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6
1
作者 丘耀文 王肇鼎 朱良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分析了近20a来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中NH3N、NO3N、NO2N、PO4P、SiO3Si、DIN、叶绿素a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89、1.55±0.86、0.30±0.25、3.5... 分析了近20a来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和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水体中NH3N、NO3N、NO2N、PO4P、SiO3Si、DIN、叶绿素a的多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73±0.89、1.55±0.86、0.30±0.25、3.57±1.55、0.33±0.35、22.03±9.40μmol/dm3和2.47±1.28μg/dm3.自1991年以来,水体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溶解态的无机氮的含量则上升,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变化较小.大亚湾大部分水体属于贫营养水平,养殖海区水体属于中营养水平.大亚湾海域水体的N/P平均值为21.69±19.38.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过去的氮限制转变为现在的磷限制.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改变,已对该海湾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浮游植物的小型化和渔获量的大幅下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海域 环境 营养盐 叶绿素含量 变化趋势 时空变化规律 叶绿素a含量 营养水平 浮游植物 NH3-N NO3-N 1991年 活性磷酸盐 活性硅酸盐 平均含量 含量变化 养殖海区 系统 水体 20a DIN mol 大幅度 无机氮 溶解
下载PDF
不同基质条件对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久义 左华 +2 位作者 栾兆坤 朱宝霞 贾智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6-551,共6页
对比研究了处于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对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 ,不同基质条件对胞外聚合物的总量、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产生影响 ,另外 。
关键词 影响 生物膜 胞外聚合物 溶解 胶体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中良 刘丛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采用液-液萃取与反萃取分离富集方法和 ICP-MS测试技术,对长江河口南支盐度 0. 15~19 mg/g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RE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长江口溶解态 REE的河水端员浓度相对偏低... 采用液-液萃取与反萃取分离富集方法和 ICP-MS测试技术,对长江河口南支盐度 0. 15~19 mg/g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RE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长江口溶解态 REE的河水端员浓度相对偏低,仅为 11.963(Y)~ 0.098(Lu) ng/kg.溶解态 REE在长江口低盐度区(0.15~ 1mg/g)明显析出,但其析出率相对偏低,仅为 47%(La)~25%(L)左右.由于长江口水体较浅,水与沉积物强烈的相互作用引起溶解态REE在盐度1~8 mg/g区段出现浓度凸起峰.颗粒物的解吸或部分溶解过程导致溶解态 REE浓度长江口中高盐度区(8~19 mg/g)显著递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稀土元素 解吸 水体混合过程 溶解
原文传递
多溴联苯醚(PBDEs)在珠江口水体中的分布与分配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孝俊 余梅 +1 位作者 麦碧娴 陈社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对珠江口水体溶解相及颗粒相多溴联苯醚(PBDEs)的时空、垂向分布及其在两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BDEs在水体中的分布随采样季节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5月以冲淡海水为主的水体PBDEs浓度明显低于10月以新输入河流淡水... 对珠江口水体溶解相及颗粒相多溴联苯醚(PBDEs)的时空、垂向分布及其在两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BDEs在水体中的分布随采样季节的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5月以冲淡海水为主的水体PBDEs浓度明显低于10月以新输入河流淡水为主的水体PBDEs浓度.10月样品的空间分布表明河流径流输入是伶仃洋内PBDEs的主要来源,其中溶解有机碳含量可能是水体中PBDE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5月冲淡海水PBDEs的空间和垂向分布相对均一,颗粒物含量是水体中PBDEs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解有机碳含量、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对PBDE在两相中的分布与分配都有一定作用,但随水体性质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珠江口 溶解 颗粒 分配
原文传递
春季莱州湾南部溶解态营养盐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米铁柱 于志刚 +1 位作者 姚庆祯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 1997年 5月、1998年 6月两次对莱州湾南部调查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海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来源。认为PO4 3 - P、NH4 + N、NO2 - N主要来源于南部沿岸及河口 ,NO3- N主要受北部黄河的影响 ,SiO32 -同时受黄河及南部河口的... 在 1997年 5月、1998年 6月两次对莱州湾南部调查的基础上 ,讨论了该海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来源。认为PO4 3 - P、NH4 + N、NO2 - N主要来源于南部沿岸及河口 ,NO3- N主要受北部黄河的影响 ,SiO32 -同时受黄河及南部河口的影响。黄河对该海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营养盐 河口 春季 南部海区 溶解 海洋监测 海洋污染
