮422,野败型恢复系蜀恢527、密阳46、密阳42为亲本,在杂交组合的F2、F4中,采用分子标记RM10353、RM6100辅助选择,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印水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粳稻恢复系。研究表明,经过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含有两个恢... 本文以广亲和材料晚轮422,野败型恢复系蜀恢527、密阳46、密阳42为亲本,在杂交组合的F2、F4中,采用分子标记RM10353、RM6100辅助选择,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印水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粳稻恢复系。研究表明,经过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含有两个恢复基因的水稻植株,测配子一代的结实率明显提高、杂种优势显著。结果表明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印水型恢复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水细胞质雄性不育 粳稻恢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恢复基因的渗入对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纯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际凤 陆作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6,共7页
通过模拟生物学混杂试验,于2004-2006年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调查粤泰A的纯度并分析其杂株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粤泰A不育性稳定,生物学混杂导致恢复基因的渗入是粤泰A纯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温敏核不育系等... 通过模拟生物学混杂试验,于2004-2006年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调查粤泰A的纯度并分析其杂株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粤泰A不育性稳定,生物学混杂导致恢复基因的渗入是粤泰A纯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温敏核不育系等的恢复基因可直接渗入粤泰A,或者间接通过对粤泰B的渗入而渗入到粤泰A,产生F1杂株及其"同质恢"后代。粤泰A、B异交结实率高,抽穗扬花期与生产上常用品种同步,是它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的重要因素。排除恢复基因后严格隔离是确保粤泰A、B纯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纯度 恢复基因 不育性稳定性 恢后代 红莲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特青和珍汕97的恢复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国华 法锦宁 +2 位作者 杨华 汤述翥 顾铭洪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以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 4 1 A/特青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特青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特青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 ,该... 以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 4 1 A/特青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特青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特青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 ,该基因暂命名为 Rf-5(t)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珍汕 97以及丛广 4 1 A/珍汕 97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珍汕 97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性上 ,这 2个亲本之间可能有两类基因 ,其中一类控制着圆败型花粉 ,另一类控制着典败型花粉 ;对丛广 4 1 A∥珍汕 97/特青三交 F1 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珍汕 97具有一个与 Rf-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性遗传 红莲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 特青 珍汕97 恢复基因 等位性
下载PDF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赞平 王彬 汪旭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4期56-58,共3页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3。张颖时间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132。张颖角度和午前花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亦都为正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8和0.0271。柱头生活力系数和包颈粒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4811和-0.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通径
下载PDF
优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29A的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荔辉 吴为人 +2 位作者 周元昌 潘润森 陈志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 97B和花 1B进行杂交 ,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三系不育系T2 9A ,于 2 0 0 3年 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 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 11项达到... 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 97B和花 1B进行杂交 ,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三系不育系T2 9A ,于 2 0 0 3年 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 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 11项达到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T29A 选育 稻米品 农艺性状 不育稳定性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系细胞质基因组的溯源分析
14
作者 张月 余金慧 +3 位作者 雷娟 肖飞 谭亚玲 徐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33-3939,共7页
滇一型和BT型是杂交粳稻生产应用中仅有的两类不育系,到目前为止,对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并不清楚。为明确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本研究从滇一型不育系中克隆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79D1,发现它与BT型不育系中... 滇一型和BT型是杂交粳稻生产应用中仅有的两类不育系,到目前为止,对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并不清楚。为明确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本研究从滇一型不育系中克隆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79D1,发现它与BT型不育系中orf79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诱导ORF79D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发现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我们开发的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特异的功能分子标记,对来源于云南不同地域的53份云南地方籼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发现,有22份资源具有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经测序分析发现22份种质中的orf79D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说明具有orf79D1不育基因的细胞质广泛存在于云南的地方籼稻种质资源中,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应来源于云南地方籼稻种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基因组 云南地方籼稻种资源
原文传递
小麦粘型不育系其恢复系的选择新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胜利 李东方 +2 位作者 周岩 茹振钢 张改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为了探索选育小麦粘型优良恢复系的简便、快捷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了粘型不育系优良恢复系选择新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筛选恢复系时不论采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欲提高F1的恢复度尤其... 为了探索选育小麦粘型优良恢复系的简便、快捷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了粘型不育系优良恢复系选择新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筛选恢复系时不论采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欲提高F1的恢复度尤其是以国内法计算的恢复度时应重点选择分蘖力强、穗下节间较长、株高中等、穗子不太大的品种或品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亲本株型性状对F1恢复度(国内法)性状的回归方程,其结果与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非常接近,说明用本方程进行恢复度预测是准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普通小麦1031做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的鉴定
16
作者 赵丽杰 吴姝菊 李集临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 以1BS染色体上带有T.Spelta小麦R f3恢复基因的普通小麦1031与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通过杂交F1代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普通小麦1031能保持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的不育性,同时染色体C—分带显示普通小麦1031是属于非1B/1R型保持系.这是一个新发现,扩大了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保持系极少的资源,为S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在北方春麦区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普通小麦 C-分带 1B/1R类 非1B/1R类
下载PDF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申 刘辉 +2 位作者 陈集平 许波 吴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C细胞质雄性不育 可利用性 利用形式
下载PDF
红麻杂交育种取得新突破
18
《大众科技》 2008年第1期7-7,共1页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周瑞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在听取了研究汇报,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察了试验田后...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周瑞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在听取了研究汇报,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并现场考察了试验田后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是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重大突破,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红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 杂种优势利用 成果鉴定 广西大学
下载PDF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重大突破
19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2008年第1期13-13,共1页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方面获重大突破,成果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关键词 杂种优势利用 红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科研项目 基金资助 自然科学 专家组 选育
下载PDF
广西科学家培育的杂交红麻新品种平均纤维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左右
20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4-74,共1页
据东方网2007年12月18日消息,2007年1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周瑞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 据东方网2007年12月18日消息,2007年11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周瑞阳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麻福3A等6个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是红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的重大突破,已达国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利用 广西大学 单位面积产量 红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品种 科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