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溶质载体家族45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45 member 4,SLC45A4)和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α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差异甲基化分析等方法在GSE51032、GSE104...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溶质载体家族45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45 member 4,SLC45A4)和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α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差异甲基化分析等方法在GSE51032、GSE104942和GSE89093数据集中筛选与乳腺癌发病潜在相关的基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545例乳腺癌患者和524例非乳腺癌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MethylTarget靶向测序检测目标基因甲基化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4个基因,控制混杂因素后,SLC45A4和AHSP高甲基化与乳腺癌关系的ORadj分别为0.218(95%CI:0.158~0.299)和0.535(95%CI:0.384~0.741)。在不同亚组中SLC45A4高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ORadj最高为0.427(95%CI:0.270~0.679),最低为0.153(95%CI:0.085~0.274),而AHSP高甲基化仅在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ER+)和≤60岁年龄组中与乳腺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核糖核酸蛋白C(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C,HNRNPC)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系与公共数据结果相反,ORadj为0.747(95%CI:0.569~0.980),锌指蛋白425(zinc finger protein 425,ZNF425)甲基化与乳腺癌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外周血白细胞SLC45A4和AHSP基因高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22成员14(SLC22A14)和精子相关抗原6(SPAG6),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精子库合格捐精者(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组)各50例精子样本,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精子,...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22成员14(SLC22A14)和精子相关抗原6(SPAG6),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精子库合格捐精者(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组)各50例精子样本,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精子,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LC22A14、SPAG6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的SLC22A14、SPAG6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LC22A14:0.53±0.10 vs 0.77±0.08,t=12.834,P<0.01;SPAG6:0.52±0.10 vs 0.77±0.06,t=13.755,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的SLC22A14和SPAG6蛋白表达量同样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SLC22A14:0.55±0.10 vs 0.80±0.09,t=12.884,P<0.01;SPAG6:0.56±0.09 vs 0.78±0.09,t=12.257,P<0.01)。结论: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中SLC22A14和SPAG6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弱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展开更多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xCT)作为一种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参与氨基酸在质膜上的转运,调节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LC7A11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xCT)作为一种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参与氨基酸在质膜上的转运,调节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LC7A11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SLC7A11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旨在寻找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的潜在靶点。展开更多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完善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铁死亡是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完善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铁死亡是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是铁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但目前关于此通路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中药作为公认的多靶点治疗手段,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细胞铁死亡的一种手段,也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目前铁死亡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中药如何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中药作用于铁死亡信号通路的机制会更加清晰,中药复合提取物与中药活性物质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铁死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前景。目前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随着研究的进展,应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以期开展新药研发,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文章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调控过程以及中药对此信号传导通路所产生的效力进行综合性叙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策略。展开更多
硫元素主要存在于L-半胱氨酸和L-甲硫氨酸两种含硫氨基酸中。硫在维持氧化还原稳态或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2月甘波谊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即在葡萄糖饥饿状态下,癌细胞中胱...硫元素主要存在于L-半胱氨酸和L-甲硫氨酸两种含硫氨基酸中。硫在维持氧化还原稳态或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2月甘波谊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即在葡萄糖饥饿状态下,癌细胞中胱氨酸转运体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高表达致二硫化物(如胱氨酸等)异常积累,并伴随着NADPH耗尽,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因此种死亡方式具有二硫化物应激的特点,故命名为“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本文针对双硫死亡的发现过程、双硫应激、硫代谢及双硫死亡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22成员14(SLC22A14)和精子相关抗原6(SPAG6),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精子库合格捐精者(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弱精子症组)各50例精子样本,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精子,分别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LC22A14、SPAG6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的SLC22A14、SPAG6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LC22A14:0.53±0.10 vs 0.77±0.08,t=12.834,P<0.01;SPAG6:0.52±0.10 vs 0.77±0.06,t=13.755,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的SLC22A14和SPAG6蛋白表达量同样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SLC22A14:0.55±0.10 vs 0.80±0.09,t=12.884,P<0.01;SPAG6:0.56±0.09 vs 0.78±0.09,t=12.257,P<0.01)。结论:在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中SLC22A14和SPAG6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弱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摘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xCT)作为一种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参与氨基酸在质膜上的转运,调节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LC7A11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SLC7A11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旨在寻找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的潜在靶点。
文摘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完善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铁死亡是最新研究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是铁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但目前关于此通路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仍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中药作为公认的多靶点治疗手段,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细胞铁死亡的一种手段,也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目前铁死亡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中药如何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中药作用于铁死亡信号通路的机制会更加清晰,中药复合提取物与中药活性物质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铁死亡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治疗前景。目前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研究以基础研究为主,随着研究的进展,应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以期开展新药研发,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文章对P53/SLC7A11信号传导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调控过程以及中药对此信号传导通路所产生的效力进行综合性叙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文摘硫元素主要存在于L-半胱氨酸和L-甲硫氨酸两种含硫氨基酸中。硫在维持氧化还原稳态或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2月甘波谊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即在葡萄糖饥饿状态下,癌细胞中胱氨酸转运体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高表达致二硫化物(如胱氨酸等)异常积累,并伴随着NADPH耗尽,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因此种死亡方式具有二硫化物应激的特点,故命名为“双硫死亡”(disulfidptosis)。本文针对双硫死亡的发现过程、双硫应激、硫代谢及双硫死亡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