下载PDF
陆地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丁士明 梁涛 +2 位作者 王立军 张朝生 孙琴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61,共9页
主要介绍了陆地水体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分布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从源区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水-岩相互作用、水化学作用等三方面对溶解态稀土元素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了当前稀土元素水体... 主要介绍了陆地水体包括地表和地下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分布模式及其主要特征,并从源区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水-岩相互作用、水化学作用等三方面对溶解态稀土元素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了当前稀土元素水体地球化学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溶解 陆地水体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形态交换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邵秘华 王正方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并以一个代表性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分析了金属形态交换过程。其动态交换是,重金属由颗粒态沿水平方向交换时向溶解态转化,形态转化强度为Ni>Fe>Co>Cu>Mn>Pb;重金属... 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并以一个代表性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分析了金属形态交换过程。其动态交换是,重金属由颗粒态沿水平方向交换时向溶解态转化,形态转化强度为Ni>Fe>Co>Cu>Mn>Pb;重金属的垂向交换过程,都是被铁锰(水合)氧化物及有机质吸附,向金属铁锰氧化物态转化,形态转化强度为Pb>Cu>Mn>Fe>Ni>Co,最后得出长江口海域金属污染程度及环境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颗粒 交换过程 水污染 重有色金属
下载PDF
喀斯特河流溶解态稀土元素组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贵琳 刘丛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以化学萃取-反萃取分离法为手段,结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仪测量了喀斯特地区乌江、沅江两大水系的枯水期河流的溶解态稀土元素含量。该两河流的化学组成代表了流经碳酸盐岩地层的河水的化学组成。与世界其它地区低pH的河水不同,喀斯特地区... 以化学萃取-反萃取分离法为手段,结合等离子质谱分析仪测量了喀斯特地区乌江、沅江两大水系的枯水期河流的溶解态稀土元素含量。该两河流的化学组成代表了流经碳酸盐岩地层的河水的化学组成。与世界其它地区低pH的河水不同,喀斯特地区河水溶解态稀土元素含量较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并不平坦,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因河流的不同而不同,乌江水系上游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中下游HREE相对于LREE富集,沅江水系河水HREE相对于LREE富集,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明显的Ce、Eu负异常。乌江、沅江及其支流有高的溶解盐,含有较高的溶质浓度,河水水化学(高碱度、高离子含量、高pH值)和水/粒相互作用控制了喀斯特河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喀斯特 水化学 河水 溶解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溶解态重金属行为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春华 周鹏 +2 位作者 黄萍 杜洁 周文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通过测定鄱阳湖流域各断面及入湖口水体溶解态重金属Cu、Zn、Pb和Cr的含量水平,调查了重金属在季节和空间变化下的行为特征,并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季... 通过测定鄱阳湖流域各断面及入湖口水体溶解态重金属Cu、Zn、Pb和Cr的含量水平,调查了重金属在季节和空间变化下的行为特征,并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不同溶解态重金属季节行为特征差异显著,Cu和Cr主要由人为因素主导,而Zn和Pb受自然因素影响更多;其空间行为特征由开采的矿山分布和人为源释放主导,这在赣江和乐安江表现尤为明显;流域健康风险大小依次为湖区>信江>抚河>赣江>乐安江>修河,由化学非致癌物Cu、Zn、Pb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值远低于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0×10-5a-1,而化学致癌物Cr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值超出可接受水平,比化学非致癌物高出5~6个数量级,是主要的健康风险污染物,需引起风险决策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行为特征 溶解 健康风险 鄱阳湖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态Cu,Pb,Zn,Cd 被引量:13
10
作者 霍文冕 暨卫东 许昆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50,共7页
