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镍粉的溶液还原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楠 翟秀静 翟玉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4,267,共3页
以NiSO4·6H2O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2+的浓度1.0mol·L-1;N2H4·H2O/Ni2+为2.0;NaOH/Ni2+为1.0;反... 以NiSO4·6H2O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2+的浓度1.0mol·L-1;N2H4·H2O/Ni2+为2.0;NaOH/Ni2+为1.0;反应温度为90℃,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了平均粒度为62nm的超细镍粉。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末采用TEM、XRD、IAS及BET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制备的镍粉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纯度高等特点。NaOH的加入量对镍粉的纯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溶液还原 制备 超细粉末
下载PDF
超细镍粉的化学还原制备及其分散剂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松林 刘务华 +3 位作者 武治锋 李昆 袁勇 崔建民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5-348,378,共5页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0.7~0.8μm,最大粒径不超过2.0μ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粉末近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50~100nm之间,有轻微团聚。改变分散剂种类(PVP、PEG1500、PEG20000、CTAC)和用量可使超细镍粉的比表面积在3.24~57.88m^2/g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镍粉 溶液还原 分散剂
下载PDF
碲化镉粉的液相还原与氢处理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功明 叶金文 +1 位作者 刘颖 苟军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650-2653,共4页
以氯化镉和二氧化碲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和络合剂,原位制备出了纳米级混合均匀的前驱体粉末,在110~400℃氢气还原制备了碲化镉粉末,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过程中... 以氯化镉和二氧化碲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和络合剂,原位制备出了纳米级混合均匀的前驱体粉末,在110~400℃氢气还原制备了碲化镉粉末,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过程中物相和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制备前驱体过程中四价碲被水合肼还原成纳米级的碲单质,同时镉离子以2~5μm Cd(N2H4)xCl2配合物的形式沉淀析出,且单质碲和Cd(N2H4)xCl2均匀分散;当氯化镉和二氧化碲按摩尔比1:1进行混合时得到的前驱体经400℃氢处理后,可获得单一相组成的碲化镉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还原 碲化镉 纳米颗粒 水合肼 氢处理
下载PDF
纳米Ni-Co合金粉末的溶液还原法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张楠 翟秀静 翟玉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39-42,共4页
研究了溶液还原法制备超细Ni-Co合金粉末的方法,以NiSO4和CoSO4的溶液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SO4,CoSO4的总浓度为1.0mol·L(-1),N2H4·H2O/Ni,Co总量为2.0,NaOH/Ni,C... 研究了溶液还原法制备超细Ni-Co合金粉末的方法,以NiSO4和CoSO4的溶液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SO4,CoSO4的总浓度为1.0mol·L(-1),N2H4·H2O/Ni,Co总量为2.0,NaOH/Ni,Co总量为1.0,反应温度为90℃,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干燥,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球形超细Ni-Co合金粉末。并对制备的粉末采用TEM,XRD,EDAX和IAS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制备的粉末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纯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Ni-CO合金粉末 溶液还原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 被引量:19
5
作者 沈勇 张宗涛 +2 位作者 赵斌 朱裕贞 胡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ir morphological control were studied. The nickel powder with purity 98.5% was obtained in the Na2CO3-NaHCO3 buffer system at pH 9.2-11. The surface-rubbed stirring oar help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particles. The mean particle size was decreased to subndcron range by using AgNo3 as nucleating agent. PVP was an efficient agent to regulate particle shape andreduce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超细镍粉 化学还原 溶液还原
下载PDF
超细非晶态Fe-B和Co-B合金粒子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雅东 艾新平 杨汉西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应用溶液还原法合成超细非晶态合金Fe B和Co B粒子,并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碱性溶液中单质硼和钴表现为电化学惰性,而单质铁的电化学活性很低,但Fe B和Co B却表现出特殊的电化学活性和放电容量.在100mA/g的恒流放...  应用溶液还原法合成超细非晶态合金Fe B和Co B粒子,并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碱性溶液中单质硼和钴表现为电化学惰性,而单质铁的电化学活性很低,但Fe B和Co B却表现出特殊的电化学活性和放电容量.在100mA/g的恒流放电条件下,Co B和Fe B的比容量分别为1100mAh/g和1200mAh/g,远高于单质金属或硼元素预期的放电容量.这种超细非晶态合金(UAAP)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可能来自于金属硼化物的电子性质,非晶态特征与纳米尺度的协同效应,前两因素使硼元素的活化和电子导电性得到改善,后者则增强了材料的反应活性和电化学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粒子 非晶态合金 硼化铁 硼化钴 负极材料 高容量密度 电化学行为 溶液还原
下载PDF
纳米团聚生长的多重分形谱 被引量:10
7