于 1 998年“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外业工作期间在南海的各个站位 ,按照严格的防沾污措施采集了 1 0 6个表层海水样品 .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Cu ,Pb ,Zn ,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 .测得各重金属的平均值如下 ... 于 1 998年“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外业工作期间在南海的各个站位 ,按照严格的防沾污措施采集了 1 0 6个表层海水样品 .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Cu ,Pb ,Zn ,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 .测得各重金属的平均值如下 :Cu 0 1 0 0 μg/dm3 ,Pb 0 0 6 0 μg/dm3 ,Zn 0 0 86 μg/dm3 ,Cd 0 0 0 7μg/dm3 ,接近世界大洋水的浓度水平 .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海区周边含量高于中央 ,浓度有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夏季相关性优于冬季 ,Cu与Cd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并且首次在南海表层水发现Cu ,Cd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 .将重金属浓度值作数理统计分析 ,得到它们在南海的基线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南海 表层水 重金属
下载PDF
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水溶解态的蒽和芘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宗群 鹿贞彬 +2 位作者 朱亚先 洪丽玉 张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利用PAHs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步荧光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较好的优点,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态蒽和芘的方法。所建方法测定蒽和芘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2.0×10^-7mol/L和5.0×10^-9~3.5×... 利用PAHs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同步荧光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较好的优点,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溶液中溶解态蒽和芘的方法。所建方法测定蒽和芘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2.0×10^-7mol/L和5.0×10^-9~3.5×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1.69×10^-9mol/L、8.42×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0%、2.34%(n=5)。运用所建方法尝试了自来水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法 溶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溶解态P、Si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熊辉 于志刚 +1 位作者 陈洪涛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初步讨论了鸭绿江口溶解态 P、 Si 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相比,鸭绿江口中的 Si O2 -3含量较北方河流高,接近于南方河流水平,为952 μmol/ L,这主要由上游流域盆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所决定。而 P ... 初步讨论了鸭绿江口溶解态 P、 Si 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相比,鸭绿江口中的 Si O2 -3含量较北方河流高,接近于南方河流水平,为952 μmol/ L,这主要由上游流域盆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所决定。而 P O3 -4 由于上游水库中浮游生物的消耗含量偏低,仅为020 μmol/ L。鸭绿江口 Si O2 -3 的行为是保守的,主要受物理过程的影响; P O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地球化学 河口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天津沿海排污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立军 梁涛 +2 位作者 丁立强 阎欣 王秀丽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9-705,共7页
选择天津沿海的南、北排污河为对象,研究了城市排污河中稀土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排污河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仍很低,但与其他天然大河相比,Eu和重稀土溶解态含量明显偏高。原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以悬浮态为主。轻稀... 选择天津沿海的南、北排污河为对象,研究了城市排污河中稀土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排污河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含量仍很低,但与其他天然大河相比,Eu和重稀土溶解态含量明显偏高。原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以悬浮态为主。轻稀土的溶解态与悬浮态分布模式随原子序递增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天然河流,而悬浮物中的稀土含量又明显低于沉积物。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均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正异常型。这种分布模式与其他天然河流不同,而与本地区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相似,表明其外源为附近土壤。排污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性与天然河流的差异可能主要由于其水体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排污河 ICP-MS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溶解 悬浮分布模式 环境地球化学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中颗粒态及溶解态正构烷烃组成和迁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戚艳平 吴莹 +1 位作者 张经 何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54-1361,共8页
为阐释长江口颗粒态、溶解态正构烷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迁移循环机制.2001年7月在长江口分表、底层采集溶解态与颗粒态样品,采样区域的氯度跨度为0.028‰~16‰.样品经有机抽提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检测到表层溶解态、颗粒态... 为阐释长江口颗粒态、溶解态正构烷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迁移循环机制.2001年7月在长江口分表、底层采集溶解态与颗粒态样品,采样区域的氯度跨度为0.028‰~16‰.样品经有机抽提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检测到表层溶解态、颗粒态正构烷烃总浓度分别为0.19~4.1μg·L^-1和0.19~3.6μg·L^-1;底层溶解态、颗粒态正构烷烃浓度分别为0.12~1.9μg·L^-1和0.63~4.2μg·L^-1.结果显示,长江口水体中正构烷烃碳数多分布在n-C15~n-C36间,正构烷烃碳数浓度分布呈高碳数优势、双峰型优势和低碳数优势3种关系.特征参数表明,长江口有机物呈显著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特征;且由长江口向外,陆源输入逐渐减弱.固-液分配系数Kd在不同站位和不同化合物间差异较大;同时Kd还存在颗粒物浓度效应.河口区颗粒态正构烷烃迁移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潮周期的变化和沉积物再悬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颗粒 溶解 陆源输入 长江口
下载PDF
双波长荧光法同时测定水溶解态的茚、萘和菲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佳宁 蔡宗群 +1 位作者 朱亚先 张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体中多组分溶解态多环芳烃的新方法。为消除共存组分干扰,利用三维荧光谱确定茚、萘和菲的最佳测量点为A(λex250.0nm,λem308.0nm)、B(λex225.0nm,λem335.0nm)、C(λex250.0nm,λem364.0nm);萘和菲相应的最佳参...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体中多组分溶解态多环芳烃的新方法。为消除共存组分干扰,利用三维荧光谱确定茚、萘和菲的最佳测量点为A(λex250.0nm,λem308.0nm)、B(λex225.0nm,λem335.0nm)、C(λex250.0nm,λem364.0nm);萘和菲相应的最佳参比波长分别为292.5nm和286.7nm,所建方法用于水体中茚、萘和菲的同时测定。其线性范围分别为:2.00×10-7~2.00×10-5mol/L、5.00×10-8~3.50×10-6mol/L和1.00×10-8~1.00×10-6mol/L;检出限分别为:8.63×10-9、1.01×10-8和5.29×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1.0%和0.7%(n=7)。方法用于自来水样和海水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舣波长荧光法 三维荧光 溶解 多环芳烃
下载PDF
刁江水体多相介质中As,Zn和Pb的空间和季节分布规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蹇丽 黄泽春 +2 位作者 刘永轩 张增强 杨子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51,共7页
调查了广西刁江河水中As,Zn和Pb的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分布情况及季节变化,以及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河水与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污染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与土壤污染一致,... 调查了广西刁江河水中As,Zn和Pb的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分布情况及季节变化,以及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河水与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污染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与土壤污染一致,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散延伸到距离污染源近200 km的下游区域,其中车河矿区对As污染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大厂矿区,而对Pb污染的贡献率明显小于大厂矿区;不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赋存形态存在差异,河水中悬浮颗粒态Pb所占比例远高于As和Zn,这与3种重金属矿物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富集特征有关;河水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存在季节差别,丰水期悬浮颗粒态重金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溶解 悬浮颗粒 粒径 多相介质 分布
下载PDF
非溶解态物质对苏州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鸣 潘杨 黄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89-3694,共6页
景观功能已成为我国城市水体的主体功能,随着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这一功能也难以得到保障;识别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利于对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成因、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可以为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预警、防控和... 