作者 邵元智 钟伟荣 +2 位作者 任山 蔡志苏 龚雷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90-3296,共7页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对两类具有代表性的纳米团聚的生长分形进行了表征.一类为用化学方法(水合肼溶液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金属Ni粉;另一类通过物理方法(纳米晶化处理),由非晶基体相中生长纳米晶相、形成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的Fine...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方法,对两类具有代表性的纳米团聚的生长分形进行了表征.一类为用化学方法(水合肼溶液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金属Ni粉;另一类通过物理方法(纳米晶化处理),由非晶基体相中生长纳米晶相、形成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的Finemet(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上述两类材料的纳米团聚在生长过程中都存在明显元素扩散迁移,形成在1—100nm范围内的元素分布非均匀区域.这些元素分布的非均匀区域具有多重质量生长分形特征,其尺度大小和分布方式对最终的材料的物理性能至关重要.SAXS方法是表征这类具有分形生长特征的纳米团聚微观结构信息的强有力手段.从方法论的角度详述了从SAXS测量到获得多重分形谱的处理过程,这一实验研究分析手段对于定量考察纳米微结构形貌的生长机理和性能的其他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谱 团聚 小角X射线散射 元素分布 溶液还原 纳米金属 化学方法 晶化处理 物理方法 双相结构 扩散迁移 生长过程 分形特征 处理过程 SAXS 结构信息 生长特征 物理性能 分布方式 研究课题 生长机理 结构形貌 分析手段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with ascorbic acid by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清明 Takehiro YASUNAMI +1 位作者 Kensuke KURUDA Masazumi OKID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2198-2203,共6页
Cu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ducing Cu2+ ions with ascorbic acid through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pH and average size of Cu2O particl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 Cu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ducing Cu2+ ions with ascorbic acid through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 pH and average size of Cu2O particl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Cu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at pH 3, 5 or 7, with the smallest Cu particles obtained at pH 7. However, Cu particles could not be prepared at pH 9 or 11. The average size of Cu2O particles can affect that of Cu particles. Larger Cu2O particles result in larger Cu particles. In addi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reaction process by measuring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of specimen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the reaction. It was found that Cu(OH)2 was initially formed as a precursor,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Cu2O, which was finally reduced to Cu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nanoparticles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ascorbic acid intermediate product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的电化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海燕 唐建国 郭栋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22-25,35,共5页
本文研究了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时的若干电化学问题,对所采用的一系列电极材料、介质溶液组成、制膜浓溶液中-CN 基/Cu2+ 摩尔比、介质温度、外加电压等重要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 本文研究了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时的若干电化学问题,对所采用的一系列电极材料、介质溶液组成、制膜浓溶液中-CN 基/Cu2+ 摩尔比、介质温度、外加电压等重要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导电石墨作为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较好,既改善了SCF与电极界面的结合情况,也避免了阴极材料的腐蚀。以含Fe2+ 、Fe3+ 的稀硫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较理想,在30~50℃的介质温度范围内,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下电解,可以减少电化学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PMGCF的结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金属复合材料 溶液还原 导电石墨
下载PDF
钴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芳 贺加欣 +3 位作者 曹先仲 郭林 何林 陈晋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760-762,共3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还原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MW=58,000)作为高分子表面修饰剂,用水合肼(50%)作为还原剂。经回流处理,成功地制备出了分散性较好的钴纳米颗粒。利用XRD、TEM、SQUID等实验方法对产物的形貌、物相及磁性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简单的溶液还原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MW=58,000)作为高分子表面修饰剂,用水合肼(50%)作为还原剂。经回流处理,成功地制备出了分散性较好的钴纳米颗粒。利用XRD、TEM、SQUID等实验方法对产物的形貌、物相及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结构。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53 emu/g,~1.62μB/Co,是体相材料的饱和磁矩的95%,其矫顽力为5174 A·m^(-1)。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重复性强、产率高且宜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纳米颗粒 磁性 溶液还原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合成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反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海燕 唐建国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1-193,184,173,共5页
用溶液还原法合成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 ,对浓溶液中 - CN/Cu2 +摩尔比及涂膜后预干燥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 ,并初步探讨了膜的形成机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介质的 Cu2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向阴极迁移 ,穿过膜和膜内 Cu2 +一起向阴极迁... 用溶液还原法合成了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 ,对浓溶液中 - CN/Cu2 +摩尔比及涂膜后预干燥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 ,并初步探讨了膜的形成机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介质的 Cu2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向阴极迁移 ,穿过膜和膜内 Cu2 +一起向阴极迁移 ,参与得到电子还原为 Cu单质的反应 ,最终形成沉积层 ,并使阴极延伸。还原反应和离子迁移继续不断地进行 ,最终形成沉积层、过渡层和未沉积层的理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机理 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 溶液还原 合成 复合材料
下载PDF