景观功能已成为我国城市水体的主体功能,随着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这一功能也难以得到保障;识别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利于对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成因、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可以为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预警、防控和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对苏州30条河道广域采集200组水样,用0.45μm滤膜抽滤去除水样中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水样的浊度、色度,结果表明,非溶解态物质是引起水体浊度、色度的主要原因;对比极端黄色水样抽滤前后的浊度、色度,并对悬浮物的高锰酸盐指数(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成黄色水体表观污染的主要是沙粒、粘土等无机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极端黑色水体中硫化物及极端深绿色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表观污染物质主要以非溶解态的形式存在;极端水体的测定分析证实了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主要由非溶解态物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水体 表观污染 溶解 溶解 浊度 色度
原文传递
从^(234)Th的固/液分配看海洋胶体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敏 黄奕普 邱雨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6-730,共5页
1994—1995年期间,利用β计数法实测了南沙群岛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和九龙江河口区共计116份海水样品中溶解态与颗粒态234Th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颗粒态234Th占总34Th的份额大小顺序为:九龙江河口区>厦... 1994—1995年期间,利用β计数法实测了南沙群岛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厦门湾塔角附近海域和九龙江河口区共计116份海水样品中溶解态与颗粒态234Th的放射性比活度。结果表明,颗粒态234Th占总34Th的份额大小顺序为:九龙江河口区>厦门海塔角附近海域>南沙海域。南海东北部海域。234Th的条件分配系数Kd介于1.1×104—20×106dm3/kg之间,平均为2.2×105dm3/kdKd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7SAN呈负相关关系:lg(Kd)=-0.59·lg(TSM)+5.67,这一“颗粒物浓度效应”可归因于海洋胶体物质的存在。由上述关系获得4个研究海区胶体浓度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函数关系:Cc=f(TSM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溶解 条件分配系数 海洋胶体 钍234
下载PDF
武汉市葛店地区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文涛 马振东 +1 位作者 赵宾 龚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对武汉市葛店地区的土壤、水体及沉积物进行了系统取样、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14mg·kg-1和0.181mg·kg-1,分别是区域土壤汞背景值的6倍和3.6倍,初步分析原因为污灌、大气汞的干、湿沉降... 对武汉市葛店地区的土壤、水体及沉积物进行了系统取样、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14mg·kg-1和0.181mg·kg-1,分别是区域土壤汞背景值的6倍和3.6倍,初步分析原因为污灌、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和使用含汞农药;水体汞含量平均值为1606.77ng·1-1,远远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的Ⅲ类水质标准(≤100ng·1-1),且水体汞含量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形态分析表明,水体汞大部分以粒子态和溶解态存在,活性汞只占很小一部分;沉积物样品中汞的含量范围为2.450-8.630mg·kg-1,平均值4.677mg·kg-1,污染程度随距化工厂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分布特征 汞污染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平均含量 分析原因 水质标准 含量范围 污染程度 沉积物 平均值 汞含量 化工厂 水体 背景值 土壤汞 大气汞 湿沉降 分析表 溶解 粒子 递减 距离 污灌
下载PDF
太湖不同形态异味物质含量、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敏 孙小雪 +2 位作者 邓绪伟 陈隽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8,共8页
根据2009年6月到2010年5月太湖水样中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2-甲基异茨醇(MIB)、土嗅素(GEO)、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的月间采样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子以及蓝藻种属,探讨了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 根据2009年6月到2010年5月太湖水样中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2-甲基异茨醇(MIB)、土嗅素(GEO)、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的月间采样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子以及蓝藻种属,探讨了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太湖中异味化合物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态MIB和结合态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是研究期间湖水中的主要异味化合物,这些物质对于太湖水体发生异味具有较大贡献或较大潜在贡献.通过本文研究和对以往文献讨论推测,太湖中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相关关系较弱的原因可能是,异味化合物生产和释放速率的变化、微生物降解、光解、吸附和挥发等.同时发现微囊藻和叶绿素a与太湖异味化合物关系密切.蓝藻水华对于太湖异味化合物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控制蓝藻水华发生的关键是控制或减缓太湖异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溶解 结合 异味化合物 相互关系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