Effects of reaction parameters on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via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with NaBH_4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清明 周德璧 +2 位作者 Yu-ya YAMAMOTO Kensuke KURUDA Masazumi OKID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991-2996,共6页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by the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ction parameters on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by the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ction parameters on the preparation of Cu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well-dispersed nanoparticles were found as follows: 0.4 mol/L NaBH4 was added into solution containing 0.2 mol/L Cu2+, 1.0% gelatin dispersant in mass fraction, and 1.2 mol/L NH3?H2O at pH 12 and 313 K. In addi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discover the reaction process. NH3?H2O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modulate the reaction process. At pH=10, Cu2+ was transformed to Cu(NH3)42+ as precursor after the addition of NH3?H2O, and then Cu(NH3)42+ was reduced by NaBH4 solution. At pH=12, Cu2+ was transformed to Cu(OH)2 as precursor after the addition of NH3?H2O, and Cu(OH)2 was then reduced by NaBH4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nanoparticles NABH4 CU(OH)2 Cu(NH3)42+ aqueous solution reduction method PRECURSOR reaction process
下载PDF
Ni纳米微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3
作者 祝玉华 石凤良 王志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7,共3页
用溶液还原法和氧化还原法两种方法制备了Ni纳米微粒。用X射线衍射和TEM分别研究了其相结构和形貌。
关键词 溶液还原 氧化还原 磁性纳米微粒 相组成
下载PDF
高分散性镍纳米粒子的制备
14
作者 何丽君 霍彩霞 +1 位作者 李生英 王永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2期57-58,共2页
在1,2丙二醇-水体系中,以PdCl2为成核剂,NiSO.46H2O和无水Na2CO3反应生成的NiCO.32N(iOH).22H2O前驱体,回流2.5 h后,加入还原剂水合肼,反应30 min后制得纳米镍,其分散好.所制备的纳米镍粉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发现前... 在1,2丙二醇-水体系中,以PdCl2为成核剂,NiSO.46H2O和无水Na2CO3反应生成的NiCO.32N(iOH).22H2O前驱体,回流2.5 h后,加入还原剂水合肼,反应30 min后制得纳米镍,其分散好.所制备的纳米镍粉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发现前躯体在1,2丙二醇-水体系中回流反应,有利于最终产物提高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i 溶液还原 分散性
下载PDF
分步加药调控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强化硫代硫酸盐浸金
15
作者 张圻 陈鹏 +1 位作者 贾菲菲 宋少先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绿色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浸出过程药剂消耗量过大,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而硫代硫酸盐在浸金过程中的消耗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基础研究,对提高硫代硫酸盐稳定性,强... 绿色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浸出过程药剂消耗量过大,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应用,而硫代硫酸盐在浸金过程中的消耗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因此,开展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基础研究,对提高硫代硫酸盐稳定性,强化硫代硫酸盐浸金行为,推动硫代硫酸盐提金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浸出试验,详细探究了在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体系中金浸出行为与溶液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氧化还原电位在187 mV左右时,硫代硫酸盐相对稳定,且此条件下的浸金速率也相对较快。基于这一发现,提出了通过分步加药和引入铁离子来调控溶液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以达到降低硫代硫酸盐消耗量和提高金溶解量的双重效果。经过试验发现,分步加药可以有效地提高溶液氧化还原电位,金的溶解速率提高了3.2倍,硫代硫酸盐消耗速度降低了56.71%。铁离子的引入可提高初始时的溶液氧化还原电位,使其较快地稳定在187 mV附近,从而使硫代硫酸盐消耗量降低了54.87%,金溶解量提高了1.25%。相关研究结果将促进环保型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黄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氧化还原电位 硫代硫酸盐 浸金 调控
下载PDF
纤维锌矿ZnO纳米棒的合成及高选择性酒精传感器的研制
16
作者 刘艳丽 彭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275-278,共4页
以无机盐做前驱体,采用有机溶液氧化-还原法合成了ZnO纳米棒,对终产物通过XRD、Raman spectrum、SEM和TEM进行结构检测表明,产物为纤维锌矿型结构,呈棒状,直径大约为50~80 nm,长度大约为500 nm;对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表明,基于该材料制... 以无机盐做前驱体,采用有机溶液氧化-还原法合成了ZnO纳米棒,对终产物通过XRD、Raman spectrum、SEM和TEM进行结构检测表明,产物为纤维锌矿型结构,呈棒状,直径大约为50~80 nm,长度大约为500 nm;对材料的气敏性能测试表明,基于该材料制成的气体传感器对酒精有很好的响应和很好的选择性,且响应-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棒 有机溶液氧化-还原 气敏性能
下载PDF
溶液浸渍还原法制备C/SiC-Cu复合材料
17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6,共5页
提出了用CuCl2溶液浸渍还原法制备C/SiC-Cu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对还原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用XRD、EDS、SEM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组成;用三点弯曲测定C/SiC-Cu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影响增重率的主要因素为C/SiC原料的气孔率... 提出了用CuCl2溶液浸渍还原法制备C/SiC-Cu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对还原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用XRD、EDS、SEM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组成;用三点弯曲测定C/SiC-Cu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影响增重率的主要因素为C/SiC原料的气孔率和浸渍还原次数。Cu在复合材料中呈颗粒状或块状,它不仅渗入到纤维束间,还渗入到纤维间的微孔中。Cu的渗入对C/SiC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浸渍还原 C/SiC—Cu复合材料 CU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